手工製作的寶劍主要有哪些工序?

2020-12-22 滿江紅劍出龍泉

民間有句老話:「人生三大苦,打鐵撐船賣豆腐」,相比撐船風浪間和三更起床磨豆腐,打鐵要日夜在煉爐旁忍受炎熱,如同煉獄,早些年幹到現在的老師傅,由於常年累月用力過度,雙手習慣性的抖動,端酒杯要灑掉四分之一。

頑石變璞玉,毛鐵化青鋒,匠人也青絲邊白髮。

中國傳統寶劍從材質上分,通常包括青銅劍和鐵劍兩種。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鐵劍的硬度逐漸提高而被稱作鋼劍,一把龍泉劍從原料到成品,須經過熔煉、打坯、熱鍛、鏟、銼、研磨、裝潢等20多道大工序,每道工序又包含若干小工序。

漢劍

七七無極,九九歸真,佛道兩家喜歡圓滿,手藝人也喜歡湊個熱鬧,冠以四十九道、七十二道、八十一道工序彰顯成型繁縟,手藝珍貴,只要高興,108道工序也是能湊齊的。

至於到底多少道工序每個師傅都有不同的算法,但是鍛打絕對是其核心之一,直接從根本上決定了一把龍泉劍的正宗與否。

龍泉寶劍也正是以其精湛的鍛打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兵器史、冶金史和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青銅劍為鑄劍,鋼鐵劍是鍛打,一把好的鋼鐵劍並非越硬越好,因為「過剛易折」,所以本質的要求是:既有很高的硬度「削鐵如泥」,又有很高的韌性「剛柔並濟」。但要達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

正宗手工龍泉寶劍的鍛造過程大致如下,如有遺漏或有失偏頗,歡迎探討指正。

1.炒鋼在傳統煉鋼法中,有一種「炒鋼法」,先用鐵砂煉成生鐵,再將生鐵融煉,過程中不斷攪拌,將生鐵脫碳,按脫碳程度不同可以變成鐵或鋼。因「炒」與「草」諧音,再加上煉出的鋼粗糙潦草,所以龍泉方言稱之為「草鋼」。

現在冶鋼技術先進,煉鋼過程可以越過,直接選用成品鋼即可,但是現在龍泉依然有很多師傅選擇自煉鋼,追求紋路與性能的獨一無二和不可複製,此劍一出,絕世無雙。

當代龍泉純手工草鋼劍條

另外,隕鐵劍也必須從煉鋼開始,見過最慘烈的一次隕鐵煉鋼,20斤隕鐵石只練出7兩鋼。

隕鐵劍與隕鐵

一塊隕鐵石在收藏市場上多少錢啊?

2.錘打將鐵塊在爐中燒熔,經滲碳工藝製成劍坯,為了達到剛柔並濟的效果,通常用2種或2種以上不同的鋼材反覆摺疊鍛打,含碳高顏色深,含碳少顏色淺,被混合鍛打後再經研磨就會出現紋路,如樹心紋,流水紋,捲雲紋,龜背紋,羽毛紋等。花紋是鍛打後的一個副產品,稱為摺疊鍛打百鍊鋼,大多數傳統龍泉刀劍都是百鍊鋼。

如果不考慮實戰,僅僅鍛打出美麗的花紋是相對簡單的,但龍泉寶劍最大的魅力,也是各位愛好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實戰性能,所以鍛打中不僅要摺疊,還要進行滲碳等多重處理,對鍛造師傅的體力和經驗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3.火的藝術中國很多手工藝都是火的藝術,陶器、瓷器、琉璃、景泰藍等,冶煉鋼鐵當然對火的要求和把控也是極其嚴格的。

煅爐:一個鍛打師傅與這個超級大烤爐相處的時間估計比愛人都多,鍛爐可以將鋼材加熱到合適的溫度,便於鍛打。

鐵花四射:在649℃-816℃下,鋼材會變得火紅,大部分鋼合金都是在這個溫度範圍內進行加工,捶打這樣的鋼材,一個壯美的景象就出現了,以鐵砧上的鋼材為中心,每一錘下去都會濺起一場圓形的鐵花,場面恢弘壯觀、氣勢磅礴,這與另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相似,堪稱「焰火之最」,當然這個過程也是非常危險的,燙傷已經是家常便飯。

另外,當鋼材加熱到982℃時會變成橘紅色,如果沒有特別的要求或用途,是不能加熱到982℃以上的。如果鋼的溫度變冷,則會呈現出藍色,此時捶擊劍條就會出現碎裂。

4.拉拔鋼材加熱後,第一步叫做拉拔。也就是讓劍條漸打漸薄,漸打漸長,這個過程需要反覆進行,千錘百鍊。

鋼條兩側同時捶打會打成直線,即劍的形制,如果沿一條邊捶擊,鋼材會逐漸彎曲,變成彎刀。

5.錐化接下來開始製作劍身的錐度,錐化用於製作出劍身的劍尖和劍舌,首先從開始變細的地方開始連續捶打到劍身的末端,錐化過程中常常引起劍身厚度的增加,此時又需要拉拔劍身,劍舌完成後,需要使用一個絲錐板牙套件,在劍舌的末端加工出螺紋用於安裝柄頭。

