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在抗洪一線的指導員:第一個扛沙袋,最後一個休息!

2020-12-23 澎湃新聞

挺立在抗洪一線的指導員:第一個扛沙袋,最後一個休息!

2020-08-23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文丨相勝、張佳輝

圖丨郝明明、方知

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多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第71集團軍官兵牢記宗旨、不忘初心,堅決做到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有效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用汗水和忠誠譜寫了一曲抗洪搶險決戰決勝的壯麗篇章。

在今年防汛抗洪過程中,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跡值得講述,很多勇敢逆行的身影值得被定格。

今天,我們講一位指導員的故事。

「發現管湧,需要立即支援……」7月16日上午,第71集團軍某旅周麗平生前所在連接到地方人武部領導的求助,指導員周昊帶領87名官兵第一時間來到任務區芙蓉圩堤龍王廟堤段,投入到搶險中。

到達圩堤後,看到堤內已淹水1米高, 4個大管湧點、數十個小管湧點正在往外噴出泥水,百餘名地方幹部群眾正在對每個管湧構築圍井。

「此段堤壩長期大面積滲水,如果不及時克服管湧,將有可能形成潰堤的危險。」與地方領導對接後,周昊立即帶領官兵分組同步展開搬運沙袋和構築圍堰。

「黨員突擊隊跟我上......」話音剛落,周昊就和20名黨員迅速列隊,跳下水中,開始作業。

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戰,一個寬2米、高1.5米、長40米的大圍堰構築完成,將4個大管湧、12個小管湧包圍其中,當大家看見導水孔中流出的清水,指導員周昊才鬆了一口氣。

7月19日晚,該連再次接到險情通報。

「跟我來!」指導員周昊帶領30多名官兵立即趕往現場。看到現場情況,周昊倒吸了一口涼氣,堤壩迎水面出現局部崩塌,已經形成小的漩渦,背水面有2處大管湧,其中一個直徑達到2.5米,並伴有渾水流出,大壩隨時都有潰堤的可能!

天色漸晚,暴雨如注,堤上坡面溼滑,堤下洪水湍急,面對越來越大的漩渦,周昊率先跳入水中,「黨員突擊隊,跟我上!」在他的帶領下,黨員們紛紛跳入水中,利用沙石、土包封堵迎水面滲水口,並在管湧處構築反濾圍井,歷經4個多小時的雨中作業,崩堤險情終於得到有效處置。

黨徽掛在胸前,使命牢記心間。時間撥回到半個月前,突發痛風,病情剛剛好轉的周昊,面對抗洪搶險的命令和領導的關心,毅然拒絕了留守:「我是連隊的指導員,更是連隊黨支部書記,連隊在哪我就在哪,關鍵時刻,我必須帶頭上!」

學習周麗平,獻身為人民。作為「抗洪救災模範」周麗平生前所在連隊,周昊深知精神感召的重要性。恰逢7月19日是周麗平烈士犧牲紀念日,周昊利用任務間隙組織官兵在抗洪大堤上向黨旗宣誓、共唱英雄讚歌等活動,緬懷老排長,激發官兵在抗洪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學習周麗平,獻身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半個月的抗洪搶險任務,連隊官兵一提到指導員,都驕傲不已,還為指導員總結出了六個「一」:第一個到達任務現場、第一個下水作業、第一個扛起沙袋;最後一個洗澡、最後一個吃飯、最後一個休息。

獻身為民,勇擔重擔,是周昊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同時也是老排長周麗平的遺志。這份跨越29年的傳承,周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學習周麗平,獻身為人民」的忠貞誓言。

更多推薦

微 信 號 | 人民前線(ID:njjqrmqxb)

