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生活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王可越 新思課

導讀

內在的老虎

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

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

波士頓,2014

桂林,2015

一個人永遠可以擁有自己的內在經驗。無論受困於某處,或被剝奪了財物、權利,無以為繼或百無聊賴,他仍然擁有內在經驗。

或者換一種更直接的說法——一個人除了內在經驗之外,無法有效掌握其他。

我摸過樹木,喝過水,曬過太陽,聽到鳥叫,聞過瀝青的味道,我跟人交談,讀一本書。所有這些行動以及感受要通過內部系統轉化為認知。感知的事實進入內在容器,轉化為自我判斷,我的快樂只會發生在內部,我的痛苦也如此。我寫出來,我說出來,但經驗仍發生在內部而已。雖然我可以藉助觀念和理性,產生概念和想法,卻無法超越內部容器,跳到自己之外。

我的經驗與你相同嗎?只是看起來一樣。我們的感性指向看似一致的符號,在溝通的時候,我們構建了相互連通的軌道,可是,你和我的心隔著肚皮,只能儘量共情而已。沒必要奢望把內在經驗傳達出來,尋求旁人的理解。這個指望是有問題的,哪裡有真正的理解呢?

「你並不掌握整個宇宙,但你得掌管你自己。」(A.Bennett)要我說,人比較有可能把握的,恐怕只有自己而已。

如果我的身體基本健康,沒有驚擾的消息傳來(這證明宇宙暫時沒有打擾我)在一些時刻,內在的快樂有機會展現出來。這種時候,大概是不用忙著眼前營生的。這時候,不用忙於高尚的營生,也不用忙著猥瑣的營生。面對鏡子,面對水面,一件藝術品,落葉中的樹,在眼前展開的道路,或者沉迷於一段旋律。發現一座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停頓的片刻,對世界靜觀,對自己內省。

波士頓,2014

「泉水潛伏在地底流動,爐火閃在灰裡燃燒……」如果缺乏內在的感受力,這些空閒的自我時光是難以忍受的。可是,最終一個人總得學著享受他們。因為即使混在人群之中,如果你的神經不太駑鈍,早晚都會產生散場的預感。

成年人知道,散場,終將成為生活的重要經驗,散場的冷,包裹著熱鬧的熱。就好像,沉默,一直包裹著熱絡的對話。

沉默並非尷尬,而是人們找不到繼續談話的內容或動力,被卡住,無法填充眼前的空白。

可是,如果空白是正常的,那麼沉默就不該是尷尬的。

一個人與世界的交互,開始於語言,盡於無言。

無論散場還是沉默之後,在空白時刻,一個人都可以進入到自己之中。

天晴,下雨,起風的時候,在放下工作,糊弄、划水的時候。對著飛在空中的塑膠袋,或者晃動的光斑。

只要盯著他們發呆,他們就成了我的對象,對我來說獨特的,獨一無二的物象。

對於這些對象,一切感知的對象,我負有責任。

「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感知一朵花,是形成內在的投射。而一旦投射建立了,內在經驗,就轉化為具有象徵價值的秘密。

布拉格,2016

享有內在生活的人,至少擁有一朵花,一個不為人所知的秘密。有人看清了這個東西。並更願意盡力捍衛自己的不可言說。懷有一個秘密,一句詩,一個幻覺,輕盈的預感。

我持有他們,一些生活的珍藏品,內在生活的證據。感受他們,就像摸著口袋裡的一塊石頭。我不用展示給別人看,也不用論述它的美好。它的美好,自成系統。

在任何年代,每個人都要面對不同形式的空洞。當外邊發生了新鮮的事情,人們也在街道上奔跑過,到過這兒,到過那兒,唱過歌,流過淚。然後人離開了。

人們陷入時間的沼澤,他們微笑著,漸漸沉沒了。擁有內在經驗的人不會那麼快沉沒。散場的愁苦屬於別人,不見得是我的。

心裡有個秘密的人,會與眾不同。任何一種內在的事情,都讓我與眾不同。

一條道路在內部展開。內在生活要的也不是粘稠的感情,而是自由,通往自由的道路是獨自行進的。對他們的發現也是獨自完成的。

布拉格,2016

齊格蒙·鮑曼說過:「現代社會的人看似自由,卻很難真正掌控自身的命運或滿足內心真實的渴望。而打破這種束縛時常需要一些特別的條件。」

特別的條件是什麼?也許條件之一,是面對內在虛空的勇氣。更準確地說,既能面對虛空,享有內在經驗,又不至於自欺欺人,導致一個人的封閉和自戀。

極端孤獨狀態,的確更容易變態。也許有人練成了周伯通的左右手互搏術,但大多數人更容易得上神經症。自戀,且內心擰巴,是值得提防的。

得小心過度美化內在經驗,進入循環論證,而走入封閉的陷阱。

不過,我始終羨慕矯枉過正的人。那些內在明亮而強烈的人。他們的生命意欲更強,具有強烈的內在衝擊力,更配得上「勇氣」的修辭。他們明目張胆,用盡全力,不斷衝擊籠子,挖成一條地道,用來釋放渴望的老虎。

