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絕對!上聯:一口為口,二口為呂,三口為品下聯其實更經典

2021-02-08 琴觀環宇

十口思君,思君思國思社稷;八目共賞,賞花賞月賞秋香。這是周星馳導演在《唐伯虎點秋香》一劇中的一個經典對話。那段「唐伯虎」和書生的對話,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歡聲笑語,也極大的展現了漢語的魅力。

對聯是中國的一個傳統文化,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寓意著來年紅紅火火,貼對聯也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幹的一件事了。那會還是用的麵糊,極大的增添了過年的樂趣。

對聯作為中國獨特的一種文化,自秦漢一來就開始萌芽,到了五國十代的時候才正式的興起。對聯這個「東西」講求的是一個對仗工整,上下行文要求規矩。並且還經常用於考驗人們的臨場發揮能力與思維轉化。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經和自己的朋友佛印就有那麼一段有趣的對對子的故事。一日,兩人在河邊賞景,只見蘇軾扔了一根骨頭給岸邊的一隻小狗。然後靈光一現,說了一句對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於是便把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扔進了河裡,也答了一句:水流東坡詩(屍)。隨即兩人相視一眼,便哈哈大笑。

這個故事也體現了漢語和對聯相互作用的魅力。而曾經還有這麼一個對聯,一直以來被後人們經常效仿,對其下聯。這便是:一口為口,五口為吾,六口為唔。這句上聯充分的發揮了漢語的巧妙。而有人很快便給出了下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實在是妙哉。堪稱千古絕對。

