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數據脫敏技術分析

2021-02-15 安全牛

在當前國內信息安全熱潮中,數據脫敏作為數據安全的重要一環得到了業界的認可與重視。早在2012年,數據脫敏首次作為一個單獨的魔力象限由Gartner發布,Gartner在2014年又提出了:按照數據使用場景,將數據脫敏分為靜態數據脫敏(Static data masking-SDM )與動態數據脫敏(Dynamic data masking-DDM )。

可能有人望文生義,認為動態數據脫敏一定比靜態數據脫敏高級。非也非也,靜態or動態,取決於脫敏的使用場景,主要是以使用場景為由來選擇合適的數據脫敏的模式。

今天咱們就來理一理動態數據脫敏和靜態數據脫敏之間的區別,著重和大家分析下動態數據脫敏的原理、使用場景、部署方式等,一窺動態數據脫敏如何在隱私數據安全保護中發揮至關重要的左右。

動靜態數據脫敏「半斤八兩」

前面提到了,靜態數據脫敏與動態數據脫敏是按脫敏數據的使用場景來區分的。所謂的數據使用環境,主要是指業務系統脫敏之後的數據在哪些環境中使用,一般可分為生產環境和非生產環境(開發、測試、外包、數據分析等)。

動態數據脫敏實現原理

動態數據脫敏是在用戶層對數據進行獨特屏蔽、加密、隱藏、審計或封鎖訪問途徑的流程,當應用程式、維護、開發工具請求通過動態數據脫敏(DDM) 時,實時篩選請求的SQL語句,依據用戶角色、權限和其他脫敏規則屏蔽敏感數據,並且能運用橫向或縱向的安全等級,同時限制響應一個查詢所返回的行數。

動態數據脫敏實現原理示意圖

動態數據脫敏(DDM)以這種方式確保業務人員、運維人員以及外包開發人員嚴格根據其工作所需和安全等級訪問敏感數據。

 

動態脫敏系統的使用場景

本文選取業務脫敏、運維脫敏、數據交換脫敏三個使用場景分別展開介紹。

1. 業務脫敏

動態脫敏系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業務系統的普通用戶訪問應用系統時對數據權限的控制。正常情況下,業務系統開發時會依據用戶身份標識進行身份驗證後,不同的用戶進行限制數據的訪問。

如業務用戶在訪問某行數據時,只需要查看客戶個人信息的姓名、電話等信息,而不需要查看身份證號或家庭住址,故對身份證或家庭住址的顯示信息實行*號或其他方式進行脫敏處理。

對於遺留系統(舊系統無法再作升級改造)以及開發時未考慮《網絡安全法》中要求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如若重新更改代碼過於複雜,只能依賴於外部技術實現數據的隱私保護,這個時候也需要使用動態脫敏技術。

2. 運維脫敏

在信息安全的職責分離中,針對數據有三類人員:數據所有者、數據管理員、系統管理員。數據所有者是業務人員,而數據管理員(DBA)與系統管理員是運維人員.。

動態脫敏需求最為迫切需要的一個場景,就是針對資料庫的運維人員。運維人員擁有的是管理員帳號DBA帳號,但業務系統的數據是屬於業務單位而不是運維部門。從職責分離的原則上,如何實現既允許運維人員訪問業務生產資料庫又不能讓他們看到敏感數據?

以員工的工資表為例,當資料庫的運維人員使用高權限帳號查詢這類敏感表時,動態脫敏系統將自動將此敏感表(如工資表)的關鍵信息(工資)全部進行脫敏處理後再進行顯示,防止敏感信息洩露。

之前的技術手段是DAM技術方案,針對資料庫作訪問審計管理,針對DBA登陸後的一切操作進行記錄作為事後追溯。但這是一種被動的(事後)檢測性能力,對於隱私保護同時還需要有預防性(事前)的技術能力。這種針對DBA維護時數據脫敏就是動態脫敏中的運維脫敏。

3. 數據交換脫敏

動態脫敏還有一種不常見的使用場景:業務系統與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訪問(稱作數據交換更合適)。在滿足隱私保護時需要對交換的數據進行脫敏處理,但又不像傳統的靜態脫敏一樣需導出數據脫敏後再移交,而是通過業務系統之間的接口直接調用。這就屬於應用系統之間不落地的數據交換,針對這種交換的數據需要作脫敏處理。

動態脫敏系統的部署方式

1. 代理網關式

動態脫敏系統常見的一種部署模式,邏輯上是旁路,物理上是串行的方式。原本應用系統與資料庫建立連接,為了實現數據脫敏處理,應用系統的SQL數據連接請求轉發到脫敏代理系統,由動態脫敏系統解析請求後,再將SQL語句轉發到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返回的數據同樣經過動態脫敏系統後由脫敏系統返回給應用伺服器。

這種部署方式可以實現,不在資料庫伺服器與應用務器上安裝軟體就能進行脫敏處理,但這也需要更改應用務器對資料庫的調用地址,也就是說原來是由應用務器連接資料庫,現在改成應用伺服器連接動態脫敏的代理網關。這種部署模式能針對應用用戶實現粗粒度的脫敏,也可實現針對運維脫敏的處理。存在的問題是,針對應用用戶無法實現用戶級的不同脫敏算法與效果,同時運維脫敏也存在被繞過的危險,DBA可能會繞過動態脫敏系統直接訪問資料庫地址。(國外Informatica 的產品就是常以這種方式部署)。

