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綜藝火了起來,參加節目的姐姐們,都是已經在各自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的人。不可否認,她們每個人都是優秀的,而參加這個節目,都意味著她們要拋掉過往的榮光,為了一個全新的女團身份而努力。
看了一段時間這檔綜藝了,其中,張雨綺的表現讓我眼前一亮。張雨綺這位女子,全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自信的魅力,她性格直爽坦誠、樂觀開朗,做起事情來專心致志,且有屬於自己的系統高效的學習方法。
《論語》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去做某件事,做好萬全準備,尋求一個正確的途徑是非常重要的。各位父母們在育兒的路上定然有過躊躇莫展的時候,肯定也為此而尋求過許多方法。其實,張雨綺的學習方法就可以讓我們借鑑一二。
在節目第一期,張雨綺所在的艾瑞巴蒂團進行排練時,可以看出存在的問題還是較多的。但是面對整個屋子的「各種姐」,聲樂老師沒敢指責太多,只能默默地重複說著「再排一遍」。對此,張雨綺顯露出了不滿的情緒。於是,她發聲說:「我感覺我們練習的方法不對,再這樣練下去也是錯的,完全沒有任何效果。」
對於這些優秀的各位「姐姐」們來說,其實對於做某件事要付出汗水去努力不是難事,重點是在於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是對的。若是方法錯了,再努力下去也是無濟於事,是無法離終點更近的。這個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往往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
認知科學家丹尼爾•T•威林厄姆早說過:
「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學什麼樣的內容,就用相應的方法。」
有些人比較自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方法是對的。他們不會去反思自己,認真思考自己的行為究竟是否可行、有效,只會一味地無腦地埋頭幹。這種行為往往是愚蠢的,真正聰明的人做起事來是要對所做的事情認真思考,進而總結出正確方法才去實施的。這樣用有針對性的方法去練習才會讓人一步步接近成功。
父母們在育兒方面尤為需要如此,初為人父、人母,則更需要去學習。只有對每個方面、每件事都去尋求針對性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從而科學地培養出讓自己滿意的孩子。
在結束第一期的公演後,張雨綺直言上舞臺表演這樣的反饋方式真是太直接了,她喜歡這種反饋方式。付出努力去學習了之後,接下來需要的就是反饋了。而自己想要得到反饋,就要去進行測試,這樣才能得到反饋的信息。如上臺表演後接受觀眾的點評、學生考試後得到的考試結果等,這些就是別人反饋給自己的信息。
認知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甚至說:
「大腦就是這樣工作的——我們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方式,外界給我們一個反饋,兩種方式一對比,我們再改進自己的方式。這不就是學習-反饋-改進嗎?」
我們要學會根據得到的反饋,對自己的做法進行修正,若是得到了肯定,就可以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若是得到的是批評,則要根據建議改正自己的行為,然後再繼續往終點直奔而去。
當一個人學會對自己做的事情尋求反饋的時候,那他一定會在優秀的路上越走越遠。父母們一旦學習到了新的育兒方法,經實踐後須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因為孩子的反應就是最直接的反饋方式。一旦反饋不佳,就要去尋求正確的方法進而再實踐,不能讓自己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張雨綺曾因為愛看美女而上了熱搜,這在許多旁人看來一定會覺得摸不清頭腦。因為他們會覺得,張雨綺本身就是美女呀,為什麼她還那麼熱衷於看別的女生?其實,張雨綺的這個行為就是向「行業領先者學習」。
俗話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個世界上比自己優秀的大有人在,所以千萬不要局限於自己目前的水平而固步自封。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圈子是有限的,可能同周圍人相比,你是最優秀的那位,但是如果你就此滿足於現狀,那麼你將會淪為井底之蛙。所以,學會放低姿態,虛心、虔誠地向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學習就變得尤為可貴。
每個人都有自大、嫉妒、傲嬌的一面,有些人往往很難放低姿態去向別人學習。而這類人,他們通常難以成為人生贏家。碌碌終生,終究也只是停留在最初的那個水平。所以,這也驚醒著各位父母們,學會虛心去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或許誰都不甘於淪為井底之蛙,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虔誠地放低姿態。因此這也是需要去修行的一種心態。向更優秀的人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何樂而不為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各位父母們用心、虔誠地學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都能夠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獨門育兒方法。學習的同時,讓自己不斷變優秀,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祝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蛻變成一個全新的自己,無論面對什麼都能「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