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布魯姆:神的遊戲

2021-01-10 鄒小櫻的亂彈山

哈羅德·布魯姆逝世了,享年89歲(1930.07.11-2019.10.14)。

慚愧,此前我並沒有讀過任何一本布魯姆的作品,哪怕「影響的焦慮」是在文學理論裡最常被提及的一個術語,告訴我們文學史其實是一個弒父的神話史;以及他把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等打入「憎恨學派」,維護莎士比亞、彌爾頓等經典的經典性等等。反正,一直以來,布魯姆對於我來說就是名字,定義,摘要,教科書,僅此而已。

可神奇的是,我今天一早,竟有一種衝動,想要請假翹班,去把布魯姆的《西方正典》一口氣讀完的衝動。

櫻太經常會講一個詞:「書緣」。即你和這本書,有沒有緣分,能不能讀得進去,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全憑緣分。如果硬要拆解,不如說是timing。按理說,我這麼一個膚淺浮躁的人,論閱讀,菲茲傑拉德本就是我的極限;不聊誤打誤撞,在我大學時候,剛開始接觸搖滾樂時,便讀到了福克納的《八月之光》,讓我在混沌中看到了美國南方,起火的大房子,鬼神在跳舞,然後背景音樂則是披頭四sgt的B面,也許是只存在想像當中的一個黑暗的、以小丑裝扮的胡椒軍士;再或者是沙啞的、踏著延音踏板的吉米·亨德裡克斯;也可以是換成了布魯斯吉他輕輕演奏的大門;我是在胡說八道沒錯。

總之,機緣巧合,因為福克納,我窺見了美國在當今現代化掩蓋下的一部分。乃至它成為一種鑰匙,讓我後來有機會了解鮑勃·迪倫的世界。如果沒讀過福克納,我也許只能在迪倫的山腳拍照留念打卡發朋友圈。也因為這把鑰匙,我後來讀到了格雷爾·馬庫斯的《神秘列車》和《老美國誌異》,這也才能立下了「我要成為五月天的馬庫斯」的莫名其妙的志願。

以上所述,皆為書緣。又如我知道《白鯨記》之歷史地位,但在過去的一年,我兩次嘗試拿起它,三頁之內都被勸退。後來我明白了,西方的文學史是一個從神到人的歷史,那些最經典的,但丁的《神曲》、荷馬史詩等,以及莎士比亞——莎士比亞人神共舞的時代,我記得自己在大學時第一次進入莎士比亞時候,什麼初夜之類的忘掉吧,想想你第一次進入莎士比亞的感覺吧。而閱讀最有趣的事情是你的後知後覺,一直到前陣子,我在看陳丹青的《局部》,他說到安吉利科,說他在聖馬可教堂小禪房的那些畫,那些宗教畫,人性和神性不必分開,也無法分開,當你被人性感動的時候,發現那其實也是神性——對,就是這樣。

上個月,我終於陸陸續續讀完了彌爾頓的《失樂園》和《復樂園》。亞東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大家都知道的,雖然這種知道毫無意義,好,不重要,我自己讀完之後,覺得撒旦好迷人好棒,這才重要。讀完彌爾頓之後,我無法描述我的感覺。那天有朋友在我的微博底下評論,問我說讀書,是為了跟人吵架嗎?我理解這句話是「讀書是為了獲得論據然後去在現實生活進行實用主義的變現嗎」。當然不是。讀書於我只是為了感知,和我聽披頭四、鮑勃·迪倫一樣,「美學力量」是一個看起來笨拙很書呆子很上綱上線但其實這又是一種無差別的打擊力量。在彌爾頓的世界裡,我確認自己並未完全地、但至少一窺這種力量。

