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發了很多篇繪本推薦———
《年度英語啟蒙繪本總結篇》、《爸媽和小朋友們的宅家閱讀日記》
《五年來,紐約時報評選出的50本最具藝術價值的兒童繪本》
《閉眼入系列更新|2020年凱迪克大獎出爐+2000至2020年金獎童書清單》
《和孩子一起看展聊藝術,這6本啟蒙書一定能幫到你》、《幫助孩子認識與啟蒙藝術的繪本清單》
《紐約公共圖書館2020最佳兒童圖書》
《盤點 | 那些能給予孩子「性別平等意識」的繪本》
而在這些繪本推薦的留言裡,很多爸媽分享記錄了他們和小朋友當下的閱讀感受,也有不少爸媽挖掘了繪本的更多"用法":參照製作自己的繪本、將樂高搭建與繪本閱讀相結合、將喜歡的繪本作為節日裝扮的靈感,所以這一期我們就將大家的巧思和比較新鮮的繪本推薦一起整理分享出來~
作者:雷蒙娜·巴蒂斯庫@南希:今年最佳留給小象波米諾的全新系列及低幼認知系列吧!這隻小象魔力無窮,大人小孩都愛,而且是綿遠又持久的愛,愛到不捨得一次就把它看完,要留著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慢慢讀,孩子也在跟著波米諾的腳步一點一點在長大。孩子今年三歲,從兩歲開始看波米諾,總是會在一個特別安靜的時刻從書架上拿來其中一本讓我讀給他聽,那個時候最喜歡《波米諾戀愛了》,而我也很願意讀,因為文字真的每個字都恰到好處,好像你就是那隻小象一般,它所存在的那個美好世界,也帶給了讀者同樣的美妙感覺。今年新出的低幼系列完全不低幼好嗎,各種通感運用的爐火純青,小朋友跟著學會了好多詞語,原來對於顏色的描述,不只是看到的,還有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是的,真的太喜歡了!
@lisadiudiu:娃現在34個月,特別喜歡看讀小庫的小象波米諾這套書,非常喜歡書的質量還有圖片很棒,字不算多,讓孩子富有想像力。整套書看了好多遍,強烈推薦!
@葛春兒:我家的馬上五周歲了,今年讀的最多的是讀小庫的小象波米諾,書上的配圖特別有意思,孩子很喜歡,語言嘛,很有哲理的感覺,我以為孩子會不喜歡,但出乎意料的,竟然最喜歡這一套書,反反覆覆讀了很多次,有時候自己還會模仿上面的句子「長大不就是會喜歡上從前不喜歡的人和事嗎」
@Mui🐾 :說起來我就想起了年初買的讀小庫迷你棒系列,你好啊世界,我和孩子都好喜歡啊,簡單又治癒還能收穫知識。
@challet:最近的最愛繪本:《甜點,真好吃》。娃一開始還不喜歡,後來看的愛不釋手,一起買了黑莓做了黑莓點心。
彩繪了娃自己的甜點繪本,挖了深淵巨坑。我覺得觀察自然是最好的美學,實踐是最好的體驗,美育需要大人給娃開啟發現美的眼睛。
@Seki 🦄 :上個月入手了中文版的《你好,燈塔》,太喜歡了!畫風和故事,都是沁人心脾的級別!小朋友和大人在這個故事裡看到的細節和感悟可能會不一樣,絕對值得一讀再讀,甚至我們看完書沒幾天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趟海邊,太治癒了。
@Katrina:我們一家三口都特別喜歡燈塔,兒子三歲半多,第一次看完之後說,那個人好孤獨啊!也不知道他懂不懂孤獨到底是什麼意思,後來我和隊友就這個繪本討論了很久。
@銀璞:我女兒的萬聖節costume,真愛了吧
@ro:春福真的超級可愛
@懶腰一伸:桃媽推薦的春福太棒了,孩子和我都喜歡,晚上回來都快10點了,還要再看一遍才肯睡覺。
123到動物園
@xixi:我家小娃超愛艾瑞·卡爾,棕熊和123到動物園最近常讀。
@李婷:樂高跟著繪本搭,還搭過123到動物園。
@coco:《四季時光》,浪花朵朵的書,作者是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我心目中無字書的神作,到處都是細節,每次看都有驚喜。
作者:朵琳·克羅寧@為什麼小姐🍡 :寶寶三歲了,最近我們都很喜歡的一本就是《蚯蚓的日記》。非常有趣的書,站在小蚯蚓的視角,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它的日常,和學校、家庭、朋友間發生的趣事。繪本中的小蚯蚓活潑可愛,又很調皮,充滿個性,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我們的寶寶一般時而乖巧時而又天馬行空。同時,也通過詼諧的手法科普了知識,例如蚯蚓沒有牙齒,蚯蚓吃樹葉等,書中也引導教育寶寶們要學會感恩,是一本讓人看了會開心的書。
