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發會按:
上周我們寫了篇性感荷官,在線發牌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幾句真實澳門荷官的狀況。而在本期推送中,我們可以看到真實的澳門荷官現身說法,以第一人稱視角為大家講述澳門賭場的所見所聞。
今天安排這期推送還有一個特殊原因,近期資本市場劇烈上下波動,許多人的賭徒心態應該又爆發了。看一看真實賭場的人生百態,對理性抄底有好處。
友情提示,請聽點開音頻收聽(感謝故事FM的授權)。
上個月的月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澳門賭場全部停止了營業。這是從 1847 年,澳門博彩業合法化以來,第二次發生停業的現象。上次是颱風山竹的時候。
今天故事的講述者是一位入行 17 年的澳門荷官,她叫孟樂兒。在接受我們採訪的時候,她所在的葡京賭場剛剛恢復營業不久,而她也結束了這次難得的假期。
-1-
賭場復工,大排長龍
其實在武漢封城之前,我們和很多人一樣,並不知道這次的疫情這麼嚴重。突然有一天,老闆通知我們上班要戴口罩。但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強制賭場的客人要戴口罩,只是明顯感覺,客人變少了。
2 月 4 日,有一位賭場的員工確診了。第二天,澳門特首就宣布,關閉賭場半個月。
■受疫情影響,澳門賭場集體停業
2 月 20 日凌晨,賭場重新開門。頭一天的下午,我們賭場的員工就已經去做準備工作了,清潔部的同事也做好了消毒和清潔的工作。
當天夜裡十一點多鐘,賭場門口已經有客人在排隊了。按照規定,他們需要戴口罩,進場的時候還得量體溫。我們撤掉了大部分的賭桌,還嚴格限制了每張賭桌的人數。相比以往,賭場裡的客人少了很多很多,甚至顯得有些空曠。
■葡京賭場開業前,門口等待的賭客
■澳門一家賭場的門口,每位顧客都需要量體溫入場
-2-
非典那年,我入行了
這是我的人生中第二期親身經歷如此大規模的傳染病。上一次是 2003 年的非典。而我也正是在那一年入行的。
我是廣東人,九十年代跟隨家人移居到澳門。而那正是香港特有的「賭片」最興盛的年代。但是,對於像我這樣在澳門生活的普通年輕人來說,電影裡那個浮誇的世界其實很遙遠。
剛搬到澳門的時候,這裡還是一個寧靜的小城,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年輕人也沒有什麼發展前景。
1998 年左右,我進入了一家石油公司,當一個文員。工作了幾年後,薪水慢慢地從三四千漲到了將近五千。
2003 年,非典期間,我的一位朋友建議我說,不如我們一起去賭場工作吧。一開始,對於這個建議,我是拒絕的。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教導我,「賭」這個東西,是絕對不能沾的。因此,對於任何和「賭」相關的事情,我都有一種本能的反感。
但我朋友勸我說,「你知道嗎?在賭場當荷官,一個月薪水有一萬塊呢,你看你工作了這麼多年,薪水也才不到五千。」
如此一想,我便有些心動。畢竟,在哪裡工作不都是一樣的嗎?
