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鷹墜落》
《黑鷹墜落》和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一樣,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所以導演在很大的程度上還原了戰爭的殘酷。被炸彈炸得四分五裂的士兵;直升機裡被炮彈打中從高空墜落的卡在座位上無法動彈慢慢死亡的飛行員;一個坐著休息卻被一群敵人活活折磨死的軍官在死前他還一直伸手夠著自己愛人的照片……這些鏡頭導演從不掩飾,從不放慢速度的一一展示在我們眼前,強迫著我們去直面戰爭的恐懼和殘酷。這也是影片節奏緊湊的原因之一。這部電影展現了戰爭最為殘酷的一面——生命的終結。
《黑鷹墜落》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喬什·哈奈特、伊萬·麥克格雷格等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01年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1993年索馬利亞戰爭,美國陸軍因為情報錯誤而與索馬利亞武裝民兵進行持久的巷戰過程,這只是由陸軍遊騎兵部隊和三角洲部隊及部分海豹突擊隊員共約150人於1小時內執行完畢的小任務,不料遭到當地軍隊的偷襲,竟演變成一場長達15小時的困獸之鬥的故事。2002年該片獲得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電影剪輯獎,電影中二個小時的槍戰讓人看得非常震撼!
《黑鷹墜落》劇情簡介:(上)
本片改編自一個發生在1993年10月的真實故事,地點是在政局動蕩的非洲國家索馬利亞的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和遊騎兵部隊的120名特種精英組成的特別行動小組受命,深入首都完成雙重使命,為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捉拿索馬利亞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但是當他們下飛機後,意外發生了!
小隊成員由於非常輕敵,導致準備不足和情報錯誤,美軍陷入了重重包圍。更遭的是,兩架運送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索馬利亞軍隊擊落,原本計劃1小時完成的任務發展成戰爭事件。一架黑鷹上的全部人員死亡,另一架黑鷹的駕駛員陷入索馬利亞軍隊控制區。被隔絕在摩加迪沙街頭的美軍焦急地等待支援,又要想辦法解救黑鷹上的隊友。
黑夜漸漸降臨。在充滿敵意的城市中,這一小隊美軍仿佛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數量不到百人的美軍突擊隊必須對抗5000名以上索馬利亞軍人的猛烈攻擊,在人數和火力相差五十倍的情勢下,一場激烈的戰役即將展開。他們與索馬利亞軍隊發生了激戰,美軍有18人陣亡,73人受傷,索馬利亞軍隊有上百人陣亡。
《黑鷹墜落》劇情簡介:(下)
經驗豐富的三角洲部隊老兵和年輕的遊騎兵部隊官兵在並肩作戰的過程中,彌補了彼此之間的隔閡,領悟到戰友之間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誼,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摩加迪沙之戰是美國自越南戰爭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地面戰爭,傷亡也最慘重。美軍增員前往救援,並堅持「無論生死,所有弟兄都要回來,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同胞」。
遊騎兵的小隊在第一架黑鷹直升機墜落後,紛紛趕往墜機地點建立防線,其中包括艾佛斯曼上士所率領的遊騎兵第四小隊,最後只有一名生還者在掩護下被送走。而麥克奈特中校的悍馬車隊則因為遭到強烈攻擊而先返回營地,但同時卻又有另一架黑鷹直升機遭到攻擊後墜機,被擊落後遭到敵人圍剿,一人被俘其他全部陣亡,慘不忍睹。
在其他小隊無法立即支援的情況下,三角洲軍士蘭迪·舒哈特以及蓋瑞·高登則自願前往墜機地點保護現場,他們找到了生還的駕駛杜倫,但三人還是無法敵過數以百計的索馬利亞民兵及居民的攻擊,蘭迪以及蓋瑞殉職,杜倫則被索馬利亞軍閥艾迪德所俘虜,最後被困美軍聯手支援部隊,消滅大批敵人,剩下寥寥幾人終於逃離了這個修羅場。
《黑鷹墜落》在經過了短暫的鋪墊後,電影就進入了令人窒息無停頓的高潮。其中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對戰爭細節的描繪了,在如此複雜的戰術地形下,能讓觀眾最大程度地了解整個局勢且不犯迷糊,無論是剪輯還是斯科特的調度,都堪稱完美。但對於那些為了升華主題而加入的段落和細節,有些多餘。
導演在技術和細節方面太優秀了,交叉剪輯很棒,從38分鐘開始一直打到結尾,大規模巷戰場面真實而殘酷。高速慢鏡、藍綠布光和濾鏡、雷導標誌性的煙霧和長焦鏡頭等手段使影片更加悽美悲壯,屬於有風格的現實主義。Hans Zimmer配樂依舊搭調。這是我看過的美國戰爭大片中最為經典的一部,沒有之一。
雷德利導演在《黑鷹墜落》中所運用的拍攝手法用了大量的冷色光和紛飛的子彈來表現戰場的殘酷無情,並以層次分明的剪輯方式與述事方法,將地面「遊騎兵」、地面「三角洲」部隊、空中救援部隊、指揮前線的空中直升機、指揮總部之間的聯繫和角色,有條不紊且完整地呈現在大熒幕上。讓觀眾宏觀地看到完整過程,同時微觀地看到士兵們陷入地面巷戰時的無助與脆弱。
這部電影配樂表現了對年輕士兵的尊敬,他們給出了一個看似完美的計劃,最後留下的是士兵的勇氣和"不留下一個人的責任」。電影中音樂的切換,就像一桿情感重炮,在觀眾腦中炸開,使人直面戰爭的殘酷,感受戰爭的罪惡,炸醒了人們對於戰爭的感悟,和平是來之不易的,我們需要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