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m鏡頭應用指南:如何掌握這枚人文掃街利器

2021-02-15 君峰影像


用 50mm 標頭拍攝紀實作品,可以說都已經成為一種傳統。

相比廣角或者長焦,50mm 顯得中規中矩,這種視角很簡單樸實,能真實地表現你所看到的畫面。

但這種「冷靜講述」的視角,卻恰好更符合人文紀實的要求。

1. 視角客觀

50mm 是135系統裡的標頭,在120 系統裡,標頭是80mm,但視角都是大約水平46度,這個視角裡,如果距離被拍攝者 4 米左右,豎過來拍全身像;換成 2.5 米遠,剛好能拍半身像。這樣的距離,剛剛好,不會侵入對方的「安全空間」,也不至於太隔閡疏離;

Leica M9+50/1.4,©Marko Oja

並且2、3米的距離,基本不會造成透視上的變形,顯得很冷靜、客觀,這也是為什麼50mm很適合拍人文的原因之一。

Leica MM Typ246+50/2 AA,©Frankie Chu

2. 氛圍感與特殊的焦外

我們知道,同樣的光圈下,焦段越長,虛化的效果相對就越好。對於人文題材來講,最常用的三個焦段:28mm、35mm、50mm中50mm的虛化效果是最好的。

尤其標頭一般都會配備大光圈,當光圈全開時,氛圍感、空氣感都超強(當然不要盲目迷戀大光圈,下文會提到),像Nictilux這種逆天的 f/0.95 光圈,散景尤為迷人。

尤其在弱光環境下,大光圈鏡頭能拍到一般鏡頭無法拍到的場景。

Leica M9-p+50/0.95,©rick0530

3.使用隱蔽

50mm鏡頭配合徠卡使用的時候具有較強的隱蔽性,一來可以維持合理的拍攝距離,二來50mm鏡頭體積較小(Noctilux鏡頭除外)。

尤其是黑色M機配黑色鏡頭,可以讓你隱身在角落裡(把徠卡LOGO用黑膠布貼上效果更佳),不引起太多注意。

1.人像

標頭拍人像適合拍半身照以及特寫,少許環境肖像,尤其適合拍比較瘦的模特,拍攝的時候比較理想的距離是1.5m~3m。

Leica M9+50/1.4,©matt osborne

2.人文、街拍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一般入50mm的朋友多半是衝著人文或者街拍去的。拿著枚50mm,就大街小巷地鑽吧。因為我們前面提到過的原因,用50mm上街拍人是最舒服、安全的。

Leica M8+50/1.4,©johnny fung

3.風景

千萬別被「人文頭」的稱號給騙了,50mm絕對也是能拍風景的,他不需要像廣角那樣扭曲我們的透視,也不會像長焦那樣來壓縮我們的空間,對於風景的局部描畫是比較在行的。

Leica M Typ240+50/1.4,©smallchih

標頭的確是人文神器,適合拍人像和掃街,不太適合拍建築風光內容,35mm和28mm 會更合適一些,與它們相比50mm的視線實在是太窄了,不過也並不是絕對的。

©JMF

1. 修煉鏡頭感,掌握拍攝距離:

第一點,無論你上手什麼鏡頭,一定是要先熟悉這個鏡頭的視角和透視。

拿起相機來,不拍照,單純地對著取景框練習構圖也未嘗不可。當你入了50mm 後,就要慢慢了解多遠的距離能拍下什麼畫面。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掃街時拍人我們一般都會保持在2米半以外,剛好2-3米是半身人像,4米半外就可以拍攝全身人像

Leica MM Typ246+50/1.4,©Young Kogh

Leica M Typ262+50/2,©君峰JIAO

在你熟悉取景框之後,可以採用盲拍的練習辦法:不看取景器,而是在腦海中預構想出畫面,再運用盲拍技巧(點擊此處回顧【盲拍技巧】),進行拍攝練習。

一開始拍攝動態的人有些難,你可以練習拍攝靜物,或者是在坐在咖啡館裡,把相機放在桌子上拍別桌的客人。長久練習下來,你的構圖能力、盲拍技術和抓拍的反應都會提升很多。

Leica SL+SL-50/1.4

Leica M Typ262+50/2,©君峰JIAO

2. 不要濫用大光圈

一般50mm的鏡頭都會配備大光圈,當然油潤潤的散景拍出來是很美的,但是請記住一句話:

人人都能拍出來的照片,就不算是好照片。

換了別的人,用 50mm f/1.4 照樣能拍出朦朧潤澤的淺景深照片,那麼你用50mm鏡頭還有什麼意思呢?