在 2003 年,「荷官」這份工作在澳門的年輕人中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當時,賭場對荷官的招聘門檻也是比較高的。
就以我應聘的葡京賭場為例,他們要求應聘者必須擁有澳門的永久居民身份,年齡不得超過 25 歲,有高中以上的學歷。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政府的行政部門開具一份《民事證明書》,證明自己沒有任何犯罪記錄。而滿足了這些條件後,我才剛剛邁入初選的階段。
面試那天,我先是和很多年輕女孩一起被帶進了一個房間,量身高和體重,測試色盲。然後,我們被帶到下一個房間,被要求在幾分鐘內做出一定數量的心算題。
最後,我和另外二十來個被選出的女孩兒一起被帶去見了人事部的考官,被問了一系列問題。
全部的考核結束後,我們被帶到了外面,進行等候。5 分鐘後,一位工作人員出來了。他要求點到名字的留下,剩下的回去等通知。而在二十多個候選人中,被他點到名字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我。
就這樣,我得到了這份工作。
-3-
荷官初體驗
我這輩子第一次進賭場,就是去報到的那天。當時,我按照面試官的指示,帶著體檢報告去葡京賭場的人事部提交資料。剛一進賭場,我就迷路了。那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大廳,每一個出口看起來都差不多。
■葡京賭場的大廳
然後,我找到一個穿制服的人給我指路,這才順著一條狹窄的樓梯,找到了位於三樓的人事部。
入職後,我先在賭場做了三個月的服務員,同時,還需要接受各項專業技能的培訓。
除了基礎的寫錄、心算,和常常在電影中看到的花式洗牌的技能以外,我們還要熟知各種賭博遊戲的「規則」。
■「賭片」中的花式發牌 圖/來自網絡
好比其中最受歡迎的「百家樂」, 它的基本規則很簡單:每個玩家會被發兩到三張牌,點數加起來,個位數最接近 9 的獲勝;那一局遊戲中,最後,根據獲勝者在遊戲中的角色,每個下注的人會按照不同的賠率拿回相應的籌碼。
這整個的遊戲過程中,我們荷官除了要發牌,還要負責計算每局遊戲中各位玩家的盈虧數額。
剛開始作為荷官上場的時候,我挺緊張的。在那個時期,我們賭場用的賭桌比現在的要大,最擁擠時,一張桌子往往有四五十人圍著,遊戲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無法預測的場面。
在培訓中,我們管這種複雜情況的處理意識叫「場面意識」。比方說,場上有人渾水摸魚,你需要及時察覺;有賭客輸急了,當場鬧事,你也需要用合適的方式應對。
在我的經驗中,賭場裡有很多客人在潛意識裡是把荷官當成假想敵的,一旦輸錢,他們就會把氣撒在荷官的身上。
比方說,有一次我親眼看到我的一位前輩被一個女客人罵得狗血淋頭。
當時,那位客人自言自語,「我輸慘了,我連項鍊都當掉了」。
我前輩便好心勸阻她,「不要這個樣子啦,都已經輸很多錢了,就不要當項鍊啦」。
那女人立即大發雷霆,「關你什麼事?我有項鍊拿去當,你有嗎?」
類似這樣的客人,我們每天都會遇到。有一次,我桌上有個客人也是輸了錢,而我什麼也沒說,就只是保持微笑,他竟然也惱了:「你笑什麼?我輸錢你很開心是不是?我要投訴你。」
所以說,我的前輩們經常囑咐我,不要隨便跟客人說話,最好連表情都不要有。
■圖/來自網絡
-4-
賭癮這種東西,到底有多可怕?
就在我入行後不久,2003 年 7 月,港澳自由行政策正式實施。從此,越來越多的內地遊客湧入了澳門賭場,博彩業迎來了十年的爆發式增長。
大約在 2007 年,我認識了一個本地的女客人。她當時大約四十來歲,每天定時定點來賭博。
稍微熟悉了一點之後,有一天,我問她,每天都來玩,不用工作嗎?她說自己是家庭主婦,在家帶孩子,沒有工作。我更加好奇了,又問她,她丈夫對賭博有沒有意見。她告訴我,她賭博花的不是丈夫的錢,而是自己過去十年工作攢的積蓄。
過了一段時間,我轉去了別的公司,跟她也很久沒見了。幾年後,當我再次遇見她時,竟嚇了一跳——她才五十歲,頭髮卻全白了,整個人都髒兮兮的。
她也認出了我。我和她攀談了幾句,了解她的近況。她說,她還在賭錢,但已經沒有再和家人一起生活了,「我這麼爛賭,不想連累他們」。
我當時還有別的客人要招呼,便沒有多聊,但心裡總覺得很不是滋味。
