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發於24樓影院(movie24luo)。
除了烏龍,其實今年奧斯卡還發生了一件破紀錄的事情。
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頒給了《辛普森:美國製造》,時長7小時又47分,是奧斯卡歷史上最長的獲獎紀錄片。
雖然時長達7小時,但樓主目不轉睛通宵擼完。這部內容詳實、內幕驚人的紀錄片,秒殺了一眾美劇啊(包括同樣以辛普森案為主題的《美國犯罪故事》)。
評分很高,在豆瓣、IMDB上都上了9分:
一場轟動的名人殺妻案+峰迴路轉的世紀審判,這個故事,太驚心動魄了。
以下是樓主的測評,有劇透,部分內容會引起不安,請大家謹慎打開。
1994年6月13日凌晨4:25,妮可.辛普森和朗·高德曼,被發現死在妮可位於洛杉磯的家中。兩人被尖刀、鈍物刺殺,流血身亡。兇案現場,血腥殘暴得讓人顫慄。
接著,大量的證據顯示,妮可.辛普森的前夫O.J.辛普森,一個聲名顯赫的橄欖球運動員(後又轉型成為好萊塢演員),很可能正是兇手。
用檢察官瑪莎的說法,她從未在任何一個案件裡發現有這麼多指證兇手的證據。包括:
令人震驚的是,在如此多的「血證」和動機充足的前提下,辛普森經過長達9個月的審判,卻被無罪釋放了。
而這個案件影響有多大?
在宣布審判結果的當天,柯林頓總統推開了軍機國務;前國務卿貝克推遲了演講;華爾街股市交易清淡;長途電話線路寂靜無聲。CNN統計數字表明,大約有一億四千萬美國人收看或收聽了「世紀審判「的最後裁決。數千名警察全副武裝,遍布洛杉磯市街頭巷尾。
當無罪宣判的結果出來後,整個美國變了模樣。
問題來了。
一名偉大的球員為什麼會變成殺妻的嫌疑犯?
1994年6月的那個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鐵證如山,辛普森卻能無罪釋放?
為什麼宣判當天,整個洛杉磯如臨大敵?
這部籌備了3年的紀錄片,採訪到70多個事件的親歷者(包括了最核心的參與者,譬如兩個死者的家人、辯護律師、檢察官、參與破案的警察等等),從辛普森的青少年時期追溯起,找到了答案。
正如片名所說,OJ.辛普森:美國製造。
他的崛起與墮落,都深深印刻上美國的時代烙印。
OJ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70年代美國黑人勵志故事:憑運動天賦成為明星。
但同時,他又與同年代那些偉大的、積極參與黑人平權運動的黑人運動員(如阿里)不同,他的受歡迎來自於他刻意淡化自己的黑人身份,「i am not black, i am OJ」是他接受採訪時多次提到的口號。
把自己與當時的黑人平權運動隔離開來,他成為了第一個登上雪佛蘭廣告的黑人明星,並成功擠入了白人精英圈。
所有人都喜歡他,懂得籠絡人心、迷人、充滿魅力,是辛普森的親友在回憶他時,最經常使用的描述。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以跑動2千碼的紀錄被載入美國橄欖球史冊的辛普森,在破紀錄的當天,堅持一定要把隊中的防守隊員一起叫上,才肯出現在電視機前,「我的成績都是因為有這些出色的隊友」,24歲的辛普森說。
「他是我見過的最慷慨、最迷人的人」,辛普森的隊友是這樣回憶的。
當退役搬到洛杉磯之後,甚至洛杉磯的警察也成為了他的擁躉,「他對我們就像親近的朋友一樣」。
而OJ與妮可更是被所有人羨慕的情侶:好看、多金、相愛。
是的,就像所有的愛情悲劇一樣,他們也曾幸福甜蜜,當然還有過一場完美的奢華婚禮。
但平靜的海面下是暗湧不斷。
這部紀錄片找到了妮可的密友戴夫,他回憶起妮可和OJ第一次約會的那個晚上。
當晚妮可約會回來,密友發現妮可的褲子被OJ撕破了,「他暴力了些,但我真的很喜歡他」,妮可對他說。
也許從那時起,悲劇就已揭幕。那個總是懂得如何贏得他人歡心、處處受歡迎的OJ,在退役且事業逐漸衰落之後,開始不斷的出軌,兩人爭吵不斷,家暴升級。
1989年,洛杉磯警察接到妮可的報警電話。而在那之前,妮可因為辛普森家暴已經向警察求救過達8次之多。
每一次警察都來了,有時候勸說幾句就離開,有時候會報案但妮可選擇撤訴,有一次妮可堅持提出訴訟,但辛普森在警察局的朋友想盡辦法為他搞定了麻煩。
