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歐基金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有些人買基金每年能賺10%就心滿意足了,有些基民甚至對50%+的收益仍不滿意。
那麼,投資基金,到底賺多少才算賺?
我們需要把這個問題拆成兩個維度去看:
第一,投資者自身。對於一位之前只接觸過存款或銀行理財的人,如果投資基金每年能有10%的收益,就會很容易產生滿足感。
第二,投資品類型。經濟學裡有個詞叫「機會成本」,放在這裡就是如果不投資基金,去買房、買黃金、買比特幣或自己炒股等,最高能有多少收益。
第一個維度太過主觀,很難對其量化;本文我們重點從第二個維度展開,看看投資基金到底應該設定怎樣的收益預期。
01
基金賺多少才叫賺?
基金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其收益主要來源於底層投資的各類資產,比如股票、債券、存款、黃金、權證等,所以基金能賺多少,主要取決於底層資產的表現。
我們分析2000年以來國內各資產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股票用Wind全A指數、債券用中證綜合債指數作為衡量標準。
從下圖可以看到,A股是近二十多年來表現最好的資產,平均年化回報率12.53%,其次為黃金,年化回報近9%,債券和一年期存款的平均年化回報率均在3%左右。
接下來我們再看下中證指數公司編制的各類型基金指數的表現,從2000年以來(來源:Wind;截至2020.12.18):
中證股票基金指數(H11021)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7.88%;
中證混合基金指數(H11022)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7.34%;
中證債券基金指數(H11023)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25%;
中證貨幣基金指數(H1102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11%。
可以看到,各類型基金長期表現基本與底層資產回報率一致,這些收益率也由此可以作為投資基金預期回報的參考。
但基金投資並非一個線性回報的過程,細分基金類型和不同年份收益及所承擔的風險都不相同,接下來我們就具體展開看一看。
02
偏股基金的合理預期
偏股基金按運作策略可以分為被動指數型和主動偏股型,我們以中證被動股基指數(930891)和中證主動股基指數(930890)分別代表這兩類基金,統計它們2012年以來的年度回報及年度最大回撤。
從下表可以看到,被動股基指數年度回報分布在-18.38%~47.91%之間,平均年化回報8.79%;年度回撤最高達-44.66%,近乎腰斬。
由於A股仍是一個散戶居多的弱有效市場,錯誤定價及羊群效應普遍存在,這也給了主動管理基金經理創造超額收益的機會。
如下表所示,主動股基指數年度回報分布在-27.15%~52.90%之間,平均年化回報達14.05%。但受基金最低倉位限制等因素,主動股基指數年度回撤最高也近乎腰斬,最大為-49.82%。
近兩年偏股基金持續創造了高收益,且回撤又有限,但拉長時間,無論是被動指數基金還是主動偏股基金,都仍是高風險資產。
投資者如果想追求年度50%+的回報,選擇主動股基實現的概率更大一些,但同時也需做好本金虧損一半的準備。
03
偏債基金的合理預期
對於偏債基金,我們主要從純債型和偏債混合型出發做分析,後者現在有一個非常時髦的簡稱——「固收+」。
分別用中證純債債基指數(930609)和中證非純債基指數(930897)代表這兩類基金,統計它們2015年以來(以純債債基指數發布時間為起點)的年度回報及年度最大回撤。
如下表所示,純債債基平均年化回報為4.21%,最高回撤-3.05%;非純債基平均年化回報4.45%,較純債債基略高,最高回撤-6.05%也大於純債債基。
總結來說,偏債基金年度回報和回撤整體均小於偏股基金。在偏債基金內部,純債債基的平均年化回報小於非純債基,同時回撤(風險)也相對較小。
04
寫在最後
近兩年火熱的權益市場給基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據Wind數據,偏股基金年內收益中位數超過40%,自2019年以來(截至2020.12.18)已有1200多隻偏股基金業績翻倍。
在強大的賺錢效應下,投資者收益預期無形間被推高,由此也出現了文章開頭提到的,有投資者對50%+的收益仍不滿足。
在行為金融學中,有一個名詞叫「近因效應」,說的是我們總是對最近發生的事情或觀察到的現象記得最清楚,導致過度重視最近的信息而輕視過去久遠的信息。
本文我們通過大量數據,全面復盤了各類型基金的歷史回報和回撤(風險),相信可以幫助投資者建立一個更合理的投資預期。當然,歷史業績僅代表過去,並不能用來預測未來。
最後,我們用一張全球投資大師的投資年限和年化業績圖來結束今天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