於是再跟我的好友劍燒聊起,他說到,梅爾維爾是神性的極致,而福克納是半人半神,海明威則是人的極致——我認為這是很棒的文學評論。也可以理解為何我為何與梅爾維爾暫時無緣,我對於《白鯨記》裡頭的史詩世界,毫無感知——這和我玩的《大航海時代》看的《海賊王》沒有任何毛線的關係啊?但福克納他所給與的世界,是神性的落地,雖然這是一個陌生化的場景,但依然是有real world可支撐的,就像搖曳的棕櫚樹一般,真實物象折射出的光。昨晚讀《西方正典》,布魯姆提及福克納對梅爾維爾的傳承性,考慮到鮑勃·迪倫所陳述《白鯨記》對他的影響,所以我拿著福克納這把鑰匙也能推開迪倫地下室之門,破案了。

所以,等到我晚一點,我再會和《白鯨記》交手,以及和那個不小心玩了穿越劇還是用AR裝置從天上跌落凡間的《尤利西斯》交手。

以上所述,和布魯姆毫無關係。我和布魯姆實在相見恨晚,黃燦然在2016年的一篇文章裡,談布魯姆《如何讀,怎麼讀》這本書時,他用的標題是《布魯姆:大作家式的評論家》,真的,在我們所有的時代裡,其實作家/作者都不太缺,缺的一直都是真正的評論家。馬庫斯的《神秘列車》是一本絕對獨立的、哪怕你根本對裡面的音樂毫無興趣都會讀得興致盎然的作品,在中文世界中,馬世芳、張曉舟、陳德政、張鐵志的書都能有這樣的獨立性,但和馬庫斯相比還是差的不止一截,前輩們估計也不會覺得我這是冒犯。那些叫囂著是搞不了創作,才去做樂評的人,100%是不知道馬庫斯是誰,也肯定沒讀過福克納,而我正在為大作家式的評論家布魯姆的閱讀快感想要翹班。緣分是神,神是我們,感謝戰神卡爾迪亞。

