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華為是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當年任正非為華為定下了「技工貿」的發展路線,華為三十多年來也始終堅持技術立業,每年堅持將10%以上的企業營收投入研發。根據華為的2019年報顯示,華為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持有的授權專利超過8.7萬件,而且華為在每年的全球企業專利申請榜單上都名列冠軍。
最近華為的一項專利突然引發外界的關注,並不是這個專利有多麼重要,而是因為這個專利的出身背景。根據專利網站的信息顯示,華為申請了一個震動馬達的專利,該振動馬達包括殼體、懸置在殼體內的質量塊、以及驅動質量塊振動的驅動裝置。專利的名稱為「一種振動馬達及電子設備」,從專利的描述信息來看,這是一顆線性馬達以及完整的配套電子設備。
從去年底開始,振動馬達在小米的宣傳下,突然變成了智慧型手機上的「關鍵零部件」。手機裡使用的馬達一般由線性馬達和轉子馬達以及扁平馬達,線性馬達又分為XY軸線性馬達和Z軸線性馬達。一般來說,線性馬達的震感更強烈和細膩,用戶的使用體驗更好。而轉子馬達的成本低,但震感反饋不佳。扁平馬達則是比轉子馬達還要便宜的一種,當然體驗就更差了。
由於紅米K30採用了轉子馬達,在紅米總裁盧偉冰的營銷宣傳下,轉子馬達成了「噠噠噠」的高端貨,而採用扁平馬達的榮耀V30則被形象為「嗡嗡嗡」的低劣貨。不得不說,盧偉冰的確是個營銷鬼才,他巧妙地用兩個擬聲詞把兩種馬達的區別形象的表現出來,再加上小米強大的營銷能力,一下子馬達成了今年旗艦機的標配,甚至「核心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魅族手機在多年前就在旗艦機上標配線性馬達,比轉子馬達的震感反饋更好,很多體驗的用戶都認為魅族手機的震感體驗是僅次於蘋果iPhone手機的。但是魅族宣傳了那麼多年也沒有帶馬達「出道」,反而是配備了轉子馬達的紅米K30成為「馬達革命」的先鋒。
在紅米的刺激下,華為手機和榮耀手機的旗艦機都配上了線性馬達,而且華為還更進一步,在「買不如造」的理念下,華為直接自研了一套新的線性馬達專利,想必未來華為手機在馬達上的體驗會遠超其他手機。有網友調侃,華為手機用戶以後有福了,要「感謝小米」。不是小米的督促,華為哪會在馬達上發力呢?
以前華為手機曾經發生過內存混用的問題,經過一些人的推波助瀾,內存混用成為華為手機的「黑歷史」。其實當時華為手機採用兩種不種規格的內存是因為內存供應商(三星)對華為進行了限供,後來華為內部開始自研內存,並交由東芝代工生產,現在華為手機的內存傳輸速率是所有手機當中最快的,再也沒有人挑內存的毛病了。
不得不說,華為的強大都是被逼出來的,原本華為只是一家專注於通信網絡設備研發的公司,當年任正非更是拍桌子下命令不準做手機。誰成想在各種競爭對手的逼迫下,華為不但成了世界第一大通信設備廠商,還是世界第二大手機廠商,旗下的海思是亞洲第一大晶片設計公司。更不用說在光網絡、光伏逆變器、安防等領域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