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不統一,讓你無法成為自己的主人

2021-02-18 靛藍紀家道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靛藍紀家道學院,一起輕鬆成長

每個人的內在都是一個小社會

 

在電影《神探》中,由劉青雲所扮演的「神探」陳桂彬,他有項天賦,他能夠看穿一個人內心的「鬼」。

 

一天,警員何家安來請他幫忙偵察一起謀殺案,在跟蹤嫌疑犯的過程中,他發現嫌疑犯高志偉的內在有七個「鬼」:

 

他們有男有女,年齡、體形、打扮、姿勢各不相同,有的貪婪懦弱、有的暴力衝動、有的冷靜狡滑.

為了摸清每個「鬼」的性格,他在廁所故意挑釁高志偉,逼迫他的每個「鬼」原形畢露:

 

暴力衝動的「鬼」想一槍嘣了他,膽小怕事的「鬼」在一旁慌張地喊著「不要啊!」,也有冷靜狡滑的「鬼」在一旁冷眼旁觀,而其他的「鬼」都在拉著暴力衝動的「鬼」,讓他不要開槍.

 

電影中的「鬼」,其實是一個人內在的子人格。電影用了具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了一個人內在的狀態。

 

其實,每個人的內在就是一個小社會,有無數個子人格,而根據需要,有新的會產生,也有舊的會消失。

內在的混亂,讓你無法寧靜、喜樂

 

H君,在外企工作十多年,工作穩定、收入豐厚,且在公司有一定的地位,但目前的工作已經沒有辦法給予她滿足感了。

 

她內心總有一種渴望,想要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領域,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於是,她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

但這樣的想法一出現,她的頭腦中就冒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

 

有的說,應該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領域,這樣生命才圓滿;

有的說,這樣子就走了,會對不起公司這麼多年來的栽培;

有的說,孩子現在還小,將來讀書還需要很多錢,跳出去的話,就沒有穩定的收入了;

還有的說,父母已經老了,不要讓他們擔心。

.

這些聲音時不時地出現,輪流上演,無法達成一致,而她時常被這些聲音牽著走,讓她感覺不甘、愧疚、焦慮、擔憂、煩躁. 這樣的狀況讓她每天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如果一個人的內在是混亂的,他就會淹沒在頭腦中的各種聲音裡,無法體驗到寧靜和喜樂。

 

內在的衝突和消耗,讓你無力、疲憊

 

一位15歲男孩,坐在老師的面前,向她談論他收穫到的成績,他考到了一所特別好的中學,但是他並不喜悅。

 

老師就問他為什麼,他說,他裡邊有兩個聲音,一個聲音說,他並不喜歡這所學校,所以他感到很沮喪;

 

但另外一個聲音說,爸爸特別喜歡這所學校,他又感覺到特別榮耀。

 

然後,他問老師,我到底聽哪個聲音?

 

事實上,他的內在有兩個他:一個他,完成了父母的期待,讓他感覺到榮耀;而另一個他,則因為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而感到失落。

 

這位男孩的苦惱,是否讓你感覺很熟悉?你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苦惱呢?

 

一個人的能量最大的消耗,不是外在的事情,而是內心的衝突和拉扯。當內心裡升出一個願望時,總有一個相反的力量與它對抗,這樣的衝突和拉扯,常常讓一個人感到無力和疲憊。

 

內在不統一,讓你無法成為自己的主人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會說話不算數,無法履行承諾呢?

