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右上方藍字「置頂」晏凌羊
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10分鐘
陌上美人如玉,君子舉世無雙
文/晏凌羊
長期以來,網際網路上某些爆款文章總喜歡把金嶽霖塑造成一個非常專一、痴情的形象。
金嶽霖痴情的對象是林徽因,說他為了林徽因終身不娶,長期與林徽因比鄰而居,還幫助林徽因協調她和梁思成的夫妻矛盾。說他一輩子站在離林徽因不遠的地方,默默地守護著她。
林徽因死後多年,他突然召集老友聚餐,席間人問何故,金嶽霖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嶽霖找了林徽因生日這天聚餐的事兒,最早源於汪曾祺寫的一篇《金嶽霖先生》。事情應該是真的,可後人添油加醋地加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等字眼來形容他的痴情,卻顯得比較生硬而唐突。
人們總是拿金嶽霖終身未娶來說事兒,說他愛了林徽因一輩子,說此情只應天上有,還說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後幾年就續弦,說明他根本不如金嶽霖愛林徽因。更有甚者,說金嶽霖逐「林」而居那麼多年,一定已經跟林徽因上過床了。
要我說,愛是什麼東西呢?要拿什麼來衡量愛多愛少呢?這樣的比較本就無意義,甚至連當事人自己可能都不關心。
至於編排金嶽霖和林徽因背著梁思成「搞事情」的,更是胡說八道了。
金嶽霖的履歷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1895年,金嶽霖出生於湖南長沙。他的父親是浙江人,在湖南做小官,知府級(與現在的地市級市長同級別)。
之後,他的父親隨著張之洞創辦洋務實業,先後擔任湖南省鐵路總辦和黑龍江省漠河金礦總辦。
金嶽霖的母親是湖南衡陽人,賢惠能幹,持家有方。金嶽霖上面有六個哥哥,另有兩個姊妹,他是家裡的第七個男孩。
金嶽霖出身比較好,他的整個求學生涯就是「一個學霸的自我晉級之路」:6歲時入讀私塾,接受的是傳統教育。12歲進入美國教會舉辦的大學讀預科,16歲考入清華學堂,19歲從清華學校畢業,獲得了拿官費去美國留學的資格,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
25歲,他就獲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喬治城大學任教;之後,他去歐洲遊學。
1925年,金嶽霖回國,1926年進入清華大學任教授,主講邏輯學,並與馮友蘭等一起創辦了清華大學哲學系。
31歲,他就被評為教授兼哲學系主任,算是非常「年輕有為」了。
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北平休養。當時梁思成還在東北大學執教,還沒回到北平。
已經跟陸小曼結婚的徐志摩去探望林徽因,為了避嫌,就叫上在英國留學時認識的好友金嶽霖。金嶽霖就這樣跟林徽因認識了,之後,他成為了「太太的客廳」的座上賓。
林徽因才貌雙全,金嶽霖的確非常仰慕她,可惜她已是梁思成的妻子。
▲左為金嶽霖、梁思成、費慰梅、梁再冰、林徽因
▲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孩子為梁再冰、梁從誡
金嶽霖並不是沒有過戀愛史。
1924年,金嶽霖在歐洲留學期間,就有過一位同居女友泰勒•麗琳(美國人)。兩人或許是在美國就認識,或許是到了歐洲後才認識的。
1925年,泰勒隨金嶽霖一起來了中國,體驗「中國的家庭生活」。
徐志摩曾經刻薄地描繪過這對情侶剛搬到北京的樣子:
「老金簇著一頭亂髮,板著一張五天不洗的醜臉,穿著比俄國叫化子更襤褸的洋裝,蹩著一雙腳;麗琳小姐更好了,頭髮比他的矗得還高,腦子比他的更黑,穿著一件大得不可開交的古貨杏黃花緞的老羊皮袍,那是老金的祖老太爺的,拖著一雙破爛得像爛香蕉皮的皮鞋。」
關於金嶽霖和他的美國女友的事情,留下來的史料不多,但他們一起在歐洲遊學時曾被熟人撞見過,也都曾在中國同居過,同居事實應該不假。
倒是說他們倆「不僅同居,還生了一個女兒」,則可能純粹是「空穴來風」了。
