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騙了!歷史上根本沒有「滿漢全席」!

2021-02-17 餐飲俱樂部

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人們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一邊咽口水,一邊暗暗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

#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

可是,今天要告訴各位一個殘酷的事實: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

從《起居住》(我國古代宮廷記錄帝王的言行錄)的記載來看,清代皇帝們的御膳原料主要是豬羊肉、蔬菜,也有雞鴨肉等。「照常膳底檔」(記錄皇帝的日常飲食)中食材也多半都是鴨子肥雞羊肉,並非「滿漢全席」中提到的豹胎鹿唇。

到了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的同治、光緒兩朝,儘管清宮的御膳豪華到了極致,卻也沒有達到「滿漢全席」的水準。

#照常膳底檔中的飲食記錄#

據史料記載,慈禧一頓晚膳,就有:

口蘑肥雞、三鮮鴨子、肥雞絲木耳、肘子、燉吊子、肉片燉白菜,後送大炒肉、雞湯白菜、味羊肉汆黃瓜、豆秧汆銀魚、鮮蝦丸子、肉片燉蘿蔔白菜、排骨、醬包(當是「爆」字)肉、饟(同「餉」)冬瓜、燻雞絲、溜脊髓、裡脊丁黃瓜醬、肉片燜雲萹豆、冬筍絲炒肉、包三樣、炒苜蓿肉、炸汁、小蔥炒肉、口蘑羅漢麵筋、烹掐菜、蘇造五香肉、豬肉絲湯、脂油方脯白蜂糕、豆腐湯、老米膳、溪膳、旱稻粳米粥、甜漿粥、煏米粥、小米粥,上進兩碗老米膳、一碗粳米粥。

宣統二年(1910年)九月份一個月裡,溥儀一家六口(包含太后、皇后)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

也許有人會質疑,既然是「起居住」、「照常膳底檔」,那就是日常菜餚。滿漢全席既然稱為席,應為宴會菜餚。那麼,皇家的宴會,究竟有沒有滿漢全席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查乾隆時所頒布的《欽定大清會典則例》與光緒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宮廷中大型宴會,基本規制未變,均分別設「滿席」與「漢席」,未見有「滿漢席」或「滿漢全席」的。滿席一般用於「萬壽聖節、元旦朝賀、公主、郡主成婚」等場合,而「文武會試入闈出闈燕,均用漢席。」(《大清會典》)。

「滿漢全席」這個名詞第一次的出現,是在晚清時期的《海上花列傳》裡。

這是韓邦慶用蘇州方言寫的上海灘風月場上的小說,最早發表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該書第十八回中,出現了「中飯吃大菜,夜飯滿漢全席」。

「大菜」在當時的吳語裡指的是西餐,是那時非常時髦、豪華的餐點。

而夜飯的「滿漢全席」可能只是強調晚餐的豐盛而已,實質上,作者也並沒列出什麼具體的食譜。

再往前找找。

歷史上,最早提及滿漢席的是清人李鬥所撰寫的《揚州畫舫錄》:

>>  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第一分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匯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匯珍珠菜、 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第二分二號五簋碗十件:鯽魚舌匯熊掌、米糟猩唇豬腦、 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 兔脯、奶房籤、一品級湯飯碗;第三分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班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 甲魚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飯碗;第四分毛血盤二十件:<豸蒦>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臛、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 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面餑餑卷子、十錦火燒、梅花包子; 第五分洋碟二十件, 熱吃勸酒二十味, 小菜碟二十件, 枯果十徹桌, 鮮果十徹桌, 所謂「滿漢席」也。

所謂滿漢全席,其實就是有滿族菜,亦有漢族菜,這種吃法大約是當時的江南官府菜,盛行於當時的官場。袁枚在《隨園食單》曾經一語道破:

>>  今官場之菜,名號有十六碟、八簋、四點心之稱,有滿漢席之稱,有八小吃之稱,有十大菜之稱,種種俗名皆惡廚陋習。

清王朝覆滅後,特別是到了1924年,清帝被逐出紫禁城,內務府膳房的廚役被遣散出宮,為謀生,一些流向了酒樓飯莊,重操舊業。

在一部分人對皇家宮廷文化的嚮往和好奇心,以及誇富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從未在清宮出現的「滿漢全席」橫空出世了。

譬如,1977年11月3日,香港複製了一次滿漢全席。這頓飯頗為奇怪,吃的是中國菜,組織者卻是日本人。

#香港滿漢全席#

再譬如,流行於民國初年京津地區的大滿漢全席菜點108品(也有說116品或118品),通常要用兩天四餐吃完(也有說吃三天三夜)。

#烤鴨#

#口蘑肥雞#

而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直至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大陸既無經營,也幾乎沒有文字述及「滿漢全席」。

由此可見,滿漢全席只是後人對清代宮宴的一種想像而已,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

不過,儘管清代宮廷並沒有滿漢全席的說法,卻也不影響滿漢全席在中國飲食界的至高地位。


「滿漢全席」是假的,做菜的本領和菜餚的美味卻是真實的,會製作滿漢全席的廚師們的功夫也毋庸置疑。108道菜餚的精緻與美味,也依然是無數吃貨和廚師心中的嚮往,依然是百年來的中國飲食文化的瑰寶。

#數十位大師製作滿漢全席#

 公告:

最近微信瘋狂改版

讓我們與很多廚友失去聯繫

為保證你能看到我們的推送

勞請將「餐飲俱樂部」設為星標(或置頂)

