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金·老酒傳情——講述一瓶老名酒的成長故事.

2021-02-27 品德堂茶酒文化品鑑館

       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

       同理,喜歡一瓶老名酒,同樣也是不用需要任何理由的。

      近些天周末在家得閒,抽空整理了一下以前的一些作品,順便也把這一篇2012年底至2013年初早期撰寫的老酒筆記《歲月流金·老酒傳情——講述一瓶老名酒的成長故事》,稍作補充與刪改,現正式搬遷到品德堂的公眾號,謹此存照,以作留念。

      作為探索陳年老酒傳統文化的初步嘗試,這篇當年在「酒投網、燒酒網、淘酒網」等國內一線老酒交易網站一度火爆傳播的連結文章,雖然現在看起來文筆稚嫩,一家之言,難免有錯。就算是作為正規出版書籍,都不能說是百分之百完美。但是作為個人的綿薄努力,再次感謝好朋友們多年的寬容和指正。期待這一篇拙文能夠給朋友們帶來好的感受。

      歲月流金,老酒傳情。對我來說,收藏老酒,其實還意味著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完全是一種存留在內心深處的酒文化記憶,這種記憶,不斷驅使著我執著的追逐每一瓶老名酒的成長曆程。

      「張虛白施法崔婆井,鮑沛生研製武陵酒,江總書記口中的「張飛帽子」,溫總理指點元帥酒……」

       武陵酒的成長總伴隨著許多趣味軼事,成為茶餘飯後的坊間佳話。

       讓我們重新把它拾起,細細回味那些令人感動的武陵往事。

       毫不煒言的說,「武陵酒」作為老劉的家鄉名酒,確實是筆者一直以來堅決支持和大力宣傳的白酒品牌,就如筆者在《老劉感悟:龍年蒞臨,感悟藏酒,歡迎酒友拍磚》一文中所言:自涉入藏酒行列以來,和千千萬萬酒友一樣,從見酒便收,到確定重點,把握主線,以藏養藏,確實經歷了一段既痛苦又幸福的過程。

      早中期湖南小酒,尤其是武陵酒皆為筆者這些年苦苦尋覓的重點目標。我的心願是,通過民間、網絡、廠家、酒友四個通道,逐漸將武陵王、武陵酒等早中期醬香武陵系列收集齊全,值得欣慰的是,通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和這一段時間的精心整理,看著下圖中的這些民間俗稱的「金鐘武陵、褲幣武陵、觀音瓶」,多少給疲憊的內心帶來些許成就的愉悅。

      中國傳統白酒香氣構成主體由發酵過程形成,一小部分由加熱過程形成;決定香氣成分的關鍵是微生物,而決定微生物的核心因素是環境、溫度、溼度、土壤養分——最簡單的界定則是地理環境。

       而久負盛名的北緯30°神秘緯線,一條看不見的神秘曲線,一條具有神奇魔力的神秘緯線,一條貫穿自然、歷史和人文的神秘緯線,百慕達、金字塔、瑪雅文明皆坐落於此。

      同時,它也是「世界名酒地帶」,波爾多的葡萄酒、馬爹利的XO等世界頂級的葡萄莊園及紅酒產區均產自此。

       中國的北緯30°線,跨過喜馬拉雅山脈,自西向東,追黔入川,由湘過贛,穿山越谷,橫貫整個中國大陸腹地約5000公裡後進入東海,直奔太平洋,除了璀璨奪目的良渚文化、三星堆、馬王堆等華夏古文明遺址,也然造就了中國美酒河——赤水河,中國酒核——茅臺鎮,中國酒都——宜賓市,也孕育了中國十七大名酒之一的幽雅醬香武陵酒。

       獨特的氣候、土壤、水質以及微生物群落形成了這個神奇的區域,猶如活化石一般保存了中國釀酒的最高機密。

      2012年7月,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中國行》攝製組專程來到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境內的壺瓶山脈,穿梭於原始森林,探索和記錄這一神秘緯度下的種種神奇。

      北緯30°從湖南屋脊——壺瓶山脈的俯瞰一划,造就這裡旖旎絕奇的風光。詩仙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遊歷於此,寫下了「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的千古佳句——

      壺瓶山主峰海拔2098米,號稱「湖南屋脊」,屬於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面積6.658萬公頃,6500多種珍惜動植物,構成一個珍貴的動植物基因庫,是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之一。溫潤的氣候,五穀豐盈,峽谷幽深,森林茂密,瀑布遍掛,溶洞成群,是一座自然迷宮。

      鬱鬱蔥蔥的壺瓶山脈,一滴甘露從這裡出發,滴聚成流,匯聚成溪,昂首闊步地走出深山,一路奔湧而下,穿越渫水,融入澧水,匯入八百裡洞庭,而後又和湘江風雲際會。

      武陵酒的水源便採取於此的地底深泉,水質優異,清澈透明,甘美可口,富含對人體有利的多種微量元素,獨特的水釀就神奇的酒。

      湖南省常德市,古稱「武陵」,武陵酒也因此得名。該地作為湖南之酒鄉,釀酒歷史悠久。地處洞庭西隅的常德,以其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書寫了豐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在此發掘到的12萬年前的石板灘舊石器時代遺址、柳葉湖西側和白馬湖附近發現的廢家嘴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以及澧縣城頭山的現世充分證明從人類進化史的早期智人階段至7000年前的早期城邦時期,便有農人在此躬耕勞作、繁衍生息。