金嶽霖和泰勒,屬「同居試婚」關係。金嶽霖最喜愛的哲學家是英國的羅素,羅素是「試婚」和「離婚從簡」的擁躉,金嶽霖嘗試「試婚」不足為奇。據說,1926年,金嶽霖到清華執教後,就不住在學校裡,而是與泰勒住在城裡。
金嶽霖本人親自承認過這段歷史。
他的嫡傳弟子、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的諸葛殷同說:「金先生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時,曾對我同班同學公開承認他曾與一美國在華女士同居過。金先生如此坦誠相告,同學們甚為震驚。」
金嶽霖跟泰勒是何時分手的,我們很難查到相關的史料,不過,從吳宓的日記中可見,直到1930年上半年,金嶽霖跟泰勒還住在一起。
金嶽霖認識林徽因之後,泰勒就從各種記錄裡消失了,讓人不由得懷疑金嶽霖和泰勒分手,可能真跟「金嶽霖愛上林徽因」有關。
結識林徽因之後,金嶽霖去了美國休假一年,回來後很快搬到了梁思成家的後罩房,開始了他二十餘年「逐林而居」的生活。
林徽因的好友費慰梅記述道:
「徐志摩的朋友、大家都叫他『老金』的哲學家金嶽霖,實際上是梁家一個後加入的成員,就住在隔壁一座小房子裡。梁氏夫婦的起居室有一扇小門,經由『老金』的小院子通向他的房子。通過這扇門,他常常被找來參加梁氏夫婦的聚會。到星期六的下午老金在家裡和老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流向就倒過來了。在這種時候,梁氏夫婦就穿過他的小院子,進入他的內室,和客人混在一起,這些人也都是他們的密友。」
對此,金嶽霖在晚年回憶說:「他們(梁思成夫婦)住前院,大院;我住後院,小院。前後院都單門獨戶」。
林徽因的魅力,真的不在於美貌,而在於才情。這種才情,不僅僅是寫作能力,還包括演講能力、辯論能力、溝通能力。金嶽霖會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不足為奇。
民國很多名人都說,不管林徽因出現在哪種場合,幾乎都能成為全場的焦點。作家蕭乾在《一代才女林徽因》裡記述道:
「徽因的健談,絕不是結了婚的婦人那種閒言碎語,而常是有學識、有見地,犀利敏捷的批評……徽因從不拐彎抹角、模稜兩可。這種純學術的批評,也從來沒有人記仇。」
金嶽霖本身是學哲學的、教課教的是邏輯學,看到林徽因這樣的「奇女子」,自然會讚嘆有加、迷戀不已。金嶽霖自己也承認,「一離開梁家,就像丟了魂似的」。
1937年,抗戰爆發,北平、天津淪陷,梁思成夫婦去到了西南聯大。梁思成夫婦設計、建造了一棟房子,並於1940年搬進去住。
1940年後,是知識分子們在昆明過得最艱難的一段時間。為建造這個普通的小房子,梁思成夫婦幾乎已經花光了所有的錢。
林徽因曾這樣寫到:
「現在我們已經完全破產,感到比任何時候都慘。米價已漲到一百塊錢一袋——我們來的時候是三塊四——其他所有的東西漲幅差不多一樣。今年我們做的事沒有一件是輕鬆的。」
在給費慰梅寫的信中,林徽因提到了金嶽霖:
「這個春天,老金在我們房子的一邊添蓋了一間耳房,這樣,整個北總布胡同集體就原封不動地搬到了這裡,可天知道能維持多久。」
▲梁思成、林徽因的主房和金嶽霖的偏廈(雲南人叫「耳房」)
金嶽霖的那間屋子沒有獨立外開的門,它的門設在梁家的客廳內。也就是說,金嶽林每次出入必須穿過梁家的主客廳,他與梁氏夫婦以及他們的孩子生活在同一屋簷下。
▲左為金嶽霖,中間下蹲者為林徽因
林徽因寫信給費慰梅時,還提了一筆她寫信那會兒兩個男人各自在做什麼:
「思成笑著、駝著背(現在他的背比以前更駝了),老金正要打開我們的小食櫥找點吃的……可憐的老金每天早晨在城裡有課,常常要在早上五點半從這個村子出發,而沒來得及上課空襲又開始了,然後就得跟著一群人奔向另一個方向的另一座城門、另一座小山,直到下午五點半,再繞許多路走回這個村子,一整天沒吃、沒喝、沒工作、沒休息,什麼都沒有!」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梁思成為何「駝著背」,是因為他年輕時因車禍受傷,落下了駝背、兩隻腿不一樣長、脊柱受損等後遺症。那時,林徽因的身體也開始變虛弱,她得了肺炎,後來轉為肺結核。
1940年11月底,梁思成、林徽因隨中國營造學社離開昆明,遷往四川李莊。
