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這句歌詞是我在電視劇《幾度夕陽紅》裡記得最為清楚的。事隔十幾年後,仍然再看,事事非非,恩恩怨怨,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情」。而人生的苦難也都緣於一個情。
誰都沒有錯,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抗戰時期的重慶,楊明遠、王孝城讀藝專,何慕天讀中大。書香門弟的李夢竹念完高中以後,母親便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想法,不讓她讀大學了。她很羨慕楊明遠,王孝城這些讀大學的學生們。經常和他們在一起玩耍。一次偶然的大學聯誼活動,她認識了昆明何家儒雅,風度偏偏的何家大少何慕天。從此之後這世上又多了一段山無稜,天地和,才敢與君絕的愛情故事。
李夢竹與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家教極其森嚴。從12歲就訂有婚約在身。為了何暮天,不惜違抗了父母之命,煤灼之言。和何暮天相愛了。然而,李夢竹並不知道,何慕天在昆明的家中,早已經有了一位身懷六甲的妻子蘊文。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和李夢竹在一起,為了給李夢竹一個穩定的家和未來,何慕天決定回昆明辦理離婚手續。只是何慕天不知道,他的這一去改變了他以及多個人的命運。
回到昆明的何慕天正好趕上妻子生產,離婚手續辦得非常之艱難。這讓在重慶等待著她歸來的李夢竹寢食不安。李夢竹決定去昆明。在昆明何慕天的家中,李夢竹見到了何慕天的太太蘊文以及他剛出世的孩子霜霜。在蘊文的挑撥離間之下,李夢竹心碎的逃離了何家。而此時的她已懷有身孕。
當何慕天和蘊文終於離婚轉而來向李夢竹求婚之時,李夢竹已經嫁給了一直愛慕著她的朋友,楊明遠。王孝城告訴何慕天,李夢竹曾去昆明找他,何慕天始知真相。
時光飛逝,李夢竹的女兒曉彤長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某日,曉彤帶來了一位名叫魏如峰的男子,介紹給父母,說是她的男友。接觸交談中,何慕天這個名字從魏如峰嘴裡說出來,李夢竹謹言慎行,苦心經營維繫了十八年的家以及她那顆千瘡百孔的心再次受了傷。魏如峰竟然是何慕天的侄子,怎麼可能,命運太會捉弄人了。怎麼可以讓女兒和魏如峰交往了。李夢竹不同意,楊明遠更加不會同意。一段十八年前的恩怨就此在兩家展開......
這就是電視劇《幾度夕陽紅》的劇情簡介。
用了近一包紙巾,再度看完這個電視劇,讓我想到了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何慕天,李夢竹。
對於何慕天而言,人生最痛苦的就是,在不懂愛的年齡選擇了婚姻,在懂愛的年齡又遇見了想相守的人。誰都沒有錯,一切都只是天意。
儘管這部劇距離我們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十年,可是這部劇於我們而言,一樣有著很深遠的現代意義。
一、問世間情為何物
夕陽下,落日長衫,煢孑立,形影相弔。——何慕天
這是重溫看到的第一個畫面,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在這個畫面裡我明白了什麼是。
夕顏,正名為:月光花(學名:Ipomoea alba),又名嫦娥奔月(雲南)、在日本它又被稱之為天茄兒、天茄子、夕顏。它的外形有點像牽牛花。黃昏開花,凌晨花謝。它的花語是永遠的愛,亦是生命中永不丟棄的溫暖,暮光中永不散去的容顏,易碎易逝的美好。
回到重慶的何幕天知道了李夢竹結婚嫁人以後,每當黃昏落日時,他都會去看夕陽最好的地方想念李夢竹。這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十八年來,他依靠著這個信念支撐著自己。不僅他是這樣,李夢竹也是這樣。
他們相戀在重慶的嘉陵江,在那裡他們一起看落日餘暉,在那裡他們一起許下了海誓山盟,夕陽下有太多他們曾經的美好。在他們彼此的夢裡,經常能夠看到,嘉陵江邊黃昏後,一對戀人相偎相依。那段日子,讓人魂牽夢縈。從重慶的嘉陵江到臺北每一個有著夕陽的日子裡,都是他們眷念彼此之時。
凌萍問何慕天:「夕陽下面到底有什麼。曾經的凌萍不明白,後來的凌萍懂了。
凌萍的夕顏是何慕天,何慕天的夕顏是李夢竹。何慕天此生不渝。
這才是真正的愛情。刻骨銘心的愛,不能長廂廝守,相濡以沫,只要彼此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二、生命的意義愛和希望
曉彤給他的生身父親何慕天寫的信裡這樣說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活得那麼苦,我們仍然會活下去。那是因為兩件事,一件是愛,另一件是希望。我們就為了這兩件事情而活著,不是嗎?
