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伴有雷電的雨,往往發生在夏天的下午。本文以所寫對象「雷雨」為題,使人一目了然。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結構清晰,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先後順序形象地描繪了一場夏日雷雨。
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短小精悍,抓住景物「烏雲、風、閃電、雷聲」等主要特徵的變化,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作者能寫得如此真實,正是因為他能仔細地觀察,善於去發現,去探究。孩子們平時也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做個細心的觀察者,相信你們一定會有許多精彩的發現!
一、識字教學:
課文中的生字有:壓、蟬、垂、戶、撲
1、要讀準翹舌音「蟬、垂」;
2、減一減:護—扌=戶睡—目=垂;
3、加一加:雨+田=雷扌+卜=撲蟲+單=蟬;
4、藉助圖片認識「蟬」,動作識記「壓」。
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本課的識字寫字教學,可以更多嘗試先學後教的方式,引導孩子先自主識記生字,觀察字形,再利用形聲字的特點,結合字義達成對於生字的音、形、義的完整記憶。
二、書寫提示:
1、「雷」字上下結構,上緊下松。雨字頭要注意寫好點和橫鉤,把「雨」寫得扁扁的,四點均勻。下面的「田」要寫得比「雨」稍小一些,中間的豎上下對正,上長下短,在豎中線上,整體要寫得方正,把上面的雨都接住,讓田裡的莊稼長得更好。
2、「烏」字第一筆撇稍小,第二筆橫折鉤的折宜窄,第三筆豎折折鉤的折寬,展肩,橫段向右伸展,寫在橫中線上,最後一筆橫稍微寫長一些,略向左伸展。
3、「黑」字獨體字,筆畫要寫緊湊。要注意書寫筆順,上部「口」字中的兩點寫完封口後,先寫豎畫,再寫兩橫。寫時上框稍微內收,第六筆豎在豎中線上,最下面的橫稍長。底部四點間隔均勻,要寫得寬於上部,注意每個點的方向變化,起筆點要向左撇,外面兩點稍長。
4、「壓」字半包圍結構。「廠」的橫不要太長,長撇左伸,裡面不要把「土」寫成「士」,底橫稍長,託住點,末次筆點不要忘記寫。
5、「垂」字整個字形是中間寬,兩頭窄。第一筆的撇要寫得短而平;豎畫要直,在豎中線上。橫畫比較多,間隔均勻,長短不一,要寫出變化,第四筆橫最長,最後一橫要縮短。
6、「戶」字的筆畫簡單,收筆點居中,寫在豎中線上,上框寫扁,橫折內收,橫畫壓橫中線上,最後一筆長撇向左伸展。
7、「新」字左高右低,左右等寬。要注意第九次是點,寫短小。右邊「斤」,上撇短、平,左撇收縮,穿左邊第九筆點的下方,最後一筆豎伸展,為懸針豎。
8、「迎」字外展內收。注意筆順,先寫「卬」,後寫至「辶」。「卬」左高右低,左右錯開,豎畫要直,比「辶」要稍高,注意與「卯」的區別。「辶」的點橫分離,捺畫要平展,託住「卬」。
9、「撲」字左右等寬,左高右低。右豎伸展,為垂露豎。最後一筆點不要寫得太大,靠上位置,與豎緊緊挨著,但不能交叉。
學習本文,應引導孩子們聯繫生活經驗,找出文中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景象的相應語段,藉助想像畫面和朗讀的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出雷雨前後景象的變化。
三、當堂練習
一、詞語聽寫。
烏黑、黑沉沉、垂下來、雷雨、歡迎、窗戶
二、照樣子,寫一寫。
例:黑沉沉白胖胖
______ ______ ______
例:雨越下越大。
______越______越_________。
三、給下列句子選擇恰當的字,打「√」。
1、蜘蛛從網上(掉、垂、落)下來。
2、烏雲黑沉沉地(鋪、蓋、壓)下來。
3、一條彩虹(停、漂、掛)在天空。
4、清新的空氣迎面(撲、吹、湧)來。
三、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雨停了。太陽()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在網上。池塘裡的水滿了,青蛙也()起來了。
1、按原文填空,再數一數,這段話一共有()句。
2、選文描寫的是()的景象。
A、雷雨前;B、雷雨後;C、雷雨中
3、你從哪兒看出剛才下的雨很大?用「_____」畫出相關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