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世界是巨大的馬戲團,每個人都是帶著面具的小丑

2020-12-24 甄比比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邁著鴨子步走路...

這些詞疊加起來,就構成了一代「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

而卓別林的一生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1889年,卓別林出生了。

那一年,正值戲院表演在英國的全盛時期,整個英國有200多家戲院,卓別林的父母都是劇團的喜劇演員,他的喜劇天分是耳濡目染的遺傳。但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父母就離婚了。

父親酗酒逃避撫養責任,母親就不得不擔負起養育兩個孩子的重擔。從卓別林有記憶開始,家裡永遠面對的是入不敷出的窘境。

因為母親為家庭操勞,嗓子日漸沙啞。有一天,她在臺上艱難地唱著,歌聲被尖厲的噓叫和喝倒彩聲所淹沒。

心急如焚的老闆,慌不擇路地拉來站在幕側的小卓別林救場,沒想到他毫不怯場,站穩腳跟就歡快地唱歌跳舞,觀眾被他的憨態逗樂了,紛紛往舞臺上擲硬幣。

這一年他5歲。他寫道,這是我的第一次表演,也是母親的最後一次。

那次後,卓別林一家的生活就更困難了,全家只能靠給別人縫衣服掙錢來維持生活。

但讓卓別林難忘的是,母親具有一種將悲慘生活變嶄新的不可思議的能力。

她教孩子們如何自尋樂趣。她有時站在窗邊注視行人,通過他們的外表舉止猜測其性格,編造故事;有時以啞劇的方式,用手模擬下面街上發生的事,逗兩位小觀眾樂。

她在做工閒暇給孩子們講聖經故事,聽得他們淚水漣漣。卓別林說,就是在那間陰暗的房間裡,他看到了關於愛情、憐憫與人性的永恆主題。

由於過度操勞,媽媽的身體越來越差,走投無路全家都住進了救濟院。而不幸的是,身體越來越差的媽媽居然瘋了,被強制送進了精神病院。

可憐的卓別林兄弟倆被送去了爸爸身邊,爸爸是一個酒鬼,而他們兄弟倆又被後母折磨趕出。

12歲父親去世,母親瘋了,哥哥被送去了訓練艦成為一名水手,小小年紀的卓別林只好自己謀生。賣過花、送過報紙,也當過理髮師的學徒,嘗盡了嘲諷與無助的滋味。

後來卓別林在一個遊藝場打雜,一次偶然,劇場的一位喜劇演員生病了無法上場,劇場經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卓別林代替,沒想到套上了肥大衣服穿上大皮鞋的卓別林,一出場就引起了全場大笑,一連演了好幾場。

慢慢的卓別林就開啟了自己的喜劇表演生涯,他進入了有「笑料工廠」之稱的卡爾諾劇團當演員。

1913年,卓別林赴美國巡迴演出時,被啟斯東製片公司的製片人看中,出演「啟斯東喜劇片」。而就是這些喜劇短片,讓他成為了聲名鵲起的喜劇明星。

1914年2月,一個身穿肥鼓鼓褲子、緊繃繃上衣,頭上戴著小禮帽,手持竹節手杖、留著一撇小鬍子的流浪漢,邁著誇張的鴨子步,滑稽地走入電影《威尼斯小孩賽車記》的鏡頭中。

這個日後卓別林最經典的流浪漢形象夏爾諾誕生了。

託馬斯·利弗蘭在《喜劇世界》中寫道,「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常常是令人不愉快的,他們必須與失業、腐敗、無情的政府、趾高氣揚的上層階級等做鬥爭。通過影片中的流浪漢形象,他們看見了同盟和朋友。」

卓別林完全用表情和肢體動作發揮幽默感的表演,跨越語言與國界,直擊人心。

據統計,卓別林的一生總共製作了八十多部影片,它們大多揭露社會底層問題,讓人們獲得歡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對社會進行諷刺和批判。

也正是因為受政治時局的影響,聯邦調查局開始對他跟蹤監視,卻並未發現切實的證據。

但在1952 年,他們還是剝奪了卓別林重返美國的權利。

1952年,卓別林在歐洲定居。遠離鎂光燈,生活美滿幸福,但他對被迫離開美國仍感到痛心。

因為他在美國生活了近四十年,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那裡,雖不是祖國,卻早已有了感情。

1972年,美國終於向卓別林示好:他獲邀前往闊別20年的好萊塢,接受奧斯卡特別榮譽獎。領獎臺上,卓別林還未開口,淚水早已盈眶。

此外,卓別林還獲得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終身成就獎、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在卓別林的電影裡,總有兩個繞不過的標籤:跌宕起伏與笑料百出。

將插科打諢組成行雲流水的故事,他的才華橫溢,世所難及。

但卓別林卻說:「世界就像是個巨大的馬戲團,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辛酸 。」

但他卻一直難以忘懷電影藝術,在78歲高齡拍了最後一部電影《香港女伯爵》,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和寬銀幕電影,由馬龍·白蘭度和索菲亞·羅蘭主演。