2. 透明網關式

這種部署模式是將動態脫敏系統串接在應用伺服器與資料庫之間,由於動態脫敏系統能在OSI二層上工作,不需要IP位址,對應用伺服器與資料庫伺服器來說,都像原來一樣訪問各自的真實IP位址,動態脫敏系統通過協議解析分析出流量中的SQL語句來實現脫敏。這種部署方式不需要更改應用伺服器與資料庫伺服器的連接設置,但在網絡中會形成單點故障,雖然常常有BYPASS技術作為支撐,但所有流量都會經過網關,會造成網關性能瓶頸問題。(國外做資料庫防火牆的Imperva 等會採用這種方式,但動態脫敏只是其中小的功能,也只是針對少量的敏感數據採用這種脫敏方式。)

3. 軟體Agent代理方式

這種方式在資料庫伺服器上安裝Agent, 監控對數據的訪問請求。當請求的數據是敏感數據時,Agent 會利用脫敏算法來對數據進行脫敏處理。這種部署方式需要在資料庫伺服器上安裝軟體,帶來了好處是運維人員無法繞過。

動態脫敏在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方案中作用

數據脫敏不只是一種新穎的數據操作,它已成為軟體生命周期和數據管理的核心內容。其中,靜態數據脫敏技術已被納入集成到軟體生命周期(SLC),動態數據脫敏技術則成為數據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啟明星辰資料庫動態脫敏新品亮相 七大優勢布局數據安全市場
    數位化時代,個人隱私、敏感數據洩露事件頻發,數據安全幾乎等同於資產安全,同時5G等新興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連接數據資源池和數據共享方式來開展業務已成為趨勢,傳統的靜態數據脫敏產品已無法滿足用戶業務系統實時性、高頻性的數據脫敏需求。
  • 談談數據治理是什麼?
    當然基於每家公司的數據治理的目標不一樣,每家公司的數據治理實施關鍵路徑也會不一樣。我所在的公司數據治理的目標是為方便業務快速掌握了解數據、公開透明數據資產的動態,所以把數據價值、元數據管理、數據質量做為了實施關鍵路徑。元數據管理元數據從數據的角度可以分為三類:業務元數據、技術元數據和管理元數據。
  • 深度|《信息安全技術 政務信息共享 數據安全技術要求》標準解讀
    《信息安全技術 政務信息共享 數據安全技術要求》(以下簡稱「本標準」)通過充分調研和梳理政務信息共享的數據流程,抽取共性,分析政務信息數據流轉的過程及面臨的數據安全風險,梳理安全控制點等,總結現有各種數據安全技術應對政務信息共享過程中面臨數據風險的能力,提出政務信息共享數據安全技術要求框架,規定了政務信息共享過程中共享數據準備、共享數據交換、共享數據使用階段的數據安全技術要求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的安全技術要求
  • 億賽通研究院院長梁金千帶你洞察數據安全技術發展趨勢
    據梁院長介紹,億賽通堅持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及安全服務三大業務聯動發展。針對結構化數據安全,億賽通提供了資料庫審計(DAS)、資料庫防火牆(DAF)、資料庫脫敏產品。回顧2019年,億賽通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所做的技術改進。梁院長總結道,在產品研發方面,主要針對不同行業客戶的特殊需求進一步做了產品的細化和差異化,同時將現有產品移植到國產作業系統和國產CPU(已支持Arm、龍芯)上,並推出了全新產品資料庫防火牆和數據資產安全分析平臺。在技術創新上,探索了能夠應用於微數據和大數據的相關技術,並在區塊鏈技術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技術儲備。
  • 【洞見】美創CTO周杰:如何保護流動的數據
    因此,考拉徵信服務有限公司及北京黑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銷售、技術等 20 餘名涉案人員被警方一起帶走了。看上去,這些「主動」把個人信息拿來賺錢的企業果然沒有好下場。但對「被動挨打」也要認,被人盯上數據的企業就只能渾渾噩噩過日子了嗎?並不是。
  • 解讀2020數據分析技術十大趨勢,看DataFocus如何持續創新!
    簡單的理解就是採用機器學習(ML)、自然語言處理(NLP)、數據挖掘等技術應用到數據分析流程中,使數據分析更加自動化、智能化。Gartner對自然語言處理(NLP)等AI技術的持續看好,與DataFocus不謀而合。從DataFocus問世之初,就一直潛心打磨NLP技術,致力於顛覆數據分析交互過程,從拖拽式時代,進入搜索式到智能分析時代。
  • 青記觀察丨網際網路與社會議題的脫敏
    有很多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去解讀這種爭議,但這一現象本身其實揭示出網際網路甚少被人討論的一種「可供性」,那就是「脫敏」(desensitization),亦即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新的技術生態和話語空間,具有將敏感的社會議題「日常化」的能量。對於這一問題的深入關注,較早出現在青少年行為研究領域。
  • 圖解《數據安全法(草案)》
    深度分析4月10日,工信部發布了《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可謂是草案相關規定的落地指引。從採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出發,對網絡數據安全的關鍵技術進行規範,如下圖:
  • ...數據分析及生態系統分論壇:HBase、Spark、ES、Kylin及Octopus...
