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越來越不敢做好事了?

2020-12-28 天天成長研習社

成長總是痛的,星標我們陪你

文/陶瓷兔子,頭圖基於CC0協議使用

今日份碎碎念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1

上周末姐姐跟姐夫出差,把八歲的小侄女託付給我,剛講完睡前故事把她哄上床,就聽到鄰居家有翕翕簌簌的動靜。

是那種像是喝醉了,拿了一大串鑰匙不知道該用哪一把開門,不停的試不停的碰撞的響動,當然更有可能是小偷,這個新小區入住率並不高,很有可能是有人想趁著夜深碰碰運氣。

我默默的摸到門邊,確認了一遍門已經反鎖,又檢查了一遍窗,一回頭就看到小侄女站在我背後,握著她的小手機目光灼灼,壓低的聲音裡藏不住興奮,問我:

「姑姑,要不要報警」。

她跟我一樣在金庸的武俠江湖裡薰陶長大,女俠情結爆棚,本該是特別讓人驕傲的一件事,可我第一反應就是卻是先把她的手機奪過來,確認了沒有撥號出去之後才鬆一口氣。

小姑娘顯然不滿意我的反應,拿眼睛瞟我,「真的是賊怎麼辦?我們不管嗎?」

「不管,萬一不是賊,你報假警要被罰的,萬一真的是賊,記住了你家門牌號今後報復你怎麼辦,賊跑了就沒影了,你家住這兒可跑不了。」

哪有那麼多萬一?她不甘心的盯著我。

「就算只有萬分之一,我也不能讓你撞上去,要不你給你爸媽打電話,看她讓不讓你報警?」

她將信將疑的從我手裡接過電話,姐姐在那頭比我更緊張,我隔著一米都能聽到她在電話那頭咆哮:

穆爾我告訴你,不許管閒事你聽到了沒?你以為是拍電視劇啊。

然後在添油加醋的講了幾個見義勇為反被害的故事之後,又以我們家族教育小輩的經典說辭結尾:

你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別人的事情不要管!不要管!

在我和她媽的聯合恐嚇下,小姑娘終於偃旗息鼓,想想又有點怕,往我懷裡一鑽,問「姑姑,壞人打不開我家的門吧,要是他進來了怎麼辦,咱們倆又打不過。「

2

我看著她憂心忡忡的樣子,忽然就想起我小時候,因為太過淘氣又太過熱情,也被灌輸過很多有關這個世界的惡意。

別人家孩子聽著格林童話的時候,我們家飯桌上聊的都是社會案件,比如A市有一個女孩,因為幫一個老奶奶提東西,被騙走拐賣到大山裡。B省有個人在公交車上揭發了小偷,被小偷尾隨捅了三刀之類的新聞。

哪個孩子的好奇心擋得住這樣浩大的恐懼呢,在我對世界最初的印象裡,外界可能是不安全的,陌生人可能是不善良的,所有求助都可能藏著陷阱。

於是我毫無疑問的成為了一個穩卻慫的人,長大之後我也曾經無數次暗戳戳的埋怨過我爸媽,為什麼總要給我潑冷水,為什麼不教我勇敢的承擔社會責任,為什麼不鼓勵我勇敢一點。

可我是在告訴小侄女「不要報警」的那一瞬間理解了他們。

道理誰不知道啊。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別人有事的時候你不幫別人,你有事的時候人家也不幫你;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勇氣,社會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可又有誰願意讓自己最親近的人,去承擔「萬一」的代價。

被扶起來的老人訛詐,被小心翼翼攙扶了一路的孕婦騙到家裡給自己的丈夫強姦,被想保護的朋友關在門外。

就算不被自己幫的人反咬一口,被加害方報復,傷害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有多少人敢用眼前的安全,來賭一個總是遲到的正義?

3

《奇葩說》的第六季有個很有意思的辯題,大意是你是否支持社會給做好事的人發紅包。

我很喜歡蔡康永在結辯時的自省:

我總是在反思我自己,為什麼我在能做好事的時候不去做好事,難道真的是因為沒人給我發紅包嗎?