而在這之後,也有很多的網友紛紛的展現了自己的才能,像:七人為化,八人是份,九人是仇。也是堪稱經典對聯。那麼你還有哪些更好的對聯呢?趕緊也試著對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千古絕對!一口為口 二口為呂 三口為品,下聯更為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類似於對聯的斯文的話術。但真正的對聯形成其實是在五代十國之後。當時的統治者皇帝為了迎接新春,這才創作了對聯的說法。而從那時開始,對聯一直都是作為春節的專屬。歷史上關於對對聯也有很多的有趣故事,像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曾經就與她的朋友佛印上演了一則很有趣的小故事。一日,兩個人相約在河邊散步,突然蘇軾看到了河邊的一隻小狗,於是便扔了一根骨頭給他吃。
  • 千古絕對!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是什麼
    曾經有一個人出了這樣一副對聯,被稱為千古絕對!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有人說下聯太絕了,你知道是什麼嗎?宋朝時期的蘇東坡是一個清心寡欲的詩人,尤其喜歡吟詩作賦和遊山玩水,雖然世事艱難,但心境依然坦然。在被貶官後,別人都是傷心難過,而他卻研製出了東坡肉,靠味覺的滿足來撫慰自己靈魂的不安,這樣的自在心態值得壓力大的現代人學習。
  • 傲嬌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巧對,書生自嘆不如
    傲嬌書生出上聯:"白水泉三口為品",牧羊女巧對,書生自嘆不如有這樣一位叫裴律的書生,可以說自幼飽讀詩書,附近鄉親無人不知其才華,從小到大就是人見人誇,就養成了裴律驕傲自大的心性,認為自己非常優秀,滿腹經綸無人能及,見誰都得炫耀一番
  • 經典對聯:上聯「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 下聯實在對不出!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沒上過學,但是喜歡別人稱讚他為讀書人,畢竟沒有什麼皇帝喜歡讓別人說是文盲吧,朱元璋在攻打陳友諒的時候,來到了曾經的吳地,心中發出感慨,便說了一個上聯:「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這個對聯也是很有意思,因為「天上口」組成了「吞」,而「天下口」組成了「吳」這是典型的拆字聯,此上聯一出,身邊的人也都是對朱元璋非常佩服。但是朱元璋也想找一個下聯啊。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網友的下聯真妙
    有一上聯十分流行,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這就讓網友們按捺不住了,很多位網友對出下聯,好比這個下聯:單木是木,雙木是林,三木是森。還有個網友的下聯更為經典: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看到這些網友的下聯,讓人不禁感慨真妙啊!
  • 千古絕對的上聯:不論粗細長短,一律欣然接受!下聯很經典!
    古代的時候,人們的娛樂活動並不像現在這樣的豐富多樣化,所以在空閒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相約到亭子裡面或者更廣闊的大地上,一邊閒遊一邊吟詩作賦,也是因為這樣,今天我們才可以看到很多先人留下的優秀的作品,其實說到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東西,就不得不說說我們過春節的時候,使用的春聯了,因為這些也是在古代的時候就開始流傳下來的
  • 上聯「莫言秋雨不冰心」,網友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上聯「莫言秋雨不冰心」,網友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對聯是中國漢字獨有的魅力,你要是用其他語言文字來寫對聯,肯定沒有漢字這般妙趣橫生。對聯以頑強的生命力,向人們訴說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聯是一項極其燒腦的文字遊戲。
  • 呂家姑娘結婚,秀才送絕妙對聯:下口大過上口
    新娘家裡姓呂,靠坑蒙拐騙起家的,平時欺壓鄉裡,無惡不作。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呂家老爺作風不正,呂家小姐也好不到哪裡去,從小蠻橫自私、無法無天,一點規矩都沒有,甚至和多名男子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名聲一壞,自然無沒上門提親,呂家老爺為此著急上火,許下萬兩白銀當嫁妝,就為給女兒找個姑爺。
  • 千古絕對,絕對經典:70副絕妙對聯,讓人拍案叫絕
    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凍雨灑人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天下口 天上口 志在吞吳人中王 人邊王 意圖全任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昀的下聯實在是很經典
    適逢夏日,驕陽似火,乾隆心情被這悶熱的天氣弄得有些不舒爽,就想搞搞娛樂活動,作個對聯緩解一下氣氛,望著天上毒辣的日頭,隨口吟道:「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 這則上聯,把「日」字作為一個單獨的漢字結構單元格,一個「日」即為漢字「日」,兩個「日」能形成上下結構的漢字「昌」,三個「日」依託品字結構形成漢字「晶」。
  • 千古絕對!上聯「鴻是江邊鳥」,下聯更經典,網友聽後拍手叫絕
    有這樣一副拆字聯,但是僅僅只給出了上聯,這一千多年來,難倒了無數人,也就大才子江淹對出了堪稱完美的下聯。關於對聯,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小故事。 眾人無一不拍手叫好,只見這位友人,巧妙的將鴻字拆為了江和鳥,而且還十分符合當時的意境。
  • 李白酒醉後出了一上聯,酒醒後卻對不出下聯,如今已成千古絕對
    例如武松英勇打虎前的三碗不過崗壯膽,魯智深也是趁著醉酒後的後勁拳打鎮關西,還有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詭計暗生,不僅如此也有關羽關雲長的溫酒斬華雄的氣魄,由此可見古人對於酒的依賴極深,正所謂一口酒入喉便是一股豪氣。事實上並非只有上述的猛將喜歡喝酒壯膽,文人墨客對於平日的小酌一杯也是獨有一番情懷。
  • 李清照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網友給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李清照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網友給的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 千古絕對!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聯難倒無數人……
    在歷史中有不少絕對出現。比如說最經典的就是「寂寞寒窗空守寡」。所以便出了這個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這個對聯將這個少女內心孤寂表現的淋漓盡致。並且說誰能對出下聯便嫁給誰。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看似簡單,其實卻是字字嵌有同一偏旁,而且語意流暢貫通,有如神來之筆,又豈是那麼容易就對上的。當時有個雲遊和尚衣著襤褸經過這裡,知道這件事後,便動手寫出了下聯。和尚寫的下聯是:「休偕佳偶但依僧」。
  • 「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網友對下聯,太有才
    在清朝乾隆時,當時的文人中,對於對聯研究最深和運用最純熟的就要數大學士紀曉嵐了,紀曉嵐是出了名的才思敏捷,據說有一次乾隆賞賜了和珅一幅對聯,上聯是「君恩深似海」,下聯是「臣忠重如山」。和珅非常高興地把這對聯給貼到了和府的門前,自己也大擺宴席,請同僚們來自己家吃飯,紀曉嵐也名列受邀的名單上。
  • 千古絕對!「八戒洗澡,豬下水」,網友下聯讓人讚不絕口,太經典
    ,令人看後為之動容!這句上聯意思也非常好理解,這八戒洗澡,就如同豬下水。另外,「豬下水」是指豬雜碎,內臟一些東西,非常的精巧,那麼,面對如此上聯,該如何應對下聯才能符合意境呢?厲害的網友們對出了幾個下聯,都非常有意思,大家不妨看看,那個效果更好,哪個可以稱得上千古絕對。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千百年來,擅長對聯的文人墨客層出不窮,很多對子更令人拍手叫絕,流傳千古,如「煙沿豔簷煙燕眼;霧捂烏屋霧物無」「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霧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等等,還有李白的「青林口,白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坐南朝北打東西」更是千古傳唱。
  • 千古絕對!上聯:「小偷偷偷偷東西」,下聯絕了,橫批更妙!
    其實吧,沒太大文化的人可能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人給罵了,其實「狗啃河上(和尚)骨」中的「河上」又諧音「和尚」,這句話就成了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一條狗在啃和尚的骨頭,這不是赤裸裸的在罵高僧嗎
  • 千古絕對,上聯: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三個下聯都是經典!
    對聯是我國的國粹,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就是連普通人都能對上那麼幾句,從歷史上流傳下來不少經典的對對子故事。在清朝末年廣州番禺,有位老漢,中年喪偶,自己把三個兒子拉扯大後,便打發他們出外找點事做來謀生。幾個兒子臨行前,老漢囑咐他們中秋節一定趕回家來。
  • 最經典的千古絕對,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網友: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此外像李白、歐陽修、王羲之等文人也都寫過流傳千古的絕妙楹聯,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為人樂道的美談。 對聯雖然形式短小,但對於平仄、字數、對仗要求非常嚴格,此外它的斷句和詞性也要相同,可以說對聯比詩詞更加難寫。明朝時的文學家徐渭就曾寫過一幅絕妙的對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這副對聯初看之下非常古怪,似乎上下兩聯一模一樣,但仔細品讀後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