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滿漢全席烏有宴
    與此同時,清宮元素在電影中反覆出現,頻頻暗示且印證著我們對於「滿漢全席」的零星概念——它是清廷御宴,象徵著奢靡精緻,是最高規格筵席的不二之選。然而,日本知名學者田中靜一卻一再聲稱「滿漢全席」為「虛幻的飲食」,遍尋卷帙浩繁的《清宮膳檔》,也未見「滿漢全席」的字樣。事實上,深宮高牆裡的皇帝太后們從未吃過所謂的「滿漢全席」。追根溯源,掩埋於歷史魍魍巨翳之下的「滿漢全席」真容為何?
  • 你所知曉的「滿漢全席」,在清朝居然是不存在的?
    所以,滿漢全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一個高貴吃法。那麼,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呢?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滿漢全席來自於清王朝,並且擁有著最高的規格,傳說甚至有幾百道菜,那可謂是豐盛的,吃都吃不完。不過,對此學者進行過仔細的考究,很有可能「滿漢全席」這個東西都不存在。
  • 清朝宮廷根本沒有滿漢全席,全是百姓想像的,結果還真做出來了
    「滿漢全席」四個字居然從未在《清史稿》、《清實錄》等皇家檔案中出現過,而最早記錄「滿漢全席」的是民間筆記讀物《揚州畫舫錄》,連皇家正規的文稿都沒有出現,那是不是可以懷疑,宮廷壓根就沒有「滿漢全席」這回事,只是民間老百姓自己臆想出來的呢?
  • 滿漢全席,中國味道
    原文來源:故宮書店 ,原文發布於2018年12月28日原文標題:滿漢全席 · 中國味道不管你是否喜歡美食,最近肯定被一部叫做《風味人間》的紀錄片刷屏。除去「舌尖」原班人馬,不可或缺的誘人食物,此次亦放眼全球,展現中國食材之獨特,加深「飲食無國界」的概念。來自片中的口水暴擊回想兒時一直嚮往的美食宴,非滿漢全席莫屬。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因為光緒後習謂「滿漢全席」,這從光緒年代的一些文籍中能窺出端倪,如被魯迅稱為「較近於寫實」的《海上花列傳》、見聞實錄《庚子西狩叢談》裡,都有「滿漢全席」的記謂。「滿漢席」何以由「大」變「全」?這又與慈禧的膳事行為密切相關。自乾隆朝開始,官場的宴舉已有攀附皇帝的風氣,並染化民間。這也與乾隆要彰顯「盛世」、提倡「官民同俗」有關。
  • 傳統民俗:你知道「滿漢全席」的來歷嗎?
    熟悉清朝歷史或者喜歡看清宮劇的人一定知道,清朝時期宮廷有一個很隆重的宴席叫做滿漢全席,它既有宮廷菜餚的特色,又有各地菜色的風味,這個來自宮廷的菜餚是很多人眼中的人間美味,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這樣美味又極具講究的宴席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就讓小編帶你探索一下吧!
  • 知識檔案|「滿漢全席」108道菜裡為什麼沒有四川菜?
    四川菜如此知名,為何沒出現在滿漢全席那108道菜品裡呢? 滿漢全席的來源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原為康熙帝六十六歲大壽的宴席,旨在化解滿漢不和,提倡滿漢一家。後世沿襲此一傳統,加入珍饈,極為奢華。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 一頓「滿漢全席」滿足你的想像
    二十多年前的一部香港電影《滿漢全席》讓大家在熒幕上第一次見識了「滿漢全席」。電影《滿漢全席》想像的清宮「滿漢全席」場景而後周星馳的《食神》作又為滿漢全席打了個特大號的電影版廣告。此後,每當提到「滿漢全席」四個字,大家都會條件反射般想到連成排的山珍海味,並且感嘆清朝皇帝真是奢侈……可事實是:清宮壓根兒就沒什麼滿漢全席,是大家想多了!
  • 給你看一桌最真實的滿漢全席!(開眼界了)
    另外,那時官場的「滿漢席」剛為興起,席雖豐盛,也僅是一席食畢,尚無百餘款的規模。因此,享席者和制席者都並沒有將此席呼之為「全」;當時「滿漢席」才伊始不久,又何來滿漢全席呢?這些原因,是受時空的局限。然而,以乾隆率為定例的「除夕年宴」,卻為清末滿漢全席總體席式型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種菜品?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相聲演員經典的那段「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據說報的就是滿漢全席菜名。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1.什麼時候有「滿漢全席」?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康熙年間,曾兩次舉辦「千叟宴」,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乾隆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不過也有存疑,說其中所提為「滿漢席」,與「滿漢全席」一字之差,大有不同。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說法。
  • 你知道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嗎
    ,那麼滿漢全席真的是只有108道菜嗎?滿漢全席多少道菜呢?其實滿漢全席多少道菜是並不固定的,如果看滿漢全席中的六種宴席(蒙古親潘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節令宴)中菜單,仔細去數菜單的話,是不止108道的,但每一種宴席的菜單也不到108道,而報菜名中的滿漢全席裡面的菜也不止108道,所以由此可見滿漢全席中幾道菜並沒有固定的數。
