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只要一拿起話筒就不能正常地說話了?

2021-02-14 全媒體主持

此前小全在公眾號上也推送過一些文章,對朗誦、播報和主持中的「腔調」進行了探討。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身邊有很多人,在私底下交流說話非常自然,然而只要一拿起話筒或已走上舞臺,說話就會拿腔拿調,似乎瞬間變了一個人似的。

在播音主持圈子裡總有這樣的一句說辭:「請說人話!」不理解的人自然就會反問:難道我說的不是人話?那還能是什麼話?事實上「說人話」是帶著一些戲謔味道的,把它「翻譯」過來無非就是「請正常地說話」。

這種「不正常」的說話有什麼特點呢?無非就這麼幾種:調門兒拉高、語流趨平、每句話的句尾習慣性拖長……在這種狀態下,說話者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任何對象感可言。

這顯然違背了「說話」的本質,因為人之所以說話是為了傳達一些信息並且與人溝通的,所謂「傳必求通」,除非你是自言自語。

那麼,為什麼私底下說話還好好的,只要一拿起話筒或者走上舞臺就「不能好好說話了」呢?個人認為是對「當眾說話」所形成的錯誤的刻板印象。當眾說話與私人交談最大的不同首先在於傾聽者人數,人們在當眾說話時的第一反應大都會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聽得清」,於是就會條件反射似的提高調門兒去說話。

事實上,只要手裡持有話筒,根本沒有必要人為地去扯著嗓子說話,只需要在平時說話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當眾說話的對象感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你的傾聽對象更廣泛。

至於語流上的趨平、每句話的句尾習慣性拖長等表現出來的「怪象」,我總習慣於稱作「讀書腔」。

根據個人的經驗,克服「讀書腔」有兩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妨可以試一試。一是注意把每一個字的調值發到位,二是不讓任何字句拖長調子。

比如:「記得四年前的春天,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這個句子中,很多人習慣於在「記得」、「春天」、「一個」等詞後面拖長調子,練習中都要有意識地在這些詞後面切斷拖長的尾巴,或者將原先慣用的「拖長」用停頓來代替。另外,在調值上,像「那是一個」四個字中,往往會把「那」、「個」的第四聲發得像第一聲,也需要有意識地把調值規範起來。

當然,回到話題本身,最關鍵的還在於得明白說話的本質。

說話不是朗誦、更不是表演,而是一項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活動,不管是在話筒前還是在舞臺上,說話的目的和本質是為了交流和傳達。

距報名結束還有最後三天時間!

機不可失 失不再來!!


