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章子怡憑藉在《一代宗師》中的出色演繹囊獲了包括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在內的12個影后,但其實那年內地女演員顏丙燕的《萬箭穿心》也大獲好評,被贊演技不輸章子怡。她在北京電影節,華表獎等華語頒獎典禮上力壓章子怡也拿到了8個影后。
《萬箭穿心》是在2012年上映,由顏丙燕,焦剛主演的劇情電影,她在其中奉獻了堪稱影后級別的演出,此外,當時尚未出名的李現也在其中為顏丙燕做配角。影片講的是90年代發生在武漢一個普通家庭的悲劇故事。雖然很多人可能聽不大懂方言版本,但方言更能原汁原味地呈現導演想要傳達的情緒,所以推薦方言版,但這個版本比較難找了。
導演開頭用一個小片段就勾勒出了兩口子的性格,李寶莉(顏丙燕飾)蠻橫潑辣,在外人面前也絲毫不給老公面子,但她也並非一味的蠻橫,面對搬家臨時漲價她還是低了頭,說她是市井磨練出來的也好,天生的也罷,這是一個嘴上不服輸但實際會根據情況讓步的女人。丈夫馬學武(焦剛)展現了唯唯諾諾的本色,一點權力也沒有,連搬家工都看出來了,這兩人極端的性格也為後來發生的事情埋下伏筆。
小孩子都是敏感的,在飯桌上察言觀色到父親的冷臉並當作擋箭牌,氣的母親去抓兒子的耳朵,在家庭裡李寶莉也扮演的是嚴母角色,如果沒有慈父相稱,那這個家庭教育是會出大問題的,但只要家庭正常運轉下去許多人也都是這麼過來的。可惜這個模式不久後就要宕機了。
顏丙燕是個相貌還不錯的演員,但她後半段飽經風霜後演起苦力也絲毫沒有違和,演員不一定是要非常漂亮的,京劇還講究個生旦淨末醜,如果一部戲裡都是俊男靚女,那觀眾的代入感和沉浸感一定會大打折扣。
從後面的場景也可以看出來,李寶莉從小生活在市井中,三教九流都有接觸,在這樣偏底層的環境中她反而如魚得水。而丈夫馬學武是知識分子,在場廠子裡地位不低,平時接觸的則是比較有涵養的人,生活環境的不同加上性格的反差,使得這兩個人待在一起就像水油一般不相容。
自知沒學問配不上丈夫,可是李寶莉非但沒有對丈夫好些,反而變本加厲,哪怕她能在閨蜜規勸後做些讓步,忍讓下丈夫,多些體貼也不會釀成如此後果。人這一生中重要的節點和選擇就那麼幾個,做錯了還沒有補救,即使你對待別人再善良也於事無補。當然馬學武也不是完全無辜的,離婚對方不同意可以走法律程序,還在婚姻狀態下和其他女人幽會這肯定是他的過錯。但兩口子一起過日子並不是要分出絕對的對錯,生活中更多看的是誰更能忍讓些,許多事情不妥協迂迴點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馬學武出軌單位女同事,被李寶莉發現,在他們開房的時候李寶莉打電話報警,自此,李寶莉的悲劇人生開了個頭,丈夫因為這事先後被撤職下崗最後自殺。
馬學武自殺以後,李寶莉選擇自己撐起這個家,一個無依無靠的女人想要家不散架,只能靠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這十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以說孩子成績的一大半是要歸功於李寶莉的,可孩子沒有感受過家的溫暖,在學校中也被人指責,重重壓力下把他變成了一個畸形的動物,兒子因為父親自殺記恨了她十幾年,她任勞任怨為撫養兒子和嶽母做了十年扁擔工,換來的卻是兒子高考高中後和她斷絕母子關係。故事看完很難說出誰對誰錯,只能說這就是生活的原本面貌。
在開始進入社會前,我們總以為憑藉自己的努力可以闖出一片天,但社會會用現實的殘酷給你繼續教育,讓你嘗到血淋淋的教訓,但生活就像結尾的麵包車,熄火了就下車推一下,它總能再次發動。
這部電影如果僅僅是這樣的劇情還不足以配得上如此高的評價,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它在家庭倫理情節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懸疑的手法,在電影裡插了幾條暗線,其中一條暗線就是由當時還初出茅廬的李現扮演的兒子小寶,他為什麼這麼恨自己的母親,電影到最後才揭曉,其實兒子通過父親的遺物得知了當年是母親舉報了父親才導致了這樣的悲劇,這段線索放在了馬學武死前和小周的對話,這段對話在一開始只展現了上半部分,說完馬學武就選擇了自殺,看似是小周對他表達愛意的拒絕,其實下半段話是小周告訴了馬學武他們是被他老婆舉報的,這才是導致馬學武自殺的真相。
電影還有一段李寶莉翻遺書的戲,主演顏丙燕在這裡奉獻了精湛的演技,李寶莉一頁頁地翻著沒有字的遺書,是因為她不敢相信丈夫在遺書裡連自己的一個字都沒有提到,這顏丙燕在這裡演繹了所謂的「萬箭穿心」。
但導演和編劇為李寶莉這個堅強的女人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電影的另一條暗線是關於一個跑江湖的男子--健健,他在後來和李寶莉成為了一對露水夫妻,在李寶莉看開一切後,選擇了和健健一起離開,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留在這裡,上圖中健健的車突然拋錨,李寶莉下車罵了幾句踹了一腳,仍然堅強地用雙手推動著車子前進,前路也許有更加不順,但電影的結局還是暗示著李寶莉這個堅強的女人能夠挺過去。這樣堅強且努力的女性形象值得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