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娛樂圈戲紅人不紅的女演員比比皆是,大紅大紫的概率就像買彩票中大獎,要看有沒有那個運氣。
顏丙燕就是那個缺少運氣的演員,曾經憑藉一部電影拿了8個影后,論實力,她早已碾壓無數明星。
可從藝25年,她依舊是「臉生」、甚至「名不見經傳」的文藝片女王。
這個低調的行走在奢華娛樂圈中的女人,能看淡名利實屬不易。
顏丙燕一度被媒體稱為中國的「梅麗爾·斯特裡普」,影迷更是讚譽她「演技好得能拿奧斯卡」。
從她過往的獎項就能看出,這是一位有實力的女演員。
1997年,25歲的顏丙燕參演了軍旅題材電視劇《紅十字方隊》,把一個充滿優越感的軍校學生肖紅展現得恰到好處,憑藉此片她獲得了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
2007年,憑藉電影《愛情的牙齒》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與劉嘉玲並列成為金雞獎影后。
那個少年時期不懂愛的女老大,青年時期為「真愛」付出代價的實習醫生,中年時期無愛婚姻中的女人錢葉紅,被顏丙燕刻畫得淋漓盡致。
2013年,41歲的顏丙燕憑藉電影《萬箭穿心》中李寶莉一角,與章子怡並列成為華表獎影后。並且在一年內獲得金雞獎、百合獎、天壇獎等8個影后的頭銜。
然而,這麼優秀的女演員,卻並非科班出身,她小時候的夢想也只不過是想唱歌。
說來也真是傳奇,顏丙燕竟然靠唱歌考入了北京歌舞團。
那年她11歲,北京歌舞團要招收學員,家人在懵懂中給她報了名。
考試的最後一試是跳舞,考察學員的音樂節奏、樂感,顏丙燕不會跳舞就要求唱了一首歌,沒想到被錄取了。
顏丙燕屬於半路出家,沒有基本功,也聽不懂舞蹈上的專業術語,但是她身上就是有股子跟自己「死磕」的韌勁。
下腰不到位就比別人多練幾個鐘頭,動作記不住就反覆多練幾遍,她認為別人能做得好自己也一定能。
在自己通宵達旦的努力下,最後終於成為一名職業舞者。
淚水和汗水的化學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換來同情,後者卻可以贏得成功。幸運的是,顏丙燕選擇了後者。
從小就習慣了跟自己「死磕」的人,成年後必然是將這股勁帶到了事業上。
拍戲時不會方言,讓當地人錄一版,鸚鵡學舌一句一句學,學的不像就死磕自己,直到大段臺詞都能用方言說順嘍;
感冒、發燒、咳嗽,甚至支氣管炎發作,就算嚴重到不能說話了,也只是休息兩天趕快開工;
即使這樣她也沒有對角色怠慢,還時常「拉片子」,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看,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就磨著導演重拍。
顏丙燕是為了戲敢跟導演「耍橫」的演員,她的眼裡只有戲。
羅振宇說:「死磕」是不管自己怎麼樣,都要把事兒做好。
從舞者到演員,顏丙燕每一次的「死磕」都在精進自己的技能,重要的是無論何時何地她都拿得起,老天給她什麼她就儘自己所能接住。
似乎每走一步都是冥冥中註定,但其實,每一步都是她獨一無二的的創作。想必這也是她能和劉嘉玲、章子怡在演技上平分秋色的關鍵所在。
與章子怡並列華表獎影后
高曉松說:生活從來不因為你就會格外優待,與其早晚被生活打敗,不如趁年輕的時候狠踹生活。
可是顏丙燕恰恰相反,她年輕的時候說放下就放下,如今48歲了還沒有大紅大紫,甚至沒把自己嫁出去,在旁人看來她是被生活打敗的那位。
可實際上,她只是拿得起放得下,清楚自己某個階段要什麼而已。
1972年出生在北京的顏丙燕,一歲多就被送回老家山東,由爺爺奶奶撫養。直到6歲要上學了,才被父母接回身邊。
那時的顏丙燕對父母的概念,就跟叔叔阿姨是一個意思,她不覺得自己跟他們是一家人,尤其看到床上躺著小妹妹時,更覺得人家是一家三口,自己有些多餘。
她的叛逆大概就源於那段時間與父母的生疏吧,一方面很渴望與他們親近,另一方面又真的不熟,而父母對她也同樣不了解。