其實很多澳門本地人都是這個樣子的,一賭就是幾十年。
■圖/來自網絡
還有一種賭客,也是讓我一度感到費解的,就是那種專門從外地來澳門賭博的客人。他們的狀態都非常痴狂,常常廢寢忘食。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從浙江來的女客人。有好幾次,當我在賭場看見她的時候,她都是一副筋疲力竭的樣子,仿佛站著都能睡過去,卻還是在賭。
我勸她先回酒店睡一覺再過來玩,她卻說,「我的證件只能停留一個禮拜,我要是把時間都花到睡覺上面去,那我來澳門幹嘛?」
在我的印象中,像她這樣專門來賭博的遊客,十有八九這是這個狀態。當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會說,「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控制不了」。
■圖/來自網絡
面對這些客人,我常常會勸他們說,不要太認真,更不要總想著翻本,甚至賺錢。不要忘了,這裡終究是消費場所,賺錢的是我們這種打工的,或者我們老闆那種做生意的,而顧客來這裡是為了花錢娛樂,不要總指望賺錢。
其實在賭場中,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他們很有可能是第一次進賭場,一不小心就把卡裡的錢全部輸光了,立刻慌了神,不知道怎麼跟家人交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容易就會被高利貸控制。
對荷官來說,我們很容易分辨出場上有哪些人是借了高利貸來賭錢的。因為高利貸一旦把錢借給了賭客,每次賭客贏了錢,按照約定,他們都會要求抽成。在這個前提下,他們一定會派出好幾個人一刻不停地盯著賭客,以免耍賴。所以,我們很容易分辨出他們的關係。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只能看著他們受騙。畢竟,如果我們真的找機會提醒,誰知道會不會被反咬一口呢?誰知道會不會丟工作呢?
-5-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賭神」
每個進賭場的人都聽過「十賭九輸」這個道理,但同時呢,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會是那個幸運的十分之一。他們躊躇滿志地走進賭場,幻想自己會像電影裡的賭神一樣,在賭桌上大殺四方,給人生翻盤。
■電影《賭神》
但事實上,賭博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技巧可言。哪怕是我見過一些所謂比較會賭的,那也只是因為他心理素質好,不容易受情緒影響,跟技巧沒什麼關係。
大約十年前,我在賭場裡認識了一個「洗碼仔」,也就是那種把自己手裡的大宗優惠籌碼賣給客人,從中抽成的人。
這位「洗碼仔」是本地人,當時大約四十來歲。有一陣子,他突然開始研究百家樂的賭博技巧,想靠賭博賺錢。
他所研究的賭博技巧叫做「打纜」。這是百家樂玩家所研究出的一種所謂的「贏錢秘籍」。
簡單來說,他們研究認為,當百家樂的遊戲玩到數十輪,甚至數百輪以後,莊獲勝的概率大約在 50%。因此,只要每一局都押莊贏,時間久了,勝負的機率就能對半分。而與此同時,考慮到賭場在其中的抽成比例,這些研究者試圖去計算,每局遊戲之間,按照什麼樣的比例下注,最終贏的錢能比輸掉的多。而他們所研究出的比例,就是所謂的「方程式」。
在百家樂玩家的理論中,這種「方程式」從簡單到複雜,不計其數。
於是,按照這種方法,這位「洗碼仔」每次會拿出兩三萬的本金,第一局 100 塊,要是莊贏了,他就贏錢;要是輸了,下一局,他就按照方程式,把賭金向上累積。
有一段時間,他運氣真的蠻好,半年之內贏了幾百萬。但在那之後,他便逐漸輸多贏少,之前贏錢時買的奢侈品一樣一樣全都當掉了,連房子都抵押了。
■圖/來自網絡
之後,他嘗試著戒了賭,安分守己地做回了洗碼的生意。但不久後,他就又忍不住,換了一種方程式,開始賭博。而同樣的情況又再次輪迴了一遍。半年後,他再次一無所有。
其實直到今天,他還是在賭,十年來經歷了起起落落。最近一次見到他時,他看上去瘦了好多,據說是剛生過一場大病,做了手術。我們沒多聊,寒暄一下而已。
-6-