 

那是因為人的內在有許多個「我」。

 

舉個例子:你承諾明天開始要早起,要在五點起床,然而到了五點的時候,在你裡面的某個「我」說:「好睏啊,外面又這麼冷……我們明天再早起吧!」所以,你又睡著了。

 

起床之後,你感到懊悔,你想:「這是不對的,我應該做到的!」

之後你又決定:「明天我會早起。」

 

然而,同樣的事情明天會再次發生,因為到了早上五點時,之前那個做承諾的「我」已經不在了,換了另外一個「我」在做主。

 

俄國的靈性導師葛吉夫說:「你不是『一』,你是一個『群眾』,當你說『我』的時候,並非有任何「我」在那裡,而是有許多『我』在你裡面。

 

有許多的「我」,早上的時候,有一個「我」;到了下午,出現另一個「我」;晚上的時候,是第三個「我」。

 

如果你沒有覺知到這團混亂,沒有一個中心來覺知這一現象,你的內在就會像扶輪社,主席不斷的輪換,每一個「我」都會成為輪替的主席,每一刻都由另外一個「我」做主。

生命是一場內在整合,成為自己的英雄之旅

 

正是一個人內在的失序、混亂、衝突、內耗等情況,造成了人的種種痛苦和人生的各種問題,所以內在的整合工作,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當一個人完成內在整合工作時,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01  成為自己的大師 

 

你會喜歡一些有人格魅力的人,之所以你會覺得他有魅力,是因為他的內在是有力量的。而這個力量,是來源於內在的整合,他的內在衝突、拉扯少,所以有力量

 

有位靈性導師倡導「成為自己的大師」,這個大師並不是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大師,而是自己內在的大師,也就是自己內在小社會的統治者。

 

當你完成內在的整合,你自然會成為自己的大師,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

 

 02  成為生活的甲方 

 

每個人都想成為生活的甲方,可以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而當你完成內在整合,內在有秩序、有力量,外在自然也會變得有秩序,而你也就成為了生活的甲方。

 

 03  認識自己的真正身份

 

新時代的靈性書籍反覆強調的一個觀念:你降生到地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意識到你的真實身份。這是一個人的終極議題。

 

而只有當一個人的內在完成整合,他是「一」,而不是一個「群眾」時,他才有機會認識到自己的真正身份。

 

當你去認識你內在的子人格,其實是在認識一個內在的英雄!

當你將一個子人格進行轉化,這本身就是一個英雄之旅!

當你去對內在的各個部分進行統合,這本身就是一條成為自己的英雄的道路!

如何成為自己的英雄?

 

 一、 自我觀察 

 

首先,當一個子人格的聲音來臨時,你需要對身體、情感和頭腦裡的念頭進行多重的觀察

 

 二、 不評判 

 

人的內在,其實是有自然而然的自我調節功能,之所以不能自我調節,是因為你的評判。當你停止評判,自我調節的工作就開始了

 

 三、 接受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去接受它

 

 四、 熟悉

 

當你對它們進行反覆的觀察、不評判,並接受它們,你對它們就會越來越熟悉。

 

 五、 駕馭 

 