  • 來臨武,嘗嘗與「滿漢全席」比肩的特產
    滿漢全席,世人稱其為天下第一宴。這道宴席在江南地區盛行,興起於蘇州城郊的木櫝鎮。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每每微服私訪,都必須要去木櫝鎮逛一逛,不僅是為了賞那蘇州園林——庭院深深的美景的,更是為了品嘗那滿漢全席。
  • 又一桌滿漢全席亮相,菜品太漂亮了!
    以致於很大一部份人,根本無從知曉這席國粹的文化與精華。原來經查閱文獻,滿漢全席,是這樣的.清中葉時,官場滿漢席的辦所多在公署、府邸或亭園,適隨而舉,故而尚欠食境的定格。席中,儘管時尚之饌臚列有加,通常也只是一席食畢。又因是滿、漢官員的互酬,大家都較看重兩族饌式,故那時的滿漢席在席式和禮式方面,並未形成明顯的特徵。
  • 又一桌滿漢全席亮相!菜品太漂亮了!
    清中葉時,官場滿漢席的辦所多在公署、府邸或亭園,適隨而舉,故而尚欠食境的定格。另外,那時官場的「滿漢席」剛為興起,席雖豐盛,也僅是一席食畢,尚無百餘款的規模。因此,享席者和制席者都並沒有將此席呼之為「全」;當時「滿漢席」才伊始不久,又何來滿漢全席呢?這些原因,是受時空的局限。然而,以乾隆率為定例的「除夕年宴」,卻為清末滿漢全席總體席式型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你廢除了本膳料理,我滅絕了滿漢全席
    「まんかんぜんせき」満漢全席(man-kan-zen-se-ki)如果在中華料理中找一種可以和本膳料理相對應的料理形式,那應該非「滿漢全席」莫屬了。滿漢全席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我們不熟悉它,是因為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人真正吃過全套的滿漢全席了,它更像是一種藏於神話傳說中的珍饈……滿漢全席到底是個什麼來頭?據說清康熙年間,皇帝為了化解滿漢兩族人民的不和,在他66歲大壽的宴席上玩了一個大的。
  • 清朝宮廷最高標準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樣的宴席?
    然而,大餐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列如最高檔的滿漢全席,就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滿漢全席是正宗的宮廷菜,然而它的來歷卻並不那麼簡單,即使是宮廷中,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日日都能享用的。一、入關前滿人飲食多粗放滿漢全席源自清朝,相關的影視化作品有曾經李保田飾演的《宰相劉羅鍋》中的千叟宴和和香港張國榮、袁詠儀、鍾鎮濤等明星合作的同名電影,這讓我們對滿漢全席的奢侈和精緻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那麼,滿漢全席是清廷貴族們的日常用餐嗎?他們的飲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來啊,造一頓「滿漢全席」怎麼樣?
    各地又衍生出不少版本,有北京版、揚州版、廣東版、四川版、香港版……一段時間內,很多飯館都聲稱可製作滿漢全席。膳品也越來越多,選料越來越精奇,席面越來越奢華。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滿漢全席」是什麼樣的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遍覽清宮膳檔,通檢清代典則,無論是清代的朝廷禮食還是宮廷御膳,都不曾有過「滿漢全席」「滿漢席」或其他什麼「滿漢」合稱的筵式與食品名目。但這並不等於清宮飲食對「滿漢全席」沒有影響。
  • 滿漢全席-中國人心中的白月光
    滿漢全席傳承人王希富先生的大弟子、國家級烹飪大師甄建軍師傅說,此菜最難的地方有三:一是整魚脫骨,二是湯汁燒制,三則是灌湯煎炸燒。除卻難度係數頗高的烹飪技巧外,其至鮮的美味也把它推上了名菜的桅巔。▼今年82歲高齡的御廚後人、滿漢全席傳承人王希富老先生,身為古建專家的他,退休後不忘父親臨終囑託,歷經20多年時間帶領榮華富貴班復原滿漢全席。他說,這個艱辛的復原過程不是為了鋪張浪費,而是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烹飪技藝。為了復原滿漢全席,專門把一個普通的餐廳裝修成華麗講究的宮廷風格。
  • 張國榮電影《滿漢全席》,理解背後的中華美食
    這位大中華地區歌壇和影壇巨星,一生都奉獻在了這片藝術的領土之上,給後人留下了諸多藝術上的財富。用盡一生的專注和熱愛,足以讓大家發自內心的敬仰和緬懷。在95年熱映的電影《滿漢全席》中擔任趙港生一角,成功創造了賀歲電影的新思路。
  • 滿漢全席長什麼樣?今天總算開眼界了!
    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此種滿漢全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後來就成為大型豪華宴席之總稱,菜點不斷地予以增添與更新,又成為中華美食之縮影  從2006年開始,侯勝才先後5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滿漢全席」《全國烹飪電視擂臺賽》,由於廚技紮實,製作菜餚講究,做工精細,營養豐富,在「色、香、味、意、形、養」六個方面俱佳,因此每次擂臺賽,侯勝才都受到國家級烹飪專家及評委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