      在這裡,農耕文化、菜菱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九龍文化以及隱逸文化閃爍著恆久的光輝。不難看出,這些文化和酒有著密切的聯繫。特別是農耕文化,為酒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武陵自古便是人間仙境——

      魏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人間仙境「桃花源」正是「武陵源」的真實寫照。

      或許是受北緯30°的暖溼氣候影響,常德地區常年雨水充足,空氣溼潤,利於微生物的繁殖,這對於發酵型釀造的白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武陵人釀酒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

        「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沈從文在《邊城》裡的這段精彩描繪正是昔日常德的真實寫照。古時的常德城,酒鋪、酒館比比皆是,可謂是十裡長街武陵飄香。

       早在先秦時代,這裡便有擺「春臺席」置酒「與之合飲」風尚和「元月元日飲春酒」的習俗。

       唐、五代時期,武陵城內釀酒盛極一時,尤以崔氏酒最為著名。

     《常德縣誌》中記載了古人留下的兩句詩句:「老嫗香菊古瓦盆,當時勝入杏花村。」正是描繪了此時崔氏酒的興業盛景。

       註:歷經千載——崔婆井的傳奇延續成一段武陵經典。

       常德市人文匯萃,「武陵八景」中就有一景叫「崔婆井」,崔婆井又來源於跟武陵酒有關的一個動人的傳說。

      據《酒譜》載:「五代時,有道士張逸人常題崔氏酒壚云:『武陵城裡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雲遊道士飲一鬥,醉臥白雲深洞口。』自是沽者愈眾」。 

       另據《明一統志》、《水經注》、北宋嘉靖《武陵縣誌》載:山「南麓有崔婆井」,「虛白指宅旁隙地為井,得泉甘洌如酒,人爭食之」。

  相傳,宋朝年間,武陵鎮上,槽坊如林,處處酒家。山下住著一個姓崔的老婆婆,面善心慈,以賣酒營生,但酒一般,儘管崔婆人緣好,苦心經營,省吃儉用,日子也只能說是過得去。

       一天,鎮上來了一位雲遊老道,名喚張虛白,仙隱武陵之際,每日化落魄道士下山至武陵城崔婆店中飲酒,每每飲後徑去,不付分文。崔婆見其憐從不索要。道人見崔婆的為人好,道人念崔婆提水煮酒之苦,就決定幫幫她。他領著崔婆圍著宅院四下看了一遍,指著一塊長滿菊花的地方說,此地堪為井,可得甘泉。並賦對聯:「玉井積香清泉可釀,武陵春色生涯日佳。」

      崔婆心知,這是遇著異人了,從其言而得井中天成之釀,舀而嘗之,清醇甘冽,回味綿長,乃武陵城中絕等佳釀。從此,崔婆家的酒因味道綿軟甘冽,口味醇和,飲後舒暢而名聲大振,銷量大增,此酒則以「崔婆酒」之名流布天下。不論古往今來,凡到過常德的社會名流、商賈、遊人都要來此飲酒放歌,尋蹤訪古。

        此雖為傳說,而史上確有崔氏佳釀武陵酒與道人的故事無疑。

       崔氏姥被後世列入「釀酒名家」,其汲水之井稱為崔婆井,也成為釀酒遺蹟。 

  註:武陵酒的前身「武泉酒」,便是「崔氏酒」的時光再現。

      宋•張師正《括異志》更是詳細記載了這位大大提高常德酒的奇異道人:

  張白字虛白,自稱白雲子,清河人,……褫儒服為道士,適武陵寓龍興觀……,居常飲崔氏酒肆,崔未嘗討其直,家人每云:此道士來則酒客輻湊。嘗題其壁云:武陵溪畔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南來道士飲一鬥,臥在白雲深洞口。自是沽者尤倍。……

      張虛白詩句中曾經這樣生動的描述道:「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樓。大醉方回首,逢人不抬頭。」

    北宋詩人梅堯臣的《武陵行》更以「邀飲酌瓊醴」來讚美常德的酒,如詩:

  生事在漁樵,所居亦煙水。

  野艇一竿絲,朝朝狎清泚。

  忽自傍藤陰,乘流轉山觜。

  始覺景氣佳,潛通小溪裡。

  常時不見春,入谷驚紅蕊。

  幽興窮綠波,翫芳心莫已。

  花外一峰明,林間碧洞啟。

  遙聞雞犬音,漸悟人煙邇。

  舍舟遂潛行,石徑劣容屣。

  豁然有田園,竹果相叢倚。

  厖眉髽髻人,倏遇心顏喜。

  尚作秦衣裳,那知漢名氏。

  自言逢世亂,避地因居此。

  來時手種桃,今日開如綺。

  更看水上花,幾度逐風委。

  競引飯雕胡,邀飲酌瓊醴。

  復呼童稚前,綠鬢仍皓齒。

  翻遣念還茅,思歸釣鱣鮪。

  將辭亦贈言,勿道丘壑美。

  鼓枻出僊源,繁英猶邐迤。

  薄暮返蒼洲,微風吹白芷。

  他日欲重過,茫茫何處是。

  武陵酒聞名遐邇,引來四方富豪。據說,有一慕名而來的官商,泊常德碼頭後,其年方二八、生性活潑的女兒,被武陵古城的風光陶醉了,不慎跌入江中,僕人把小姐救起後,丫環急於為她換洗梳頭,一時未找到銅鏡,順手把老爺買的酒舀了一碗,給小姐照面,在濃鬱的酒香中映出了如花似玉的嬌容,一時滿船驚喜,哄傳街市,徐娘、小姐竟相仿效,以酒代鏡。此酒自便稱之為鏡面酒,有好事者將此事上奏宋朝皇帝,欽定鏡面酒與堆花酒為貢酒,還規定常德每年生產的這兩種美酒必須全部朝貢,民間不得飲用。

