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跟郭德綱參加相聲大賽,賈玲第一,郭德綱三等獎,你沒聽錯也沒看錯。
德雲社對北京高校相聲社團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些大學生愛好者的業務能力很拿得出手,當然前提是在校園裡演出,畢竟校園和社會的差異是很大的。
閻鶴祥比高峰老師還大兩歲(壯壯81 年出生,高老闆83年的!高老闆真的長得著急了!)
2004年左右佟有為和馬樹春很火。
「白事會」、「西徵夢」、「賣掛票」、「拴娃娃」、「託妻獻子」、「鐵甲金龜」等作品,水平很高。尤其是「黛玉走四方」、「大耍」都很經典,也獲得了許多網友的支持。當年在馬派相聲網(後來的中華相聲網)上,火爆程度遠遠超過「天津小孩」郭德綱。
可惜,後來沒有大火,知道他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女相聲演員上臺不能穿大褂,同理男相聲演員上臺不能穿旗袍。
高英培先生有1000度近視,不戴眼鏡看不見路,學藝時都認為他上不了臺,沒人願意教。高先生一咬牙一跺腳把眼鏡給戒了。
妨礙中國男足世界盃出線的是他們的左腳和右腳這句原話是天津的白全福先生說的,白先生作為一個捧哏演員,妨礙他的是自身一個大毛病「耳背」,後期幾近耳聾。老先生也剛,有追求,為了讓自己能好好說相聲,完成捧哏任務,他發奮圖強日夜苦練學會了讀唇語。
春典這個東西挺有意思,它不是正經語言,是密碼,既然是密碼,那就得防止一般人解密。這是掌握春典的人一直說春典是「垃圾」「糟粕」「賊坎兒」「不是人話」的原因之一。(我們老家的方言不說「一個節目」而是說「一塊節目」,不知道和春典有沒有關係。)
關於外號
朱紹文(窮不怕)李德鍚(萬人迷)張杰堯(張傻子)朱闊泉(大麵包)湯金澄(湯瞎子)郭榮啟(郭三元)常寶堃(小蘑菇)孫寶才(大狗熊)侯寶林和老郭爺(不好聽,不說了,主要和形象有關。)郭全寶(花瓣嘴)朱相臣(冷面笑匠)劉寶瑞(單口大王)白全福(飛不動)李文華(小濟公)李伯祥(李大白話)魏文亮(小怪物)常貴田(蘑菇丁)師勝傑(酒井)劉文步(劉壞水)唐傑忠(笑佛)蘇文茂(蘇大秘)王長友(相聲倉庫)李建華(馬大姐夫)陳湧泉(單口王)唐愛國(糖葫蘆)孟凡貴(饞人老孟)春長龍(一撮毛)劉化民(小地梨兒)張星五(白菜張)王松葵(小和尚)楊文華(楊刺撓)尹壽山(尹傻子)陳雨亭(陳大腦袋)富壽嚴(山藥豆子)趙文增(棒槌)張佩茹(小可憐)閻笑儒(閻麻子)
世界上收集中國相聲音頻最全的人叫「大餅叔叔」,他的合集保存在360雲盤中,現在360個人云盤已經停止服務了。(以前大餅叔叔網盤沒有的音頻資料基本只能在土豆網找到。當時有些曲藝愛好者是拿土豆網當做個人電臺和播放器用的。現在土豆網已經把所有純音頻刪除了。)
在郭德綱沒火之前,網上相聲聽眾互撕以「北京相聲」和「天津相聲」為主,撕的點與郭德綱火之後的「主流」、「非主流」互撕有相似之處。
文獻中對相聲的祖師爺「窮不怕」最早的記載是晚清京城風土誌《都門紀略》中的竹枝詞,然而此書再版多次,目前似無人考證哪一年的版本開始出現了窮不怕的記載。民間收藏《都門紀略》最多的應該是北京大學著名學者兼學術網紅辛德勇教授,如有認識怹的,可以借他的書做此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