五千萬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
其實關於他的經歷,我始終覺得惋惜。如果他沒有動貪念,沒有下場賭博,原本也是有機會發財的。
其實,在澳門的賭場中,很多資深的洗碼仔已經發展出了類似於「中介」的生意。他們會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介紹有錢的富豪來賭場賭錢,為他們提供洗碼服務,再從中賺取巨額抽成。
在澳門,「洗碼仔」是一種合法的職業,憑著港澳通行證就能行得通。
所以,這些年間,越來越多的大陸人做起了這門生意。他們會跟賭場合作,組織各地的有錢人去澳門賭博,從中獲利。
以前,我在貴賓廳服務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浙江來的洗碼仔 。他的老闆認識很多浙江的富商,他常常會帶他們來澳門賭錢。
一般來說,向他們這種情況,都會給富商們安排好一切食宿和娛樂,甚至還會根據他們的「實力」準備好現金賭資,回浙江以後再結帳。
他告訴我,如果一個洗碼仔手裡有這種級別的客源,一天最多能賺 300 萬。
他們帶來的客人一般都會被帶進賭場裡的「貴賓廳」。
在澳門賭場中,相比普通的賭桌,所謂的「貴賓廳」最特別的地方不僅僅是空間上的私密性。一方面,「貴賓廳」一般都是一些和賭場關係密切的商人經營的,需要經人介紹才能進入;另一方面,它「限紅」,也就是下注的最低門檻比普通賭桌要高得多。所以在這裡賭錢的,大多都是賭場裡所謂的「貴人」。
我至今都還記得,有一天下午,我在貴賓廳裡親眼看到兩位客人面不改色地輸掉了五千萬。從他們風輕雲淡的態度來看,他們眼裡的五千萬,也不過是五千塊那麼簡單。
■澳門某賭場的「貴賓廳」
-7-
十七年後,又一場瘟疫
時間來到 2020 年,在我進入賭場工作的 17 年後,同時也是非典的 17 年後,又一場瘟疫來襲,給澳門博彩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我粗略估計,這些天以來,客人相比以往,減少了 80%。可儘管如此,我所熟悉的一些本地的老客人竟然還是風雨無阻,每天都來賭場打卡。
比方說,有一位八十多歲的上海老先生,他已經搬到澳門四十多年了,這些年,我每天都能見到他,而在賭場停業復工之後,也依然如此。
但他賭得不多,贏個十幾二十塊就很高興,要是輸了三五百,也就回家了。沒想著翻本兒。
他很健康,整個人的心態也很健康。他覺得,自己已經活到這個歲數了,該盡的責任都盡了,每天來賭場,也只是拿著兒子給他的零花錢來玩玩,不會做傷害自己的事情。他總說,自己不知道哪天就不在了,何不趁著身體健康,做一些自己開心,又不傷害別人的事情呢?
其實,有很多的澳門老年人都是這個樣子。對他們來說,賭場就像一個公園,他們每天來轉轉,賭兩把錢,喝點飲料,再跟熟識的荷官聊聊天,就很開心了。
■圖/來自網絡
這種狀態其實挺好的。我還記得當年剛進賭場的時候,我總覺得每個來賭博的人都是爛賭鬼。但慢慢地,我意識到了,只要你的心態不出問題,這只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娛樂方式。
現如今,每次有親戚來找我帶他們進賭場玩,我都樂意奉陪。但我也會提醒他們:其一,做好輸錢的心理準備,一旦輸掉一定金額,及時收手,不要急於翻本;其二,玩一個小時,過了把癮,立刻就離開,否則,很難保證你不會沉溺於此。
-封面圖來自網絡
未註明來源圖片由 受訪者 提供
Staff
講述者 |孟樂兒
主播 |@寇愛哲
製作人 |梁珂
聲音設計 |孫澤雨
文字 |梁珂
運營 |翌辰
BGM List
01.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
02.盧冠廷 - 賭神
03.Circuit Boards
04.Bass6
05.Untitledthingthing
06.Belle Ones
故事FM
用你的聲音,講述你的故事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蜻蜓 FM | 喜馬拉雅
QQ 音樂 | 荔枝FM | 懶人聽書 | 酷狗音樂
均可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