我們承認大光圈的焦外很美,但你想每次拍完照片都只被稱讚「焦外好看」嗎?

如果你剛好也只用大光圈拍攝的話,請忘掉你朋友圈裡秀的照片底下那些點讚,將光圈縮到F4、F5.6、F8,你會發現,50mm本身可是很有趣的。

Leica MM+50/2 AA,©Yang David

3.大膽捨棄

拍不了的場景就不要拍,你要用50mm拍建築和風光,可以,但是一般來說你只能拍到局部、拍不到全貌。拍攝時注意考慮主體佔畫面的比例。

同樣,50mm鏡頭用不好完全可以不用,沒有必要因為別人說50mm好就買50mm,不是說用了50mm的就都是布列松。

Leica M-A+50/1.4,©Quince tan

如同一位粉絲所言:「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焦段,一試便知。跟風35mm幾個月也難以適應,一拿到50mm就知道這是屬於自己的焦段,恰到好處的距離感讓我很放鬆很有安全感。」

每個人觀看世界的習慣和視角都會有所不同,如果你喜歡一種內斂平靜的觀察世界的方式,50mm是一個值得嘗試的世界觀。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可購買徠卡鏡頭哦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電話:010-64529308/64529309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8:00

相關焦點

  • 人文攝影鏡頭掃街指南
    在攝影的不斷發展中,紀實類題材的常用焦段主要集中在35mm、50mm。在視角上來說,35mm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其視角範圍可以將主體周圍的環境進行更多地記錄,起到襯託人物的作用,成為講述的故事中的重要元素。但又不會容納太多的內容,導致畫面雜亂;50mm在全畫幅相機上的視野與人眼大致相當,所以畫面的內容與拍攝者所觀察的視角也比較相似,容易突出拍攝者的主體思路。
  • 盤點掃街利器 拍人文佳能鏡頭精品推薦
    同時,因為大光圈鏡頭具備強大的虛化性能,更有利於在街拍中突出所拍攝的主題。  最後,關於這類鏡頭的焦段選擇,估計又有不少讀者會犯迷糊,究竟是35mm好還是50mm好。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認為還是跟人的拍攝習慣有關,等效焦距從28mm到55mm均可。但考慮用戶使用相機的畫幅問題,一般典型的焦段還是35mm左右或者50mm左右。
  • 「掃街」最佳焦段鏡頭優選
    最好還是24mm-85mm定焦鏡頭推薦24mm-85mm焦段,特別是35mm和50mm這兩個焦段。其實「掃街」是很自我、很輕鬆的一種拍攝方式,焦段沒有絕對的限制,短到超廣角和魚眼,長到各種「大炮」,只要喜歡都可以。但「掃街」的魅力在於街上的面孔和故事,但正因為街上人多而雜,所以最好不要使用24mm以下視角太廣和85mm以上長焦距鏡頭。
  • 新手的第一支鏡頭怎麼選?——這3款是尼康單反鏡頭的入門首選
    如何選擇一支成像優秀、用途廣泛,價格適中的鏡頭作為自己的一支鏡頭呢?今天稜鏡給大家介紹3款尼康的經典入門鏡頭。D90的經典套頭       18-105mm的焦段從廣角到中焦覆蓋全面,是使用數位相機應用最多的焦段,拍紀念照、人像、人文、靜物都是在這個焦段範圍,尤其是50mm、85mm更是日常拍攝必備。
  • 帶著尼康去掃街,需要哪些鏡頭?