1977年聖誕節當天,他在睡夢中悄悄離開了人世。

從此,那個滑稽的流浪漢,戴著禮帽,拎起手杖,步履蹣跚地走進逼仄的小巷,一直走向歷史深處。

相關焦點

  • 大師的風採——卓別林與《馬戲團》
    提起卓別林,大家都不會陌生。穿著肥褲子、戴著破禮帽、留著小鬍子,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活脫脫一個流浪者形象。的確,這就是卓別林,在近百年後,他的銀幕形象依然深入人心。1929年,憑藉在《馬戲團》中的精彩演出與卓越才華,卓別林被授予第一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今天,我們就從這部電影中,一睹大師的風採。在《馬戲團》中,卓別林依舊是那個流浪漢的形象,由於在在遊園會裡被一個小偷陷害,結果被警察追到了馬戲團裡。
  • 馬戲團與馬戲團電影:它們曾經輝煌過
    從卓別林的黑白默片《馬戲團》,到拿下兩座奧斯卡獎盃的《大馬戲團》,再到痴迷馬戲團的電影大師費裡尼,一百多年的電影史中,馬戲團從未缺席過。色彩斑斕的馬戲團帳篷下,一匹馬從幾十米高的跳板上蹦下。地面上,小丑端著小魚缸迎接它。落地的瞬間,馬消失,魚缸裡多了一條金魚。
  • 卓別林與《小丑》只有一線之隔,《摩登時代》的小丑人生
    但是在卓別林的作品中,卻都深刻地反映了小人物的悲苦,他以喜劇的方式,來描述悲劇的故事,所以他是用喜劇的方式演出了悲劇。而在《小丑》這部電影裡,編導以《摩登時代》的溜冰跳舞片段來為《小丑》畫龍點睛,這讓人不禁拿《摩登時代》來做對比。以我的感受來說,卓別林與小丑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 卓別林:我不是小丑
    1977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88歲高齡的世界傑出的喜劇大師卓別林與世長辭。卓別林一生共有過 11 個孩子,4 任妻子,多位情人。大師擁有苦難的童年和豐富多彩的人生。提起卓別林,很多人都知道,不就是那個戴著一圓頂禮帽,留著一撮小鬍子,穿著一條肥肥的褲子和一件小西服,手執拐杖的紳士形象的小丑嗎?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除去妝容的樣子,其實他並不醜,而且帥得不成樣子。
  • 姚尚德:說在小丑Cottereau之前
    2007年,他的作品《想像的世界》獲得巨大成功,並在全球範圍巡演(美國、澳大利亞、比利時、瑞士等)並讓他摘得嘎納SACD獎2008年獨角戲新星的獎項。2010年,他參加布格裡奧那冬季馬戲團2010/2011年演出季,融合演出《想像的世界》的一部分,創作出新作品《幻覺》,適合所有年齡段觀眾。
  • 小丑
    人在一生中,誰還沒機會認識幾個小丑呢?亂蓬蓬的頭髮、蒼白的面孔、大而圓的紅鼻頭、色彩誇張的服裝……小丑一出場就自帶笑點,容不得你不樂。他們是喜劇舞臺上的常客,也是馬戲團中的「搞笑擔當」,在一場馬戲當中,小丑的表演經常會被安排在一些重量級節目中間——比如空中飛人或是訓練獅子老虎,這非常有助於觀眾繃緊的神經得到鬆弛。
  • 俄羅斯小丑文化
    古克拉喬夫生於莫斯科,小時候父母每個星期天都帶他去馬戲團看戲,每次,他總是全神貫注地盯著當時名氣僅僅排在尼庫林後面的小丑奧列格·波波夫看。後來古克拉喬夫經常對父母說,自己要成為一名小丑。為了滿足他的願望,古克拉喬夫的父母將他送到了馬戲團學校。  他在馬戲團當學徒時很刻苦。因為他沒有固定小丑的表演手法,表演起來有立體感,老師都稱讚他是個天才。
  • 54歲卓別林&18歲烏娜,長久的伴侶是相互臣服
    37年前的聖誕夜,卓別林逝世,世界上最著名的小丑落幕了。卓別林54遇到18歲的烏娜,從此他們的靈魂開始發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伴侶,只不過有的人能早早遇到,有的人一生都無法相遇。卓別林與烏娜•奧尼爾於1943年6月16日結婚,當時卓別林54歲,而奧尼爾只有18歲,此後奧尼爾的父親沒有再與他女兒說過話。兩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長,也非常幸福,兩人在對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奧尼爾找到了一個愛自己的父親角色,而卓別林則找到了一個忠實於自己,並在他在公眾中的信譽不斷降落的時候安慰自己的人。
  • 圖丨瘋子的世界《小丑》
    沒有超級英雄,沒有神力,簡單的一把手槍造就了一個惡魔小丑。我不會寫影評,在這只是單純的分享一些看得到的瘋狂及轉變。全片圍繞著主角亞瑟蛻變到小丑的故事線,主演傑昆·菲尼克斯的神級演技令人讚嘆。在底層社會的壓迫與絕境中,一步步地剝開了人皮面具,陰暗、抑鬱、又不負面地敘述著故事全片。一個瘋子的世界。
  • 卓別林的外孫和尤金·奧尼爾的曾孫在幹嘛?