紐約,2015

魏瑪,2016

紐約,2015

紐約,2015

紐約,2014

波士頓,2014

布拉格,2016

紐約,2011

大阪,2019

圖、文作者:

王可越,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博士,設計思維教練,從事創新教學及藝術研究。

本文及王可越原創文章,轉載及智慧財產權相關事宜,請聯繫wky@cuc.edu.cn

照片的誕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內在生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用理性辨認生活中的內在價值
    有人說和戀人之間講道理就是傻子,談戀愛的時候一天到晚在任何地方都拿出講理的姿勢,人家都會說這人真不講道理。為什麼講理反而是不懂道理的意思呢?把在這方面的問題搞清楚才比較有意義。在日常生活中講理就是為了使生活中相互衝突的東西得以避免,這是講理的功能。生活內容本身有些是理,比如進行一些理性的思考,但還有很多事情和講理性是沒有關係的,這就是生活的內在價值。
  • 《內在美》:每個月換一張臉,你選擇如何生活
    JTBC臺月火劇《內在美》,講述的是作息如大姨媽般,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以另一張臉生活的女演員韓世界(徐玄振 飾),遇上了具有人臉識別障礙的航空公司本部長徐道載(李民基 飾)的浪漫故事。在網絡和流量全面佔領生活,連普通人都透不過氣的時代,行程滿檔的女演員,又如何度過那些特殊的變臉時刻呢?跑路成了日常:這廂剛拍完一個分鏡頭就得往房車衝,那頭頒獎禮挨不到最後上臺,限量版水晶高跟鞋掉了也顧不上撿,就連母親患病不久於人世,也不能以真實面貌近身照顧……活得既疲憊,又狼狽。
  • 韓影|《內在美》樸敘俊、韓孝周 雖然the Beauty Inside,生活還是要靠臉
    在上映之前臉君先來安利一部wuli孝周歐尼主演的電影《the Beauty Inside》(《內在美》)豆瓣評分7.7《內在美》是由韓國Yong Film出品,白鍾烈執導,韓孝周、樸敘俊、千禹熙、李棟旭等主演的愛情電影,於2015年8月20日在韓國上映。
  • 2021,嘗試空無一物的極簡生活,享受內在豐盈!
    這本《我選擇空無一物的生活》是由專注於研究有特色的極簡生活方式,致力把實用、有效的收納技巧帶給廣大讀者,讓每一個人都能將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日本極簡生活研究會採訪了十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倡導極簡生活的普通人,通過和他們的對話,了解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人生契機,開始了空無一物的生活的過程,最終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到了生活本身的純粹和自由。
  • 白大衛|親愛的內在小孩
    而其實一個人的成年的自己,是可以照看好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當把內在小孩的需求轉向內時,療愈就發生了。內在小孩,並不是體內真正獨立存在的個體,但他確實會提示我們自己需要什麼。「小孩」是關於「世界」的象徵,也象徵創造力、享受生活,被允許表達自己,被允許學習和犯錯,而不犯錯又怎麼學習呢?這些都是與內在小孩相關的東西。
  • 韓劇推薦:治癒系愛情,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在——《內在美》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世界是一個看臉的世界,給人的第一印象十分的重要,但是卻忽視了最根本的內在,今天睿兒就向大家推薦一部超甜的韓劇《內在美》,很好看也很治癒。在這個看臉的世界,給人的第一印象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能否稍微的觀察一下人們的內在行為呢?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個每個月有一星期以不同面貌生活的韓世界和具有人臉識別障礙的徐道載展開的浪漫故事 。
  • 電影《內在美》
    ‍昨天看了一部2015年的韓國電影《內在美直到他遇到了志趣相投的家具設計公司職員,李秀,他的生活就開始了另一個篇章。他每天都以不同的面孔去找她,慢慢的愛上了她。終於,等到自己變帥氣的那一天,他鼓起勇氣邀請她到自己的工作室一起吃晚飯。接連三天,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他堅持不睡覺,每天都去找李秀。結果在第三天送她回家後,在地鐵上不小心睡著,變成了糟蹋大叔。
  • 耶穌禱文與內在寧靜
