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司馬懿,著實不是一個檔次啊!

2021-02-07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魏武曹操,晉宣司馬懿。

雖生前非帝王,實有開國之功。

都是梟雄,甚至都是梟雄。連評價都有許多類似:權變,詭詐,深謀,酷虐……

然而格局,卻是差得大了。


《三國演義》裡,是相對貶了曹操,捧了司馬懿的。張松說曹操那些敗仗,「濮陽戰呂布之時,宛城遇張繡之日,赤壁逢周郎,華容遇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正史裡只有濮陽呂布、宛城張繡、赤壁周郎、奪船避箭是真的。割須棄袍、華容遇羽,包括後來漢中被射掉一顆牙齒,都是羅貫中編來嘲曹操的。

司馬懿則在小說裡,被塑造成諸葛亮的終身對手。實際上,沒那麼多事。諸葛亮最後兩次北伐,一次打得司馬懿「畏蜀如虎」,殺了張郃,一次就是五丈原了。《三國志》裡注引都吐槽:

「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杖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

——司馬懿十倍地盤,手握精銳,佔據險要,只敢自我保全,任諸葛亮自來自去。意思很明顯了。

——大概羅貫中的想法,諸葛亮天人也,得搞個超級對手才能配他,所以憑空提了司馬懿許多戲份,好顯得有諸葛亮時,司馬懿有對手;無諸葛亮時,司馬懿天下無敵了。


然而,司馬懿終究是差了曹操許多的。



曹操以一歸鄉校尉起兵時,海內大亂,群雄林立,東漢其實已亡。到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毛玠說得好聽,這也只能算荀彧的理想)時,天子自長安東奔,群臣死於溝壑,洛陽已成殘垣。漢獻帝與一乞丐無異。

所以曹操匡扶漢獻帝,類似於項羽扶立楚懷王,簡直憑空扶起一個朝廷。其實那時,天下哪裡還有漢室?

曹操這一輩子,平黃巾,掃群寇,挾天子,平李郭,滅呂布,破袁術,伏張繡,破袁紹,定河北,撫關中。起家時不過一郡之地,十幾年間,天下十三州,定其九州半,江山得了三分之二。

論武,則天下三分之二實實在在打了下來。

論文,則建安風骨,三曹豪詩。

本人雖然酷虐變詐,但實在不失為奸雄。歷代開國之君,論起家基礎與最後成果之懸殊對比,有生之年完成度,能與曹操媲美者,也不過劉邦、劉秀、李淵父子、成吉思汗、朱元璋與20世紀上半葉湖南湘潭某人而已。

——其他,始皇帝握權時秦國已有天下泰半,南北朝無足觀,楊堅得天下最易,宋太祖多少承了柴榮基業,滿清立國是數代之功。

陳壽說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雖有吹捧之嫌,但也無法否認,確乎是曠世奸雄。



司馬懿呢?


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雄略內斷,英猷外決,也是個人物。然而:

曹操是借漢室威名,憑空打了天下三分之二。司馬懿是受遺二主,佐命三朝。也平過孟達,也平過遼東,也扛過諸葛亮(雖然葬送了張郃,雖然自己人都吐槽他畏蜀如虎),但也算個好幹臣。

本來有機會成一代忠臣。可是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靠權謀變詐、不守信用,坑了曹爽,還連帶坑了蔣濟呢。

當時正始之變,曹爽部下謀士桓範,建議曹爽徵召兵馬與司馬懿對決。司馬懿則讓太尉蔣濟去對曹爽說,「太傅(司馬懿)指著洛水起誓,只要兵權,不會害你。」曹爽考慮了一夜,相信了司馬懿,交了兵權。可惜司馬懿根本不知信用為何物,正月兵變,二月曹爽被司馬懿誅殺。司馬家從此掌權。司馬懿沒忘記蔣濟,封了他都鄉侯,但蔣濟自覺失信於人,傳了假消息,坑了曹爽,於是拒絕封賞,當年也發病去世了。

——即,司馬懿醫生最關鍵的一次得手,是一次內亂,還是靠陰謀和失信來獲得的,實在不算光彩吧?


司馬懿自己的後代晉明帝司馬紹曾經問王導,司馬氏何以得天下。王導就說了。司馬紹害羞得臉往榻上一擱,說得國如此,怎麼能長久?——連自己後代都看不下去,就不能怪歷史對曹操和司馬懿,厚此而薄彼了。



羅貫中《三國演義》雖然常調侃曹操,但到最後,還是給了他一段好詩送終。最後一句是,「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耳書生氣。」

曹操是有資格談笑風生,鄙夷天下論者。當年他自稱「天下無我,不知幾人稱孤,幾人稱王」,這話實在不是吹牛:袁術這個假皇帝,不就是他搞掉的?各色偽稱皇帝者,又被他對付了多少?再是酷虐變詐,終究是英傑雄奇,三分之二的天下,是他硬生生打下來的。

司馬懿後來為子孫奠定基業,得的天下,卻是靠權變忍耐、陰謀詭計、動輒夷滅三族,坑過來的。


結果論者,自然會覺得司馬懿好些,厚黑嘛,狠辣嘛,能忍嘛。然而西晉享國不到四十年,還不如魏國呢。世上許多事,並非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即以個人論,則魏武縱橫天下,鞭撻宇內,對手是外人,是亂世;司馬懿一生在意的卻是權力與自己。其格局大小,才具高低,一個是眼裡只有滄海橫流的奸雄,一個是伺機而動的陰謀家,實在不是一個檔次啊!



