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道菜的滿漢全席重現京城!真正高大上!

2021-02-07 紅餐網


你知道嗎?「滿漢全席」總共有180道精品菜!


你知道嗎?幾乎每道菜品都有幾十道工序:一道「攢絲鍋燒雞」需要三十多道工序;一道灌湯黃魚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你知道嗎?許多單菜品耗時幾十個小時!如一道「大炒肉燉海參」需要製作十幾個小時.


近日,京城餐飲名店花家怡園經過2年的研發,將清代皇宮的「滿漢全席精品宴」重現餐桌!



你知道嗎?滿漢全席許多菜品選料極其苛刻!一道冷葷「燻魚兒」,選用的原料只是豬腦門上有筋的一小塊肉,看似白色的肥肉吃起來卻脆爽有韌勁,一頭豬只做兩道菜!單獨用老柏木的鋸末和小黃魚一起燻制,香味濃鬱撲鼻,現在早已無處尋覓。



你知道嗎?滿漢全席對餐具器皿要求尤其精緻!行話叫「吃傢伙」,吃的不是飯!吃的是古董!一桌餐具超過30萬人民幣!景德鎮指定的名窯陶瓷,清宮後人收藏的瓷碗,拿起這些餐具,手可千萬不能抖!





你知道嗎?滿漢全席的規矩可是清代皇帝定下的,這些菜品包括:主題立擺、特色花拼、餑餑桌子、進門點心、迎客茶、果桌、冷葷冷碟、宮廷奶茶、四大件、四行件、二燒烤、四燒碟、拴腰點心、三清茶、二甜品、六座底、一湯品、 一粥品、麵點餑餑、送客茶.


「滿漢全席」不同於普通菜品,每一道菜品的工藝均繁複細緻,要求廚師技藝嫻熟高超,原材料精益求精。其它所有菜品的選料都得精細到食材的某一塊或某一層,刀工、火候與烹製的工序更是絲毫不能差。皇帝很享受,御廚很麻煩.





據說,花家怡園請到做「滿漢全席」的這位王希富老先生,古稀之年的他出身名廚世家,外祖父陳光壽曾是清宮御膳房廚師,為滿清御廚中的「陳漢軍」。父親王殿臣曾是清末民初京城致美齋名廚,兄長、舅舅都是名廚、明堂,真是御廚真正的傳人,唯一的心願就是在有生之年為御膳「正本清源」,將傳統美食精華傳承下去。王老師的情懷,真的令人高山仰止!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全席分為六宴: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和節令宴,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錯,搜尋山珍異獸。



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匯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錯,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隆。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留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一)蒙古親藩(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一般設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歷代皇帝均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而受宴的蒙古親族更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例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蒙人宴會之帶福還家》一文中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繡蟒,往往湯汁所沾,淋漓盡,無所惜也。

茶臺茗敘:古樂伴奏、滿漢侍女、敬獻白玉奶茶

到奉點心:茶食刀切、杏仁佛手、香酥蘋果、合意餅

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隨上乾果蜜餞八品)

四喜乾果:虎皮花生、怪味大扁、奶白葡萄、雪山梅

四甜蜜餞:蜜餞蘋果、蜜餞桂圓、蜜餞鮮桃、蜜餞青梅

奉香上壽:古樂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龍鳳呈祥、洪字雞絲黃瓜、福字瓜燒裡脊、萬字麻辣肚絲、年字口蘑髮菜

餑餑四品:御膳豆黃、芝麻卷、金糕、棗泥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黃瓜、醬黑菜、糖蒜、醃水芥皮

敬奉環漿: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貴州茅臺

膳湯一品:龍井竹蓀

御菜三品:鳳尾魚翅、紅梅珠香、宮保野兔

餑餑二品:豆面餑餑、奶汁角

御菜三品:祥龍雙飛、爆炒田雞、芫爆仔鴿

御菜三品:八寶野鴨、佛手金卷、炒墨魚絲

餑餑二品:金絲酥雀、如意卷

御菜三品:繡球乾貝、炒珍珠雞、奶汁魚片

御菜三品:幹連福海參、花菇鴨掌、五彩牛柳

餑餑二品:肉末燒餅、龍鬚麵

燒烤二品:掛爐山雞、生烤狍肉、隨上荷葉卷、蔥段、甜麵醬

御菜三品:山珍刺龍芽、蓮蓬豆腐、草菇西蘭花

膳粥一品:紅豆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信陽毛尖



(二)廷臣宴


廷臣宴於每年上元後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勳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於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歲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參加。皇帝籍此施恩來攏絡屬臣,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一種像徵形式。