錐化差不多後,還要憑眼力和經驗對劍身進行部分加熱和錘打,直至劍條基本成型,在捶打過程中,要反覆輕彈劍身,確保劍身的兩側加工均勻。

6.正火在鍛造過程每次加熱劍身的一部分再鍛打後,不僅改變了鋼材的形狀,還改變了鋼材顆粒,即發生奧氏體化(鐵原子和炭原子開始混合),這時就需要對鋼材進行正火,簡單的說,就是將鋼材放回煅爐中重新加熱升溫,然後不做任何處理,任其逐漸冷卻,這樣可以減少由於劍身成分的不規則而引起的應力(應力不勻劍身會走形),並確保整個劍身顆粒的一致。

7.退火退火看上去和正火類似,但是效果卻相差萬裡。退火的過程從幾個小時到一天不等。退火的目的是讓鋼材變軟,便於打磨和鏟削。

退火完成後,就可以開始打磨劍身了,使用工具和方法隨人喜好。

8.淬火由於打磨鏟搓過程中鋼材是相對較軟的,此時切削任何東西刃區都會受損。所以鋼材必須加熱進行硬化處理。即,再次將劍身加熱到奧氏體化的溫度,整個過程,劍身應均勻加熱。

劍身均勻受熱後從煅爐取出,此時必須馬上放入淬火槽淬火,淬火液根據要得到的劍身硬度分為好多種,基本規律是冷卻速度越快劍身越硬,反之則軟。

淬火是瞬息之間取造化的過程,全憑匠人的經驗和直覺,任何2秒鐘的錯誤都會毀掉整個劍身。如果鋼材不能均勻冷卻,劍身會出現彎曲,甚至會碎裂。

淬火會賦予劍身一種物質——馬氏體,高強度和高硬度是鋼中馬氏體的主要特徵之一。

9.回火回火是緊接著淬火的一步,把淬過火的劍拿出來再慢慢加熱讓它一點點回溫,溫度很低,不必達到奧氏體化的溫度。經驗足夠豐富的匠人會讓劍身保持此溫度一定時間,然後再次淬火,以得到精確的硬度等級。理想的狀態是,劍刃有足夠的硬度保持鋒利,但又不能硬得變脆,因為這樣可能引起崩刃或碎裂。覆土燒刃是其中一種方法,不僅能得到漂亮的花紋,還能達到劍身韌、刃口硬的性能,這種方法以後單獨再說。

手工劍身、銅裝鎏金銀、包珍珠魚皮
手工劍身、實木包銅柄鞘
上研、銅裝、包珍珠魚皮

正好寫成了9個部分,九九歸真,天意難違啊。

一塊頑鐵經過匠人師傅的千錘百鍊基本就變成一把「削鐵如泥、剛柔並濟」的龍泉寶劍了,鍛造賦筋骨,磨礪出精神。

好劍如人,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成大器。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號:滿江紅劍出龍泉,也可私信或留言,都會回的,請注意查收。

功 課 復 習

寶劍、寶刀的等級與價格之分,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漢劍、唐劍、清劍分不清楚?四面、六面、八面劍身有何講究?

雁翎刀、柳葉刀、牛尾刀分不清?苗刀、戚家刀是一回事?