問題來了:你覺得張懸和陳珊妮,誰的音樂更像史詩?請把你的答案寫到評論區。我就蹲著看看有沒有人像我這樣閒得蛋疼。

音樂自媒體「亂彈山」

萬馬齊喑的亂世裡,

透過音樂,

我們記錄當下。

相關焦點

  • 哈羅德·布魯姆: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對前驅作品的強力誤讀
    哈羅德·布魯姆: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對前驅作品的強力誤讀 2019-10-16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逝世,14年前,我們曾專訪他談《西方正典》
    據美聯社消息,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耶魯大學教授哈羅德·布魯姆於美國時間10月14日在紐哈芬家中去世,享年89歲。 哈羅德·布魯姆:對西半球來說它的靈魂人物只能是惠特曼,雖然我是馬克·吐溫的一個熱烈崇拜者。
  • 哈羅德·布魯姆:讀書前,先清除掉你頭腦裡的那些「價值」和陳詞濫調!
    第44期要推薦的,是哈羅德·布魯姆的《如何讀,為什麼讀》。哈羅德·布魯姆是當代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紐哈芬的醫院去世,眾多媒體發布了相關報導。讀過他書的人——哪怕是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應該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布魯姆真是個熱心的讀者。也許用「熱心」形容太過保守,而應該用「狂熱」。
  • 江曉原|「哈羅德·布魯姆文學批評集」審讀報告
    【編者按】「哈羅德·布魯姆文學批評集」全六卷正式出版,該叢書集布魯姆對名家文學批評之作之大成。《中國歷史研究手冊》[全三冊],(英)魏根深著,侯旭東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據說頗獲好評(說不定惡評也有,不過我沒有看到或聽到),近日適逢「哈羅德·布魯姆文學批評集」(以下簡稱「批評集」)全套六卷出齊,乃決定再作馮婦,為這套書寫一篇審讀報告——因為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1930~2019)一直是筆者特別喜歡的文學評論家。
  • 「惡魔」之選 哈羅德·布魯姆眼中最好的 12 位美國作家
    原載《名利場》撰文|瑪麗·愛麗絲·米勒(Mary AliceMiller) 翻譯|李敏耶魯大學教授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是美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在布魯姆看來,「惡魔」一詞指的是「一個人身上的創造力,比你們也許稱為單純的自覺更具有深度和說服力,它是一種創造精神。」以下是來自書中的一些摘錄,解釋了他們為什麼能在布魯姆苛刻的品味中獲此殊榮。即將上市的《單讀10·焦慮的年代》將刊載關於哈羅德·布魯姆的長篇特寫,後附有譯文片段,亦可搶先閱讀。1.
  • 哈羅德·布魯姆 | 安妮·卡森(1950- )
    文 | 哈羅德·布魯姆譯 | 張屏瑾
  • 奧蘭多·布魯姆代言韓遊新作《失落王國》 遊戲將在年末推出
    奧蘭多·布魯姆代言韓遊新作《失落王國》 遊戲將在年末推出時間:2015-11-21 18:1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奧蘭多布魯姆代言韓遊新作《失落王國》 遊戲將在年末推出 在剛結束的韓國 G-star 2015 遊戲展上,韓國知名廠商 4:33 展出了旗下的 ARPG 新作
  • 企鵝布魯姆
    ◎譯  名 企鵝布魯姆/希望鳥(臺)/企鵝奇緣(港)◎片  名 Penguin Bloom◎年  代 2020◎產  地 澳大利亞/美國◎類  別 劇情◎語  言 英語◎字  幕 中英雙字◎IMDB評分 6.4/10 from 348 users◎片  長 95分鐘◎導  演 葛蘭迪·伊文◎主  演 娜奧米
  • 最後的維京武士:挪威國王「無情者」哈羅德的傳奇一生
    基輔羅斯公國群敵環伺,因而頗具軍事才能的哈羅德就受到了大公的格外器重,他和手下500名維京武士組成了一支精銳的"特種部隊",成為了大公的貼身侍衛,由哈羅德親自擔任隊長。在隨後的一系列針對佩切涅格突厥遊牧部落、波羅的海蠻族等戰役中表現出色,聲名鵲起的他志得意滿,向大公提出了求親。儘管哈羅德初有所成,但是論年齡、資歷、財富和威望他依舊還是太嫩。
  • 葛爾-哈羅德重新出發 客串《啦啦小野貓》
    憑藉電視劇《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而被觀眾所熟知的男演員葛爾-哈羅德,即將客串演出《啦啦小野貓》,並扮演一位對啦啦隊毫不感興趣的法學系教授Julian Paris。據葛爾-哈羅德介紹,Julian認為Marti申請啦啦隊獎學金的目的並不單純,因此便試圖查清楚她究竟是否別有用心。