除了他講的懶,自私和無力感之外,或許還有個叫做「不敢」的怪獸躲在後面。

英雄保護了別人,可誰來保護英雄呢?

現實中的英雄不僅從來得不到加官進爵,還總是被凍斃於風雪。

《水滸》裡的魯智深,也不就是因為打抱不平救了金翠蓮,從有官位有俸祿的魯提轄一落千丈,不得不削髮為僧又落草為寇,到死也沒得到官方見義勇為的認可嗎?

魯智深面對見義勇為的反噬尚能自保,可我們普通人呢?

我對自己實在沒什麼信心,問了一圈身邊的同齡人,跟我有同感的不在少數。

這或許也讓我們成了最糾結最矛盾的一代人。

一方面,不斷覺醒的公民意識提醒著我們冷漠的獨善其身是錯的,但自保的本能又讓我們在面對未知的危險時卻步不前。

一邊真心實意的為英雄點讚叫好,一邊又告誡我們的小孩不要去做英雄。

而僅僅用「慫」或者是「利己主義」來指責是沒有用的。

只有這個社會學會了保護它的英雄,不再讓英雄總是受委屈受傷害,不再讓他總是苦苦等一個正義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人敢去做英雄。

歸根到底,英雄們也想活著,而不是總是死在所有人的遺憾裡。

相關焦點

  • 讓做好事的人重新多起來吧
    最近看到好多人都在說該不該扶一把倒在地上的老人?我真的想說些什麼,但是卻只能選擇沉默……比如長春的老人倒地不起,卻只有圍觀群眾,無人敢扶的情況已經不是個別例子了。我們如今的社會做好事最多一句謝謝,更不要提什麼獎勵了。
  • 做好事還要三思後行,我們的社會怎麼了?
    現在大家都有一種普遍的觀點:「不是我們不想做好事,只是我們怕做了好事,反而會被冤枉。」2.救人事件中這兩位老人的做法讓我們敬佩,小偷的做法讓人憤怒,有人說:「做了好事還被偷個手機,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無畏的付出?」
  • 楊君開:為什麼你那麼好心,做了那麼多好事,卻反遭怨恨?
    她說,昨天有個朋友給我發信息說「今天過節,你不發個紅包過來表示表示嗎?」 我一聽他這麼說就很生氣,而且還經常發信息過來煩我,然後給他發了一個紅包。感覺鬆了一口氣,身體都輕了很多。這就是我昨天主動付出的一件事情。我說,你這哪是主動付出,這分明是被綁架了。是不是感覺花錢消災了呀?夥伴都笑了。
  • 農村迎來的這個好消息,明明是好事,為什麼農民滿臉的不高興
    大家好,我是【楊紅說三農】,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鄉村發展得越來越快,農民的生活也變得很現代化,很多農民家裡都有冰箱,空調,還有路由器,和住在城裡幾乎沒有區別。這件喜事也是今年在農村發生的,明明是好事,為什麼農民們還那麼憂心忡忡?這意味著農村電費的下降。鄉村發展速度如此之快,離不開農村通上電,自從鄉村通上電以來,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農民們也能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晚上也能聚在一起聊天、看電視、睡覺,而唯一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是,農村的電費比城市貴。
  • 為什麼你越來越不敢去愛了
    大概只有經歷過刻骨銘心才會不敢輕易再去觸碰愛情01如果你試過義無反顧的去愛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懂得,愛一個人就像冒一次險,不知前方,也不能回頭。在感情裡也是一樣,誰都失戀過,有些失戀或許並不深刻,但總有那麼一兩次,讓你痛徹心扉,傷口久久不能癒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失戀過的你不是不會再愛,而是不敢去愛了,因為你害怕,再愛一次,會被再傷害一次,再失望一次。人在被傷害過後都會懂得自我保護,而不敢去愛的你,只是選擇保護自己而已。