作者:Richard 廣播電視藝術碩士

值班編輯:小全兒


相關焦點

  • 西安一菜市場有個"情歌王子":拿起話筒 想唱就唱
    「啊,給我一杯忘情水……」4月29日下午,從西安鳳棲東路航天六院集貿市場飄出陣陣歌聲,歌者是菜市場內水果攤攤主祝小文。歌聲吸引了來來往往買菜買水果的人,不少人駐足觀看,唱完一曲,不少人還鼓掌叫好。  47歲的祝小文是長安區杜曲人,初中文化,他的音響、話筒就在水果攤旁放著,「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唱歌,在菜市場,經常在晚上顧客少時唱幾首,儘量不要擾民。」祝小文說,他回老家後,也會在院子裡唱歌,村裡喜歡唱歌的人也會過來拿起話筒高歌幾曲。
  • 加工工藝:耳機話筒上套的海綿套這樣做出來的
    雖然你沒見到過,但是我見到過這個東西,只要給大家科普一下,把這幾個非常明確的知道,甚至有的人已經明確知道了,還感覺他有點兒不可思議,感覺做這個東西的時候有點兒大費周折的感覺。再講這個工藝製程,我們不得不說一下這個話筒上面為什麼要用一層海綿,有沒有朋友知道的?
  • 《演員2》肖戰話筒無聲,是假唱還是挖坑?節目組這波操作很聰明
    話筒突然無聲,假唱?還是節目組挖坑?肖戰一曲唱罷,被主持人張大大挽留在舞臺,希望他向大家打聲招呼,並說一些對演員們祝福的話。然而,就在肖戰拿起話筒準備說話之時,出現了一點意外,突然就沒有了聲音,很多屏幕前的網友之間肖戰的嘴動,卻不知道他說了些什麼。
  •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正常說話?一歲還是兩歲,看看專家怎麼說
    這個老朋友卻說:說話早的孩子必就是聰明。實際上,語言的發展只是大腦智力發展的一個方面,孩子說話的時間早晚與孩子聰不聰明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兩歲時不會說流利的話,那麼父母也會開始擔心,因為按照每個人的固有信念,一個孩子從大約一歲開始說話是很正常的。
  • 顏澤明講解:一歲半的寶寶不會說話正常嗎?
    其實1歲半的寶寶不會講話也是正常的。 只是寶寶的語言發育比較慢,尤其是男寶寶,男寶寶的語言發育比女寶寶會更慢一些,這是正常的 早走路的寶寶說話也會比較晚的 。
  • 為什麼有些人的喜歡不能持續?
    很多人都在問:1、究竟什麼是喜歡?怎麼才能確定自己是真的喜歡他?2、為什麼有些人的喜歡總是不能長久?今天說很喜歡我,過兩天就沒人影了?3、為什麼有時候,一段時間裡會特別在意一個人,過陣子忽然又不這樣想了?這算是喜歡嗎?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喜歡?粗略地說喜歡大概可以分為三部分:欲望+好感+耐心。
  • 一說話就二次元,一唱歌就如痴如醉,太一真是一個神奇的人
    在本季《我們的歌》裡不知道大家有麼有注意到一個人,這個人不愛說話,靦腆害羞,被人cue到之後總是有點慌,話筒燙嘴,回答問題的思路呢,別具一格,後期老師都不知道要怎麼形容他,看起來好像確實是他答非所問,但實際上是我們沒跟上他的思維。
  • 你一拿起麥克風,天就要下雨了,觀眾的表情是太精彩
    一則蕭敬騰一拿起話筒就下雨的新聞大受歡迎。短短幾個小時內,就有超過6000萬人關注雨神和名不虛傳的力量,有多少網友期待雨神從家裡冷靜下來。當蕭敬騰參加一個綜藝節目時,主持人和蕭敬騰用他獨特的蕭式演唱《朋友》時,觀眾被深深吸引住了。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麼?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家長該如何引導?
    寶寶一般1歲多就開始學說話了,到2歲已經能和家人簡單的交流溝通了。可是也有一些寶寶到了2歲多還遲遲不肯開口,寶寶說話晚正常嗎?如果不正常,問題又出在哪裡?要判斷寶寶是否說話晚,首先要知道寶寶語言發育的過程。
  • 廣西人說話口音為什麼那麼奇怪 為什麼南寧人說話方式很奇怪?
    為什麼南寧人說話方式很奇怪?首先 必須說你的觀察力非常敏銳,作為廣西人,我自己本身沒有口音,就算有也是正常的類似港式口音,但是 在南寧生活的時候,入鄉隨俗都會故意加一些口音,其實這樣子講話非常有好處,也許這就是南寧這座城市的獨有文化。
  • 元氣滿滿的哥哥,只要正常地遵守規則,這個隊就不會輸
    大哥隊的人只要導演組不說話,他們就繼續不按規則下去。而且有的時候就算說了不能這樣,他們依舊帶著禁止的口令繼續,這也是讓諸多的觀眾為小哥隊抱不平。王彥霖還真是一王憨憨,滿臉怨氣地你竟然要來拍我,那我一定要把你淘汰出局的氣勢,結果還親手殺了自己隊隱藏在對方的臥底隊友。
  • 嘯叫終結者-為什麼話筒開啟越多越容易嘯叫