▲李莊,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抗戰時期,多家文化學術機構輾轉遷移至四川李莊,一大批知名學者雲集於此。據說在當時寄一封國際郵件到中國,只需寫上「中國李莊」四字即可準確無誤地送達。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也在此度過了一段艱苦而難忘的時光。
這樣的奔波遷徙讓林徽因的身體很虛弱,終至臥床不起;而梁思成也經常脊椎痛得無法坐立,瘦到只有47公斤……可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兩人還是合力完成了《中國建築史》的寫作工作。林徽因幫著寫了部分篇章並校稿,最後卻沒有署名。
▲病榻上的林徽因
當時,梁思成和林徽因生活得非常困窘,到最後梁思成只能跑去宜賓典當衣物、金筆、手錶;林徽因病得只能長期躺在床上工作,梁思成負責了大部分的家務。
費慰梅寫信勸他們去美國,梁思成和林徽因回答:「我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李莊生活了6年,而金嶽霖也一直在昆明和四川李莊之間來回跑。
林徽因寫信給費慰梅時,是這樣形容三個人的關係的:梁思成是車站,自己是站長,而金嶽霖是過客。車站永遠在,而站長可能會被碾死,過客的到來總能讓車站和站長都覺得有趣一些。
很多人也正是從這些蛛絲馬跡中,判定金嶽霖與林徽因上過床,理由是:梁思成有時候在外地出差,不在家裡住,金嶽霖就住在林徽因隔壁。孤男寡女的,又互相欣賞,怎麼可能不會發展到那一步?金嶽霖是正常的成年男子,又怎麼能做到沒需求?
每次看到這種以小人之心揣度別人的言論,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很多人理解一段自己費解的關係,不靠證據、事實,而只是靠「感覺」,還是「自己的感覺」。
金嶽霖愛慕林徽因是真,但林徽因到底有沒有跟他搞曖昧、有沒有給點「誘餌」吊著他一輩子,卻有待考證。
林徽因苦惱自己愛上了兩個人並跟梁思成坦白這事兒,是梁思成後來的妻子林洙單方面的說辭。
林洙說梁思成是那麼跟她說的,但當時梁思成已死,又無旁證,加之她的文章有諸多自相矛盾之處、對林徽因也有隱隱的「不善意」,讀者不免會覺得她在信口開河。
金嶽霖一生與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交好,晚年更是與梁家子女生活在一起,還被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孩子親切稱呼為「金爸」。若金嶽霖跟林徽因當年真發生過那麼狗血的劇情,何以能與梁思成相處至此,又何以不會被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子女記恨?
金嶽霖「逐林而居」的事情若是發生在現代社會,可能會真引人往狗血的方面產生聯想,但梁思成、林徽因、金嶽霖是民國時代頗有格局、有氣度的高級知識分子。在他們身上編排這樣的劇情,實在有些不負責任。
金嶽霖對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結合,向來非常支持,甚至覺得他們倆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他說:「比較起來,林徽因思想活躍,主意多,但構思畫圖,梁思成是高手。他畫線,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沒那本事。他們倆的結合,結合得好,這也是不容易的啊!」
徐志摩也喜歡過林徽因,但金嶽霖覺得徐志摩配不上她。
對此,他是這麼評價的:「徐志摩是我的老朋友,但我總感到他油滑……他滿腦子林徽因,我覺得他不自量啊。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認識,他們是兩小無猜,兩小無猜啊。兩家又是世交,連政治上也算世交,兩人父親都是研究系的。徐志摩總是跟著要鑽進去,鑽也沒用!徐志摩不知趣,(但)我很可惜徐志摩這個朋友。」
金嶽霖若是對林徽因藏有半點私心,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能讓梁思成一生視他為好友?