    那個時候劇團小演員的身份十分低下,再加上父親離異再娶,貧窮加上重組的家庭,卓別林和哥哥自小就生活在早熟的世界當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因母親生病,卓別林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登臺的機會。此後,卓別林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表演。1914年到1936年,卓別林以其經典的流浪漢形象夏爾洛出演了70部電影,自此,他擺脫了貧窮和白眼,受到人們的喜歡,也開啟了自己一生的女人緣。
  • 真實世界裡的小丑,一直都讓人類瑟瑟發抖
    其實,不僅僅是鳳凰演的小丑,也不僅僅是煞白的面孔,永遠的笑容和豔麗的假髮,世界各地的小丑們,一直以來都曾是無數人的夢魘。它們無比類似的形象,既是一個符號,也是無數故事的主角。明明滿臉塗滿了不可辨認的妝容,卻仿佛是我們軀殼內靈魂的真實寫照——以扮醜裝傻來博你一笑的他們,其實一直都有著某種讓人不寒而慄的癲狂魔力。「小丑是有陰暗面的。」
  • 一頂帽子,一把拐杖,《卓別林》的人生不止如此
    1卓別林的電影基本上都看了,一頂帽子,一把拐杖,一撮小鬍子,一雙鴨子腳,這幾樣基本上就把卓別林勾勒出來,至少,在熒幕上我們看到的卓別林就是這個樣子的。卓別林的很多動作,幾乎成了一種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卓別林。
  • 鏡子面具:在鏡子中找回迷失的自己!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電影講的是叛逆的女孩想逃離當下的生活時,不料母親需要做手術,馬戲團也出現了危機,而自己也在一場夢境中漸漸了解現實的重要性,回到了現實女孩也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本片中對夢境的想像和展現是非常吸引人的,看完這部影片也許我們會對夢境有新的了解。
  • 口碑爆表DC《小丑》雙預告萬字終極解析,要超諾蘭版小丑節奏
    再次結合第二支預告,亞瑟從相同的化妝間走出,而且還伴隨著詭異的笑聲,但這應該算是亞瑟對於小丑角色表演的練習。亞瑟走過的狹小走廊,我們能看到有動物雜技的插畫,還有馬戲團小丑木牌和巨型面具等,這裡似乎是一個生意很慘澹的類似馬戲團的演出後臺,亞瑟可能在這有一份演出的兼職。
  • 抽抽樂第一季-馬戲團小丑測評和把玩指南
    馬戲團小丑。配比3,稀有。標誌性的爆炸頭,鮮豔色彩的衣服。紅鼻子,手持大喇叭。有小丑怎麼能沒有我蝙蝠俠的地方?
  • 一分鐘心理學:每個人都帶著一張人格面具
    性格的拉丁文是PERSONALITA,而PERSONA在拉丁文中又有面具的意思。它通常是指演員們在舞臺上戴的面具,就像我們國粹的四川變臉一樣。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這個詞慢慢就融入了心理學的範疇,意指每個人在社會場景中所表現不同的人格角色。所以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了人格面具理論,他認為一個面具就是一個子人格,或人格的一個側面。
  • 為什麼小丑讓人感到毛骨悚然?
    他曾自嘲:我一整天都在痛苦中度過,卻在晚上帶給你們歡樂。狄更斯為他編傳記,塑造了這樣的小丑形象——「通過自我毀滅來取悅觀眾」。小丑之父都是如此,於是這種想法在世人心中根深蒂固:歡樂小丑的面具下面,隱藏著悲哀的人生。
  • 影評& 電影《小丑》:臺下常有戲中人(觀眾席)
    費裡尼不少電影裡都有小丑的身影,他的電影《小丑》,仿佛一封寫給小丑的情書,費裡尼在片中表達了自己對小丑的迷戀與敬意。  電影開頭,一個小男孩從睡夢中醒來,拉開窗簾,看到一個巨大的帳篷,仿佛一座神秘的城堡,馬戲團來了,光怪陸離的節目,怪誕搞笑的小丑讓小男孩印象深刻。這一段戲,場面熱鬧盛大,讓人目眩神迷,費裡尼用個人化的影像風格紀念了自己的童年,觀眾也仿佛走入了時光隧道。
  • 恐怖小丑簡史
    小丑們「無害的冒犯」讓我們捧腹,但對於他們本身而言呢?有人認為,小丑角色的這種喜劇演員通常都很內向,相較於普通人,他們似乎更容易對人類產生厭倦。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像卓別林、羅賓·威廉士這樣的喜劇演員患有抑鬱症了。
  • 從話劇《紅鼻子》到DC漫畫改編的電影《小丑》,小丑在每個人心裡
    ,即使從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亞瑟·弗萊克的背影上都能讓觀眾感受到小丑亞瑟·弗萊克內心的悲傷和絕望。在話劇《紅鼻子》中,主人公神賜必須戴上紅鼻子面具,做一個不是他自己的人,才能真正的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我想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亞瑟·弗萊克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