    或者是一隻頭戴話筒調試好沒問題,將參數複製到其他頭戴話筒(相同型號),一起打開就嘯叫了。百思不得騎姐,為什麼多開就嘯叫了呢?是話筒有問題?音箱有問題?還是運氣不好?都不是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物理現象。開啟的麥克風數量增加一倍,音響系統的最大可用增益將會降低3dB。但是3dB僅是一個折中值,視具體情況與各種可能的因素,最終的可用增益降低會處於0-6dB之間。
  • 《內在自信》:你為什麼不敢拿起電話?
    有些人甚至在發完郵件或微信之後,一天一天地去等回復,也不願意拿起電話。為什麼呢?原來,背後隱藏的是連你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畏懼」。而之所以畏懼的最大原因,是我們不夠自信。你不知道該說什麼。萬一說錯話怎麼辦?要是對方正在忙怎麼辦?萬一惹惱對方怎麼辦?對方不接受你的提議怎麼辦?這些問題是否也曾困擾過你?如果是,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解決。心理上的「兩手」準備。
  • 艹 這樣派話筒才叫專業!如何做好一個派話筒的Boy【憤怒的調音師】
    那些不專業的主持和逗比嘉賓可能把話筒拿反上臺,又或者站在音箱正前方報幕。這時候你得先甩他一巴掌,然後耐心地教導他們正確使用話筒的方法。但我見過好多人,彩排完就把節目單亂放,演出前十分鐘就tm到處找節目單!所以一定要把節目單塞進你的底褲裡面保管好,如果你要在上面做標註,一定要正楷一筆一划把備註寫詳細,有些逗比寫備註的時候龍飛鳳舞,演出時候自己tm也看不懂自己寫什麼,你特麼不是在坑大家麼?
  • 薛之謙摔話筒陳曉直言不看好,《明日之子》二次元歌手荷茲為什麼激怒了眾人?
    今天我們來講講一小時內登頂熱搜榜的《明日之子》摔話筒事件。 整件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當天直播比賽過程中,需要在二次元選手荷茲和趙天宇之間決出一位直接晉級的人。然後就出現了驚人的一幕,薛之謙拿起話筒開始說話,沒過多久直播直接被掐,播放了整整十分鐘的宣傳片。據現場觀眾的描述,薛之謙說了如下的話。
  • 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晚呢?
    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比較早,而有的孩子說話的時間卻是比較晚呢? 一、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說話 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和留意就會知道,寶寶大約在八、九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始有了發音說話的欲望,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進入了語言發育時期
  • 艾灸好處多,但為什麼有些人艾灸過後會腹瀉?正常嗎?
    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了,艾灸就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方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尤其是女性。適當艾灸,對身體大有益處,但為什麼很多人都反映,艾灸過後就會腹瀉呢?是身體在排溼嗎?正不正常?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看看你灸對了嗎?
  • 為什麼有些人的付出被尊重,有些人卻不被尊重?
    相反,偶爾幫助B的C,就如同獎金一樣,突然來臨,那麼B表現出來的感謝會比較多,因為C對於B而言是意外增額價值,B對C的感謝則也通過一次性地集中表現。除此之外,從心理學而言,人們對經常存在的事物會逐漸適應,甚至忽視,包括他人的幫助。因為一個人不能長久處於對他人的感激中,這會讓他的自我壓力太大,所以它會通過忽視他人的付出,從而保護自己。
  • 當年紅到發紫,卻離奇消失了7年,今拿起話筒開嗓「無人識」
    當年紅到發紫,卻離奇消失了7年,今拿起話筒開嗓「無人識」 藝人的熱度會隨著時間發展而散去,如果沒有不能維持高曝光度的話,很容易就會被觀眾遺忘。
  • 正常心跳一分鐘不能慢於60次,心跳都55次,為什麼醫生說沒問題
    正常心跳一分鐘不能慢於60次,心跳都55次,為什麼醫生說沒問題 我每個人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應該是在一個規定的範圍之內的,在正常的情況下正常的心跳每分鐘應該是不慢於60次的,但是有些時候我們的心跳明明數著都低於60次,但是醫生卻說沒有問題,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