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出自曼迪·霍爾蓋特的新書《內在自信——如何戰勝形形色色的畏懼心理》(以下簡稱《內在自信》)。
這真是一個既及時,又實用的好問題。更棒的是,書裡給出了答案。
在微信、語音、郵件很是便利的今天,打電話確實佔比越來越少,除非非常緊迫。有些人甚至在發完郵件或微信之後,一天一天地去等回復,也不願意拿起電話。為什麼呢?
原來,背後隱藏的是連你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畏懼」。而之所以畏懼的最大原因,是我們不夠自信。
你不知道該說什麼。萬一說錯話怎麼辦?要是對方正在忙怎麼辦?萬一惹惱對方怎麼辦?對方不接受你的提議怎麼辦?這些問題是否也曾困擾過你?如果是,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解決。
心理上的「兩手」準備。
一、不要拿起電話就期望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誰都想打個電話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取得最好的結果,但這樣的心理往往會令你「不堪一擊」。
畢竟,我們無法預料和確定對方的反應,甚至對方也不可能按照你所設想的那樣給予你滿意的答覆。
所以,在拿起電話前,我們需要跟自己確認下列問題:
你想要什麼?渴望實現什麼最終結果?對方想要什麼?什麼事情對於對方來說最重要?對方最想聽什麼?放下電話,你想獲得什麼感受?仔細思考上述問題的答案,可以打腹稿列出提綱,也可以寫在紙上。當你做到「心中有數」時,就會很自信地拿起電話了。
二、不是所有的「不」都是壞事。
害怕被拒絕,應該是每個人的天性。但並不是所有的「不」都是壞事,相反,「不」正是幫助你成長的學習機會。
要知道,「不」肯定會有。要接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正好可以通過弄明白對方為什麼說「不」來了解背後真正的原因,從而促進自己的成長。
他們對你說「不」,是他們的損失,不是你的。在有人對你說「不」時,要從中學習,從中受益。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會說「不」的,所以一定要珍惜,這是我們鍛鍊新的思維方式的絕佳機會。
行動上的GOALS法則。
G:Gate Keepers(門衛)
這裡所謂的「門衛」,感覺有點像是個比喻。意在提醒大家,無論對方是誰,都要以最高的敬意對待和你說話的每一個人。
之所以用「門衛」這個形象,是因為這很容易提醒你記住一點:永遠別忘了門衛能跟誰說上話。即使失敗了,也始終要做到禮貌和尊重。
O:Opening (開場)
「你方便說話嗎?」「你現在忙嗎?」「沒打擾你吧?」上述,都是錯誤示範。因為,這樣的問題給了對方一個結束談話的完美理由和暗示。
更好的做法是,開門見山表明來意:「我打電話給您,是想……」「如果您現在時間不方便,我可以下午兩點或明天上午十點再給您打過去……」
即便被拒絕,但還是保留了下次通話的機會。
A:Acting(行動)
這裡的行動強調的是做真實的自己,不要嘗試變成他人的樣子,假裝總會露餡的,一定要自然、真實。
要對自己所講述的東西足夠認可和熱愛,這樣就可以讓對方從你身上感受到自信。
對話過程中出現停頓也不要慌,調整呼吸,保持冷靜,正好讓對方有時間消化你的想法,然後主動參與到討論中。
L:Listen(傾聽)
對方聽起來怎麼樣?情緒緊張還是放鬆?周圍有什麼聲音?對方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對方是否有分心?對方是否感興趣?對方談話的風格?
當你有意識去傾聽時,這些問題都會有答案。根據這些答案,你就能夠評估對話的進展,然後有效地掌控這場對話。
甚至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讓對方感受到你在認真傾聽,比如「複述」對方的詞句,然後給予肯定和讚賞。例如:「您說很高興與A合作,我很欣賞這一點」。
S:Study(學習)
與其用「學習」這個詞,我感覺「研究」更合適。
因為在打電話前,我們需要從自身和對方兩方面做準備;打電話時,需要注意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和反饋;打電話後,需要及時復盤總結,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鑑,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這番操作,很有「研究」的味道了。
GOALS法則的目的,是要建立雙贏的、互相尊重的人際關係。因為:
你不清楚電話那頭的人會認識哪些人;你不能規定別人什麼時候與你做生意或者給你機會,但你可以施加影響,進而讓對方願意把機會給你。
寫在最後
其實,畏懼是我們經常面臨的情緒,甚至有時會成為我們獲得內在自信的障礙。
害怕暴露真實的自我、害怕變化、不善於尋求幫助、沒勇氣拒絕他人、害怕當眾演講、不願意打電話、太在意別人的想法、不相信自己能成功等等。
怎麼辦?《內在自信》中為戰勝這形形色色的畏懼心理給出了詳實的解決方案。作者曼迪·霍爾蓋特正是這方面的專家,她致力於培養強大的領導者、自信的團隊和具有驚人成就的專業人士。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惑,可以讀一讀。要知道,自信,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內在力量,我們只需去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