蕭乾說:「林徽因坦蕩,金嶽霖克制,梁思成寬容,三人皆誠信磊落之君,沒有見過這樣的『三角』。」
今天的我們,很難理解這樣的三角關係,認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磊落的人,才會暗戳戳地揣度三人之間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進而享受那種把名人拉下神壇的快感。
就像無法理解法國總統馬克龍為什麼會娶比自己大那麼多歲、長得並不很漂亮還離過婚的妻子布麗吉特,所以才會編排出總統有戀母情結、布麗吉特出身豪門並輔佐馬克龍上位之類的狗血劇情,來捍衛自己的「成見」和「價值觀」一樣。
金嶽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加可愛。
金嶽霖很善良。
他有個學生窮得連冬天穿的棉襖都沒有,他就將自己身上的中式棉袍脫下來送給他;有個弟子家裡很窮,金嶽霖一度負責過他的生活費用;「盧溝橋事變」後,清華大學遣散學生,他的弟子殷海光沒錢歸家,他二話不說自掏了50元錢給他。金嶽霖具體資助了多少學生,可能連他自己都不記得了……
▲金嶽霖
50年代,沈從文無法適應新社會的生活,生活比較落魄。金嶽霖常去看望他。每次探望時,總會帶些食物過去,還會從懷裡掏出幾隻蘋果,留給沈從文的孩子吃。
金嶽霖很有涵養,很懂得尊重人。
金嶽霖當教授時,常年戴著一頂帽子,進教室也不脫下。每次給新生講課時,他都要解釋一句:「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並不是對你們不尊重,請原諒。」
金嶽霖是個書呆子,以至於有時候像個生活白痴。他有時候會忘記自己的名字、不知道怎麼去銀行裡存錢取錢,最大的樂趣不過就是教書寫作、研究哲學和邏輯。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那種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幹不出來現在那些「衣冠禽獸」會幹、熱衷於幹的事兒。
有個學生因為失戀而萌生自殺念頭,金嶽霖多次親去開導,跟那個學生說,戀愛的幸福與否,應從戀愛的全過程來看,而不應僅僅從戀愛的結局來衡量。
或許,金嶽霖本人也正是靠這套戀愛哲學,才得以與梁思成、林徽因相處得如摯友、如親人的吧。
1946年,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搭乘西南聯大的包機飛離重慶,回到了北平。再之後,民國結束,在政治的裹挾下,大師們的人生故事也開始變得乏味。
1955年,林徽因去世,梁思成和金嶽霖都痛哭不已。
梁思成後來娶了林洙,後來被批判過,日子過得一地雞毛。
金嶽霖的日子也不好過,建國後他被調到北大(全國大學的哲學系幾乎都被併到了北大哲學系),後來又去了中科院。中科院給他一間獨立的辦公室「辦公」,他覺得彆扭,乾脆逃回家自己看書。
在當時社會氛圍的影響下,他也開始學習馬列主義,不停做自我批判,還跟錢鍾書等人一起翻譯《毛選》。
他老了,也開始變膽小了。出去逛街,他花「巨資」買了一頂皮帽,買回來以後卻惴惴不安,多次批判自己此舉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侄女從美國回來看他,可當他知道她加入美國國籍,二話不說就把她趕了出去。
毛請他吃過四次飯,還給他夾過幾次辣椒,最後一次沒夾,還跟他說「你要接觸接觸社會」,已經七十來歲的他被嚇得天天去王府井逛逛,就為「接觸接觸社會」。
他說過「與其做官,不如開剃頭店;與其在部裡拍馬,不如在水果攤子上唱歌」的話,但不得不隨波逐流。
最能反映他的「怕」的,便是他對那場「黃昏戀」的態度。林徽因走了幾年後,金嶽霖與著名記者浦熙修相識。大概是因為年老了需要人照顧了,又或許是覺得抱團取暖更安全,金嶽霖甚至曾跟浦熙修談婚論嫁。
後來,彭DE懷在廬&山會議上被打倒了,而浦熙修是彭De懷妻子的姐姐。金嶽霖不得不慎重考慮這門婚事,正巧此時浦熙修身患重病,金嶽霖身體也不好,兩人就沒再發展下去(如果是林徽因處於浦這個角色,我估計老金拼了命也要護她周全)。
▲浦熙修建國前結過婚並生有一對兒女,後來她與政界名人羅隆基相戀未果。1949年後曾任上海《文匯報》副總編輯兼該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1957年被劃為右&派,1959年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辦公室副主任,1970年病逝,終年60歲。
