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從哪一刻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

2020-12-22 晚安這世界

你願意接受自己的平庸嗎?

對於「平庸」的含義,即一半指向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另一半指向自我標籤。所以有許多人在越是感到自己平庸時而越在努力。也有許多人堅持要從自我做起,即希望自己的未來不在「平庸」,而都在持續堅守自己的初心,不斷努力完善自我,讓自己保持自身的本真。

一般人們對「平庸」這個詞的理解,大都是指向缺乏目標、缺乏規劃、缺乏勇氣、缺乏追求、缺乏個性、缺乏銳氣、缺乏創新等等的負性的理解。雖然其中也有一些人是有些知識的,但是卻相應的缺少遠見;也有一些人是有一些才能的,但是卻相應的缺少應有的才華;也有一些人雖有文憑,但是尚缺其必要的水平。

所以一般人們都是很難接受自己「平庸」的,這是因為「平庸」有著其特別豐富的含義,所以讓我們只要看它所對應的反義詞就會感覺到,例如:奮鬥、獨特、理想、才華等等。而更重要的是「平庸」的背後總會有不「平庸」的人,則讓有些人會沉浸在落於人後的心理羞恥和妒忌的怒火中。

大多數人則會認為接受「平庸」,不只意味著停止了個人的奮鬥與拼搏;有時也意味著接受自己的限度,而自願放棄前進的步伐以及自我向上的追求。有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生活的配角,甚至憤憤的感覺自己很多地方就是技不如人。這種痛苦如蟻噬骨,一般要從這種痛苦中解脫出來,在心理上有時也是挺艱難的。有的人可能也是需要心理諮詢的幫助。

因為大部分人心裡都存在不甘「平庸」的心理,所以自認為被冠以「平庸」的人,而感到備受折磨。而許多人也都存在現實與理想、奮鬥與壓力,興奮與疲憊、想放棄而又不甘心的心理而糾結,即在有矛盾又糾結的心理中來回掙扎。又有在實際生活中的不甘心、不情願,在認知思維和行動中,不得不去選擇「平庸」的自己,卻不甘心做一個平凡的人的,而一直在苦苦尋找自己的「不同尋常」。

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努力,但也有的人心理上比較焦慮。在這種努力中的確有想超越自己「平庸」的想法,但有時並不一定會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而是在用努力的行為和希望,對抗漫無邊際的虛無的空虛,這也表明這樣的選擇,並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方式。即可能是被生活壓力所迫,也很容易產生逃避或將就的生活方式。

有許多人提到「平庸」時,是否有自己的標準和答案呢?一般人無非是與同齡人相比的,比的是否有別人更有成就。而另一種解釋與評判是,他們自己平常都會很努力,但也有的人存在過度的焦慮。畢竟自己太過於「平庸」了,這也是絕大多數人放棄努力的一種藉口。在接受「平庸」的那一刻起,自己雖然在心理上並沒有特別的絕望,但是卻有放棄努力的想法和目標,從而回歸了自己黯淡的生活。

無論我們如何選擇,是接受「平庸」,還是拒絕「平庸」。我們都需要認識到,有時也是無奈接受「平庸」自己,雖然這個詞背後有著關於世界的假設。這些假設包括:即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種是獨特、有趣、宏大、成功的;另一種也就是平淡的、平凡的。也有一些人的人生雖然選擇平凡的人生,但是人生還是有所追求的。有人說:人生的最終成就,並不是需要通過與他人的比較成績來衡量的,而是在內心平靜的前提下,對社會和生活是否付出自己的真正的人生價值。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可能情願自己的「平庸」,只是心中有股執念和僥倖的心理作祟。總想著或期盼著自己也許可以和別人不一樣,可以走一條別出心裁的路,獲得成就衣錦還鄉或被傳為佳話。而如果接受自己「平庸」也可能存在著恐懼,那一刻便會把自己的執念和僥倖徹底澆滅,不再妄想,不再希冀,從而認了命,這也成為一種宿命論的說詞。

所以說:許多人要接受自己「平庸」其實也真的是很難的,可以說是非常難,這如同一种放棄,從根本上的自我否定的心理現象,有的帶著絕望的悲鳴,恰如撕裂著自己引以為豪的一點小聰明。試問,又有哪個願意呢?放棄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呢?說到底,這也是不甘「平庸」的心理惹的禍。

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的努力確實有想超越「平庸」的認知部分,但並不是可能通過努力得到一個好結果,恰如,不奮鬥不會有好的結果,但是努力與奮鬥了,也可能沒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結果。

雖然有人在生活中接受「平庸」,但並不意味著放棄生活的努力,也不是從另一個層面說是意味著放棄理想。而是真正開始面對生活,讓自己與真實的生活建立聯繫。不但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擺正了心態。從做一個平凡的自己開始,他們覺得平凡並不是孤獨,並不是無人問津,而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自己的、生活的態度。