(部分摘自下個月的書《三國誌異》)



相關焦點

  • 真實的歷史上,曹操與司馬懿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差距非常大!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跡更是為人所熟知,曹操之所以能夠在魏蜀吳三國中當上最強王者,與他手中的謀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早期曹操擁有郭嘉,可惜的是他不到40歲時就去世了。郭嘉當時對一個無名小輩評價非常高,此人就是後來的晉宣帝司馬懿。讓當時曹操想不到的是,司馬懿的後人會把自己所建立的魏國覆滅。《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評價不高,書中認為曹操是奸雄。
  • 曹操與司馬懿都是梟雄,但二者的格局卻不可同日而語
    《三國演義》褒劉貶曹,也捧了司馬懿。在小說裡,司馬懿則被塑造成諸葛亮的終身對手,智謀被渲染成天下第二,隱忍則被誇張成天下第一。諸葛亮的悲劇色彩再次渲染與升華諸葛亮的人格與才華。而諸葛亮死後,司馬懿自然而然就成了天下第一,所以晉才能一統天下。但真實的司馬懿其本事到底如何呢?如果拿曹操與司馬懿做對比,司馬懿真的差了曹操不止一個檔次。
  • 千年以後,司馬懿還是敗給了曹操
    跨年大戲大軍師司馬懿收官了,作為一部歷史劇能獲得如此關注與成就著實不易
  • 司馬懿鷹視狼顧,曹操死之前為什麼不把司馬懿殺了?
    曹操生前有沒有發現司馬懿以後會圖謀不軌呢?曹操生前看出了,據記載,司馬懿被曹操徵召做官後,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 司馬懿為何害怕曹操?只因曹操具備這些特點,不得不服!
    司馬懿的綽號是冢虎,聽起來就十分的陰險,因為冢是墳墓的意思,所以聽起來就十分陰險。司馬懿有大才,也有大志向,但他重不外露,讓人覺得他平易近人,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待在一旁,很少與人交談,最後就是這樣一個人奪了曹家的天下,但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卻像一隻病虎一樣,這其中有何原因呢?
  • 為何三國司馬懿子孫後來覺得羞愧
    《演義》褒劉貶曹,也捧了司馬懿。在小說裡,司馬懿則被塑造成的終身對手,智謀被渲染成天下第二,隱忍則被誇張成天下第一。諸葛亮的悲劇色彩再次渲染與升華諸葛亮的人格與才華。而諸葛亮死後,司馬懿自然而然就成了天下第一,所以晉才能一統天下。但真實的司馬懿其本事到底如何呢?如果拿曹操與司馬懿做對比,司馬懿真的差了曹操不止一個檔次。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多疑猜忌的曹操為何沒對司馬懿下手
    在過往的影視劇中關於司馬懿這個角色人物一生的刻畫不是很多,這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單從名字上看一目了然,此劇的大軍師就是職稱,其背後的那個操縱人就是司馬懿,所以此劇的重點就是要集中體現司馬懿這個人物的謀略睿智。眾所周知三國時代是群雄逐鹿的時期,既然角逐肯定少不了精幹的人才來作為驅動力,司馬懿何許人也?
  • 《軍師聯盟》:一部曹操和司馬懿的賣萌養成史
    但我們自小接觸最多的故事版本便是《三國演義》,以劉備的蜀國為切入點,「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仁義之師、英雄氣概……而司馬懿則永遠是以反派形象出現用來襯託諸葛亮……在這部劇裡偏偏是不按套路出牌,完美避開了經典的三國劇視角。印象裡的司馬懿是這樣的:
  • 喜歡裝病的司馬懿玩脫了,如果不是夫人幫忙,早就被曹操殺死
    司馬懿在歷史上可以說是集合了諸葛亮和曹操兩個人而演化出來的一個人。這個人的計謀是很少有人能比得過的,他的智慧可以說成為了一種狡猾的代表,甚至是腹黑陰謀家的濫觴。不過就是這麼一個陰謀家,其實也有差點被自己的計謀給搞死的時候。首先來說說司馬懿一直以來喜歡的一個計謀,裝病。
  • 曹操死了30年,司馬懿才敢造反,難道真是怕他?原因只有一個
    早年的司馬懿,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他看見曹操掌控了東漢的大權,又是閹宦之後,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感染風寒,曹操並不相信,派人去查看,結果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真的就如同患病一般。曹洪因為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讓司馬懿幫忙,結果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卻光速丟掉了拐杖,屁顛顛的見曹操。
  • 曹操臨死前,為何殺了楊修卻不是司馬懿,楊修有多重要?
    曹操作為《三國》中的一名梟雄,他的一生也是相當精彩的。先不論他這個人做的事情的對錯,就拿這個人來講,他不管是從軍事才能還是從文學成就上都有很高的造詣。記得在中學課本上就學過他寫的詩詞,從當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豪情壯志,確實令人佩服。
  • 曹操臨死前,為啥要殺了楊修而不是司馬懿,楊修真有那麼重要?