    2015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第三天的大數據分析及生態系統分論壇中,來自Hortonworks、IBM、京東、百度、eBay、銀聯智惠和南京大學的七位專家介紹了大數據分析及生態系統的進展。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張廣豔主持。
  • 國內數據分析「七宗罪」 美國進入「非結構化」數據分析新時代
    而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新技術正推動著美國數據分析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目前美國很多企業客戶不僅開始分析非結構化數據,並通過引入「實時分析」、「數據驅動」(Data-driven)、「人機互動」等最新的數據分析理念,實現了企業數據分析與經濟效益的有效聯動。
  • 別讓照片洩露隱私,試試華為的照片脫敏功能
    有辦法,就是使用華為EMUI 11的照片信息脫敏功能。在手機桌面上點擊「圖庫」,選擇要分享的照片,然後點擊「分享」。這時,手機屏幕的左上角會出現一行藍色字體「隱私保護未開啟」。點擊這行藍字之後,照片下方會出現「分享隱私保護」,就可以選擇打開「去除照片拍攝數據」或者「去除照片位置信息」了。
  • 百度地圖大數據助力復工復產,深圳南山區車流遷入遷出動態實時可查
    因此,為了解城市車流遷徙情況,便於交通部門做好交通管控和疏導工作,織密復工復產的「安全防護網」,百度地圖除此前不斷更新的「遷徙大數據平臺」和「實時路況平臺」外,再次推出新的重量級大數據平臺——百度地圖城市級「車流遷徙態勢感知平臺」。該平臺能夠對城市範圍內進入所選區域的車流來源地和重點入境道路進行研判分析。
  • 科三掛科學員大數據分析
    大數據聽起來高大上,其實還是我們當年學的統計學,統計以後得出有趣的規律就是大數據。科三以5年為小結:男性掛科1人,女性6人,他們掛科共同點是極度緊張和敏感1,科三最不易掛科的是男性,基本可以說不掛科,有著男性一樣剛強果斷性格的女性基本也不掛科,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古人誠不我欺也,所以後面的大數據分析主要從女性出發2,掛科女性大都有一個強勢老公,老公高工資或者生意人,家裡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基本不需要自己操心生計
  • 醫療數據安全是醫療信息化發展優先議題,數據智能技術助力醫療大...
    醫療數據安全基本技術架構 三醫療數據安全領域細分應用場景及代表機構 四醫療數據安全代表數據智能技術應用產品/解決方案及應用案例新疆CA——醫院電子病歷系統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基於數字籤名技術,新疆CA為醫院設計了一套無紙化安全解決方案,
  • 美創科技與星環科技大數據平臺完成兼容互認證!
    近日,杭州美創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美創科技)旗下數據脫敏產品與星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旗下星環大數據平臺TDH完成產品兼容互認證。
  • 諸葛io:零代碼,啟動精益數據分析之旅
    即使「精益創業」已被炒得火熱,但「精益數據分析」卻沒能取代「拍腦門」,成為更科學的決策依據。儘管,近年陸續出現了一些期望以數據說話的統計工具。但是,當產品、運營希望玩轉數據、以數據驅動產品優化、提升運營效果時,他們遭遇了一個大問題:布點難,難於上青天,數據從此掉朱顏。
  • 聯合打造高端大數據實戰課程 後廠理工學院攜手滴滴培養高薪技術人才
    數字經濟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奔而來,大數據的應用領域迎來飛速增長,人才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看準了市場對大數據領域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後廠理工學院與滴滴達成合作,聯合打造「滴滴認證-資深大數據工程師培養計劃」,為更多有志於從事大數據相關工作的技術人才提供一個提升職業技能的快車道。
  • 網際網路時代,教育大數據的核心技術及發展趨勢!
    利用圖像識別技術,教育大數據可以對教育領域的圖形圖像進行有效的分析,利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識別和處理,可以為教育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視頻錄製技術在教育大數據之中的應用包括職能的錄播、情感的識別和視頻的監控方面。
  • 年薪不到21W免費學,廖雪峰大牛的「大數據分析全棧工程師課程...
    「騰訊、美團、百度等一線大數據專家傾力指導多個企業級項目實戰+大廠脫敏數據名企內推等就業服務拿不到 21w 年薪退學費」推薦大家關注開課吧高口碑的《大數據分析全棧工程師》課程,能幫你快速成長為符合一線大廠招聘標準的高級數據分析人才。課程現已開設 11 期,有 6000+人參與報名學習。
  • 大數據時代,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
    社會各行各業在信息化的發展之中,會積累龐大的信息數據,而從龐大的數據之中篩選、提取出真正有價值的數據信息,成為各行業所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數據挖掘技術的運用和推廣,有效的解決了這類問題,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對於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大數據時代,市場營銷領域是應用數據挖掘技術最廣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