麗人獻茗:獅峰龍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怪味腰果、核桃粘、蘋果軟糖

蜜餞四品:蜜餞銀杏、蜜餞櫻桃、蜜餞瓜條、蜜餞金棗

餑餑四品:翠玉豆糕、慄子糕、雙色豆糕、豆沙卷

醬菜四品:甜醬蘿葡、五香熟芥、甜酸乳瓜、甜合錦

前菜七品:喜鵲登梅、蝴蝶暇卷、薑汁魚片、五香仔鴿、糖醋荷藕、泡綠菜花、辣白菜卷

膳湯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鍋煨鹿筋、雞絲銀耳、桂花魚條、八寶兔丁、玉筍蕨菜

餑餑二品:慈禧小窩頭、金絲燒麥

御菜五品:羅漢大蝦、串炸鮮貝、蔥爆牛柳、蠔油仔雞、鮮蘑菜心

餑餑二品:喇嘛糕、杏仁豆腐

山珍刺五加 清炸鵪鶉、紅燒赤貝

餑餑二品:絨雞待哺、豆沙蘋果

御菜三品:白扒魚唇、紅燒魚骨、蔥燒鯊魚皮

燒烤二品:片皮乳豬、維族烤羊肉、隨上薄餅、蔥段、甜醬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珠蘭大方



(三)萬壽宴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內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無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其間名食美饌不可勝數。如遇大壽,則慶典更為隆重盛大,系派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壽,於光緒十八年就頒布上諭,壽日前月餘,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麗人獻茗:廬山雲霧

乾果四品:奶白棗寶、雙色軟糖、糖炒大扁、可可桃仁

蜜餞四品:蜜餞菠蘿、蜜餞紅果、蜜餞葡萄、蜜餞馬蹄

餑餑四品:金糕卷、小豆糕、蓮子糕、豌豆黃

醬菜四品:桂花辣醬芥、紫香乾、什香菜、暇油黃瓜

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隨上)、五香醬雞、鹽水裡脊、紅油鴨子、麻辣口條、桂花醬雞、蕃茄馬蹄、油燜草菇、椒油銀耳

前菜四品:萬字珊瑚白、壽字五香大蝦、無字鹽水牛肉、疆字紅油百葉

膳湯一品:長春鹿鞭湯

御菜四品:玉掌獻壽、明珠豆腐、首烏雞丁、百花鴨舌

餑餑二品:長壽龍鬚麵、百壽桃

御菜四品:參芪燉白鳳、龍抱鳳蛋、父子同歡、山珍大葉芹

餑餑二品:長春卷、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金腿燒圓魚、巧手燒雁鳶、桃仁山雞丁、蟹肉雙筍絲

餑餑二品:人參果、核桃酪

御菜四品:松樹猴頭蘑、墨魚羹、荷葉雞、牛柳炒白蘑

燒烤二品:掛爐沙板雞、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茉莉雀舌毫



(四)千叟宴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於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於寧壽宮皇極殿,與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賦詩三壬餘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水晶軟糖、五香腰果、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桔子、蜜餞海棠、蜜餞香蕉、蜜餞李子

餑餑四品:花盞龍眼、艾窩窩、果醬金糕、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蜜汁辣黃瓜、桂花大頭菜、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陳皮兔肉、怪味雞條、天香鮑魚、三絲瓜卷、蝦籽冬筍、椒油茭白

膳湯一品:罐燜魚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琵琶大蝦、龍鳳柔情、香油膳糊 肉丁、黃瓜醬

餑餑二品:千層蒸糕、什錦花籃

御菜五品:龍舟钁魚、滑溜貝球、醬燜鵪鶉、蠔油牛柳、川汁鴨掌

餑餑二品:鳳尾燒麥、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三仙丸子、金菇掐菜、溜雞脯、香麻鹿肉餅

餑餑二品:玉兔白菜、四喜餃

燒烤二品:御膳烤雞、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

山珍一品:鹿肉片、飛龍脯、狍子脊、山雞片、野豬肉、野鴨脯、魷魚卷、鮮魚肉、刺龍牙、大葉芹、刺五加、鮮豆苗

膳粥一品:荷葉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五)九白宴


九白宴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為此作詩云: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麗人獻茗:熬乳茶