  • 為什麼臉色越來越黃?氣色越來越差?不打針不吃藥不做黃臉婆!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卻發現我們的臉色越來越暗沉,越來越黃,大有向「黃臉婆」發展的趨勢。為什麼我們的臉色越來越差?如何能夠改善膚質擁有白皙膚質呢?今天小哈就和大家聊聊「變白」那些事!要想皮膚不再暗沉,我們先要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皮膚會變得暗沉無光,首先我們先來自測一下,看看你有沒有以下這些行為:睡眠不良睡眠不良不單單指睡眠時間不夠,睡眠時候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是否規律都是睡眠質量的重要指標。睡得不好,身體中的毒素就難以排出,同時不規律的休息時間導致身體器官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營養難以送達全身。
  • 教育部規定越來越具體,真不是好事,教師變得越來越不會教書了
    教育部規定越來越具體,真不是好事,教師變得越來越不會教書了。教育早就不是教育部門獨家的事了,而是全社會的事了。學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涉到每個人的利益,甚至引起不同程度的轟動。或好或壞,都會拿出來曬一下議一番。
  • 做了好事留惡名的金毛犼
    孫悟空一聽說有妖怪,酒也不喝了,飯也不吃了,就要去救皇后打妖怪。正當孫悟空要將這賽太歲一棒子打死的時候,觀音菩薩來了。原來這是觀音的坐騎,金毛犼。知道金毛犼快被猴子打死,前來救他性命。觀音說,金毛犼做的是善事,是專門下界為朱紫國國王消災來的。孫悟空不解其意,明明是這妖怪霸佔別人的媳婦,怎麼說是做了好事?觀音對孫悟空說,這個朱紫國國王當太子的時候,做了一件壞事。
  • 女性不婚主義越來越多,是好事還是壞事?聽聽當事人怎麼說
    而很多女性,在婚戀市場上的選擇權越來越大,甚至有一些乾脆選擇不婚主義。我身邊有四個朋友,年齡有三十多歲的,也有二十七八歲的,都在宣稱自己要做不婚主義。而且,她們的小生活還過得挺美,當然,如果家人不催婚的話。那麼,女性不婚主義越來越多,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我們聽聽當事人怎麼說。
  • 做好事能帶來快樂,只想到自己卻容易得憂鬱症,為什麼?
    中國的聖賢和宗教喜歡教人向善,西方的哲學者也說做好事能給人帶來快樂,為什麼?西方心理學家對此的解釋是,當我們試圖使別人高興的時候,就不再只想到自己,可要是只想到自己,就會感到憂慮和恐懼,患憂鬱症的風險也會增加。
  • 中小學課程越來越難,是好事,還是壞事?
    無論是和幾十年前相比,還是和十年前相比,中小學課程真地是越來越難了。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江山本文將就這個問題談些自己的看法。我的孩子就讀X縣中心小學的三年級,無論翻開她的哪本課本,我都大為驚訝:如今三年級的課本簡直比我兒時5年級(那時,農村小學是5年制)的還要難很多。每每晚上輔導孩子數學和英語作業,或多多少都會遭遇一些尷尬。
  • 《歌手》徐佳瑩:紅是好事,否則為什麼要努力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 《歌手》徐佳瑩:紅是好事,否則為什麼要努力&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徐佳瑩&nbsp&
  • 這樣的班主任,你敢不敢做?
    如果做了班主任,會慢慢變成這樣:脾氣暴躁變成沒脾氣的。班主任是一個細緻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發一通脾氣來解決問題。偶爾一生氣,想要發洩,卻也在沉默幾秒鐘後,默默地走到講臺,一句「接下來」讓所有隨風去。學生犯了錯,脾氣犟著,班主任也會不厭其煩地去做思想工作。只有耐心和恆心,學生才會被打動,才會放在心底裡。沒啥事變成宇宙最忙人。