我們也可以看到有的「平庸」的人,生活雖然平凡,但也是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沒有拋棄對家庭的責任。而自願選擇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其實他們才是生活中聰明的普通人,他們做自己所能做的、所能想到的,這也是一種生活的選擇。儘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平凡的事情,他們也值得尊敬的。

我們看到的不「平庸」可能屬於理想化,而生活需要面對的是現實。有的生活有時比理想更難,也更真實。有時無法用「平庸」或者不「平庸」來界定它,因為我們都知道,其實人人都有平庸的部分,也都有天才和卓越。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各自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和領域的,每個人需要做的是找到哪個領域,找到真正的自己。因為它來自真實的生活。

雖然我們從一開始就不容易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不平凡的人,成為一個平凡而快樂的人。所以即使默默無聞,也要學會接受自己,並承認自己的平庸,為的是不再走彎路。人的一生經歷了一些事,領悟到一些道理。這就是成長,也就是悅納自己。能接受自己就會活得越來越坦然,不是擁有得多少,而是不再害怕面對困境和危機了。認清自己真正的本源,認清自己真實的能力,去接受現實的生活,才能尋求自己更好的人生價值。

相關焦點

  • 我們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什麼歌
    18183首頁 QQ音樂 我們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什麼歌 我們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什麼歌 來源:網絡
  • 比平凡更可貴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庸
    3 接受自己的平庸,才能接受子女和伴侶的平庸接受自己和別人的平庸,是人生大智慧,只有接受了自己,不再與別人比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得精彩,活出自我。也只有接受了自己的平庸,才能接受子女和伴侶的平庸。
  • 接受父母平庸、自己平庸、孩子平庸是人生的三大階段。你怎麼看?
    01,可不可以把「平庸」換成「普通」呢?有點遺憾,我人到中年,人生沒有經歷這三大階段。生孩子之前,我一直過得懵懵懂懂,稀裡糊塗的,沒想過什麼人生。生了孩子後讀了點書,對我來說,接受父母平庸,接受自己平庸,接受孩子平庸,我是一次性一併接受的,算是後知後覺。
  • 39歲高圓圓:結婚4年,我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那又怎樣……
    直到這兩天,在一個節訪談裡,高圓圓坦露了自己在不惑之際,對於自己事業、愛情、衰老等方面的種種思考:「我決定接受自己是個平庸的人」明明美得驚為天人,可以靠臉躺贏,卻偏要回歸真實,接受自己的平庸。在需要靠曝光、維持話題度的娛樂圈裡,她這幾年似乎把自己活成了「隱形人」,安靜的戀愛、安靜的結婚、安靜的生活。
  • 年輕人說「接受自己的平庸」,八成是自欺欺人
    作者@畢導 在文中剖析了自己真實的心路歷程,但卻是這樣一句話,引爆了並不是人人都搞科研的朋友圈:「優秀的人難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因為他們自省意識強,但能力又可能不足以改變現狀」。優秀與平庸的對照,無力擺脫困境卻不得不認輸的無奈,又一次讓朋友圈陷入了當代宇宙終極之問:人到底可不可以活得平庸一點?
  • 要麼努力讓自己成長,要麼勇敢地接受平庸
    為什麼那些願意接受平庸的人,可以稱之為勇敢的人呢? 當你在大學的時候,按部就班的過著日子,主要以上課為主,同學做什麼自己也模仿一下,大多數有挑戰的活動也不怎麼參加,考試前期偶爾去圖書館複習複習一下,也不怎麼看書成長,也不學習一下賺錢的方式方法。
  • 「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哪一刻開始的?」
    >淹沒我的澎湃洶湧」有段時間,網上流傳一段短視頻,內容是不同的場景拼湊有拿著一瓶啤酒在路邊獨飲的她;有捧著一個生日蛋糕在公交車上大口吞咽的他;就算下著大雨依舊從容坐在露天大排檔吃東西的他……與其說是從哪一刻開始崩潰
  • 大連理工男自殺:沒人告訴我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
    悲劇的根源或許在於: 我們總是教孩子要變得優秀,卻沒有告訴他們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 曾經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拒絕平庸》,天下的父母,都期望孩子的人生有所建樹,趨於卓越。 但回過頭看,父母對孩子的初心,拋開一切條框的束縛,最終不過是「健康快樂」四個字。 「去往羅馬的路有很多條,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走,總有一條是屬於你的路。」
  • 你終將平庸還是不凡,從選擇工作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
    後來把整個大學都搭進去了,因為不喜歡化學類專業,確實也並非自己所擅長的,每次考試,每次實驗,都變成了讓人備受煎熬的應付。別人上大學是進天堂,我上大學像上刀山火海。沒有人知道我讀大學差點把自己讀出抑鬱症來。又因為太痛苦,我只能把自己關進圖書館裡,沒日沒夜地問叔本華,尼採,阿德勒,加繆……我是誰?我在哪?人生到底是什麼鬼?
  • 她們的人生轉折點 | 哪一刻?開始決定不取悅別人
    2.當你在拍VLOG時,作為一個視頻博主,你認為在穿搭方面應該更看重悅人還是悅己?穿搭悅人悅己兼顧,也沒有優先順序。我知道自己適合和喜歡什麼樣的衣服,粉絲也能接受我貫徹自己的風格,我偶爾也會嘗試不一樣的感覺。3.在成為博主的路上,哪一刻起你開始決心取悅自己?
  • 《桌球》接受平庸的自己,欣賞天才創造的風景