未重逢之前,他們彼此借著夕陽來回憶。這是愛的支撐。重逢之後,他們的愛更加彌足珍貴,這是希望。不僅有著彼此愛的希望,而且他們的愛與希望有了延伸,曉彤就是他們生命的意義愛和希望。
雖然,他們不能在一起,可是他們的心是緊緊相連的。李夢竹把何慕天十八年前寫的那張紙條交給了何慕天,同時附了一張:「我珍藏著,我保有著,從以前到現在到永恆。」這樣的承諾,給的不就是讓何慕天為了她好好地珍重,活下去的希望嗎?
曉彤給何慕天的信裡面告訴他,她的媽媽依然每天會對著夕陽沉思,這不也是給著何慕天希望嗎?
李夢竹為了孩子,為了楊明遠的恩情而選擇回歸家庭。這也是生命裡的愛與希望啊。
細細地想,慢慢地回味,人生好像就是這樣。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愛中追逐。儘管愛的定義和選擇不同,可是都是通過愛給予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很苦,可是能看見每一個明天 。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三、道德至高點
這部劇裡有多處會讓觀眾有聲音。何慕天對於婚姻的出軌「渣」。何慕天對於李夢竹的欺騙「渣」。何慕天對於家庭的不負責「渣」。以及後來他們再度重逢,與楊明遠提出離婚,這些都足足的說明了何慕天是一個「渣男」。
這會是我們現代人給予他貼上的標籤。而心海想說,何慕天錯了,而且特錯大錯。可是何慕天他不算是渣男。相比那些披著外衣家裡家外兩個模子的男人來說,他是一個君子。當他發現婚姻有問題的時候,他及時止損了。他也努力過,也嘗試過。可是最後都無濟於事。婚姻要說有問題,是兩個人的問題。所以不能把錯推到一人身上。
他對於李夢竹最大的錯誤就是帶著一個已婚的標籤招惹了李夢竹。
沒有他的招惹,哪來後面的故事,更顯現不出楊明遠這個小人物的高尚了。相信所有看過的人都會認為楊明遠是最無私偉大的。在李夢竹人生最為艱難的時刻,他全然地接受了她,包括肚子裡的那個拖油瓶。這樣的男人無論是過去那個年代還是現在來說,都是值得稱讚的。這才是人們心中的好男人,真男人的表現。和何慕天相比,楊明遠的形象立刻高大上了。
真的是這樣嗎?不否認楊明遠是愛李夢竹的,可楊明遠對於李夢竹的愛那是真愛嗎?那樣狹隘,偏執,或許在男人的眼裡就應該是那樣的吧,愛就是佔有,愛就是自私。因為楊明遠的全盤接收,李夢竹就必須對他感恩戴德,小心翼翼的在楊明遠面前生活著,只為討得他一絲歡心。這樣看來其實楊明遠並沒有多高尚。誰也不比誰好。
只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把他想得很高尚。相信他對夢竹的愛無私而又包容。所以沒有人對回到重慶的何慕天說李夢竹懷孕的事情,更沒有人告訴李夢竹何慕天在找他,而何慕天也自以為楊明遠會好好珍惜,沒有繼續糾纏不休。可是,就是沒有人問問李夢竹她的想法。如果,有人道破,那這一場鬧劇不會成為後來的悲劇。
寫到這裡,我明白會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出來,尤其是罵聲。我特別能理解那些不同聲音的朋友。真的。曾經我也罵過何慕天,也罵過李夢竹。可是當我再次重溫的時候,我發現我錯了。這是典型的道德綁架。而且我的這種道德綁架在我們的生活裡隨處可見。我們常常會把自己的一些觀點用在他人的人生中。可是,我問我自己,憑什麼呢。
如果說有錯,何慕天欺騙李夢竹結婚確實有錯。可是他為他的錯負責了,他選擇了離婚,選擇了回到重慶找李夢竹。楊明遠如果真的愛她,就應該如實地告訴她,何慕天在尋找她,而他呢。他讓何慕天一生都在悔恨,都在痛苦和思念中度過。他讓兩個相愛的人彼此錯過了一生。
所有的一切因果循環。楊明遠婚姻的不幸福,生活的苦難也都是他一手造成的。怨不得別人。
所以說道德標準要不要有,應該有。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可是,要明辨是非地用,而不是濫用。是與非,好與壞,善與惡不要只看表象,透過現象看本質。
四、中國女性的偉大