監 制 | 戴 強

編 審 | 張丙才 李慶金

責 編 | 王軍華

編 輯 | 吳榮鑫 吳雪陽

刊 期 | 3529期

原標題:《挺立在抗洪一線的指導員:第一個扛沙袋,最後一個休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父親偷偷看望抗洪兒子,一把搶過沙袋幫兒子扛
    父母偷偷看望抗洪兒子爸爸搶過沙袋幫兒子扛最近,一對父母偷偷去看望抗洪兒子父親還堅持幫他扛沙袋的視頻感動了很多網友眼中的淚水父親一把搶過兒子面前的沙袋堅持要幫他扛過去網友紛紛表示:"心疼,哪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肉""這些在外保家衛國的孩子也是父母心中的寶"
  • 抗洪一線的「最強戰隊」丨他們拼盡全力,將一個個沙袋壘成封堵洪水...
    抵達一線後,集團軍第一時間在江西九江開設前進指揮所,成立臨時黨委,加強統一領導,合理統籌力量,整體指揮部署部隊防汛救災行動。  集團軍所屬部隊受領任務後,結合兵力部署和任務實際成立臨時黨組織,配強正副書記,牢牢守住前沿陣地,爭當抗洪搶險一線的「頂梁柱」「壓艙石」。各任務部隊紛紛在險工險段組建「黨員突擊隊」,成為抗洪一線的「最強戰隊」。
  • 「00後」的肩膀扛得住!防汛一線上年輕消防員扛起沙袋……
    7月6日,是張代強今年第一次參加抗洪救援任務。在去往蘇州市通安鎮的路上,年輕的他心中有些激動,但也夾雜著些許不安。 雖然年齡小、經驗少,但是在抗洪一線,「00後」消防員已肩頭上扛起沙袋,駐守在抗洪大堤之上。
  • 扛沙袋做後勤,廣場舞隊鄱陽抗洪被稱「乘風破浪的姐姐」
    她們本是鄱陽縣江家嶺村的廣場舞隊,平均年齡「50+」,自發參加抗洪後,被網友稱為「乘風破浪的姐姐」。53歲的「隊長」餘風英向新京報記者介紹,7月8日開始,舞隊的姐妹陸續加入抗洪,為村裡的救災官兵組建了後勤隊,打掃衛生、熬湯解暑,空閒時,還會上堤扛沙袋。「舞隊的姐妹能上的都上了,讓我很感動。」
  • 偷偷看望抗洪兒子父親搶過沙袋扛肩上:在家是寶貝在外是國家棟梁
    而在抗洪一線中,不管是消防還是武警,還是人民子弟兵,不管是臨時的還是正式的,他們也在用盡全力搶救著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抗洪士兵們身上曬起泡,腳也泡得發白,臉曬黑的只見兩個眼珠在轉,還隨時有生命危險。抗洪救災中戰士的腳他們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且不可重複性,他們也是父母親的兒子,有血有肉,也有脆弱的時候。
  •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衝鋒在前的抗洪搶險醫療隊員王慧慧
    防汛救災一線群英譜丨衝鋒在前的抗洪搶險醫療隊員王慧慧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程鵬宇 李永飛責任編輯:李晶2020-09-27 10:20官兵中有一個纖弱的身影——為抗洪官兵伴隨保障的該基地醫院文職人員、外二科護士長王慧慧。此時的她,眼窩凹陷,髮絲略顯凌亂,正緊急為一名列兵進行醫療護理。7月,洪水來勢兇猛。西河東聯圩某處被洪水衝出3個缺口,港湖村、晏橋村等村莊周邊河流水位上漲近2米。一座座村莊成了一個個「孤島」,群眾面臨看病就醫難的問題。醫療隊得知這個情況,決定前往這些村莊為群眾送醫巡診。
  • 棄商從軍抗洪烈士:帶病參戰,連續4次在堤上昏倒,犧牲時僅20歲
    軍委一聲令下,30萬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投入到抗洪搶險的戰鬥中。1998年6月22日,休假8天的李向群返回部隊。6月24日,桂林市區水位暴漲,李向群主動請戰參加抗洪,指導員希望他休息。但他說「洪水就是命令!」到了桂林後,李向群和戰友們忙了兩天兩夜,最後完成任務。1998年8月,湖北的災情日益嚴重,李向群跟隨部隊到沙市參加救災。
  • 陸軍某旅工兵連奮戰江西九江抗洪一線 新時代軍人的衝鋒姿態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陸軍某旅工兵連奮戰江西九江抗洪一線&nbsp&nbsp&nbsp&nbsp新時代軍人的衝鋒姿態&nbsp&nbsp&nbsp&nbsp今年夏天,南方多地發生洪澇災害。
  • 鄱陽「80後」黨員一線抗洪20天瘦了10斤
    裝沙包、扛沙袋、查水位……至昨日,鄱陽縣樂豐鎮黨委委員、「80後」徐振波在抗洪一線已連續奮戰20天。由於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徐振波的額頭、手臂、小腿出現大面積脫皮,同事們建議他到醫院處理一下,他卻毫不在意。
  • 退伍大學生自費買票馳援千裡抗洪,只因曾說過的這六個字