    ①尼康35mm鏡頭 35mm的焦距是很好的人文鏡頭距離,而尼康的35mm鏡頭,小編推薦Nikon 尼康AF-S 35mmF1.8 G ED鏡頭,售價為3000元左右。這款定焦頭畫質清晰,鏡身小巧,方便攜帶,拍攝起來也不突兀,掃場範圍為3m到10m內。
  • 常用定焦,尼康35mm/50mm/85mm F1.8如何選
    F1.8、50mm F1.8、85mm F1.8到底如何選?當然這句話不一定對,真要用50mm f1.8和大三元24-70 f2.8對比,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定焦鏡頭畫質較好倒是真的,況且定焦鏡頭的光圈也可以做的更大。▷尼康35 /1.8G35mm被稱為「人文之眼」,這個焦段也是拍攝人文題材最常用的焦段。
  • 70-200mmF2.8鏡頭適合拍什麼?拍人像、掃街、街拍如何?
    70-200mm這支鏡頭,是各大廠商大小三元的鏡頭之一,在攝影人的眼中是一隻近乎完美的牛頭,不管是在顏值上還是在拍照的質量可以媲美定焦鏡頭所拍的照片質量。70—200這隻鏡頭可以應付拍攝大多數場景,但是他也不是萬能的,首先焦段的限制,70mm前的和200mm後的畫面拍不了。
  • 拍人像35mm鏡頭好還是50mm鏡頭好
    35mm、50mm和85mm,那麼在35mm和50mm中選擇,拍人像35mm鏡頭和50mm鏡頭哪個好呢?首先我們就來看看這兩款鏡頭在APS-C畫幅的等效焦距,50mm焦距在APS-C畫幅上相當於全畫幅的75mm到80mm;而35mm鏡頭在全畫幅則是52mm到56mm,這樣看兩款鏡頭都是符合定焦人像標準鏡頭視角。
  • 掃街的最佳利器 用富士X100V記錄天津的日與夜
    很多人認為35mm焦段更適合進行人文拍攝,雖然這說得沒錯,但其實在我看來35mm則是一個比較「萬金油」的焦段,進可攻遠可守!因為35mm本就算是有一定的廣角,比如在拍攝一些風光、建築時也很合適。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富士給X100V配備了新設計的第二代23mm F2.0 II鏡頭,這也是X100系列這麼多年來首次在鏡頭方面進行升級。
  • 「掃街」適合用哪個焦段的鏡頭?一一解析!
    相反,掃街正是一個了解特定焦段鏡頭成像特色(透視,畸變,景深等)的機會,不通過手變焦而是通過腳(前後走動)變焦來達到改變視野的目的,讓攝影更加有樂趣和魅力。定焦鏡頭通常擁有相對較大的光圈,能提供更高的快門速度,這在以抓拍為主的掃街拍攝中,更能清晰的定格影像瞬間。通常人們選擇晚飯後上街溜達,這時天色昏暗,大光圈的優勢就愈加明顯了。此外定焦鏡頭的成像質量也更優質,大光圈帶來的氛圍感也更濃。
  • 掰哧「掃街」-紀實攝影的班門弄斧
    由於長期愛好文學創作的原因,無意之中攝影生涯是從「掃街」採風開始的。原以為「掃街」是隨手拍著玩,過了許久才知道「掃街」居然歸類於人文紀實。網絡上說人文紀實是攝影比較高的境界,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就想冒昧的掰哧一下,也就是瞎嚷嚷一二,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 定焦鏡35mm.50mm.85mm那個是必備的鏡頭?
    那我們先分析分析這三個鏡頭的特點:        是接近人雙眼的視角,35mm屬於人文經典焦段,適合拍攝小場景人文。35mm鏡頭拍攝帶有環境的全身、半身人物,比較廣的視野可以容納更多的環境,使用這個角度拍攝人像更偏重環境一些,相對50mm和85mm來說比較難取捨,因為畫面背景更多了,這對取景構圖的要求就多一些。