    曹操在臨死之前斬殺了楊修,而不是斬殺了給他的魏國帶來最大威脅的司馬懿,楊修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不是楊修重要,曹操這樣做的原因一共有三條。其一,楊修的才能很高,而且他特別喜歡顯露出來,不可否認的是,曹操很是喜歡那些才能很高的人,並且願意將他們收為己用。
  • 司馬懿、諸葛亮和曹操的三種不同人生
    近期,《大軍師司馬懿軍師聯盟》熱播,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司馬懿,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多面體的司馬懿,他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玩陰謀政變者,一個篡權者,一個吃掉三國的權臣。而是有著複雜的時代背景,有著難以忍受的各方高壓,有著為了家族前景的擔當考慮的勇略之士。他,只是為了生存不得不挺身一搏。
  •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造反的?
    郭嘉是曹操手下自戲志才之後,曹操最器重的謀士,曹操第一次見郭嘉,經過雙方交談後,曹操指著郭嘉對其它人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而滿臉笑意的郭嘉剛走出營帳,就對著天空大吼一聲: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曹操與郭嘉如同一對相見恨晚的摯友,很快就在一系列的彼此合作上顯露出真情。
  • 《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和曹操
    文| 司馬仲達司馬懿的狼顧之相在《軍事聯盟》 中出現高潮演技的難得場景:丞相大人曹操為了測試司馬懿到底有沒有傳聞中的「狼顧之相」,隨意扔掉棋子來讓司馬懿轉身回頭,那一剎那,演技爆滿出現!除了文章的司馬懿,我記得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東晉的權臣恆玄見到劉裕,認定這人就是一員勇將,只有他的妻子提醒他,多留意此人,虎背熊腰,英氣不凡,不甘久為人下!電視劇《軍事聯盟》裡的橋段,司馬懿擁有「狼顧之相」,其實感覺演員吳秀波無時無刻不在刻畫那種冰冷陰狠!
  • 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有很多三國迷會說:如果曹操再多活十年,司馬家可能根本沒有機會篡曹。也有人說:司馬懿作為一個隱患,曹操去世之前沒能清除也是他的一大失策。而在歷史上,從來只有一個方向的時間軸。曹操是留下了一筆優秀人才遺產來輔助曹丕的,這些人才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用以對付司馬懿。他們真正的作用,就是協助曹丕治國,因為這些人才中就包含著司馬懿。至於在三十年之後,年近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是曹魏政局變化所導致而已。那讓我們看看,曹操在死後給曹丕留下了哪些優質人才,而這些人才為何又無法在30年後阻止司馬懿的政變行動呢?
  • 司馬懿隱忍成最終王者?但曹操留下一招後手,司馬懿後人家破人亡
    曹操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梟雄。司馬懿從曹操後代的手中奪得江山,司馬懿活的太久了,把曹操熬死了,因此曹家變成司馬家。曹操死後,司馬懿的野心膨脹,奪取了曹家天下,同時還把蜀國、吳國給收了。可是司馬家建立的西晉前後37年,比起曹魏,簡直是諷刺,其中的原因,除了司馬家後代不成器,還有曹操當時留下的一手,就是讓北方湖人內遷,曹操讓湖人內遷的原因是為了北方的安穩。
  • 曹魏第一美男子何晏:從曹操養子到司馬懿仇敵,他都經歷了什麼?
    從魏武大帝曹操打下半個天下開始,到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曹氏三祖奠定曹魏基業,最後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把曹魏江山轉變為司馬氏江山,其中有太多的人和故事可以訴說。本期《墨說三國》我們就來聊聊一位從曹操時期一直到司馬懿時期的曹魏第一美男子:何晏!
  • 歷史上的《軍師聯盟》:曹操的自卑和司馬懿的裝病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無論主演還是配角都奉獻了教科書版的演技,將一代梟雄曹操和司馬懿、荀彧等歷史名人的形象塑造的深入人心。司馬懿前一次的拒絕,讓曹操不由自主地得出了一個結論:司馬懿很可能是因為看不起自己才這樣做的。曹操之所以會這樣想,和他內心深深隱藏的自卑感大有干係。很多人都以為,曹操是一個超級自信的人,不可能和自卑扯上什麼關係。但其實不然。東漢末年,非常講究門第出身和親緣血統。這一風俗流傳到了魏晉時期後,愈發變本加厲,以致於形成了壁壘森嚴的門閥體系。
  • 解讀【司馬懿魏盾】,沒有曹操、郝昭怎麼辦,這樣替換武將
    確實,司馬懿隊伍沒曹操就會下降一個層次,少了曹操的26%增傷後,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打平。對平民玩家來說,打平也算不錯的選擇,至少比輸了合適。本期花席說一說【標準藤甲兵】以及【沒有曹操】如何替換武將,後面也會說一下【沒郝昭】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