    生活在城市裡卻想做一名默觀者,其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學習如何在繁忙生活的喧譁和狂熱中,培養內在靜默或內在寧靜。我願意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介紹耶穌禱文,作為一種內在寧靜和不斷祈禱的方式。  1.衛爾主教認為,hesychia的第一重意義與獨居生活的觀念有關。培養hesychia的靜修士是指離開城市、獨自在曠野中生活的修士。hesychia的第二重意義與修士在小室中的靈修實踐有關。早期曠野教父魯弗斯長者(Abba Rufus)已經對這一重意義作了很好的解釋: 內在寧靜(hesychia)指的是懷著對天主的敬畏坐在自己的小室中,遠離對所受委屈的記憶和內心的驕傲。
  • 你知道女人的內在美,都體現在什麼地方嗎?你在乎臉蛋還是內在?
    你知道女人的內在美,都體現在什麼地方嗎?你在乎臉蛋還是內在?導語:有些男人只喜歡女人漂亮的臉蛋兒,不在乎一個女人的修養,那麼這樣的愛情是不會長久的。而有些男人,他們就特別注重女人的內在美,他們知道,這種女人有內涵,有修養,和這樣的女人在一起,他們的愛情會更加甜蜜。
  • 卡巴金:源自內在的療愈
    > 正念藝術Mindfulness Art ,呈現心靈的藝術今天向大家推薦一部關於正念的經典紀錄片:《源自內在的療愈
  • 吸引力法則與心能量:如何激發內在創造源,用心的力量改變生活
    但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只是由思想能量所創造,僅用思想能量只會造成暫時的顯化,你的願望就像你吸引它們時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心能量包含了無條件的愛、謙和與平靜。這種能量有療愈的作用,並創造你的未來,改變你的世界。很多人誤以為心能量只是愛的情感,其實它遠超越你對某個東西或某個人的喜愛,它與你的內在本質緊密相關。
  • 薩古魯 :內在生命的召喚
    生命的基礎是生存,只有當你照顧好生存問題時,生命中更為精微的層面才會在生活中被打開,並佔據一席之地。並不是你想要做些標新立異的事情,而是你想要活得盡致,活得充分。假如你真正對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充滿熱情,很容易就會明白什麼是你擅長的。你可能擅長於「超越理想」。它的意思是你可能擅長於某些以前從未做過的事。
  • 滿懷怨懟的妻子的內在信念是什麼?
    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出秋水女主角的底層內在核心是什麼樣的信念,讓她會有這麼多的抱怨和評判。 從本質上來講,從潛意識上講,秋水對老公是有「瞧不起」的心態的。這個瞧不起的能量,即使秋水不在嘴邊提起,但是她老公是能感受到的,男人都是希望被尊重,被崇拜的,這也是導致她老公出軌的最根本的原因。 秋水為什麼會有有瞧不起的心態呢?
  • 內在美大結局 韓劇內在美經典臺詞完整介紹
    2018年最好看的韓劇《內在美》就要大結局啦!相比影版7.5的豆瓣評分,劇版能夠獲得8.5的分數真的是可以稱得上良心好劇了。接下來,一起欣賞內在美經典臺詞,看看劇版到底有多好看吧!
  • 內在美才是真的魅力
    女人的資本在於內在美。女人,一生都在追求美麗,因為美可以讓她們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有吸引力。身為女人,不但要懂得自身美麗的優勢所在,還要知道如何提升和深化自己的美麗。而在女人身上美是有內外之分的,外在美是女人的一種姿色,而內在美則是女人的一種資本。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追求美,想讓自己變成個美麗的女人。可她們不知道,對女人的美麗起決定性因素的在於內在的美,這是個女人的資本。
  • 36天與你共讀《內在生活》/第17天
    我們的主在這裡揭示了自己內在生活最深的秘密。就是這樣屬天品質使他從天而降,俯就我們,使他作我們的教師、救主,祂也把這屬天的品質賜給我們,要我們學他的樣式——「我心裡柔和謙卑」。這種謙卑的態度使祂成為神的羔羊,受苦的救贖主,和我們天上的教師與元首。
  • 如何走在內在生命的旅程?
    就像一位電影觀眾,無論情節如何跌宕起伏,他都不會真正入戲、不會影響其內在境界。 但凡夫人誰不是被外境牽著鼻子走呢?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被外境搞得精疲力盡,而成就者們卻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內心都如如不動,所以非常了不起。
  • 內在不統一,讓你無法成為自己的主人
    電影中的「鬼」,其實是一個人內在的子人格。電影用了具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了一個人內在的狀態。 其實,每個人的內在就是一個小社會,有無數個子人格,而根據需要,有新的會產生,也有舊的會消失。 內在不統一,讓你無法成為自己的主人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會說話不算數,無法履行承諾呢? 那是因為人的內在有許多個「我」。
  • 【韓劇】【劇情/愛情】內在美 (2018)
    內在美 뷰티인사이드 (2018)導演: 宋賢旭編劇: 林回音主演: 徐賢真 / 李民基 / 李多喜
  • 腦洞極大的韓劇——《內在美》
    這部叫《內在美》的韓劇好多人都在追著看,講的是一個擁有每個月會「變臉」一周的奇特體質的頂級女明星和航空公司霸道總裁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