  宋代釀酒業興旺,武陵地區則釀有「白玉泉」酒,又以「武陵桃源酒」和「鼎州白玉泉」的酒名聞名於世,列為全國名酒之列,熙寧年間酒課達「五萬貫以上」,是湖南產酒兩大地區之一。

       宋代也有以「武陵春」為名的酒,宋詞的詞牌中,竟也有與常德地域之酒有關的,如醉桃源(即阮郎歸)。

   明代文學家袁中道《澧遊記》中也有「下山飲於老梅樹下,月上始登舟歸」的描寫。

       清代民間釀製酒較為普遍,如《武陵竹枝詞》中曰:「村村畫鼓澆春酒」。    

      李白、杜甫、陶淵明等歷史上諸多的文人騷客曾經亦在武陵飲酒吟詩,創作出許多的曠世名句。

       但無論是先秦時代的擺「春臺席」置酒「與之合飲」;還是五代時期的「武陵城裡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又或者是宋代「鼎州白玉泉,酒課五萬貫」,還或者是清代民間「村村畫鼓澆春酒」……在今人看來,這些都不過是常德此地人,好熱鬧、愛團結,酒好、量高的佐證而已。

      千年前的武陵酒,早已不知其味,但常德地區作為湖南省產酒的兩大主要地區之一已是不爭的事實。     

      摧毀腐朽和落寞的舊世界,以一個更加美好的方式重新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這是事物發展以及更新換代的本質規律所在。

      晚清至民國期間,因為歷史的客觀因素,武陵地區的釀酒作坊受到重創,破敗調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來一些散流在外的酒業人員陸續回城返鄉開工復業。至1950年,大小糟坊已發展到30多家。此時,原常德市工商聯和稅務局先後三次進行組合,將30多家小糟坊合併調整為三家糟坊集中生產,又將另10加糟坊分東、西、北三區組建為3個釀酒工廠。

      1952年,在常德市德山乾明路,常德專署專賣處成立。

      就在這個新中國剛剛蹣跚學步的第三個年頭,一群追求夢想的常德釀酒人,隨著稚嫩的第一聲呼號,在傳承千年歷史的崔家舊酒坊遺址的基礎上,將城區內的3個釀酒廠(當年年產不到100噸酒)合併建成「常德專署酒類專賣處釀酒廠」。創業之初,僅有員工23名,尚屬於手工作坊式生產。

      1955年7月,酒廠劃歸湖南省釀酒總廠,為「常德分廠」;1957年下半年,「常德分廠」下放常德市工業系統領導,改名為「湖南省常德酒廠」,恢復生產傳統白酒。

      1958年,為了響應國家學創名優的號召,常德酒廠通過學習全國7家著名酒廠經驗,並結合本土傳統釀酒方法,開始研製大麯酒釀製方法,成功釀造出具有獨特風味的濃香型「德山大曲」酒。

      此後,酒廠不斷完善工藝,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

      在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德山大麯酒一舉獲得「國家優質酒」榮譽稱號(具體見本書「德山大曲」部分)。此時的常德酒廠,還沒有日後名滿天下的「武陵酒」的影子——

湖南省常德地區工業學大慶會議

《光榮冊》(部分)——1977年

       在湘酒記憶中繼續我們的時光旅行:1977年,根據中共常德地區委員會/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關於表彰一批工業學大慶先進典型的決定》,通過層層總結評比,各級黨委推薦,共選出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代表四百三十八名,出席全區工業學大慶會議。其中,受到表彰的單位就包括常德市酒廠和漢壽縣酒油廠。

      中國的白酒,多少和地域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武陵酒的誕生也便隨著湖湘政治環境的實際需要應運而生。

       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數次回湖南常住。茅臺酒作為當時的接待用酒,供應前來拜訪的賓客明顯不足。

       20世紀70年代初,為生產出與茅臺酒口感一致的政府接待專用酒,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在本土開發一款醬香型高品質接待用酒,出於對常德酒廠自然環境以及時任酒廠廠長鮑沛生與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副廠長季克良先生的同學關係的考量,決定將試製該酒的任務交予常德酒廠。

      常德酒廠正式成立了以廠長鮑沛生為首的新產品試製小組,師從茅臺,先後三次派遣技術骨幹拜訪茅臺酒廠,在學習傳統醬香白酒釀造工藝的基礎上,潛心學習研究、釀製,最終自主創新研製出風格獨特的幽雅醬香武陵酒。

      經過努力,常德酒廠於1971年試製出繼茅臺、郎酒之後的另一種風格獨特的優質醬香酒,亦稱茅型酒。

      1972年正式投產醬香型大麯酒,該酒以古地名為酒名,謂之「武陵酒」,以崔婆酒為源的武陵酒就此誕生。

      1979年,「武陵酒」和「德山大曲」同為常德市酒廠的兩大產品並形於市。

      1987年,根據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武陵和德山正式分家,常德市酒廠改制,廠內的武陵酒車間獨立,改稱「武陵酒廠」,原先的舊廠則易名為「德山大麯酒廠」。

      讓我們隨歷史回放到上個世紀70年代,具體來講述一段故事,曾有一段因領袖情緣而演繹起醬酒的「三醬演義」。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主席曾兩度回老家湖南常住。隨後,慕名前來主席家鄉參觀的外賓及領導等賓客屢增。當時,茅臺酒作為省委省政府接待專用酒,對湖南的供應量每年只有1000斤,嚴重的供不應求。