最後,你就可以駕馭它們,讓這些不同的「我」在一個頻道上工作。

一般人無法做到駕馭自己不同的子人格,想要擁有這樣的能力,你需要專業的訓練。

· END ·

相關焦點

  • 療愈內在小孩四步驟:看到、接納、寬恕、成為自己!
    這篇文章,不論你是渴望療愈自己,還是成為療愈師去幫助他人,都可以作為參考。 慢慢地在生活中實踐, 慢慢去療愈自己。 充分地去怒,去表達這被自己積壓已久的情緒,去接納內在的真實感受。最終,被怨覆蓋的愛就會湧出來。 若你又愛又怨,你就既不能好好地愛,又不能好好地怨,兩邊都不是。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無法統一?愛因斯坦自己也無法做到
    (圖源:STEVE BYRNES / SBYRNES321維基共享)但是你允許你的系統進化的方式依賴於時間,對於不同的觀察者,時間的概念是不同的。這是量子物理學面臨的第一個生存危機。我們說一個理論是相對不變的,如果它的定律對於不同的觀察者不改變:對於兩個人以不同的速度或方向移動。
  • 推薦一行禪師的書《與自己和解:療愈你內心的內在小孩》
    ◆ 翻開本書,跟隨一行禪師的腳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最深處,擁抱、療愈內在的小孩,與自己達成真正的和解。內容簡介  你是否已淡忘了童年的經歷?但那些記憶會深藏於你的潛意識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一生。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 一個人怎樣提升自己的內在美?
    有很多男孩女孩都只在乎對方的外在、顏值,可內在美對於一個人而言更為重要。外在這種東西,生下來就是這個樣子,當你長到一定年齡基本上已經定型,這是自己無法改變的。既然已經無法改變,還不如安心接受這個既定事實。而每個人的內在都是通過自己的人生閱歷和人生態度所成就的。
  • 不敢面對自己內在陰影的行善,並不是慈悲
    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行善救人,而是全然地接受自己內在的陰影,以無分別心的存在,去喚醒眾生或幫助眾生覺醒。打個比方,同樣是救人,一個醫生只願意替嬰兒治療,另一個醫生則選擇幫無惡不作的壞蛋治療,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慈悲呢?我認識的許多大善人,平時有空就捐款或當義工助人,但一到半夜或獨處時,他們就開始焦慮不安,直到他們又投入義工的工作時,他們才覺得安心。
  • 《immortal》:成為自己的英雄...
    點擊上方音頻,聆聽妙音《immortal》一音起,給人一種渾身要沸騰的感覺,熱血快速在身體上下流動;一種視死如歸的大義凜然情懷在內心升起,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不在意今時今日的犧牲,聽從來自靈魂的召喚時下,多少人的精神世界已經土崩瓦解:對於愛的睏乏,信任的危機,存在的焦慮恐慌,對生命的拖延與不敢承擔,時常陷入迷茫與困惑之中。用各種癮頭(比如:沉迷遊戲與電視劇,吸菸,喝酒,購物,性等等)來逃避面對自己內心的空虛、無聊與焦慮。生命有時候看似無路可走,艱難困苦,須知,有時候需要那種經歷那種絕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熄燈號 | 【5.31】我們無法成為別人,只能成為自己
    走到現在的我,開始感謝那段曾經迷失的路 「如果一個人太過於自卑,就無法塑造一個強大的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拿人之長比己之短,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一個覺醒的人總會在不斷反思中超越自己。我們最難超越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 NLP讓你成為命運的主人
    NLP讓你成為命運的主人作者 | 徐敬東記錄 | 吳琪笙; 編輯 | 餘聞本文的主要內容是關於NLP神經語言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學科?對於成年人的繼續學習究竟有什麼樣的作用和價值?因為一個人的語言是無法掩飾的,雖然人能夠偽裝自己,講的言語可以設計,但是你要知道,一個人的言語表達其實有雙重結構,一重結構是表面的語言表達,另外一重結構是來自於他潛意識當中的內心真實的意思表示。
  • 《內在自信》:你為什麼不敢拿起電話?
    這個問題出自曼迪·霍爾蓋特的新書《內在自信——如何戰勝形形色色的畏懼心理》(以下簡稱《內在自信》)。這真是一個既及時,又實用的好問題。更棒的是,書裡給出了答案。在微信、語音、郵件很是便利的今天,打電話確實佔比越來越少,除非非常緊迫。有些人甚至在發完郵件或微信之後,一天一天地去等回復,也不願意拿起電話。為什麼呢?
  • 內在生活
    感知的事實進入內在容器,轉化為自我判斷,我的快樂只會發生在內部,我的痛苦也如此。我寫出來,我說出來,但經驗仍發生在內部而已。雖然我可以藉助觀念和理性,產生概念和想法,卻無法超越內部容器,跳到自己之外。我的經驗與你相同嗎?只是看起來一樣。我們的感性指向看似一致的符號,在溝通的時候,我們構建了相互連通的軌道,可是,你和我的心隔著肚皮,只能儘量共情而已。
  • 心靈之窗|你內在的喜悅,影響你生命的質量