    多年後回顧《桌球》依舊是一部優秀的動畫,無論天才和平庸之人最後都有各自的歸處,輸贏已成最不重要的東西。印象最深的是第五集的惡魔vs笑爺,當被覺醒的笑爺打得懷疑人生的惡魔不斷問自己,「我到底哪裡不對?」「我到底被什麼絆倒了?」不得不說湯淺政明真是厲害,加上聲優的演出我紅了眼眶。
  • 讀懂李宗盛的《凡人歌》,我欣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這是李宗盛對於人生最生動和大氣的描述。平凡人的無奈和自我解嘲的調侃,直入心底。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平凡人,我有自己的感受:接受自己的平凡,恰恰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不平凡。
  • 在哪一刻,你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年輕了?
    有沒有那麼一刻你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不年輕了?@池某某的王某某:都到懷疑自己得老年痴呆的程度了,好怕哪一天就把自己是誰忘了。也許有人把那叫做成長的豁達,可是自己發現,那一刻真的老了。@lwen:突然發現自己對過去有著越來越多的回憶,而且很難會去喜歡一些新的東西,有一種這是別人的時代的感覺。
  • 承認自己的平庸,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但真正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或許只是真正認識自己,敢於承認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平庸,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大抵也是先認清了自身的渺小。我們不想成為一個普通人,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所以有著遠大的志向,懷揣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當你努力地朝成功走去的時候,回頭卻發現迷失了方向,並沒能獲得想像中的快樂,生活也並不比往日更幸福。
  • 「平庸」吳昕終於一個人站成了「千軍萬馬」
    於是吳昕,只能成為一個「小透明」,因為哪怕是海濤,也因為「團欺」人設為自己積累了一些觀眾緣。慢慢的,大家會開始說吳昕是命好,只是自己不努力,明明在《快樂大本營》這樣的娛樂圈風向標舞臺上,手握大把可利用資源,卻還是那個樣子,分明就是自己不努力。再加上,作為女主持人,湖南臺原來有李湘,可吳昕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的時候,李湘已經漸漸淡出了。
  • 樸樹的《平凡之路》:承認自己的平庸,才開始真正的勇敢
    歌詞中寫到: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曾有人問:我們是怎樣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隨著年紀的增長,需要我們維持的事物會越來越多:事業、伴侶、孩子、父母……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終將變得平庸,當你年輕的時候無需考慮維持什麼,因為有父母撐著。所以只管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學習和探索新鮮事物上。 當你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外有公事內有家事,你根本沒得選。記得樸樹有次唱《送別》時,唱到「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的時候,情緒崩潰。
  • 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就是能不斷地接受自己的平凡
    小時候,「平凡」在我們的概念裡好像等於失敗,那時,我們總是自命不凡地認為自己是最特別的,應該會有特別又燦爛的一生。然而,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其中的標誌就是,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兒女的平凡。
  • 你在哪一刻,對婚姻死了心?
    無論孩子多淘氣,做了多麼讓人生氣的事情,母親永遠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面目可憎,永遠是可愛的,對於那些我們無法生出愛心的人,我們時常覺得對方面目可憎。那些經常覺得自己被傷害的人,對對方哪裡有愛呢?只有情而已,也只有情,所以在感情中,一點一滴都去計較,看不到對方需求,只想到自己的需求。每次痛苦都是因為類似「我都累了你還想怎麼樣?」「我都壓力這麼大了,你還想怎麼樣?」
  • 當你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孩子的那一刻
    >當你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孩子的那一刻文/森林創意寫作群編輯/Nirvana當你明白不再是孩子那一刻——觀影《綠皮書》上期忘了選題,拿到題目很懵,問自己:這一刻是哪一刻?可人畢竟是群居動物,你的自然屬性決定了你不能完全的脫離其他人,你只能儘量為自己找到一片內心的淨土,而這之外,不可抗的要面臨各種生活中的雞零狗碎,不許你再有任何關於美麗新世界的幻想。真正開始思考,是從上高中開始,15歲,不後悔自己15歲時才慢慢的思考。後悔的是十五歲到二十五歲的碌碌無為。
  • 影評《你好布拉德》:接受自己的平庸,比相信自己的偉大更重要
    他甚至選了一個女性掐架撕逼的銀幕典型,你肯定想不到是哪部片,因為徐克的評論是「亞洲人不喜歡拍這種。」你評論的方法取決於你要在哪種分析框架下進行論述。比如,分析影片的類型,包括尋找和確認模式—類型所固有的敘事、主題以及畫面。類型模式可以通過比較同類型但各有特色的影片得出。若你要分析一部電影如何與某一類型相關,你可以明確這種類型的模式是如何在影片中呈現的,或進行了怎樣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