      當時的湖南省委革委會及主要領導,即革委會主任——原42軍政委卜佔亞同志痛感本土接待用酒的空白,決定在湖南本土開發一款與茅臺口感接近、品質相當的政府接待專用酒,幾經篩選,革委會的目光投向了湘西北與茅臺酒廠同一緯度的常德市酒廠。

       醬香武陵酒就是在這種歷史機遇下橫空出世。

       而這一歷史重擔則交給了時任技術負責人的鮑沛生,理由有二:

       其一,常德市酒廠自然環境、維度與茅臺酒廠非常接近;

      其二,鮑沛生與時任茅臺酒廠技術副廠長季克良同為蘇州輕工業學院同班同學。本著支持主席家鄉的工作,加上同學的真摯情意,鮑沛生帶領的攻關小組得到了茅臺酒廠的大力支持。

      1970年,鮑沛生帶領一群常德市酒廠特別挑選的技術骨幹到了茅臺酒廠,歷經兩年多的潛心學習、研究和試製,終於在1971年研製成功。此後,武陵酒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而武陵酒的風格和茅臺有些不太一樣,武陵酒當時以醇甜、柔和、焦香為主,有焦香,但焦不露頭的風格,跟茅臺酒有所區別,再經過後期的工藝改進,在1972年,師法茅臺又獨具細膩、優雅風格的醬香武陵酒正式定型,也代表武陵酒研製成功,其後屢獲殊榮。

       因為對武陵酒的傑出貢獻,鮑沛生被譽為「武陵酒」之父。

       一代醬香傳奇在這種歷史機遇下,磅礴展開——

       可以說,武陵酒是應運時代的要求而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自此,在醬酒領域,湖南的武陵酒與貴州的茅臺酒和四川的郎酒三醬演義,各領風騷,合稱「茅、武、郎」。

      其實,當時三湘四水不乏酒廠,而唯獨常德市酒廠能當此大任。省領導看重的是武陵地區釀酒業素有的品質和內在的底蘊。常德雨水豐沛,氣候宜人,乃是魚米之鄉,古武陵早在先秦時代就開始有了釀酒的歷史。正因氣候、水源、原料和釀酒歷史的完美結合,醬香武陵酒才有研製成功的厚實基礎。

  醬香武陵酒的誕生,既是歷史使然,眾望所歸,也是武陵酒獨有實力的顯現,更是包括當時酒廠負責人鮑沛生等在內的廣大武陵人銳意進取的成果。師法茅臺的醬香武陵卻不拘泥於茅臺,而更擁有自己獨特的品質和品味,並由此成為款待四方賓客的專用酒,得到了高層人士的認可。

       既為醬香,武陵酒深得精微之道,由表及裡,去偽存真。

      由原料的精挑細選開始,歷經數十道工序,兼武陵靈山秀水涵養,所得佳釀,既保留醬香白酒獨有的醇和豐滿,窖香濃鬱的特色,又增以綿軟細膩、柔順幽雅之功,創造出獨有的細膩幽雅的醬香口感。

      儘管武陵酒是1971年試製成功的新產品,但它的口感和釀藝都仍有其獨到之處。

      釀酒的技術本質上十分簡單,兩句話即可說清:第一步將糧食中的澱粉轉化成葡萄糖;第二部將葡萄糖轉化為乙醇(酒精)。但事實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鬱,並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於發酵釀造過程中的副產物——大量的酸脂類有機物。

      這些複雜的有機物群構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的濃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種物質,主要成分為乙酸乙酯,而醬香種的香型物質高達1200多種,主體香型成分至今還沒能特別清楚。

       茅臺酒廠的總工程師季克良曾經以「我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的稱謂來形容過茅臺的釀造生產工藝。整個工藝的核心在於: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將糧食中的澱粉不斷發酵,經過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機物,這是茅臺型醬香酒與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而師法茅臺的武陵酒,其釀造技術尤為精堪,操作方法特殊。此酒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以小麥制的火曲(高溫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培制大曲溫度高達70℃,引用「崔婆井」的泉水為釀造用水。同時,每一次用曲量的增加,彌補了高溫曲糖化力、發酵力低的不足,豐富了大曲微生物的品種與數量。

      武陵酒的釀製過程通過採用特殊操作方法,釀製工藝則是整粒高粱以水浸透,接著進行清蒸清燒,涼堂堆積,地窖發酵,於八蒸七吊得酒——採用8次蒸料,7次取酒的傳統工藝,經三年以上貯存,再勾兌裝瓶出廠。

       釀造時,需甄選川南上等糯紅高粱為原料——它似乎專為釀酒而生,皮薄粒滿,澱粉含量、支鏈澱粉比一般高粱都要高,澱粉含量平均高達62.8%,易糊化,非常適合被釀酒微生物利用糊化發酵;同時它的糯性強、雜質少,更符合保水生香提高純度的要求;出酒率高,富含單寧、花青素,被科學實踐證實為所有釀造醬香型白酒的糧食中最優質的釀酒原糧。這樣的糯紅高粱一年方有一個生產周期,極其珍稀珍貴。採摘後,將高粱在80℃、35℃的水中分別浸泡一晝夜,這一顆顆小黃豆般大小的高粱米,就開始走上了化身為漿,化糧為酒的道路。

       來年端午,將小麥經70℃高溫發酵製成高溫曲,以整粒高梁浸漬,清蒸清燒。同時,不斷增加曲量,彌補高溫曲糖化力、發酵力低的不足,更為其帶來了大量的微生物、香味物質和香味前軀物質,豐富了大曲微生物的品種與數量。再配以來自武陵德山地底深處,富含鐵、磷、鈷等百餘種礦物質的山泉,製成武陵酒的原料。

