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波說
金嗓子老闆江佩珍被限制出境!
只為區區8000萬廣告費,一拖再拖,儘管官司不利,金嗓子創始人「江老娘」槓上了,哪怕被列為限制消費人員和失信被執行人,如今又出不了國了。
金嗓子老闆江佩珍被限制出境
金嗓子創辦人江佩珍(左2)
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披露的限制出境信息顯示,因廣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其法定代表人江佩珍已被依法限制出境。
案號為(2019)滬01執924號,執行標的5194.98萬元,申請執行人為星空華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
據中新網客戶端報導,天眼查顯示,廣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當前法定代表人為江世名。該公司由廣西金嗓子有限責任公司全資持股,後者的法定代表人為江佩珍。
從法院公布的信息來看,此次江佩珍之所以被限制出境,起因是和廣告代理商「星空華文」四年前那次8000萬廣告投放合作引發的經濟糾紛。
2019年10月,上海一中院公布的(2019)滬01執924號執行裁定書顯示,與廣西金嗓子發生糾紛的申請執行人為星空華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涉及廣告合同糾紛。同星空華文傳媒發生糾紛時,當時廣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江佩珍。
金嗓子創始人江佩珍
金嗓子喉片包裝盒印的那位創始人——江佩珍,竟然成「老賴」,不能乘坐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無法住在星級以上賓館,另外也無法進入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消費,還無法出境,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在廣西柳州,金嗓子創辦人江佩珍被稱為「江老娘」,是個傳奇人物。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也許,「江老娘」是吞不下這口氣,並非金嗓子沒錢付。
過去的2019年,金嗓子圓滿完成衝刺10億的目標,產銷兩旺,榮登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最有價值品牌500強第417位,光品牌價值就達71.5億。
廣西金嗓子集團新生產研發基地彩門落成,今年二月,為抗擊疫情,廣西金嗓子集團捐資捐物超160萬元。
2015年7月15日,「金嗓子」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和2018年6月每股派0.06港元相比,去年6月底每股派0.12港元,分紅逐年擴大。今年3月,「金嗓子」發布正面盈利預警公告稱,截止於2019年12月31日12個月之溢利較本集團上年同期有不少於60%之大幅度增加。從財報數據綜合來看,金嗓子似乎也不差錢,經營也是很穩健的。
金嗓子股東會投票結果公告(截圖)
5月28日上午,在香港金鐘道95號統一中心十樓的一間會議室,金嗓子才召開一年一度股東周年大會,但在股東會召開前2天,上海法院就更新了那則執行信息,江佩珍被依法限制出境,她是港股「金嗓子」實際控制人。
事實上,金嗓子食品和星空華文的糾紛由來已久,且雙方也因一則廣告合同打了好幾年的官司。當時為推廣旗下草本植物飲料,2016年4月,金嗓子食品和星空華文達成備忘錄,約定在《星空音雄》和《蒙面歌王第2季》(「蒙面唱將猜猜猜」)這兩項節目投放草本植物飲料品牌廣告,同時也約定了相關收視率。合同涉及金額為8000萬元,廣西金嗓子曾支付了1300萬元廣告款。