那個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顏丙燕沒少因為叛逆被母親打,越打心也就越遠。她對這個每天「被叫做媽媽的女人」也盡著女兒的義務,但就是不貼心。
直到26歲那年,得知母親患了重病,活不過三年時,才突然醒悟:這麼多年,自己似乎從不曾了解這個生養自己的女人。
大哭一場之後,決定暫停一切工作,全身心陪伴母親,這一堅持就是8年。
26-33歲,一個女孩子最好的時光,事業的上升期,她放下一切,只為彌補少不經事時的遺憾。
幸福是一種刻意的放手。
有一種幸福是需要你放下某些東西才能得到的,顏丙燕選擇放下名利,奮不顧身地去彌補對媽媽的愛,那段時間她是幸福的,這是她一生的財富。
《愛之初》端木亭亭
如今她沒有大紅大紫,你能說她被生活打敗嗎?當然不能。
如她所言:「我演戲就是為了快樂。要是為了成名委屈我自己,那我就會不快樂,我幹嘛還要工作呢?」
時刻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能拿得起放得下,這樣的顏丙燕是成功的。
顏丙燕喜歡文藝片,挖心挖肺的,演得過癮。碰上好的劇本,好的角色,不給錢都拍。當年那部《愛情的牙齒》就是她0片酬接拍的。
當然喜歡是其一,重要的是她也確實認為自己不適合被商業化。
曾有人在她獲得影后頭銜後,提議借著熱度做做宣傳,塑造個大眾喜歡的人設,製造一些緋聞等,但是顏丙燕覺得那樣丟人就拒絕了。
她清楚自己的長相不是萬眾矚目的,要想在演藝圈長久立足,唯有實力是最好的籌碼。
她更希望觀眾可以記住她的角色,而不是生活中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炒作、不諂媚、不阿諛,永遠站著做演員。
她就是演藝圈的一股清流,她更希望做她自己。
畢竟,只有自洽的活法,沒有正當的活法。
顏丙燕接戲有個原則就是「不跨戲」,已經接了一部戲就全心全意演,不會再疊加第二部、第三部戲,她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當下的戲上。
為此,她確實錯過了很多機會。
當年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曾定過顏丙燕一個角色,但因為拍攝地在杭州,當時一直在下雨,背景沒辦法搭建起來。
後來一切準備就緒時,顏丙燕的另一個戲也要開拍了,因為不跨戲的原則,她放棄了,馮小剛只好將那個角色從劇本中刪除。
像這些大片,換了哪個演員不是腦袋削尖了往前上,請個假,串幾天戲的事在顏丙燕這完全為零。
《萬箭穿心》李寶莉
有人說她不合時宜,其實她只是想在每部戲裡呈現更好的表演狀態,她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面對自己不夠紅的事實,顏丙燕也看得通透:「大的商業片很難選我,得對投資人負責,看誰更有票房號召力。你說用顏丙燕,觀眾都不認識她。就算你得了好幾個影后,也沒用。」
在旁人看來,是她的不合時宜把自己埋沒了。這樣一位實力派演員,原本有被大眾寵上天的資本,她卻偏偏堅守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不肯低頭。
多少人替她不平甚至不忿,但她自己倒是一臉不在乎。
這就是顏丙燕,做人做事一切都跟隨自己的心走,親情如此,事業亦如此。
選擇即接受,雖然總有股宿命的意味在其中,但人總要面對現實。
有人說: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是否努力去實現自我,喊出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只要你努力過、付出過,無論結果如何,你都將無愧於自己的人生。
是的,人生如茶,應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