不管後續如何,「報警」始終沒能阻止下一次家暴的到來。
而當辛普森在警察局享受著特殊待遇時,就在洛杉磯城的另一邊,普通黑人群眾則在遭受著來自警察的侮辱、不公甚至虐待。
美國黑人被歧視的歷史,是辛普森案最重要的背景,也是為什麼辛普森在證據敲鑿的情況下能無罪釋放、為什麼洛杉磯面對辛普森案如坐針氈、如臨大敵的原因。
在辛普森案發生的三年前,洛杉磯發生了幾件大事:
1、1991年羅德尼·金事件:4名洛杉磯警察被拍到毆打黑人羅德尼·金,金毫無還手之力,而4名警察對蜷縮在地上的金拳打腳踢數分鐘。
2、十三天後,娜塔莎事件發生:一名韓裔女子宋與黑人女子娜塔莎在雜貨店發生爭執,隨即宋開槍將娜塔莎打死。結果,娜塔莎只是被判緩刑5年。
3、接著,羅德尼·金事件中的4名警察,被宣判無罪釋放。
判決出來後,洛杉磯隨即發生暴動。
黑人群體憤怒的衝上街道,毆打白人、火燒加油站、衝撞警察局,一名當時洛杉磯警察局的白人警察回憶那個晚上:我真的以為自己會死去。
這次暴動背後是黑人積攢了數百年的被歧視、被虐待的怨氣。早在羅德尼·金事件前,洛杉磯警察局就被黑人群體指責執法不公、歧視黑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辛普森的辯護團隊很快就意識到這場官司要打種族牌(雖然他們一直否認會這麼做),並且想好了戰略:就如之前遭受警察不公待遇的所有黑人一樣,這一次辛普森也是被警察誣衊的!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種種現場血證嗎?在這個思路下,一個個都被質疑、甚至推翻了:
1、在兇案現場,發現了多處屬於辛普森的血跡。——律師發現標註血跡的照片前後不符合,所以證據很可能是栽贓的!
2、辛普森的車和住處也有妮可的血跡。——偵探員曾帶著裝有妮可血液的容器出現在辛普森家中,所以證據很可能是栽贓的!
3、在兇案現場發現了一個佔有辛普森和妮可、血跡的手套。同樣的血手套藏匿於辛普森的家中。——發現手套的警察被揪出有口出惡言歧視黑人的黑歷史,所以證據很可能是栽贓的!
這個被稱為夢之隊的超強律師團隊,甚至還把辛普森家裡原來與白人的合照,全部換成與黑人的合影,雖然辛普森自己很可能都不記得這些黑人是誰。
最後辯方律師結案陳詞:黑人被警察誣衊、遭受不公審判的先例還少嗎?!辛普森就是受害者!作為審判員,你要站在哪一邊?是被歧視的黑人一邊,還是歧視黑人的髒警察的一邊?
結果,僅僅通過一個上午的討論,審判員給出了結果:辛普森無罪。
那個當下,多少黑人雀躍得不能自己。就好似一直憋著一口冤屈的氣,終於贏了一回:
還有很多人激動得哭了:
另一邊是白人震驚難過得無法置信:
毫不誇張的說,辛普森案已變成一個遠超過案子本身的事件。
黑人運動領袖高喊口號,要求釋放辛普森,他們在紀錄片裡承認,之所以這樣做,是想利用OJ去改變黑人權利被忽視、踐踏的現狀。雖然他們也在懷疑,辛普森也許就是兇手。
一個曾經對黑人權益漠不關心的殺人嫌疑犯,變成了人權符號。
所以,辯護律師在法庭內大打種族歧視的牌子,懷疑警察誣衊的做法能夠成功。
20年過去,當時的一個陪審員承認,之所以裁定辛普森無罪,就是因為羅德尼·金事件,想為曾被警察侮辱的人報復。
這也正是為什麼辛普森案被長久記起、被不斷討論、被稱為「世紀審判」的原因。
它是美國黑人人權歷史的重要載體,是分裂、扭曲的名人文化的照妖鏡。
看這個紀錄片,你難以避免的也會質問自己:身處仇外的、強烈的群體情緒裡,你能否保持獨立的判斷與理性?——一個有趣的數據是,在開庭前,在被調查的人群中,認為辛普森無罪的黑人佔65%,認為他有罪的白人佔63%。而庭審結束後,這個數據變成72%和77%。
但這個紀錄片並沒有停留在審判結束。
而是繼續問,在無罪釋放之後,辛普森怎麼樣了?美國怎麼樣了?
結局同樣讓人意外。
2007年9月,因為持槍搶劫,辛普森再度被捕,這一次他無法開脫,被判入獄33年。
一場高潮迭起、唏噓不已的悲劇,終於落幕。
但往事不會如煙。那些問題,將一直叩問我們。
(A站有資源。)
1、豆瓣9.5,它拍出了國產片拍不了的女人
2、用一場最奇葩的前戲和高潮,這部美劇火了
如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