不過,後來合作雙方卻因收視力和廣告費支付等問題發生了糾紛,2017年雙方對簿公堂。
星空華文,是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之子公司。2018年12月後,上海燦星在IPO招股書中,已多次提及這起和金嗓子食品的合同糾紛,且在財報上列入壞帳處理。
之前,媒體曾報導,廣西金嗓子之所以未按時給付「星空傳媒」5100餘萬元廣告費用,是因為雙方有爭議。廣西金嗓子認為,他們對合同本身是否生效保持異議。廣西金嗓子並未直接與星空傳媒籤訂合同,且沒有在上面籤字蓋章。另外,對萬象公司出具的收視率統計也有質疑,金嗓子食品方面認為是「虛假的」。
不管怎麼說,法院在2019年6月已進行二審判決,且9月又再次下發執行裁定書,2019年9月19日,金嗓子食品因該案件被列為失信企業。
江佩珍:我再也不上學了,要掙錢養活弟弟妹妹
金嗓子上市,江佩珍在港交所敲鑼
江佩珍,生於1946年11月,祖籍廣西平南,她是在農村長大的。
被柳州本地人稱為「江老娘」的金嗓子創始人江佩珍,13歲當學徒,18歲當廠長,僅用十年之功,就將一個小作坊搞成了全國有名的糖果企業。後來,她又砸掉舊設備,創辦金嗓子品牌,創造出20多年保持行業全國銷量第一的商業奇蹟;如今,廣西金嗓子已成為我國中成藥生產企業50強、廣西企業100強之一。
功成名就,作為女企業家、女強人,江佩珍頂上的桂冠很多,如第五屆中國十大女傑、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百名女性新聞人物、全國星火企業家、全國十五大傑出創業女性、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華商女企業家、中國十大品牌女性、全國醫藥系統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等。
如今,「江老娘」卻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被限制消費,被限制出境,其對於企業品牌及形象造成的影響,遠遠大於那筆5100多萬拖欠廣告費。
金嗓子創辦人江佩珍(右2)
1959年9月,13歲的江佩珍中途輟學,到廣西金嗓子集團前身——原為柳州市糖果二廠打工。
柳州市糖果二廠,始建於1956年3月6日,1994年公司自籌資金780萬元成立廣西金嗓子製藥廠。1998年經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廣西金嗓子製藥廠和柳州市糖果二廠,改制成立廣西金嗓子集團。
「再也不上學了,我要掙錢養活弟弟妹妹!」
1959年那個春天,江佩珍的母親生了一場重病,撒手人寰,光靠她父親一個人,根本養不活江佩珍兄弟和她妹妹6張嘴。
江佩珍上面有個哥哥,底下有4個弟弟妹妹。母親去世那年夏天,江佩珍正在田裡除草,突然眼前發黑,一頭栽倒在稻田裡。當她醒來,江佩珍和父親說的第一句話是:「再也不上學了,我要掙錢養活弟弟妹妹!」
由於年歲小,當時糖果二廠招工的人嫌她個小,當江佩珍和廠裡說起自己母親剛去世,下面還有4個小弟弟、小妹妹要吃飯,工廠破例將她招進廠,成為糖果二廠第48號工人。
江佩珍進廠一看,心頭卻涼了一大截,這哪像是工廠,分明是小作坊。當時柳州糖果二廠的全部家當:一輛平板車、2張案板、3把刀、6個提桶和7個盆子,外加江佩珍等48個人。
江佩珍(右)
13歲進廠,從學徒做起,江佩珍做過生產組長、車間主任,18歲被提拔為副廠長,1979年晉升為廠長。一步一臺階,她靠自己努力和勤奮,更靠敢闖敢拼。
當年江佩珍在柳市率先打破「大鍋飯」,施行「幹得多,掙錢多」的薪資和產品掛鈎的管理制度;也是她敢開先河,糖果二廠是柳州最早和「供銷社」銷售渠道脫鉤的,自己開闢市場、自產自銷。
在江佩珍47歲時,遇上了改變自己人生道路的「貴人」,也從此改變了柳州糖果二廠的命運,那個「貴人」是當時從北京來的大領導。