1974年,金嶽霖已近80歲。他一生未婚,無子無女,老朋友們又都已經魂歸西天,過得異常孤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看他獨居不放心,就帶了一家老小同他一起居住。
▲晚年金嶽霖。哎,人老了,總是顯得有點悲哀的
1982年,金嶽霖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給組織寫了這樣一封信:「我死之後,請在我的存款中提出叄仟元獻給DANG。請勿開追悼會,骨灰請讓清風吹走。」
1984年10月,金嶽霖去世,終年89歲。
金嶽霖去世前一年,《人們記憶中的林徽因——採訪札記》的作者陳鍾英問金嶽霖可否寫篇東西附在林徽因的紀念文集中,金嶽霖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跟你們)說。」
當看到來人帶有一張林徽因的照片,他孩童似地問人家能不能送給他。
金嶽霖對林徽因,發乎情、止乎禮。他以君子之道跟梁思成、林徽因相處了一輩子,終成一段佳話。
金嶽霖也算不上「一生只愛林徽因一個人」或「為了林徽因終身不娶」。他能跟美國女友泰勒同遊歐洲、在北平同居,兩人過得很受吳宓等人的羨慕,說明還是有過愛情的。
至於他為何終身不娶,或許跟林徽因本身實在太有魅力有關,一個見過月亮的人很有可能再看不上星星。又或者,他不是沒考慮過成家,只是再沒遇到合適的人。
金嶽霖懂得欣賞明快、赤城、獨立甚至帶點強勢的林徽因,這本身就很令人安慰。在那個年代,林徽因這款「處處不讓男兒」的女性是大多數人所欣賞不來的(到今天依然如此)。
冰心、錢鍾書為何不大看得慣林徽因並寫文諷刺她呢?因為冰心本身就是傳統淑女,所以總覺得林徽因男人緣太好、作風不正;錢鍾書呢?拿起筆是個大才子,放下筆就是個生活中的「低能兒」,只能欣賞跟自己思想上有點共鳴但在生活上能照顧自己的賢惠女性(楊絳),可林徽因的獨立意識、平權意識超前於時代,他自然有些「吃不消」。
林徽因骨子裡非常獨立,別人叫她「梁太太」、說她是「梁下美人」,她都不大高興。她若是今天知道自己所能被人記住的,只有一些情感糾葛的八卦,或許也會很失望吧?
別的不說,就她這樣一個在家國危亡、自己抱恙之時依然堅持工作、深愛祖國的人,真心值得敬佩。
斯人已逝,只有照片記錄著他們曾經有過的芳華。關於金嶽霖和梁思成、林徽因的照片,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張:
那是1941年秋天,金嶽霖來到李莊,見林徽因病弱成那副樣子,就張羅著要買小雞,養大了給林徽因吃,還真的買了雞回來在院子裡養著。
這張照片裡,金嶽霖在餵雞。他的身後,有劉康齡(建築學家劉致平之女)、梁思成,還有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兩個孩子梁再冰、梁從誡。
金嶽霖的到來,讓梁思成非常高興。他找來一個大茶壺,經常在院子中間沏茶與金嶽霖閒聊,有時他們會把臥病在床的林徽因抬出來,讓她到院子中間透透氣。
多麼美好和和諧!
那是最糟糕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時代。
那是最壞的李莊,也是最好的李莊。
那時,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李濟、梁思成、林徽因、董作賓、童第周等等舉世聞名的「大先生們」住在李莊最簡陋的房子裡,過著最儉樸的生活,為保存中國的學術「星火」做著艱苦的努力。
我們得承認,是他們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清心傲骨,是他們的君子之風和儒雅之氣,共同鑄就了民國的宏大氣象。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一直在加班(現在都沒吃飯),導致推送晚了一些。感謝閱讀,我們相約明天見。
關注「晏凌羊」
在後臺回復關鍵字「精品文章」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點擊標題可查看):
民國故事 | 林徽因是綠茶婊嗎?
民國故事 | 林徽因是人生贏家?不,她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
金庸人物 | 金庸小說中最美麗的單戀
情感婚戀 |因為尊重你,所以不把你當備胎
影視觀感 | 堅持己心,無問西東
社會百態 | 那個被猥褻的高中女生,後來還是跳樓了……
喜歡這篇文章,就請掃碼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