夠硬嗎?能砍鐵嗎?會生鏽嗎?玩冷兵器你必須明白的幾件事

以廚刀為例,解讀傳統刀劍是如何做到削鐵如泥又吹毛斷髮的

相關焦點

  • 商業動畫的製作工序與手法(三):生產期的主要工序
    首先要明確作品的風格,然後結合風格決定是以手繪為主,還是CG等數碼技術為重,如果是手繪和數碼技術兼有,就要考慮好各自的運用比例,這些都直接關係到後續的製作工序。像《你的名字。》《在這世界的角落》中的角色主要通過手繪作畫完成,背景雖然也大量採用了手繪,實際上根據場面的不同,也有用到CG技術。比如《你的名字》中一些難以描繪的細節,就使用了3D技術構造空間來輔助作畫和美術。
  • 購買龍泉寶劍記住這3點乾貨,誰都蒙不了你
    這就出現了網上的很多問題,如下:如何鑑別龍泉寶劍真偽?怎樣能夠買到正宗高品質龍泉寶劍?如何正確購買龍泉寶劍?買龍泉寶劍需要注意什麼,從哪些地方來判斷品質?真正的龍泉寶劍多少錢一把?其次,從一個地域產品來說,龍泉所有廠家製作的寶劍都是真的,只有優劣的區別。最後,如果是說要購買帶有「龍泉寶劍」四字商標的寶劍的話,那很簡單,也很唯一,就是購買龍泉寶劍廠的寶劍即可,除此之外,任何龍泉廠家無權使用這四個字。
  • 龍泉青瓷與寶劍結合再創經典,兩大非遺與雷火雙神鑄造神器
    浙江省和援荊前方指揮部向荊門市捐贈款物並贈送「龍泉青瓷刻畫盤」與"披荊斬疾"龍泉寶劍一把,龍泉兩大國家級非遺共同見證這光輝時刻。龍泉,因寶劍而得名,憑青瓷而生輝,每逢重要節點,總是聯袂出現。劍,剛正筆直,披荊斬棘,斬盡魑魅魍魎。
  • 你與江湖,也許只隔一把龍泉寶劍
    那麼,傳說中削鐵如泥的龍泉寶劍到底有何神奇之處?龍泉寶劍披掛著歷史的塵霜從遠古走來,發展至今其武器功能已消失殆盡。龍泉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寶劍。長期以來,由於龍泉寶劍在製作中的特殊工藝,使龍泉寶劍形成了「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特色。一是「堅韌鋒利」,削銅如泥。
  • 30道工序手工製作!久煮不糊,爽滑勁彈的山藥粉為你們找到啦
    最喜歡粉條浸著濃濃的湯汁,透著肉香和醬油香氣,在口腔裡充盈著,爽滑Q彈~用筷子挑起,總有幾根滑到碗裡,湯汁被濺起燙到臉上,每每想起臉上還有記憶中微燙的溫度。如今那種最傳統,實實在在的手工美味,在機械化滲透的今天很難再品嘗到。
  • 角弓——100多道工序製成的非遺手工製品
    製作中,需要先將牛角鋸斷  蒙古族牛角弓製作技藝,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土默特左旗的諾敏朝魯是具有十餘年製作牛角弓經驗的代表性傳承人。近日,記者來到土左旗蒙古族傳統角弓製作工作室。
  • 世界上只有十把的漢代雙槽寶劍,究竟有哪些地方更加讓人喜歡呢
    此款寶劍製作素材是根據流傳已久的娛樂競技遊戲象棋改制而成,寶劍裝具的圖樣採用了秦漢流行的粗獷大氣紋理,並且紋理有規律而不標尺話,是市面上少有的正規還原漢時工藝的寶劍。寶劍劍身採用了浙江龍泉傳統工藝的百鍊花紋鋼,百鍊又稱千錘百鍊,自鐵英沙到劍身成型,歷經煉、鍛、鏟、銼、刻花、嵌銅、冷鍛、淬火、磨光等20多道工序,其中鍛,就是說的千錘百鍊,通過不斷的加熱敲打摺疊,往往千萬錘方可讓劍身剛柔並濟!劍首刻「帥」,劍尾刻「將」,首位相應,有沒有兩大戰將,沙場之上排兵布陣的感覺呢?
  • 大師級純手工金槍魚餅!經十一道工序!真好味!瘋搶!
    其實溫州魚餅,最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製作的記載,而到了民國十年(1921)就已相當出名!在當時,黃魚不像今天只在宴席時才出現,因此有些魚餅都直接用黃魚來進行製作!做時先刮取黃魚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配料,揉成粉團,手工敲打作成餅形...
  • 還原20年前古老的手工剝繭場景,手工絲綿如何製作的?
    純手工蠶絲被,之所以前面要加一個「純」字,主要是用以區別絲綿的製作是否採用手工方式。
  • 10把最適合新年送禮的龍泉寶劍(上)
    年末將至,春節即將到來,又到了走親訪友的時間,除了一些常規的禮品以為,龍泉寶劍也是佳節送禮的上佳選擇,那麼,有
  • 《尋找嶽西美》第九期:探尋手工粉絲製作技藝