       搭配好的原料需經過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八次堆積發酵、八次入池發酵,七次取酒,整個過程歷時整整一年,正好納四季靈氣於一身,集四時節律為一統,終於締造出魅力獨到的醬香武陵酒。武陵酒的酒度早先分為48度和53度兩種,後因市場需求,又增加38度一種,低而不淡,惠而不貴。

      北緯30°的傳奇底蘊,古法傳承的工藝、不可複製的技術,構成一種極為精密、系統的釀造藝術,一代代武陵人遂將醬香武陵酒傳承、發揚和延續至今,並書寫著一部武陵釀藝的傳奇史。不凡的釀造經歷,使醬香武陵酒充溢獨到的魅力。

      經過特殊釀造工藝制出的醬酒酒色微帶淡黃,酒體清澈通透,酒質細膩純正,酒香濃鬱幽雅,醬香馥鬱,略帶焦香,入口綿甜、柔和、純正、醇厚而爽冽,後味乾淨而餘味綿綿,飲罷味長舒適,空杯留香持久,具有鮮明的醬香型大麯酒的特點。

      清末代皇帝之弟溥傑品嘗之後,有詩讚云:「千秋澄碧湘江水,巧釀香醪號武陵。」 

      著名白酒專家高景炎先生品嘗該酒後曾說:「武陵醬香型風格典型,細膩幽雅,是白酒釀造的至高境界。」

      註:武陵酒主要使用嶽陽樓牌和武陵牌酒標,其中武陵牌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

      品嘗武陵酒時,以本地缽菜最為相得。在這裡費點筆墨,著重介紹一下本地的缽子。 「燉缽爐子鼓嘎嘎,不願朝中做駙馬。」這句當地民間諺語充分反映了常德缽子菜的特色。

      在常德人看來,沒有燉缽爐子是不成宴席的,無論是滴水成冰的嚴冬,還是驕陽似火的盛夏,常德人的餐桌上都有鼓嘎作響、熱氣騰騰的火鍋。

       常德缽子菜又稱「燉缽爐子菜」、「燉缽菜」、「火鍋」。講事先初步烹製好的原料,用陶製的缽體、砂鍋或金屬小鍋盛裝,隨小火爐上桌,由食者邊煮邊吃。來了客人一定要燉上幾個缽子,否則不成敬意。冬季爐火熊熊,缽內熱氣騰騰、香氣四溢,驅盡了嚴冬的寒氣。哪怕烈日炎炎的盛夏,常德人的甑缽爐子照樣也燉得熱火朝天,再配上醬香武陵,兩杯下肚,食者大汗一出,酣暢淋漓,胃口大開。

      像常德地區冬天民間常吃的白菜缽子「一層白菜、一層肉、一層豆腐,煨燉至白菜酥爛、豆腐成蜂窩狀,連鍋上桌,逐層抓而食之」最妙,此外還有較為知名的泥鰍鑽豆腐、肉片重陽菌、排骨燉玉米、清燉水魚等亦佳。 

      註:醬香武陵酒,以山水之獨具、歷史之積澱、偉人之機緣,聚匯於天地,共釀於一壺。武陵一出,珍品薈萃,宇內折服。 

      20世紀70年代以來,醬香武陵酒先後斬獲湖南省名酒、全國優質酒、國家金獎等殊榮。

      1973年,武陵酒被命名為湖南省名酒,就被定為我省招待外賓用酒,凡來常德探訪的各級領導及採訪的各級記者,也大都是用武陵酒招待。

      1975年,武陵酒正式投放市場,上市銷售。

      1979年,武陵酒榮獲中國第三屆評酒會銀質獎章。

      1983年6月,湖南日報開設了《常德食品》專欄,新聞工作者朱定萬在這個專欄中則以《學趕「茅臺」的武陵酒》為題,專門介紹了武陵酒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以茅臺酒為目標,展開技術攻關,終於在全國評酒會上奪得醬香型酒總分第一名。

      1984年,武陵酒再度榮獲中國第四屆評酒會國家優質酒稱號和銀質獎章,又獲輕工業部全國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

       當時,湖南日報記者吳谷平專程來常德採訪全國評酒委員會委員、常德釀酒工業公司經理鮑沛生。他們一邊細品著清香、透亮的武陵酒,一邊慢慢交談。從面前的佳釀說到評酒場的角逐。

      鮑沛生還回憶了自己從大學畢業時滴酒不沾的工程師如何勤學苦練,成為全國30位評酒委員之一的經歷。還詳細介紹了當年武陵酒參加全國質量評獎活動,從148種酒中獲獎的情景。

       1985年,武陵酒廠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請到很多湖南籍在京的老同志、老專家,包括朱鎔基在內。從此,武陵酒的名氣越來越大,《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食品報》等媒體爭相報導,一些國家級領導、全國文藝界知名人士品嘗武陵酒後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著名書法家舒同為武陵酒題寫了「芙蓉國裡武陵香」。

      1987年,當代著名畫家韓美林還為武陵酒專門設計了精美的包裝。這種包裝為陶製,以戰國時期古幣為造型,採用仿青銅鍍層,形似褲幣,古樸典雅,寓意吉祥,極具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1988年,武陵酒更上層樓,在安徽合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名酒評酒會上,湖南武陵酒豔壓群芳,以盲評最高分值獲得了中國醬香型白酒第一名,成為與茅臺並列的醬香型白酒代表,並和茅臺、郎酒等歷史名酒一起榮獲中國名酒稱號並獲得國家金質獎章,比肩並稱「茅武郎」,從此結束了湖南沒有「中國名酒」這一金子招牌的歷史。

