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日本電影的題材「很分裂」:
既可以有諸如《小森林》、《海街日記》、《龍貓》這樣的「治癒系」(關於「日本治癒系」,戳☞),也可以用諸如《感官世界》、《花與蛇》這樣的「變態系」。
當然,不少天朝男兒聽到「日本電影」四字時,臉上都會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據2014年的《參考消息網》的據,不到美國人口一半的日本,其「小電影」的產量是美國的2倍。
時間一長,就有不少同學(尤其以年輕女孩子居多)會「下意識」認為,日本人很「好色」很「變態」。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好好聊聊。
早前一段時間,一位在日本留學的朋友,曾擠眉弄眼地給我發了一張「無料案內所」的照片。
「無料案內所」
所謂「無料案內」,直譯成漢語是「免費指引」,說白了就是所謂「拉皮條」的地方。
與在「掃黃打非」上雷霆萬鈞的我國相比,隔壁鄰居似乎「相當看得開」。「無料案內所」不僅可以光明正大地存在,甚至還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日本的「歌舞伎町一條街」
據說,當夜幕降臨之後,商業街上就會出現很多與情色表演/服務掛鈎的廣告和海報,壓根沒有避諱的意思。
有句老話說得好,叫「酒色不分家」。所有跟「色」掛鈎的產業,肯定離不開「酒」,日本自然也不例外。
日本的酒吧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叫スナック(Snack),另一種叫クラブ(Club),兩者的最大區別,是經營內容的不同:
看到這兒,估計大傢伙兒也猜出了八九分:
一般日本的上班族,不會在下班之後馬上回家,而是呼朋引伴去聚會喝酒。他們一般去的,基本上是スナック和クラブ。
日劇《黑色皮革手冊》裡的陪酒女
在日本的現實題材電影中,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一群西裝革履且醉醺醺的中年上班族,晃晃悠悠地從スナック或クラブ出來,互相點頭哈腰地告別。有的會帶著打扮漂亮且浮誇的年輕女性,一同上車並消失在燈紅酒綠之中。
這些打扮時尚的年輕女性,即所謂的「陪酒女」,日語稱之為ホステス。對了,她們還有個更「高大上」的稱呼——「女公關」。
日劇《黑色皮革手冊》劇照
在極度男權的日本,在陪酒這件事上,倒顯得十分平等。日本不僅有陪酒女,還有陪酒男,日語稱之為ホスト,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牛郎」。
女顧客找牛郎,也要支付一筆價格不菲的費用;如果價格足夠,可以帶著牛郎「出街」。
所以,如果你在日本的街頭,看到一個衣著華麗的大姐身邊跟著個花裡胡哨的小兄弟,千萬別感嘆「真愛無敵」….
日本「牛郎」圖鑑
通常來說,從事陪酒的同學,其打扮非常有辨識性:
不過日本人倒是看得開,人家認為這跟白領上班沒什麼區別。更何況,其從業者的薪水,可以把加班社畜吊起來打。
「最貴牛郎」羅蘭的年收入已經過億了....
據說,日本的陪酒文化,承襲自其藝伎文化。
《藝伎回憶錄》劇照
注意,「藝伎」和「歌舞伎」可是兩回事。歌舞伎是日本獨有的一種戲劇,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京劇。
日本歌舞伎表演
藝伎大多美豔,服飾華麗,尤擅歌舞,其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但前提是不賣弄色情,更不賣身,與「妓」有明顯的分別。
在日本歷史上,藝伎業曾相當發達。
進入江戶時代後,日本的工商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以京都為代表的地區,藝館林立,巔峰時期「藝伎」曾多達幾萬人。
不過,二戰日本戰敗,藝伎業也進入蕭條期。直到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強勢復甦,藝伎得以迎來「二次復甦」,到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藝伎還保留有幾百人之多。
90年代的藝伎
進入9年代後,日本經濟的「泡沫」快速破滅,各大企業生意減少,再也不能像過去一般「揮金如土」了。藝伎業「很不幸」,再度陷入低谷。
不出所料,「搶了她們生意的」,是「開放度更高」的「女公關」,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面對這個「學術問題」,我特意查閱了一些資料。實際上,日本人自己也曾深度思考過這個話題。他們的觀點很有意思,我在此簡單做了下整理,大家可以辯證地看看。
過往的日本是典型的「武士社會」,武士擁有著非常高的社會地位。這些武士「原則上」不追求財富和享樂,甚至還「祈戰死」。
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儘可能多的留下自己的子嗣」。
《七武士》劇照
再加上日本相對惡劣的地理環境(一言不合就地震海嘯火山爆發),整個日本社會都鼓勵生育,因此對性的態度要比地大物博且含蓄的中國開放得多。
但我想說的是,日本情色產業的發達,也是其強大甚至扭曲的男權文化的表象之一。
在日劇《白色巨塔》裡,主角之一的財前五郎,就有「紅顏知己(情人)」花森慶子相伴左右。而財前妻子不僅對此心知肚明,甚至還能與花森「一起喝幾杯」。
《白色巨塔》劇照
這樣的場景,即便放在今天也依舊不在少數。
但最令人髮指的,無異於日本的「援助交際」。有些未成年的女學生,只是想買一個名牌包/名牌服裝,就去選擇援助交際。
按照正常人的認知,對未成年人「下手」是為現代社會所不容的。但在日本,只要未成年人是自願的,且沒人報警,大家通常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像反町隆史版《GTO》裡有一集,就有女中學生從事所謂「援助交際」的橋段
早在2017年,BBC三臺的紀錄片製作者斯塔茜·多莉,就曾專門赴日本拍攝了名為《用來出賣的少年情色》的紀錄片。
斯塔茜·多莉
不過,整個紀錄片的拍攝遇到了諸多麻煩:
她在東京的高中少女巷(JK Alley)取景時,就遭到成年男性的阻攔,兩個男人橫在斯塔茜面前,告訴她不準錄像;之後警察趕了過來,並被強制扣押兩個小時。
斯塔茜·多莉在紀錄片中談到:
一旦那些女孩們接受了援助和成年男性們交往……她們就很容易被擺布。如果她們被要求做一些她們不願做的事情,我不知道她們是否有信心說不。
值得警惕的是,「援交」不僅是日本的「專利」,在國內不少「看不見的角落」,已經發現了「援交」的影子。
我們所能「肉眼」看到的,可能是真的,但大概率是不全面的。以情色文化為例,因為其特殊的屬性,很容易被我們無限放大地觀察,進而得出有失偏頗的結論。
風月場所固然可以正大光明地存在,但不代表所有日本人都喜歡去這些地方。
當你想興致勃勃地想「參觀遊歷」一番之時,旁邊的阿姨會憂心忡忡地對你說:這種地方不好,千萬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