王孝城對在山上的何慕天說:「夢竹是個不平凡的女人。幾千年來,中國的女人,一直重複扮演這種角色,永遠的忍讓,絕對的犧牲,沒有個人,只有家庭,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十八年後,當他們彼此再次重逢的時候,何慕天仍然是風度偏偏,而李夢竹已風燭殘年。歲月是何其的殘忍。四十的何慕天一枝花,身邊不乏追求者,而不到四十的李夢竹已憔悴不堪,臉上寫滿了蒼桑。這就是時間給予的男人與女人的區別。
原本她是有機會與何慕天人生圓滿的。可是一想到那個叫楊文遠的男人,曾經對於她的恩情,她選擇了恩情,選擇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她再一次的犧牲了自己的幸福。這就是中國女性的偉大。
沒有人會懂得一個做母親的心。沒有做過母親的更加不會明白,父母對於子女意味著什麼,家對於子女意味著什麼。
在李夢竹看來,如果她要是離開了那個家,孩子,楊明遠都不會幸福。她的這一生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她不希望孩子的一生走上老路。為了孩用她一個人的幸福,換來大家的幸福不是更好嗎。這就是中國母親的偉大。
這句話不僅說的是李夢竹,也把中國女人的一生總結得很深刻很真實。未結婚的時候,女子還可為自己拼搏一番。結了婚的女人大多數都是家庭,老公,孩子。儘管現在職場裡出現了很多所謂的「女強人」。可是這些女強人的背後辛酸故事又有多少呢。
有沒有一個男人認真的問過自己的妻子你為何要做女強人呢?又有沒有一個男人認真的問過自己的妻子,結婚後悔嗎,為你生孩子後悔嗎?你們只看到了婚中女人的強勢,婚中女人的無理取鬧,婚中女人的各種不足。卻沒有一個人問過婚中的女人你累嗎?做家務累嗎,照顧孩子累嗎......
因為責任和義務。她們甘願,做為子女,為了家庭,拼搏,努力,奮鬥。作為母親,為了孩子拼搏,努力,奮鬥。作為妻子,為了愛人拼搏,努力,奮鬥。她們眼裡誰都有,唯獨沒有的是自己。這就是中國的女性,過去是這樣,現代也是這樣的。沒有多大的變化。
那些嗤之以鼻,不認同的男性朋友們,你們回頭看一看你們的媽媽是不是這樣的。再來細想想你們的妻子是不是這樣的。真正想和你們踏踏實實過日子的都是這樣子的。
因此,心海在這裡想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於女子的有些思想,看似已經改變了,實則一直在,而且一直是我們男性在家庭裡的一把尺子。過去是,現在是。只是不同的年代給予的標準不同。女性給予家庭的一切在家庭裡都視為理所當然,而為人,我想問一句憑什麼呢?
1986年的一部臺灣電視劇,從 1943年的重慶嘉陵江畔沙坪垻,講述到1963年的臺北。我知道,對於這部劇需要表達的意境,啟是我短短幾千字就能表述出來的。
那句夕陽下何慕天對於李夢竹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比喻,楊明遠一個被生活折損的藝術家的前半生。曾經那個容光煥發,追求歡樂和美夢的少女李夢竹的十八年人生所經歷的苦難,都沒有表達出來。其實,這些才應該是作者瓊瑤要表現出來的。這才是現實生活中所呈現的。而我文筆有限,也僅能寫這麼多,也只能寫這麼多了。
瓊瑤的作品,雖然都是苦情戲,不像大家所看到的其它劇那麼歡樂。可是她卻道出了人間的真實情感。活著本來就是為了受苦,為了修行而來。不經歷苦難,哪會懂得甘甜。
瓊瑤的作品也是到今天重溫,才真正的懂了些。表面上都是塵世間的那些情情愛愛,痴男怨女。可不僅僅只是因為情愛,還有值得我們思考的人生。需要品才能悟。有道德,有文化內涵,有人間煙火氣息。
不知不覺寫到這,發現一天又要過去了,每天夕陽都會紅,每天都會有新的故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更多瓊瑤電視劇分享待續,敬請期待。
PS:所有的圖片都是心海親自拼出來的,喜歡盜圖的朋友請繞行.
我是@心海擷英513,關注我,閱讀更多有價值的文章,一起同行,見證時代的變遷,成為獨立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