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和小編一樣,2017年一整年最期待的劇單中,《琅琊榜2》都赫然在列,或者換句話說,這份期待從2015年第一部收官,製作方正午陽光宣布第二部啟動時就已經開始。
12月18日,《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以下簡稱《風起長林》)如約在愛奇藝上線。不過讓人擔心的是,這一部雖然依舊由導演孔笙、李雪及製片人侯洪亮等幕後原班人馬操刀,但無論故事內核、角色人設,還是主演陣容都有了很大的調整。
尤其對於觀眾最在乎的演員陣容,從宣布主演名單以來就備受爭議,不少觀眾振臂高呼「沒有胡歌的琅琊榜不看」,首播當天低迷的衛視收視率和網絡播放量似乎也能看出觀眾的決心。
難道這部劇真就這麼撲街了?
《風起長林》首播當天收視率便不相上下的慘,東方衛視0.27、北京衛視0.18,位於當天衛視收視率排行榜的11和16位。
就連在湖南衛視重播了八百遍的《宮》都不如,還敗給了之前被群嘲的《極光之戀》,不得不說,我國電視觀眾的喜好著實太難琢磨了······
同樣的《風起長林》在視頻網站的表現也很尷尬,上線當天播放量僅為4.24千萬,排名第8。
做為一部續作古裝大劇,首播不足0.3的收視率和四千多萬的網播量,這樣的成績與前作相比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第一部的輝煌想必不用小編多說,豆瓣超20萬人打出的9.1分。
故事動人、結構緊湊、敘事流暢、審美趣味高級、演技在線等優點一直被讚嘆,更是橫掃國內電視劇屆的各類獎項,併入選廣電總局《中國電視劇選集》,被視為中國電視劇歷史上極具裡程碑意義的作品。
不過要知道當年《琅琊榜》的首日收視率也只有0.3左右,在衛視排名中被甩在了37名,隨著劇集的不斷更新口碑、收視才逐漸升溫,逆襲成為「年度品質大劇」。
珠玉在前,給《風起長林》鋪了路也設了障。從目前市場反響看,大多觀眾拒絕的原因基本是因為胡歌的下線與黃教主的出演。但是,在小編怒刷幾集並「偷窺」了網友的反應後,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們:多慮了。
不論是號令軍隊的瞬間。
還是在重傷後和父親交心時眼淚剛好配合臺詞滴下。
又或是在宮中訓斥弟弟,揮手和眼神中有對弟弟的怒氣,也有對皇后的恐懼,不少觀眾稱「看到了《大漢天子》裡的黃曉明」。
除此之外,燈光、服化道、及美術設計相較於第一部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目前豆瓣評分8.0,不到一萬人中有76%給出四星以上的好評。
日播放量也不斷走高,如果能一直保持精品,不爛尾,點擊和收視都會相當可觀。
可見對於劇二代來說,換演員並不能成為撲街的絕對理由,只要演員演技在線、劇集質量過關,觀眾就會買帳。
從優酷的《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騰訊視頻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再到愛奇藝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隨著視頻網站影響力不斷擴大,三大巨頭競爭日趨激烈,燒錢的「大劇獨播」模式逐漸成為大勢所趨。
正午陽光在15年12月與愛奇藝籤訂了第二部合約,雖然並未對外公布交易數額,但當時正是《琅琊榜》IP和正午陽光聲望達到最高點的時刻,想來交易數額也不會小。
雖然砸下重金,但頭部大劇的價值卻能在短期內為網站帶來相當可觀的流量,如果與衛視排播得當,還能取得很好的「拉新會員」效果。目前《風起長林》愛奇藝非會員用戶周一至周三更新兩集,VIP會員搶先看一周,開播當天VIP用戶可以看8集。
而且相比拼播劇,視頻網站對獨播劇有較大的自主權,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劇」成為「經典」,可以隨時改為付費觀看模式,充分發揮頭部帶來的長尾效應。優酷的《軍師聯盟》、騰訊的《羋月傳》都採用了會員付費觀看的模式,毋庸置疑《風起長林》之後也肯定會改為付費觀看。
因此,視頻網站重金買下大劇獨播權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拉新會員」,畢竟會員付費是視頻網站盈利的「希望」。
但是,大劇數量畢竟有限,很難形成長久的熱度。隨著大劇的完結,用戶也看完就撤,如果沒能及時跟上高品質的內容和配套的營銷策略,大部分用戶就會停止續費。
因此對於視頻網站而言,通過頭部大劇獨播擴大影響力後,如何留住用戶長期付費才是關鍵。
其次後方「彈藥糧草」儲備也是一大問題,不管優愛騰背後有「BAT」三位大佬怎樣的富養,動輒上億的版權費也很難長久支撐。所以視頻網站從去年起紛紛開始布局自製的「超級劇集」,但我們都知道,《白夜追兇》的影響力始終還是比不過《如懿傳》。
因此,「大劇獨播」就成了攪動和改變視頻網站競爭格局的「利器」,而《風起長林》做為愛奇藝今年收官的獨播大劇,想要攪動市場除了靠本身質量外,還得憑藉愛奇藝的平臺號召力和花式營銷手法。
如今這風才剛剛吹起來,究竟能否爆款,還得吃瓜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