  • 為什麼新車出廠時沒有擋泥板?廠家:不怕做,怕你不敢做!
    其實汽車上有很多實用的配置,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廠家都取消了,就像車上的擋泥板一樣,可以讓汽車更乾淨整潔,也可以保護我們汽車輪胎的安全,但是為什麼很多新車在出廠時都取消了擋泥板呢?甚至一些汽車品牌也從未生產過帶擋泥板的汽車。今天的文章會告訴你為什麼。
  • 時間可以證明我們在做好事
    在接受東南早報記者專訪時,阿東詳細回答了各種質疑,他多次反覆重複一句話:我們不是作秀,不是炒作時間可以證明我們在做好事!【做好事不被理解,煩惱】記者:店名叫永恆陽光饅頭店,能否詳細解釋一下店名的來歷?阿東:這個沒什麼好說的。記者:可否這樣理解,永恆,是指你們要長期做下去?陽光是指溫暖他人或堅持透明?
  • 點滴 | 做壞事與不做好事,哪個更應受到譴責?
    在電車問題裡,哲學家湯姆森特別關注的是:積極的作為與消極的不作為之間,道德上存在著怎樣的差異。因為我們常常覺得,做壞事比不做好事更應該受到譴責,即便兩者造成的結果相同。請想像一下:你參加選美比賽,跟競爭者一起在舞臺後方等待登臺,當坐在你旁邊的女孩站起來、往舞臺前走去時,你看見她的衣服上染到一大塊咖啡汙漬。
  • 《內在自信》:你為什麼不敢拿起電話?
    在微信、語音、郵件很是便利的今天,打電話確實佔比越來越少,除非非常緊迫。有些人甚至在發完郵件或微信之後,一天一天地去等回復,也不願意拿起電話。為什麼呢?原來,背後隱藏的是連你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畏懼」。而之所以畏懼的最大原因,是我們不夠自信。你不知道該說什麼。萬一說錯話怎麼辦?要是對方正在忙怎麼辦?萬一惹惱對方怎麼辦?對方不接受你的提議怎麼辦?
  • 賈平凹:多做好事,不再恨人
    往後再不敢熬夜了,即便是最好的朋友邀打麻將,說好放牌讓我贏,也不去了。吃飯要講究,胃雖然是有感情的,也不能只記著小時候在鄉下吃過的糊湯和撈麵,要餵牛奶,讓老婆煲烏雞人參湯,再是吃海鮮和水果。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麼事情呢?當五十歲時候,不,在四十歲之後,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幹不了幾樣事情,而且所幹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造物主按照著世上的需要造物,物是不知道的,都以為自己是英雄,但是你是勺,無論怎樣地盛水,勺是盛不過桶的。
  • 「做好事,不留名」也許是錯的?我們忽略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專註:安昌爺爺在製作「趣味數學」短片在實際生活中,和以上兩位愛心老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事例不計其數、不勝枚舉。對於他們來說,這似乎是一種流行風尚,「做好事,不留名」就像是在做自己家裡的尋常事一樣。但是,在如今的社會關係中,「做好事,不留名」真的合適嗎?恐怕並不妥當。當我們甘願為戀人、朋友或者他人默默付出自己的一份心意時,對方卻並沒有珍視,而是一直視之為理所應當,那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對善心的褻瀆。設想一下,有誰能夠真正忍受自己的善舉被忽視的感覺?又有誰能夠昂首挺胸說只關注自己是否行善,而對他人忽略這份善意是否熟視無睹?
  • 《愛的釐米》:關震雷做好事卻被污衊,編劇實力反諷碰瓷現象
    在《愛的釐米》裡面檀健次演的角色關震雷就是觀眾眼中的「惡人」,儘管他沒有做什麼壞事,卻總是在擾亂別人的好事,也在破壞別人的幸福。於是編劇就在關震雷的成長道路上,設置了「惡人自有惡人磨」的劇情。只不過這個劇情看起來,更像是編劇在反諷碰瓷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