    童年時期你是純粹快樂的,快樂是你的天性。如果你違背自己快樂的天性,你將一無所成。快樂不是生命的終極面向,而是生命的基本面向。如果你不快樂,在你生命中你還能做其它事嗎?你只要是快樂的,其它的可能性才能在你的生命中出現。一個人首要的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喜悅的存在。
  • 重啟內在能量,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第三步釋放你所有的失望,你對自己最大的失望是什麼呢?接受和愛你的一切,即使是你的錯誤。你不需要和自己鬥爭,如果你拒絕接受自己,你將永遠找不到平衡,你是一個偉大的靈體,你是宇宙最好的表達。這個脈輪打開時不像流動的溪水,反倒是像老牛打嗝,你今天吃了什麼,有聞到那個味道嗎?
  •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今天小編給大家要說這一部電視劇是《我們無法成為野獸》這是一部日劇,你們有沒有對生活不滿過?有沒有對自己不滿過?如果有的話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來自新垣結衣松田隆平黑木華和菊地凜子的得分8.4分的好劇。女主角深海晶是一個獨自在東京打拼的職業女性,不僅相貌長得好看,而且工作能力非常的強,深深的得到了老闆的認可以及同事的信任。
  • 你內在的自由,不依賴於外在的條件|覺醒電影《三摩地》
    三摩地指的是,某種在心智層次無法表達的東西。它並非是要教導你何謂三摩地,或者是為你的心智提供關於三摩地的訊息,而是要啟發你直接去發覺你自己的真實本質。 身為人類,我們多數人的生命都是埋首於日常活動中,極少想到「我是誰」我們為何在這裡?或者是我們將往何處?大部分的人類,從未體悟過真我,或靈性,或超越名字與形相,超越思維。
  • 獨佔你的英雄,不,成為自己的英雄
    是的,她是陪伴我不長不短快四年的姐姐——一糖我從認識她的那一刻起,有種叫吸引的魔力就存在我們之間,對於我來說,是她的樂觀向上吸引了我,使得我原本模糊的道路變清晰了,知道自己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我可以去做哪些嘗試,那種快感是我在之前是無法準確獲得。可能有人會講,這好像對於每個人都是如此,而且你不是已經有華晨宇作為信仰了嗎?
  • 生存的智慧:女人命苦的根源,不懂得愛自己,你是嗎?
    因為你會體會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狀態。當我們內在越圓滿的時候,我們對外在的需求越低。即使面對別人的批評和責罵,我們也會顯得毫無不在乎。比如佛教上經常我們看到即使有人罵他,他也會說一聲是阿彌陀佛。一個人幸福的根本是源自內在的充足,我們內在越擁有能量,我們越不會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 不接納自己哭,我們就無法接納自己|哭,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這種環境性的不接納,讓人們無法接納自己「哭」,也無法接納自己的情緒。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哭,不是一件羞恥的事,它只是一種情緒性的表達,我們可以通過哭來了解自己。當你在某個瞬間被某句話、某件事或者某個電影片段觸動,留下眼淚,你可以問問自己:你感受到什麼?你想起了什麼?
  • 糾正狗狗撲人壞習慣,叫不回的狗,只有不努力的主人
    非常多的主人,幾乎超過了80%的家庭,長期被一個問題困擾:主人回家的時候,狗狗非常熱情地對主人又撲又舔。如果是只小貴賓、小比熊也罷,但是如果是吃得有點胖的柯基,甚至是大金毛和阿拉斯加,那種熱情你真是無法抵擋,也無福消受。狗狗在人的面前跳起來,表示對主人的歡迎。在自然界,狗狗也會躍起迎接外出歸來的同伴。
  • 華語電影的內在統一性
    但由於華語地區地緣政治和文化即統一又割裂的複雜性以及華語電影本身跨地域、跨文化的複雜性,許多詮釋難免流於偏頗。華語電影和民族性有著較緊密的關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把民族性視為「想像共同體」,他指出:「說它是想像的,那是因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其成員也多半不了解這個民族其餘大部分人,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他們。
  • 內在美才是真的魅力
    所以,女人,你不應把容貌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標,外在的美只是一種時尚,當這種時尚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化成過去時,它也就會成為過去,從而對人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反而內在的美,才會把女人應有的本質表現出來,體現出一個女人的美麗。可以看出,一個女人最大的資本是內在美,只要把內心充實了,那種自信也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眾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