作者:白希那@NIE Mn:今年最佳必須是一天早中晚飯時間至少各念三遍的《糖球》。兩歲半的寶寶代入感特別強,話還說不利索的她聽我講到東東爸爸嘮叨的情節,就真的會一直低著頭直到我讀完這一頁,好像被批評的就是她本人。講到「我愛你」她就會過來抱抱我,這是一本溫馨而又充滿力量的書,鼓勵孩子學會傾聽,勇敢邁出第一步。
@銀璞:今年疫情前和女兒把圖書館能借到的卡迪克獲獎繪本和New York Times推薦繪本搜羅了一遍,感覺藝術性都非常突出,但是對4歲這個階段,魅力遠沒有Mo Willems為代表的幽默詼諧的繪本大。印象最深的是A River,真的好美。但是我女兒對但凡有點暗黑畫面的繪本都有點排斥,包括Wolf in the Snow 還有 This is not my hat。不過我有時會找獲獎作者的其它作品來看,比如Jon Klassen本身就有很多很好的作品。Sophie Blackall 有很多關注少數族裔的繪本,都很有她的個人特色。
@薄文夫:大衛威斯納國內出版的都買了,真的很棒,你永遠想不到下一頁會發生什麼,新書《我接到了》簡單的一個接球的動作,畫面不停的定格,中間作者腦補出了N部大戲,第一遍沒看明白,第二遍才發現太有意思了。
@米粒方格:今年陪孩子看了若干繪本,孩子3歲半了,工作太累時就翻來讓他簡單看圖畫然後可以說說看到了什麼。讀過的最印象深刻的一本是《爺爺變成了幽靈》 。可能這麼小,跟他說生離死別比較殘酷,但有時候他會問:死是什麼 ?死了會怎麼樣?這個繪本用深情細膩的語言和溫馨的插畫描繪了爺爺對孩子的愛以及艾斯本對爺爺的眷戀和愛。用我們都會想起彼此,互相說再見結束。故事最後說爺爺走了,消失在黑暗中,小朋友第一次聽到這個眼裡滿是淚水。
飯:娃正是對黑暗和想像中的怪獸感到恐懼的階段。最近反覆在讀《爸爸!》(蒲蒲蘭譯)從小朋友和小妖怪的角度各自描寫睡前害怕的故事,娃笑得前仰後合,總是說,小妖怪也怕我,我不會咬他的,我不怕小妖怪了,我們可以做好朋友的。潛移默化了「換個眼光看問題」的觀念,真的好喜歡這本。
今年和娃一起讀的最愛是《塔圖和巴圖》,來自芬蘭,腦洞奇大,特別好玩兒,比如14種奇思妙想的機器:早起全自動處理器啦、討厭食物分辨器啦,娃愛得不得了。推薦給所有的娃,尤其是愛想像、愛繪畫、愛機器的娃。
Wanted! Ralfy Rabbit, Book Burglar@Tina:推薦Emily MacKenzie 的《Wanted! Ralfy Rabbit, Book Burglar》(中文譯本名:偷書小兔)書中講述了嗜書如命的小兔 Ralfy 因太愛閱讀而偷書被抓的有趣故事,劇情跌宕、幽默風趣。同時也讓孩子們了解再怎麼喜愛的東西也不能去偷,而圖書館正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憨態可掬的 Ralfy 為書痴狂的模樣,相信也能引導不愛看書的孩子們明白:書籍也能像萬花筒般有趣!一起去探索奇妙的圖書世界!
once there was a boy|lost and found@Doridou:真美是那種讓人安靜淨化心靈的美好。之前看過一本once there was a boy的書和小動畫片,講了一個男孩幫助一隻寂寞的小企鵝尋找家的故事。看完就會有莫名的感動,這些治癒而美好的書就是這樣直擊人心。好希望也能都看看。
這部短片我們在《17部你可能還沒注意到的優秀獲獎動畫,絕對值得收藏》也分享過👇
Lost and Found
遠在天邊
🏆 British Academy Children's Awards2009 Animation
繪本名家奧利弗·傑法(Oliver Jeffer)的同名原著改編,講述了一個憂鬱的企鵝和小男孩的相遇,小男孩送小企鵝回到南極的溫柔故事。
小男孩本想將小企鵝放在失物招領處,但是根本沒有人認領小企鵝,經過一番周折,小男孩想到「如果有什麼事值得一試,不如親自一試」,所以他製作了一個小木船,經過了各種奇幻旅程,終於將小企鵝送回南極。
整個故事非常溫暖治癒,既有勇敢與冒險,又有愛與溫柔,是非常適合與小朋友一起看的動畫。
這篇就到這裡啦
在今年讀過的繪本中
哪些是你和孩子心中的最佳繪本
爸媽們分享的不一樣的繪本"用法"
有給到你靈感嗎?
歡迎大家繼續留言分享與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