       武陵酒自此邁入中國高端白酒一線品牌的行列。

       據馬承仕老先生(原常德市酒廠黨支部副書記,在酒廠工作20多年)回憶說,武陵酒在1984年就獲得了國家優質酒、國家銀質獎。但是我們常德市酒廠的專家、工人們心裡不滿足,一定要在醬香型上再創一塊金牌,要與茅臺媲美,先後多次請白酒專家親臨酒廠指導。醬香型酒難度比較大,講究地理環境、水質、生產工藝、流程等等,我們常德市酒廠由鮑沛生工程師打破了傳統醬香白酒不用鐵器生產的規律,自己走出了一條創醬香型的道路。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醬香武陵酒獲得了國家質量金獎,成為湖南省唯一的國家名酒。

      據鮑沛生老先生回憶,當時第五屆評酒會,參加評比的酒很多,有大幾百種,醬香酒也不少。當時國家經委已經定下來了,說國家名酒的金銀牌不再能增加,因為那時候已經有13塊金牌了。但是,武陵酒在第五屆評酒會的時候,分數上略高於茅臺酒(經過幾輪評比,醬香武陵綜合得分高出國酒茅臺0.8分)。不增加金牌不行啊,武陵酒比茅臺酒分數要高,如果我們不得金牌,茅臺酒也別想得。

       結果,在1988年底,「國家名酒」得金牌就由13種變成了17種,多增加了4個國家名酒金牌。

      這裡面,一個是評分高於茅臺的武陵酒,一個是評分高於山西汾酒的寶豐酒,一個是得分高於古井酒的宋河糧液,還有一個是沱牌麯酒。從此,武陵酒就成為「中國名酒」了。

      1991年—1994年:隸屬於常德市釀酒工業集團公司。自1990年12月伊始,武陵酒廠等四家企業被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常德釀酒集團公司。

      1992年,武陵酒再度獲得美國紐約首屆國際白酒、葡萄酒、飲料博覽會金獎。

      1994年5月,常德市釀酒集團公司徹底解體,鄒同益--這個受命於危難之時的老廠長,再度出任湖南省常德市武陵酒廠廠長。

       1998年,湘泉集團控股武陵酒業,湘泉集團武陵酒業有限公司成立。

       在1995年至2003年間,武陵酒業充分發揮出窖藏原酒的優勢,精選出二十年儲放的優質醬香基酒,厚積薄發,適時推出醬酒王者——48度和53度「武陵王酒」系列產品。

      武陵王酒是當年湘泉集團武陵酒業有限公司的龍頭產品,經窖藏儲存20年以上,1975年的酒質,當年年產僅萬瓶,屬武陵酒之極品。武陵酒業則是湖南省唯一的國家名酒生產基地。

      但由於種種原因,武陵酒的全國化戰略推進緩慢,但是武陵人並沒有就此選擇退卻,而是堅強地選擇了靜默厚積、等待時機。

      2003年,一縷春風吹進了武陵酒廠。當時瀘州老窖意識到了醬香型白酒的廣闊市場前景,於是決定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取得武陵酒業的控股權,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成立。

      由於武陵酒是湖南省唯一獲得中國名酒的白酒品牌,因此,武陵酒業的發展也牽動著湖南省、常德市各級領導的心,省市兩級領導在企業發展資金、土地供應等方面不但給予武陵酒大力支持,就連湖南省政府提出的振興湘酒的計劃綱要也是以武陵酒為中心進行編制和設計的。

      瀘州老窖8000多萬元的資金投入,給武陵酒業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在常德、瀘州兩市政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三年磨一劍,武陵再度崛起。

       2007年,53度醬香武陵酒經過中國名酒質量複查委員會和國家食品質量檢測機構的鑑評與檢測,順利通過「中國名酒」質量水平的複評,保持了中國名酒(國家質量金質獎)質量水平;同年,武陵酒成為「2007年中國商標節唯一禮品用酒」。

      2007年7月20日,為紀念武陵酒榮獲國家名酒金質獎20年而鼎力打造的又一高品質醬香型白酒——金獎武陵隆重上市。

      2007年9月9日,具有全新六重防偽技術的武陵「幽雅醬香」系列——「武陵牌」上醬、中醬和少醬,正式宣告戎裝上市。此幽雅醬香系列一經推出,就在高端白酒市場上掀起一股醬香白酒的「幽雅風潮」,而「中國醬香白酒第三大流派」,赫然開立。

      2008年伊始,醬香武陵酒先後成為「朗朗感恩新年音樂會」唯一指定用酒、2008年度湖南省釀酒行業優質產品、湖南高端白酒第一品牌、湖南省著名商標、第四屆湘商大會唯一接待專供酒……

       2009年,全國白酒專家委員會技術分會年會上,數十位評酒專家,驚人一致地評定醬香武陵酒為「南國第一醬」。

       2010年,武陵酒代表湘酒獨家入駐上海世博會。

       2011年,武陵酒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武陵酒從最初的「嶽陽樓牌」到褲幣型武陵酒,再到集古典氣質與現代氣派於一身的「武陵三醬」等系列產品,武陵酒業已成功的邁入了中國高端白酒之列。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我於今早重生,來時心懷暖陽。

      真心期待咱湖南酒的金字招牌中國名酒「武陵酒」未來越來越好!

