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京奧運會的延期一年,中國桌球隊的參賽名單問題也愈發引起了各界的討論。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相比於女隊的撲朔迷離,男隊這邊的奧運人選似乎已經在球迷朋友們心中達成了共識,那就是由馬龍、樊振東、許昕領銜出戰,只是單打派哪2人參加還尚有爭議。
那麼為什麼這3人能得到廣泛的認可?他們相比於其他隊友有何優勢?其中誰又最可能在單打資格競爭中遺憾出局?此即為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
註:本文參與對比的男隊主力層選手,取近2年來有入選世乒賽團體5人組名單者,包括馬龍、許昕、樊振東、梁靖崑、林高遠、王楚欽;文中數據來源均來自國際乒聯官網以及其它公開報導文件,表格為筆者原創製作,如有遺漏、錯誤還望大家批評指出,謝謝!
一、世界大賽成績之對比
眾所周知,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向來都被稱為桌球界的「三大賽」,能奪得其中冠軍之人皆可被稱為「世界冠軍」,集齊三大賽單打冠軍者即為「大滿貫」。縱觀目前國乒男隊主力層,也只有馬龍、許昕、樊振東3人的世界大賽成績最為突出,這方面優勢無人能及。
世界大賽冠軍多,至少能代表這名運動員能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隊內部佔據優勢、拿到參賽權;而單打世界冠軍數量越多,則代表他的實力更能在世界範圍內獲得認可。除此之外,奪冠越多,比賽經驗也必將越豐富,而奧運會對經驗和心態的要求也遠超一般比賽。
通過以上數據和表格我們可以看出,馬龍、許昕的世界冠軍總數遠超其他隊友,因為他倆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樊振東雖是後生晚輩(比馬龍小9歲、比許昕小7歲),但也已經在大賽成績方面奮起直追,逐漸與其他隊友拉開了距離。
二、國際比賽單打勝率
由於許昕的存在,所以東京奧運會的混雙以及男團雙打比賽必將以他為核心,所以我們大可不必過多討論各運動員的雙打成績,而需著重考察單打方面的表現。根據國際乒聯官網數據,筆者整理出了近3年男隊6大主力在國際比賽中的單打勝率變化圖: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因為尚未結束、且受到了特殊原因影響,所以運動員們比賽的場次不多,數據樣本過少,不能完全作為參考依據——拋開這個情況不談的話,我們還可以統計出2個事實:
馬龍、許昕、樊振東在前2年的單打勝率均高於80%,其他3人未達到此水準;
馬龍、許昕、樊振東在近3年已有的比賽中單打勝率也高於80%,其他3人同樣未達到此標準。
由此可見,龍、蟒、胖的單打總體戰績相比於其他主力是要更突出的。
三、主力之間的交手情況
看完了總成績,接下來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就6大主力相互之間的戰績進行一下對比。通過查閱國際比賽交手記錄,我們可以看到除馬龍對王楚欽有劣勢外,龍、蟒、胖總體上對林、王、梁是稍佔優勢的:
大賽成績不如人,交手戰績也下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林高遠、王楚欽、梁靖崑現在都很難撼動馬龍、許昕、樊振東的前3主力位置,而奧運會正好就只有3個參賽名額,豈不正好?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球迷朋友都支持龍蟒胖明年參賽的原因。
不過接下來的問題才是最讓人爭議的,那就是:馬龍、許昕、樊振東,誰將在單打資格競爭中出局呢?
四、淺談許昕單打之優劣勢
之所以單獨將許昕列出來討論,主要還是在於奧運男單人選的取捨關鍵就在他身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就單打大賽成績而言,許昕的成就的確距離馬龍甚遠,和新崛起的樊振東相比也沒有優勢,這點必將嚴重影響其奧運男單資格競爭。
截止2020年,馬龍在單打大賽中拿到了奧運會1冠、世乒賽3冠(而且是連起來的)、世界盃2冠,樊振東則獲得了世界盃的3冠,許昕卻只有1枚金牌入帳,而且這還是7年前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大家都穩定參賽的世界錦標賽中,許昕的單打成績更是遠遠落後於馬龍、也比不了樊振東,甚至連一次決賽都沒打進過,最近2019年的比賽更是爆冷不敵法國選手西蒙,成為了當時唯一輸外戰的國乒選手。
以下是馬龍、許昕、樊振東3人參加世乒賽單打的成績變化圖,許昕處於明顯劣勢(註:該表格的縱坐標中,冠軍數值為1、亞軍為2、前四名為3、前八名為5、前十六名為9、前三十二名為17)——
不過如上文中的《6大主力近3年單打勝率》圖表所示,許昕在一般國際比賽的單打勝率非常高、且更呈現出了逐年遞增的可喜勢頭,這是值得肯定的。
除此之外,許昕作為直拍運動員、其打法具備稀缺性,這對於外戰而言是有優勢的;而且他還在對陣張本智和、林昀儒等主要對手時保持了全勝的成績,這也是支持其衝擊奧運單打資格的重要籌碼。
隨著東京奧運會的延期,如果2021年單項世乒賽在這之前舉辦的話,國乒內部可能迎來一次大洗牌,誰能單打奪冠、誰就有大概率拿到奧運資格;如果世乒賽被推到奧運會之後,則馬龍、許昕、樊振東的地位的確很難撼動,而許昕想要獲得單打門票也相對更難一點。
那麼乒壇接下來的走向究竟會如何?誰又能在這次的動蕩中殺出重圍、贏得衝擊奧運金牌的機會呢?還是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加油,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