乾果四品:芝麻南糖、冰糖核桃、五香杏仁、菠蘿軟糖

蜜餞四品:蜜餞龍眼、蜜餞萊陽梨、蜜餞菱角、蜜餞檳子

餑餑四品:糯米涼糕、芸豆卷、鴿子玻璃糕、奶油菠蘿凍

醬菜四品:北京辣菜、香辣黃瓜條、甜辣乾、雪裡蕻

前菜七品:松鶴延年、芥茉鴨掌、麻辣鵪鶉、芝麻魚、腰果芹心、油燜鮮蘑、蜜汁蕃茄

膳湯一品:蛤什蟆湯

御菜一品:紅燒麒麟面

熱炒四品:鼓板龍蟹、麻辣蹄筋、烏龍吐珠、三鮮龍鳳球

餑餑二品:木犀糕、玉面葫蘆

御菜一品:金蟾玉鮑

熱炒四品:山珍蕨菜、鹽煎肉、香烹狍脊、湖米茭白

餑餑二品:黃金角、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五彩炒駝峰

熱炒四品:野鴨桃仁丁、爆炒魷魚、箱子豆腐、酥炸金糕

餑餑二品:大救駕、蓮花卷

燒烤二品:持爐珍珠雞、烤鹿脯

膳粥一品:蓮子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洞庭碧螺春



(六)節令宴


節令宴係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中和統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繫,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麗人獻茗:福建烏龍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柿霜軟糖、酥炸腰果、糖炒花生

蜜餞四品:蜜餞鴨梨、蜜餞小棗、蜜餞荔枝、蜜餞哈密杏

餑餑四品:鞭蓉糕、豆沙糕、椰子盞、鴛鴦卷

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醬小椒、甜醬姜牙、醬甘螺

前菜七品:鳳凰展翅、熊貓蟹肉、蝦籽冬筍、五絲洋粉、五香鱖魚、酸辣黃瓜、陳皮牛肉

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

御菜五品:原殼鮮鮑魚、燒鷓鴣、蕪爆散丹、雞絲豆苗、珍珠魚丸

餑餑二品:重陽花糕、松子海羅幹

御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滑熘鴨脯、素炒鱔絲、腰果鹿丁、扒魚肚卷

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月餅

御菜五品:清蒸時鮮、炒時蔬、釀冬菇盒、荷葉雞、山東海參

餑餑二品:時令點心、高湯水餃

燒烤二品:持爐烤鴨、烤山雞、隨上薄餅、甜麵醬、蔥段、瓜條、蘿葡條、白糖、蒜泥

膳粥一品:臘八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紅餐微名片上線了,每個人都可以免費製作微名片,我的紅菜、紅店、個人信息,全方位展示您的特色、實力或風採。紅餐微雜誌每天挑選一位資料全,上傳作品優秀(或有特色)的餐飲人名片作為每日微名片之星。廣交天下餐飲好友,打造個人品牌,展現個人風採,快快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連結製作您的微名片吧。


溫馨提示:

本周檔期已滿,請師傅們提早預約上榜檔期。

有毛遂自薦的師傅可加微信:t541263400


本期微名片之星:李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完整微名片

相關焦點

  • 【大清國180道菜的滿漢全席!】真正高大上!
    「滿漢全席」總共有180道精品菜!你知道嗎?幾乎每道菜品都有幾十道工序。一道「攢絲鍋燒雞」需要三十多道工序;一道灌湯黃魚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你知道嗎?許多單菜品耗時幾十個小時!滿漢全席許多菜品選料極其苛刻!一道冷葷「燻魚兒」,選用的原料只是豬腦門上有筋的一小塊肉,看似白色的肥肉吃起來卻脆爽有韌勁,一頭豬只做兩道菜!單獨用老柏木的鋸末和小黃魚一起燻制,香味濃鬱撲鼻,現在早已無處尋覓。
  • 知識檔案|「滿漢全席」108道菜裡為什麼沒有四川菜?
    四川菜如此知名,為何沒出現在滿漢全席那108道菜品裡呢? 滿漢全席的來源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原為康熙帝六十六歲大壽的宴席,旨在化解滿漢不和,提倡滿漢一家。後世沿襲此一傳統,加入珍饈,極為奢華。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 你知道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嗎
    滿漢全席多少道菜?滿漢全席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在滿漢全席中,既有宮廷菜餚的特色,也有地方風味的精華,更能突出滿和漢族菜色的特殊風味,那麼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呢?,那麼滿漢全席真的是只有108道菜嗎?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呢?其實滿漢全席多少道菜是並不固定的,如果看滿漢全席中的六種宴席(蒙古親潘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節令宴)中菜單,仔細去數菜單的話,是不止108道的,但每一種宴席的菜單也不到108道,而報菜名中的滿漢全席裡面的菜也不止108道,所以由此可見滿漢全席中幾道菜並沒有固定的數。
  • 傳說中的滿漢全席?精挑細選的108道菜!
    滿漢全席興起於中國三大盛世之一的康乾盛世,不僅因其豪華隆重、講究禮儀、用料廣泛、做工精美、菜點繁多、口味豐富而馳名,更因它藉匙箸為玉帛,劃溝壑做坦途,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宴。 「滿漢全席」,有說源於揚州,有說源於朝廷某種大筵席,有說是朝廷菜與民間菜逐漸結合,有說是官場菜。但它是從乾隆南巡之後,開始在各地流行的。
  • 滿漢全席,108道菜,你吃過多少?
    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流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滿漢全席以北京、山東、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特產(或出產):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
  • 滿漢全席,中國味道
    原文來源:故宮書店 ,原文發布於2018年12月28日原文標題:滿漢全席 · 中國味道不管你是否喜歡美食,最近肯定被一部叫做《風味人間》的紀錄片刷屏。除去「舌尖」原班人馬,不可或缺的誘人食物,此次亦放眼全球,展現中國食材之獨特,加深「飲食無國界」的概念。來自片中的口水暴擊回想兒時一直嚮往的美食宴,非滿漢全席莫屬。
  • 滿漢全席烏有宴
    如果我們關心一下它的菜式,會發現還是以滿菜的野味火鍋、燒烤為主,但已經顯現出清廷膳食的漢化趨勢,席上可以覓得漢菜蹤影,雖然不多,做法也偏向袁枚所說的「漢菜多燒煮」。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康熙年間的禮食記錄,無論在正史《清史稿》裡,還是姚廷遴的小說《續歷年記》裡,都未曾出現「滿漢全席」四字,而是「滿席—漢席」,或「滿、漢席」、「滿、漢飯」分列的形式。
  • 「滿漢全席北派菜」系列標準榮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成果獎
    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滿漢全席(北派菜),經過國家、省級標準化研究機構深入論證和研究,最終編制完成的黑龍江省地方標準「滿漢全席北派菜」系列標準榮獲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的科技成果證書。18日晚,授牌儀式在哈爾濱舉行。
  • 滿漢全席長什麼樣?今天總算開眼界了!
    「滿漢全席」總共有180道精品菜!你知道嗎?幾乎每道菜品都有幾十道工序:一道「攢絲鍋燒雞」需要三十多道工序;一道灌湯黃魚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你知道嗎?許多單菜品耗時幾十個小時!如一道「大炒肉燉海參」需要製作十幾個小時.前年,京城餐飲名店花家怡園經過2年的研發,將清代皇宮的「滿漢全席精品宴」重現餐桌!而製作者,就是我們紅廚網前兩天介紹過的——王希富老先生!
  • 「滿漢全席」都有哪些菜?只聽過這四個字,其它菜名聽都沒聽過