  • 人像鏡頭, 35mm、50mm、85mm這三款哪款更適合你的拍攝需求
    人像拍攝,35mm、50mm、85mm這三款常被用來拍攝人像,因此也被稱為人像鏡頭,但很多人不了解這三款鏡頭它們各自的特點,各適合拍哪類題材
  • 佳能40mmF2.8,成了輕便的掃街利器
    佳能出了好幾款餅乾頭,小小的不加遮光罩就像沒裝鏡頭一樣,因其短小別稱:餅乾頭。許多人拿EF-S24mmF2.8和EF40mmF2.8比較,其實這兩款畫質都差不多的,最大區別一個24f2.8僅支持半副機身,所以不管你是半副機身還是全副機身我更推薦你買40mmF2.8這款,我用了將近3年深感此鏡頭非常給力。定焦鏡頭畫質都不差,這款鏡頭優點在於價格便宜量又足。
  • 秋季回「佳」,只為這支「人文之眼」——唯卓仕AF 23mm F1.4 EF-M 全方位評測
    這一機三鏡,其中兩個大光圈鏡頭,總的體積有多大呢?掃街這種主題,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也存在很大風險,主要是怕被拍攝對象發現,所以還是機身越小、越隱蔽越好,鏡頭也要廣一些,便於盲拍。所以這個頭是非常合適的。             下面就發幾張用這個頭掃街的作品。      先看一下色彩,後期稍微有一些調整,可以看出是非常油潤的。
  • 體驗測評 | 人文鏡頭首選七工匠M35mm F1.4
    上個月我終於拿到了七工匠的35mm f1.4人文鏡頭,短短的一個月時間的上手體驗,這次來測評下這支鏡頭看看值不值得入手呢?一開始拿到鏡頭以為七工匠換logo了,大大的一個甲骨文「文」,原來是人文攝影的文。這次七工匠是以紀實人文為主題為賣點,外形的設計的材質有點蔡司的質感,上手的份量有點重,手感還不錯的。
  • 新品測評 | 人文鏡頭首選七工匠 35mm f/1.4
    上個月我終於拿到了七工匠的35mm f1.4人文鏡頭,短短的一個月時間的上手體驗,這次來測評下這支鏡頭看看值不值得入手呢?「 拍攝技巧 /如何拍出有氣氛的照片」如何拍出有氣氛的照片?選擇比較經典的焦段,例如35mm,或者選擇一支大光圈的鏡頭,至少1.4F光圈以上,這樣虛化的景深更有感覺。還可以在構圖上選擇顏色鮮豔的景色,拍出更鮮豔和有質感的色調。
  • 35mm、50mm之後的下一隻定焦鏡頭該買誰?
    無論是新手還是玩家,都有自己鍾愛的定焦,那麼哪幾枚定焦是最值得買的呢?50mm焦距的鏡頭哲學很多人的第一支鏡頭就是50mm標頭,除了它是性價比最高的鏡頭外,另外超大光圈,是人像、小品最好的練手鏡頭。50mm鏡頭接近人眼的正常視角,要用好它並不容易。如果拍攝得太隨意,很容易流於平淡,形成難以吸引注意力的構圖和視覺衝擊力。
  • 攝影基本技|走,帶著這幾個鏡頭掃街去
    那麼到底有哪些焦段更適合掃街出片呢?今天的《攝影基本技》就來和大家聊聊我們要帶什麼焦段的鏡頭出門掃街!主力焦段:28mm-35mm說到掃街最常用的鏡頭焦段,35mm或者28mm左右都是比較常見的焦段,因為這兩者對大多數人來說差距不是很大,因此我們就放在一起說了。
  • 七工匠35mm F1.4全幅鏡頭上手體驗
    35mm經典焦段,這也補齊了徠卡常規焦段型號,完善徠卡鏡頭產品體系。七工匠這支35mm F1.4鏡頭可以看出明顯是為了掃街所設計,體積控制的相當出色,也就是一個巴掌大小,掛機掃街在合適不過了,經典焦段 + F1.4的大光圈,夜間拍攝和背景虛化以及光斑表現都是非常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