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能「成才」的我,也許只配做一隻貓。
看到一條讓人痛心的新聞。
10月13日,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一個研究生在實驗室內自殺身亡,死前在微博留下了自己的遺書。
而他,才25歲。
他用平靜的語氣述說著自己自殺前的心路歷程,在讀研3年裡,他努力做實驗,但總是出不來數據;在面臨延遲畢業的壓力下,他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他的遺願是希望來世能當一隻貓。最後還祝願家人順利,國家繁榮昌盛。
看完真的忍不住惋惜,這個心中有家國,溫暖又認真努力的男生,假如能想開點多好啊!
延遲畢業又不是地球毀滅,為什麼不能面對呢?
悲劇的根源或許在於:
我們總是教孩子要變得優秀,卻沒有告訴他們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
02追求卓越,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被教導過的信條。
曾經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拒絕平庸》,天下的父母,都期望孩子的人生有所建樹,趨於卓越。
但回過頭看,父母對孩子的初心,拋開一切條框的束縛,最終不過是「健康快樂」四個字。
「去往羅馬的路有很多條,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走,總有一條是屬於你的路。」
「即使你的人生走進死胡同,還有爸爸媽媽是你的後路。」
只是我們總忘記把這些託底的話告訴孩子。
人生有兩面,一面是學會努力,一面是學會接受。
為人父母,我們在鼓勵孩子「追求卓越」時,也要記得讓孩子學會接受「平庸」。
03假如我們無法「成功」,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說:「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的世界。」。
多希望有人告訴新聞裡的他:「這個坎邁不過去了,咱們就先不邁了好嗎?」
可能是經歷過優秀的孩子,更難接受自己淪為平庸吧。
靜下心想,是誰給了孩子這種「成王敗寇」的人生觀呢?
或許是我們為人父母,給孩子過分灌輸了「成功」的意義,還把對成功膜拜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讓他對失敗帶來的「悲慘」,有了太多的恐懼。
想起昨晚睡前小柚子跟我聊天,他說:「媽媽,今天我有很多種心情。有開心、生氣和無奈。」
生氣我猜到可能是和同學玩耍有了爭執,但我好奇的是他這麼小,怎麼已經懂得了「無奈」這個詞。
他說:「我跳操老是跳不好,每天早晨我都是這樣(比划動作給我看),但我就是做得跟老師不一樣,然後我就很無奈,很難過的感覺」。
然後我說:「其實跳不好也沒關係啊,慢慢就會進步的嘛!而且媽媽看你跳操的視頻,還是跳的挺好的啊,很可愛呢!」
他聽了很開心地睡著了。
後來我仔細想想,在他成長的一路,其實會遇到很多類似「這件事我做不好」的坎,不成功難免會有負面情緒,比如生氣、無奈。
但知道暫時無解,就要學會和自己和解啊!
04結語
認真反思,作為父母,我們真是一個矛盾體;每當看到一些關於孩子的負面新聞,又或是遇到孩子生病康復後,都會有種「要知足要珍惜」的心態,對孩子的期望值瞬間大幅調低了。
但是回歸日常,又會帶著各種焦慮去雞娃。
就像一個網友犀利總結道的話:
「他活著的時候,家長還是想要一個研究生畢業的孩子,只有他死了,家裡人才想要一個活著的孩子。」
但捫心自問,做為父母,我們始終愛的是孩子最天然本真的樣子,只是我們有時也會忘了這份初心。
就像我時常聽著小柚子在洗澡時哼唱著一些不在調上的歌曲,都會由衷地微笑。
我感受到了他唱歌時的那份認真、專注,以及無與倫比的快樂。
在那個瞬間,我心裡冒出的話是:
「永遠抱有對生活的熱愛,做個普通的孩子,擁有父母的疼愛,這就是幸福最初的樣子啊!」
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專注育兒相關的書評、影評、熱點事件分析;擅長兒童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