    每天扛百餘個沙袋步行20公裡,臉部和胳膊暴曬的黝黑,但眉宇間卻透露出年輕人的自信和擔當。這就是中國青年!上大二時報名入伍服役期間曾參加抗洪搶險今年25歲的拜合提亞爾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人,天津城建大學2020屆畢業生。
  • 抗洪一線!熊波同志在安徽淮南抗洪搶險前線救援
    抗洪一線 熊波,男,1991年9月出生,2008年12月參加消防工作,2013年7月入黨,現任重慶市巴南區消防救援支隊界石消防救援站戰鬥一班班長
  • 肥西縣桃花鎮:年輕幹部在抗洪搶險中譜寫「青春手冊」
    96年出生的孫亞辰,是2019年新招錄的公務員,剛上班幾個月就遇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憑藉強烈的責任感和過硬的綜合素質,不退縮不畏懼,第一個報名參加防疫值守。如今,接到三河突如其來的汛情,他又一次站出來主動報名,第一時間奔赴一線。最深的水他先趟,最險的地他先下,最累的活他先幹。原本在家裡很少乾重活的「小少爺」,現在也咬緊牙根硬扛。
  • 視頻|抗洪大堤上的「生日蛋糕」,意外又感動!
    文 、圖、視頻 | 常軍 、彭建恆 、王子墨、劉琴、晏永強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參加抗洪搶險的趙春恆怎麼也沒想到
  • 抗洪搶險中,為什麼還要手把手地堆沙包而不用機械?
    那次搶險主要就是一個口子,從主路到這個口子大概有1公裡左右,水位高於堤壩,整個堤壩水浸嚴重,路面滿是泥漿。不說重型車輛,就是運送沙袋的小貨車都在泥漿一般的堤面上行走不便,後面就只在已鋪好油布的堤段行駛,不再靠近最前線,由人工背扛約20米至封堵口。
  • 餘干楓富聯圩群眾抗洪搶險一線共守家園
    ,衍生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江海輝堅守抗洪一線十多天來,他帶領村裡民兵隊,裝沙袋、挖溝導流,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因為自己有98年的抗洪經歷和每年參與汛期湖堤巡防的經驗,儘管白天已經非常疲憊了,他還不放心別人去巡查,堅持親自上陣。7月19日,見到他時,聲音幹啞,手機來電不斷,因為天氣太熱,似有中暑症狀,幹起體力活有點力不從心。
  • 廣場舞「大媽」衝上抗洪一線
    一場與洪水生死搏擊的抗洪突擊戰全面打響。在江西省鄱陽縣鄱陽鎮江家嶺村防汛搶險一線,有一支特殊的防汛隊伍,成員不是身著迷彩的武警官兵,而是一群平均年齡「50+」的阿姨大媽。平日裡,她們是活躍在村文化廣場上的廣場舞「舞友」,這次面對特大洪水侵襲,她們快速集結,從「舞友」升華成戰友,肩並肩衝上了防汛搶險的前線。
  • 抗洪大堤上的平凡英雄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共護家園「阿姨團」乘風破浪  在鄱陽縣江家嶺村抗洪一線,一支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阿姨團」幹活格外賣力。幹不了扛沙袋的重活,她們就裝沙袋;修不了圩堤,她們就協助巡護。  村民餘風英是這支「阿姨團」的隊長,「我們之前都是一起跳廣場舞的『舞友』,洪水來了,看到這麼多救援人員來幫我們修圩堤,我們也要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 ...民警休假回鄉自發加入抗洪隊伍 「我們只是換了個戰場繼續戰鬥」
    楊小旭我一定要去抗洪一線!「讓一讓,讓一讓!」7月18日,在江西省鄱陽縣江家嶺圩堤,一個身材高大的小夥子正肩扛沙袋在鄱陽湖堤上緊張搶險。汗水早已溼透了他的衣服,而他卻只顧盯著堤壩,留意哪裡還有缺漏的地方。他叫楊小旭,剛剛到鄱陽湖抗洪一線參與防汛搶險工作。
  • 把英雄戰旗插在堤壩上——記奮戰在抗洪一線的駐鄂空降兵
    今夏,洪水來襲,年輕一代的官兵聞令而動,馳援搶險一線。他們用年輕的肩膀,扛起如山的家國責任。他們蹚泥水、睡大堤、鬥風雨、戰高溫,以鐵一般的堅強意志,把上甘嶺部隊的英雄戰旗插在堤壩上。工作間隙,他還要參與扛砂袋。迷彩帽下,一張臉黢黑泛紅、滿是汗水,兩條胳膊被深度曬傷,布滿豆大水泡,雙肘部位皮膚被砂袋蹭破了巴掌大一塊。「趕緊休息處理一下,別把胳膊搞嚴重了。」指導員提醒他。「好。」莊臣扛著兩個砂袋,嘴上應著,小跑著走遠了。「要儘可能往前趕,為下一個可能出現的搶險任務爭取時間。」莊臣說。
  • 東部戰區10餘支英模營連在抗洪一線慶祝八一建軍節
    邢延倫 攝新華社合肥8月1日電(劉佩俊、賴文湧)「八一」到來之際,東部戰區參加皖、贛兩省搶險救災的10餘支英模營連,在緊張進行堵漏排險、加固堤壩、構築子堤等任務間隙,組織開展火線入黨、重溫軍人誓詞、講述抗洪故事、唱響戰鬥歌曲等多種活動,慶祝建軍93周年。這10餘支英模營連,有的參加過98年抗洪救災,有的參加過重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