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女,漢族,中共黨員,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
師從吳家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無鉛壓電陶瓷的性能調控及物理機理研究。在碩博連讀階段,作為第一作者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6篇,影響因子合計112。2017年發表在能源與環境類頂級期刊Energ Environ Sci (IF=29.518)上的論文已入選ESI高被引論文。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2017年度四川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在新加坡、臺灣、北京等地共參加6次國際學術會議並做口頭報告或牆報展示。獲得國家獎學金、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學金及四川大學百佳標兵大學生、「第七屆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號。
踏實專研,不懼失敗
在師生眼中,鄭婷是一位在科研領域勤奮努力,刻苦專研的學霸。不過,她自己更看重的反而是科研中不服輸的精神。鄭婷踏入科研道路始於本科三年級啟動的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剛進實驗室的半年時間都在失敗中度過。然而,灰心、沮喪並沒有打敗她,她想著別人能做出來的東西自己也必須要做出來。憑藉著這股倔勁,她認真完成每項任務,思考每個實驗步驟,分析可能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通過半年時間的經驗積累,科研道路終於變得光明起來。在大四一年的時間裡,她以一名研究生的標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一周七天都泡在實驗室,最後作為第一作者在Dalton Transactions上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本科畢業論文同時被評為四川大學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
敢於挑戰,做學習科研的「領頭羊」
有人喜歡容易的工作,而鄭婷偏偏喜歡有挑戰性的研究。在對A材料研究的基礎上,她又積極投入另一種更難以製備的B材料研究中去。不同的課題、實驗方法和研究思路往往會激起她的科研熱情,即使新的嘗試常常伴隨著大量失敗的實驗數據。迄今為止,她作為第一作者共發表SCI高水平論文16篇,具體發表期刊如下: Energ Environ Sci(1篇,IF=29.518,入選ESI高被引論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篇,IF=8.262),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3篇,IF=7.145),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4篇,IF=5.066),Dalton Transactions (3篇、IF=4.1777),Scripta Materialia (1篇,IF=3.224),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篇,IF=3.014),RSC Advances (1篇,IF=3.108)。此外,鄭婷作為項目負責人獲批2017年度四川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重點項目,積極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優秀青年項目、以及面上項目的工作。為了培養鄭婷的國際視野,導師積極支持她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新加坡、臺灣、北京、上海、內蒙古等地共參加6次國際學術會議並做口頭報告或牆報展示。於2015年獲四川大學學術之星、感動川大十大新聞人物、自強之星等榮譽。
積極工作,回饋社會
鄭婷經常說,自己是個幸運兒。從廣安中學進入四川大學,一路以來都獲得了學校與社會的幫助。她獲得過國家獎學金(2次)、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學金、CASC獎學金、博賽獎學金(3次)、同心獎學金(3次)等學業獎學金。在同心社公益社團的三年時間,她深受朱裕倫先生的影響。本著回饋學校與社會的初心,她積極參加社會工作,先後擔任團支書、黨支部書記、研究生助教主管、十九大精神宣講團團長等職。獲評四川大學百佳標兵大學生、校優秀團員幹部、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畢業生幹部、優秀碩士、優秀研究生助教等榮譽稱號。此外,她還積極參加冬衣募捐等志願活動。2013年在「第七屆唐仲英德育獎學金交流會」期間擔任志願者,獲得優秀志願者榮譽稱號。
一路走來,有老師、學校、社會的關心與幫助。鄭婷希望自己也能不忘初心、踏實專研、樂於奉獻,以實際行動展現當代中國大學生的青春風採。
(責編:於昕君(實習生)、熊旭)
圖解:一張"教育成績單」 看砥礪奮進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 【詳細】
「雙一流」建設名單落地: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這次「雙一流」高校遴選採取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的方式,是認定「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不是確定「雙一流」身份。「雙一流」建設,從方案設計之初就強調不是終身制,不是固化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