1993年1月7日,那個大領導到柳州視察。座談會上,江佩珍談及工廠困難,淚流滿面,「假冒產品侵權,企業無法上臺階,怕撐不下去啊!」
當場,大領導一語道破天機:「只有高科技產品才不會被仿冒。為什麼不去上海試試?完全可以和高校搞產、學、研結合之路!」
金嗓子發明人王耀發教授(右)和張海迪合影
在企業生存及轉型發展關口,另一個影響江佩珍命運的「貴人」,則是金嗓子發明人王耀發教授。
座談會上,經點撥後,心中豁然開朗的江佩珍,帶上7萬元,遠赴上海求出路,尋求「產學研」合作機會。到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當年學校向她展示28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其中,生物學家王耀發教授的心臟保健飲料「大開心」技術,引起了江佩珍的興趣。
王耀發教授對這個來自廣西柳州女廠長的第一印象,就是沒有什麼架子,非常平易近人,對事業充滿熱情。兩人一拍而合,籤訂了技術轉讓協議。
後來,王耀發教授又前往柳州參觀糖果二廠。當他嘗了一下糖果廠生產的潤喉糖,發覺糖裡有桉油、薄荷等成分。江佩珍告訴他,這是仿製的,以前去美國參觀,發現西方人喜歡吃清涼糖潤喉嚨,回來後就學著做,不過不清楚效果如何,銷量也不好。
王耀發告訴她,只是簡單把桉油和薄荷加在一起,不能根本解決喉嚨乾燥問題,在藥理上有缺陷。他還向江佩珍透露,自己正在研究一個配方,專治慢性咽喉炎,不過,他也在考慮用什麼載體做產品,是江佩珍的潤喉糖啟發了他。後來,王耀發將自己配方無償贈送給江佩珍的工廠,經過重新配比後,即是後來的「爆品」金嗓子喉寶。
江佩珍和羅納爾多
很長時間,8元錢一盒的「金嗓子」,一年賺六七個億,江佩珍掌舵下的廣西金嗓子集團,也成為咽藥行業龍頭。
當然了,營銷策略上也是相當成功的。邀請羅納爾多和卡卡兩位知名國際巨星做「代言人」,利用電視廣告等媒介「洗腦式」營銷狂轟濫炸等,都是成功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籌建金嗓子藥廠,跨業轉型也不是很順利,廠裡不少人是有牴觸意見的。當金嗓子喉寶實現量產後,江佩珍做了一個驚人舉動:「把糖果廠原有的鍋臺和磨具全部砸爛,送到廢鐵回收站。」那時,不少思想一時轉不過彎的100多位老職工,曾帶頭鬧事:「你要敢砸老設備,我們就敢不讓你生產產品!」
假如當年江佩珍沒有斷然轉型的決心,展現「破釜沉舟」勇氣,可能無法改變這家企業的命運,也可能不會改變江佩珍個人及家族的命運。
江佩珍
毫無疑問,金嗓子的成功,是江佩珍帶領企業披荊斬棘獲得的成果,也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她是典型的「女強人」,和星圖華文廣告費糾紛上,撇開法律層面,也多少「意氣用事」。
廣西金嗓子製藥廠,創建於1994年年底,到1996年金嗓子已是家喻戶曉的口含片品牌,賺錢了,利益分割也變為一件企業大事。「江老娘」當時是主動向當地政府打報告申請改制。
也正是「女強人」影響力,2年後,她如願以償,政府答應將企業65%的資產賣給員工,但需要員工支付2000多萬元的現金。產權的變化,解決了利益蛋糕的切分問題,那時公司也有的人不願意改,但胳膊扭不過大腿。
金嗓子的歷史,是一部「能人」辦企的歷史。隨著企業規模及發展上了一個臺階,產權上的矛盾也日趨擴大,企業所有權的裂變也變得勢在必行。
通過改制,明確了企業所有權,企業產權進一步明晰,排除了在產權矛盾方面的路障後,合法地完成了從國有成分企業向民營家族企業的體制轉型。
按照公司改制規定,江佩珍當時可以拿10%-15%的股份,但她說65%給員工,本來就少,若最後只剩40%怎麼夠員工們分?最後,「江老娘」只拿了3.1%。
江佩珍日後曾說:「柳州有800多家國有企業,現在很多都經營不下去了。當時我們是柳州市第一個申請改制的,如果現在才改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