  • 凱蒂·佩裡和奧蘭多·布魯姆
    凱蒂·佩裡和奧蘭多·布魯姆出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舉行的亞馬遜嘉年華行洛杉磯首映式。凱蒂·佩裡和奧蘭多·布魯姆迎來了他們的新寶寶,一個名叫黛西·多夫·布魯姆的女兒。照片由萊昂內爾·哈恩凱蒂·佩裡和奧蘭多·布魯姆出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舉行的亞馬遜嘉年華行洛杉磯首映式。凱蒂·佩裡和奧蘭多·布魯姆迎來了他們的新寶寶,一個名叫黛西·多夫·布魯姆的女兒。
  • 殺害200逾人,卻被稱為「天使」——解密哈羅德.希普曼
    哈羅德.希普曼不幸成為了後者,而他對於其他人所謂的「拯救」,又成為了伴隨多少人餘生的噩夢。醫者,仁心也。古今中外,醫生都被譽為「白衣天使」,是救人世間疾苦,為人類帶來希望的人。然而幾十年前的英國,卻出現了一位違背醫德,成為連環殺人狂的醫生——哈羅德.希普曼(Harold Shipman)。1998年,英國曼徹斯特海德鎮前鎮長的遺孀,81歲的格蘭迪突然在自己的居所中病逝。
  • 今年迄今最強風暴出現:超強「哈羅德」襲擊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
    近幾天,南半球熱帶氣旋「哈羅德」迅猛發展。北京時間4月5日夜間,它出現明顯的風眼,隨後登陸萬那杜最大島嶼--聖埃斯皮裡圖島;經過登陸後的短暫減弱,哈羅德再度迅猛增強,帶著更加清晰的風眼襲擊了該國的另一個島嶼--彭特科斯特島。
  • 我們所擁有的生活——永遠的哈羅德·范因斯坦
    Mr. Feinstein in 2001.Judith Thompson  6月20日,紐約街頭攝影先驅及受人敬重的攝影師哈羅德·范因斯坦Harold Feinstein在家中去世,享年84歲。  範因斯坦1931年生於紐約科尼島(Coney Island),父母是猶太移民。15歲時,他跟鄰居借了臺祿來福來相機(Rolleiflex)開始記錄 科尼島上人們的生活。
  • 精靈王子 | 奧蘭多·布魯姆
    奧蘭多·布魯姆Orlando Bloom奧蘭多·布魯姆多年前曾從樓梯上摔下來險些半癱瘓,當時他尋求宗教力量希望能減輕身體的痛苦以及心理負擔因此開始接觸佛教之後奧蘭多·布魯姆就常參加佛教活動還攜帶女友凱特波沃絲出席
  • 在好片雲集的國慶檔看了一部驚天爛片,奧蘭多布魯姆的底線在哪裡
    作為劇情的轉折點,奧蘭多·布魯姆將古董當作誘餌的理由竟然是想證明自己是一個「配得上女友的人」,真是看得人尷尬症都要犯了。影片除了結尾連槍都沒見過,只能說這種題材的電影在中國實在是水土不服,看起來就像是一部不倫不類的山寨片。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遷就奧蘭多·布魯姆,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中英文混雜對白。演員們時不時飆一段英語,簡直莫名其妙。
  • 最大風速135Kt,超17級風暴哈羅德再增強,或登陸2次,大暴雨升級
    最大風速135Kt,超17級風暴哈羅德再增強,或登陸2次,大暴雨升級 最大時速244Km,「雙風王」哈羅德誕生,2020年來最強「颱風雨」 風暴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今4月來,整個熱帶海洋的情況就是這樣
  • 奧蘭多·布魯姆與賈斯汀·比伯在西班牙大打出手
    「比伯走過了布魯姆的桌子,後者拒絕跟他握手。比伯說,她挺厲害的。(She was good.)『精靈王子』聽後,一拳揮向比伯,但他沒有打到比伯的臉。(觀察者網註:布魯姆身高180cm,比伯官方身高176cm)。『霍比特人』嘲弄道:『怎麼了?婊子?』(What's up bitch?)話畢,賈斯汀離開夜店。」扣叔道。這場拳腳有多精彩,單從看客的反應就知道了。
  • 從天才神童到攝影大師,哈羅德·范因斯的傳奇一生
    哈羅德·范因斯坦(Harold Feinstein) 1931年-2015年薄霧牧場中的馬哈羅德·范因斯坦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是攝影界公認的神童。或許15歲我們都還算個不懂事的小屁孩兒,但範因斯坦在這個年紀已開始職業攝影。
  • 哈羅德強行拘禁威脅無辜華人,當事人憤怒維權!海外面對欺辱,不能沉默!
    不久前,兩位華人消費者在英國哈羅德百貨商場(Harrods)購物時,稱被無端懷疑刷假卡,並被保安強制隔離拘留,保安人員詢問兩人時甚至神似「審訊」!據著兩位受害人稱,因為晚上要坐飛機離開,於是他們當天上午就到了哈羅德商場,打算在離開英國之前買買東西,在一個小時內他們總共消費了5000英鎊(約人民幣44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