    手工粉絲製作技藝傳承人儲誠林展示手工製作的粉絲嶽西縣中關村是遠近聞名的「粉絲村」,每到10月中旬,村裡60%以上的村民就開始挖紅薯、洗紅薯粉、做手工粉絲。這兩年,由於健康飲食的理念深入人心,村裡的手工粉絲慢慢就火了起來。「今年,我們又迎來了豐收季,很多農戶家都有做粉絲的傳統,都挺忙乎。來的時候都不需要打聽,看著熱氣騰騰的院子就知道哪裡有做粉絲的。」節目中,手工粉絲製作技藝傳承人儲誠林說。
  • 通和社區手工皂製作活動
    為了讓社區的居民明白手工皂的製作原理,以及步驟,商都社工聯合通和社區在近日社區三樓綠城媽媽活動室開展了手工皂製作活動。 活動中社工給講解手工咋製作都需要哪些材料,皂基、基礎油、食用色素、環保酵素、香氛、起泡劑,這些材料都是需要的,有講解每一個材料的作用,如:酵素主要是清潔的作用,起泡劑主要是使用手工皂的時候氣泡沫的多少和洗衣的乾淨無關係,不是泡沫越多洗的越乾淨,香氛就是香味等。之後講解的步驟特別要注意的就是皂基的融化過程一定要均勻攪拌,和時間不可過長,時間太長皂基就凝固。
  • 木工活如打眼、刨木都被機器代替,但打磨工序依然由手工完成
    現代木質家具工廠中,很多木工活如打眼、刨木都被機器代替,但打磨工序依然由手工完成,不同的部位和工序需要用到不同的打磨工具,工人在用不同的工具對家具部件進行打磨。家具廠商對家具塗裝前的打磨的重視,我們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家具表面的美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打磨質量的好壞。
  • 傑高樂器工廠之旅,帶你解密卡林巴製作工序
    眾所周知,木材原材料儲放應該主要防止木質原材料因為風、蟲類和環境的潮溼而變成腐朽。在傑高樂器工廠有專門的木材原材料儲放空間,木材原材料在備料間擺放,其環境乾燥、通風,陰涼,避免了木質原材料開裂;在備料間傑高樂器的工人準備了一些放病蟲的藥物進行驅蟲,防止木質原材料的病蟲;而木質材料是一種很容易燃燒的材料,在工廠裡有很多禁止各種火種的標識。
  • 72道工序,鍛造一張「中國名片」
    然而卻鮮少有人知道,在這些精美的藝術品背後,有著「需經手72道工序,方可成器」的說法,一件手工瓷器的製作工序之複雜,遠遠超乎你我的想像。如果你對於從瓷土變為瓷器的過程感興趣,不妨看看紀錄片《手造中國》。《手造中國》的拍攝前後歷時三年,攝製組走訪了景德鎮的百餘位手工瓷工匠。
  • 茶芝蘭:嚴格把控茶飲製作的每一道工序,為消費者打造更美味的茶飲
    茶芝蘭:嚴格把控茶飲製作的每一道工序,為消費者打造更美味的茶飲 作者: 來源:網際網路 時間:2020-11-30 11:34:15 閱讀量:   現代社會,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飲品的市場也隨之打開。
  • 新年將至,麥芽糖球手工製作忙
    揚子晚報網12月26日訊( 通訊員 高曉平 記者 薄雲峰 )麥芽和米飯熬製加工製作的麥芽糖球,你吃過嗎?它是一種手工製作的傳統小吃,但這種手工製作麥芽糖球在市場上越來越少見了,伴隨著2021年元旦和春節的臨近,為豐富市場需求,這幾天,南京市高淳區椏溪街道顧隴集鎮炳生麥芽糖球加工作坊內,工人們手工製作麥芽糖球,都在忙碌著。
  • 純手工製作,「青山工房」日本刷具世家
    廣島縣熊野町也稱作「筆之都」,日本的毛筆和化妝筆有80%左右都在這裡生產。但其實在日本埼玉県日高市中鹿山附近有家堅持手工製作的低調刷具老店「青山工房」,它在刷具製作的造詣上可謂更勝一籌。兩代傳承的手作技藝,結合現代人體工程學原理,並利用毛髮特色,做出西服刷、鞋刷、身體刷、化妝刷等各類生活清潔用刷具。堅固又耐用的好質量,獲得國內外的一直讚賞。
  • 懸崖峭壁上採集、手工製作!臨武「龍鬚草蓆」,一種瀕臨失傳的...
    當地人利用其中空、透氣的特性,製作出聞名遐邇的「龍鬚草蓆」。龍鬚草蓆因龍鬚草而得名。龍鬚草細長空心,狀如「龍」的長鬚。每年六月是採集龍鬚草的季節,由於龍鬚草生長的特殊環境,採集要在臨武地區懸崖峭壁之上進行,草叢中常有毒蛇蜷伏,採集如同「虎口拔牙」、「龍頭取須」。
  • 龍泉寶劍 | 中國古代冷兵器之巔
    尤其到了唐代,寶劍的用途就從戰兵器變為王侯將相、士族顯宦佩飾之器。作為名劍,龍泉劍深受名流喜愛,被廣泛用於進貢、饋贈等。詩仙李白則作有「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描述這一龍泉劍深受喜愛之盛況。名揚天下的《滕王閣序》裡,更有「龍光射鬥牛之墟」一句描繪了龍泉劍的恢弘氣勢。唐乾元二年此地置縣就以第一把寶劍為縣名,叫「龍淵縣」,後因避唐高祖名諱「淵」字,改叫「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