        武陵酒廠歷史上重要的幾次廠名變更——

        一、1973年—1981年廠名為:常德酒廠/常德市酒廠

       二、1981年—1984年,常德市政府成立常德市釀酒工業公司,下轄:常德市釀酒一廠(後更名為常德市白酒廠)、常德市德山大麯酒廠、常德市酒廠(也稱「常德市武陵酒廠」)、常德啤酒廠。※

       三、1984年—1991年:湖南常德市武陵酒廠

       四、1991年—1994年:隸屬於常德市釀酒工業集團公司※

       五、1995年—1996年:復名為常德市武陵酒廠 

       六、1996年—1998年:湖南武陵酒業有限公司

      七、1999年—2004年:湖南湘泉集團武陵酒業有限公司

      八、2005年至今: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不同時期前後分別為瀘州老窖和聯想控股)。

     本文有個別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及時聯繫筆者,為此給您帶來的不便,萬分抱歉!

      註:作者系國家一級品酒師,自由撰稿人和自由酒評人,陳年老酒收藏愛好者,曾任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價格評估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委員。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品德堂·茶酒文化品鑑館】

一山一水一世界,

杯茶壺酒品人生。

品德堂·茶酒文化品鑑館,

您身邊的老酒銀行和品鑑專家!

(掃碼關注,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康定街頭老酒名酒回收攤販竟標榜「榮譽第一」 !記者暗訪揭秘內幕
    這一次暗訪記者並未了解到真實情況於是第二組暗訪記者再次來到同一地點跟蹤調查「家裡有一瓶52度的五糧液沒人喝,你收不收?」「大概值個1000出頭,但必須得看到實物才能給出價格「帶著疑問第三批記者再次來到攤位前暗訪準備買一瓶「老酒」後到相關部門進行鑑定未曾料想幾分鐘前還表示「肯定可以啊」的男子卻表示現在沒有現貨只能到位於成都的老酒坊購買隨後,男子向記者展示了其手機上的
  •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第17期)-廣東省地方名酒
    老酒與新酒的區別太大,提前存夠以後喝的老酒是趨勢!男人可以不帥,也可以沒錢,但一定要有故事和老酒!收藏老酒拼的不是「燒錢」,土豪和平民都能玩轉老酒收藏。一圖了解中國各地老酒(果斷收藏!)記憶中的那瓶老酒-中藥入曲的不僅只是董酒還有平壩窖酒除了十七大名酒,曾經還有這些老酒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
  • 歷久彌香,價值凸顯,五糧液老酒回家演繹新故事
    近年來,老酒市場表現突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陳年名酒的品質認知逐步清晰,認同感逐步提升。品味老酒、收藏名酒已經成為酒類消費的新趨勢和白酒發展的新動能。12月16日,作為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2020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在宜賓舉行。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出席活動並共同為「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五糧液陳年白酒收藏愛好者俱樂部」揭牌。
  • 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
    12月16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五糧液集團公司承辦的2020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在酒都宜賓舉行。活動採用線下舉辦+線上直播方式舉行,吸引了超過200萬老酒愛好者共同關注。在線上線下收藏愛好者的見證下,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五糧液陳年白酒收藏愛好者俱樂部成立,宋書玉理事長和李曙光董事長為俱樂部揭牌。
  • 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
    12月16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五糧液集團公司承辦的2020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在酒都宜賓舉行。活動採用線下舉辦+線上直播方式舉行,吸引了超過200萬老酒愛好者共同關注。    在線上線下收藏愛好者的見證下,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五糧液陳年白酒收藏愛好者俱樂部成立,宋書玉理事長和李曙光董事長為俱樂部揭牌。
  • 中國老酒行業發展史,老酒投資收藏那點事兒!
    這是輝月有話說的第67期分享 這幾年,CCTV2《消費主張》每年都會播放幾期關於老酒投資收藏的節目。裡面有交易,有品鑑,還有多個一夜暴富的故事和投資升值的神話。
  • 杭州星橋路老酒回收中心
    價值只會越來越高,這也是老酒收藏的大特色。但和同年代的洋酒相比,中國老酒的價位只是零頭而已。國外的名酒保存百年以上的屢見不鮮,名酒收藏更是綿延不絕,中國的名酒收藏何時能見彩虹?茅臺酒回收開封之後的酒怎麼辦?你喜歡獨酌自飲還是三五小聚,葡萄酒開瓶之後沒喝完?一款開瓶的葡萄酒已過了適飲期,還有如此的妙用!天津回收老酒——4大實用妙招趕緊學起來!在廚房裡,葡萄酒酒絕對是個絕佳的烹飪小助手。
  • 常州老酒文化館藏"絕版"虎骨酒 有8大名酒800品種