    在看古書或者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擺幾天的宴席慶祝的場景,滿漢全席也是如此,六場宴席分成三天來吃完。滿漢全席至少要有108道菜餚,這些菜餚中南菜和北菜各有54道。復原滿漢全席滿漢全席的菜色主要以東北、華北和江浙地區的菜係為主,攘括了各種奇珍異獸。關於滿漢全席的起源,其實也有爭議,有一說滿漢全席並不是從宮廷宴席演變來的。但是這些珍貴食材,普通人家哪裡吃得起,何況還不是只有一兩種。
  • 238道「滿漢全席」是怎樣練成的?
    「疫情讓我有了更多時間磨鍊雕功,希望繼續努力,未來能將沙縣小吃文化推上國際平臺。」張述章說。  學藝卻加入小吃大軍  去年5月,亞洲美食節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開幕。開幕式上,一桌由238道不同「菜餚」組成的「滿漢全席」驚豔全場。這桌「滿漢全席」全由黃蠟石雕刻而成,作者就是張述章。
  • 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種菜品?
    但它並非出自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是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1.什麼時候有「滿漢全席」?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康熙年間,曾兩次舉辦「千叟宴」,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乾隆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不過也有存疑,說其中所提為「滿漢席」,與「滿漢全席」一字之差,大有不同。
  • 歷史上根本沒有「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既然稱為席,應為宴會菜餚。那麼,皇家的宴會,究竟有沒有滿漢全席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再往前找找。歷史上,最早提及滿漢席的是清人李鬥所撰寫的《揚州畫舫錄》:>>  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
  • 滿漢全席-中國人心中的白月光
    滿漢全席傳承人王希富先生的大弟子、國家級烹飪大師甄建軍師傅說,此菜最難的地方有三:一是整魚脫骨,二是湯汁燒制,三則是灌湯煎炸燒。除卻難度係數頗高的烹飪技巧外,其至鮮的美味也把它推上了名菜的桅巔。於是御廚發明了這道做法無比複雜講究的攢絲鍋燒雞:將雞胸肉用手撕成髮絲般粗細的雞絲,炸至金黃做成攢絲,雞內臟全部取出,填滿名貴的山珍與海味。香酥鮮嫩、色味俱佳的這道菜最終贏得了老佛爺的歡心,成為了她每年壽辰必備佳餚。/ 御膳必備菜-酸甜酥嫩的抓炒魚片 /「四抓炒」之一的抓炒魚片是一道北京傳統名菜。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因為光緒後習謂「滿漢全席」,這從光緒年代的一些文籍中能窺出端倪,如被魯迅稱為「較近於寫實」的《海上花列傳》、見聞實錄《庚子西狩叢談》裡,都有「滿漢全席」的記謂。「滿漢席」何以由「大」變「全」?這又與慈禧的膳事行為密切相關。自乾隆朝開始,官場的宴舉已有攀附皇帝的風氣,並染化民間。這也與乾隆要彰顯「盛世」、提倡「官民同俗」有關。
  • 你所知曉的「滿漢全席」,在清朝居然是不存在的?
    所以,滿漢全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一個高貴吃法。那麼,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呢?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滿漢全席來自於清王朝,並且擁有著最高的規格,傳說甚至有幾百道菜,那可謂是豐盛的,吃都吃不完。不過,對此學者進行過仔細的考究,很有可能「滿漢全席」這個東西都不存在。
  • 張國榮電影《滿漢全席》,理解背後的中華美食
    這位大中華地區歌壇和影壇巨星,一生都奉獻在了這片藝術的領土之上,給後人留下了諸多藝術上的財富。用盡一生的專注和熱愛,足以讓大家發自內心的敬仰和緬懷。在95年熱映的電影《滿漢全席》中擔任趙港生一角,成功創造了賀歲電影的新思路。
  • 來臨武,嘗嘗與「滿漢全席」比肩的特產
    滿漢全席,世人稱其為天下第一宴。這道宴席在江南地區盛行,興起於蘇州城郊的木櫝鎮。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每每微服私訪,都必須要去木櫝鎮逛一逛,不僅是為了賞那蘇州園林——庭院深深的美景的,更是為了品嘗那滿漢全席。
  • 傳統民俗:你知道「滿漢全席」的來歷嗎?
    熟悉清朝歷史或者喜歡看清宮劇的人一定知道,清朝時期宮廷有一個很隆重的宴席叫做滿漢全席,它既有宮廷菜餚的特色,又有各地菜色的風味,這個來自宮廷的菜餚是很多人眼中的人間美味,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這樣美味又極具講究的宴席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就讓小編帶你探索一下吧!
  • 北京「七大名宴」,「滿漢全席」只能屈居第二
    文吃,就是指讓後廚烤好後由服務員送到餐桌上,看起來比較斯文。而武吃,就是大家站著圍在鐵板前,把醃好的肉自烤自吃,顯得格外熱鬧。可以想像,在當年老北京的烤肉館內,食客圍著爐邊或站或坐,吃著烤肉喝著酒,還有黃瓜條、牛舌餅作為輔助,有時還會點上一盤沾著臭豆腐的炸饅頭片,飯館內此起彼伏的京腔京韻、京片子,儼然一幅北京四九城的熱鬧生活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