    除了做慈善,黃建偉還有個愛好,就是收藏老酒。在這個收藏圈,他算得上是資深人士,1990年開始,他就喜歡收藏一些名酒、地方好酒,但這完全出於愛好。  4年前,偶然的機會,黃建偉認識了國家一級鑑酒師、品酒師楊敏。最近,楊敏給他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理念:「江蘇不少人對收藏老酒雖然有愛好,但是從來沒有像北京、深圳兩地那樣形成一種文化,為什麼我們常州人不能來引領這種老酒文化。」
  • 「九大名酒」盤點,別光吃花生米啊!
    酒還是要喝老酒,其中的陳味就像老朋友,見的是歲月,喝的是交情。念幾分舊事,品一杯老酒,人生至快意事,莫過於此。 那麼,什麼是老酒呢?首先,從收藏的角度而言,只有瓶裝的老酒方能稱得上是老酒。
  • 記憶中的這瓶老酒——河北省地方名酒
    河北盛產的白酒,大家都可以脫口而出幾款家喻戶曉的河北名酒。那麼您記憶中的那瓶河北老酒是哪款?衡水老白乾、劉伶醉、叢臺。。。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河北酒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下面就來重溫那些記憶中的經典河北老酒吧。鹿泉春產地河北省石家莊市製酒廠。原料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
  • 「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舉行
    來源:宜賓新聞網 12月16日下午, 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五糧液集團公司承辦的2020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在宜賓舉行。
  • 杭州星橋路庫存老酒回收多少錢一瓶
    杭州星橋路庫存老酒回收多少錢一瓶白酒收藏應該選擇名酒。名酒泛指1952年、1963年、1979年大連、1984年太原、1989年合肥這五屆全國評酒會評出的名酒。再選要收藏的白酒後,應注意收藏方法。
  • 保定市蓮池區回收名酒老酒回收多少錢詳情【菸酒回收吧】
    保定市蓮池區回收名酒老酒回收多少錢詳情【菸酒回收吧】保定鴻運名酒收藏酒收藏茅臺酒回收價格一覽表報價及時回收1983年--1986年地方茅臺酒,回收1987年--1990年鐵蓋茅臺酒,回收1991年--1996年紅皮鐵蓋茅臺酒,回收1997年--2008年整箱白皮五星茅臺酒(飛天茅臺酒)回收(1953-至今)茅臺酒。回收整箱,單瓶茅臺酒,回收年份茅臺,回收15年茅臺酒。
  • 「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首次舉行 力推老酒市場...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12月16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五糧液集團公司承辦的2020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家有老酒」——民間尋寶五糧液專場活動在酒都宜賓舉行。作為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的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活動以「時光珍釀歲月雋永」為主題,解碼五糧液老酒的稀缺性和收藏價值,展現五糧液歷史文化底蘊,匯聚行業各方力量與智慧進一步推動老酒收藏市場的良性發展。
  • 牛欄山十二生肖酒套拍出168.5萬,白酒老酒熱該追捧嗎?
    酒企:通過老酒對品牌賦能老酒收藏,歷來都有。只是在近年來,尤為受寵。2018年初,一瓶茅臺老酒拍出了378萬"天價",榮登熱議話題榜首,並在朋友圈成功刷屏。有網友就說了:"幹了這杯酒,幹了這套房!"2019年6月29日,阿里拍賣正式上線老酒集市。7月,一瓶1980年生產的"郎泉牌"郎酒,在阿里拍賣上經過近200次出價競拍,以全場最高價27.9萬元成交。
  • 老酒收藏圈裡的「江湖黑話」
    「(大)開門」「一眼貨」的老酒能給人以歲月逐漸積澱出的古樸舒適感,這類老酒的價格往往是同類價格中的翹楚。在老酒收藏界,在不破壞酒瓶原封口的前提下,通過觀察酒花的大小形狀、存續時間長短,聽酒花聲音的變化,是判斷一瓶老酒的度數高低甚至真偽的重要方法,也是老酒收藏圈必備的基礎技能之一。跑酒、飛酒酒存放過程中,因為存儲不當的原因會導致酒體揮發,酒液減少,度數降低,這種情況被稱為「跑酒」或者叫「飛酒」。
  • 茅臺酒價格已上調高價回收老茅臺酒回收老五糧液回收陳年老酒
    回收國窖,回收郎酒名酒。高價上門回收2013原箱飛天茅臺酒,回收成箱2011年飛天茅臺酒,回收2012年整箱五糧液,回收飛天原箱茅臺酒價格回收五糧液。98年茅臺酒、回收99年茅臺酒、2000茅臺酒回收、回收2001年茅臺酒、回收2002年茅臺酒、回收2003年茅臺酒、回收2004年茅臺酒、回收2005年茅臺酒、回收2006年茅臺酒、回收2007年茅臺酒、回收2008年茅臺酒、回收2009年茅臺酒、回收2010年茅臺酒、回收2011年茅臺酒、收鑑定白酒類 :茅臺、五糧液、洋河、國緣、國窖1573、劍南春、郎酒、董酒,水井坊 蘇酒 等老酒類
  • 「歲月流金·最美夕陽照」主題攝影展徵集作品啦~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傳統美德,新餘市文化館將舉辦2020年重陽節「歲月流金·最美夕陽照」主題攝影展,現面向廣大攝影愛好者及攝影家徵集各類型反映中老年人幸福感的攝影作品,入選的作品將在市文化館一樓展廳及公眾號平臺展出。
  • 老名酒系列全國首發,全興「腰部計劃」曝光
    」 年代記憶60版為向1963年獲得國家金質獎章和「中國名酒」稱號的經典產品致敬。設計細節加上時代元素並優化提升,外盒顏色雅致,底紋為1963年當年老報紙,充滿年代感。 年代記憶80版為向1984年獲得國家金質獎章和「中國名酒」稱號的經典產品致敬,外觀復刻,盡顯名酒基因和懷舊情懷。
  • 《流金歲月》裡的歌,也是歲月裡的流金啊
    不得不說,音樂原聲是故事情節最好的延續,全劇終後,你打開耳機,按下play鍵,那些人,那些事,依然光鮮。第一首歌,來自新人歌手宋樂謙,《It's You》。這是《流金歲月》中的插曲。選它,是因為最近兩天我才追到王永正社區圖書館計劃擱淺的劇情。那晚,範金剛請他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