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8「火力偵察兵」無人機,一周內2次事故,真實表現並沒想像的好

2020-12-23 騰訊網

在美國海軍看來,MQ-8"火力偵察兵"無人機的軍事價值極高,它可以執行多重任務,既有海軍型也有陸軍型,均深受美軍的重視。這種無人機充分利用了成熟的直升機的技術與零部件,只是對機身與燃油箱稍加調整而已。

據悉為了節省成本並縮短研製周期,這種無人機在機載通信系統與電子設備方面採用的是"全球鷹"無人機所使用的系統。從外形上來看,MQ-8A和MQ-8B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在旋翼問題上,MQ-8A有3個槳葉,而MQ-8B有4個槳葉,據悉這兩者在傳感器與航空電子設備方面也有比較大的差別。

總的來看,在戰爭環境下MQ-8無人機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轉變角色,同時可以執行多種多樣的任務,比如搜集情報、偵察敵情、監視敵方情況等等。美軍這樣設計是為了給未來多留下一些便於升級與改造的載荷空間。

如此種種給了美軍極大的自信,但"火力偵察兵"無人機的真實表現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短短一周時間內,竟然出了兩次事故,不禁讓人更加懷疑它的性能。近日有報導顯示,就在11月16日這一天,因為一次地面事故,一架美國的MQ-8C被損毀,算上這一次事件,本月裡這種型號的直升機已經發生兩次重大事故了。

根據相關官員給出的解釋,當時這架MQ-8C正在機場進行鋰電子電池測試,沒有人會想到它竟然會出現事故。當時測試者已經通過計算機下達了停機指令,但這架無人機的螺旋槳卻向右前方傾斜,並且接觸到了地面。

所幸此次事故的發生並沒有造成任何人員的傷亡,也沒有導致其他基礎設施受到損害。事後美國海軍進行了事故調查,將全部MQ-8C無人機的地面旋翼轉動測試都停了下來。但這已經是MQ-8C在本月發生的第二次事故。

上一次發生事故是在11月10日,一架MQ-8C無人機墜毀在海軍基地的跑道附近,這次事故已經達到了"A"級別,給美軍造成了至少250萬美元的損失。據悉在今年的8月份,一架MQ-8B也曾發生過墜毀事故。

巧合的是,這一次的事故與10日這一天一樣,都是撞上了同一座基地裡的建築物。經過累計計算可以發現,如今美國海軍裝備的MQ-8C無人機已經飛行了兩千多個小時,這當中有一大部分的飛行工作都是由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測試部隊完成的。

相關焦點

  • 一周內兩次出事:美軍"火力偵察兵"無人機災禍連連
    (原標題:一周內兩次出事:美軍「火力偵察兵」無人機災禍連連)
  • 美海軍連發A級事故,不到3個月墜毀兩架無人直升機,損失超500萬美元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海軍時報》網站11月19日報導,一架MQ-8C「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上周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一處海軍基地墜毀,這是數月以來在該基地墜毀的第二架該型無人機直升機。此次墜機的是MQ-8C無人直升機中的最新型號,其長度達到35英尺(約10.67米),該型無人機擴大了美國海軍的海上偵察能力。
  • 諾格公司開展MQ-8C無人機雷達飛行測試
    據aerotechnews網站2020年5月8日報導,美國海軍在諾格公司協助下,開始對配裝Leonardo公司AN / ZPY-8雷達的MQ-8C「火力偵察兵」進行飛行測試。
  • 美軍無人機午夜偵察南海真實目的猜想,MQ-4C海神無人機參數怎樣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公布的美軍MQ-4C無人機1月9日飛行路線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1月10日發布的消息,美國海軍一架MQ-4C無人機於1月9日被發現在南海上空飛行,>這是自1月初以來該機第3次現身南海。
  • 大選當天,美國宣布售臺4架MQ-9B無人機
    倘若這筆對臺軍售最終敲定,這將是美國法律放鬆出口先進和高保密的無人機技術以來,美國政府首次對外出售這款無人機。路透社報導截圖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官網3日發布聲明稱,他們3日已提交了必要的認證並通知國會。
  • 從偵察機到攻擊機:MQ-1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誕生
    經過改進後,「捕食者」無人機的第一階段飛彈發射試驗於2001年2月16日開始。第一次發射在加州中國湖靶場進行。此次試驗,無人機是在地面操縱人員的視線之內進行發射的。該機兩翼下各掛1枚未裝戰鬥部的「海爾法」飛彈,在高度610米、速度130公裡/時、距離目標約5公裡時發射飛彈。
  • 小兔子 RabbitMQ 養成攻略!
    RabbitMQ 最初起源於金融系統,用於在分布式系統中存儲轉發消息,在易用性、擴展性、高可用性等方面表現不俗。這樣在秒殺持續的這個時間段內,會有幾十萬或者更多的請求都放在消息隊列裡。因為畢竟秒殺只是會在短暫的那一段時間,等它過去之後,每秒可能就只有幾十,幾百個請求進入消息隊列。但是系統還會按照每秒 2 千個請求的速度去處理。所以,秒殺結束,系統會把那些剩下的消息都消費掉。
  • 美軍MQ-4C無人機本月第3次現身南海 同型機此前曾被伊朗擊落
    這是本月第三次在南海上空發現該型無人機,該機還曾於7月1(1次)、11月(2次)進入過南海海域上空。MQ-4C「海神」無人機是在RQ-4「全球鷹」無人機基礎上針對美國海軍需求研製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水面監控平臺之一。該機配備了雷達、光電等完善的探測設備,可大範圍監視海上目標。該無人機最大航程15186公裡,最長滯空時間30小時。
  • 雷軍直播小米無人機突發「炸機」事故,百萬粉絲瞬間懵圈兒了
    無人機是小米多元化布局的重要一環從此次小米發布的產品功能和配置來看,這也是一款對標大疆的高端無人機,欲挑戰大疆早已牢牢攥取得消費級無人機整機市場。另外,智慧型手機興起也讓無人機的成本迅速降低,售價下降讓無人機從專業軍事領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吸引了更多玩家進入;其次無人機市場也不再是大疆一家獨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爭相進入。但就是雷軍精心布局的這一盤棋,沒想到第一次「落子」就出現了失誤——在試飛過程中,小米無人機突然出現徑直下跌的炸機(墜落)情況。
  • 山西襄汾「8·29」重大坍塌事故追蹤
    這是8月29日拍攝的事故救援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新華社太原8月30日電 題:山西襄汾「8·29」重大坍塌事故追蹤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孫亮全、王菲菲、梁曉飛8月29日9時40分左右,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陳莊村聚仙飯店發生坍塌事故。經過18個小時的緊張救援,共搜救出57名被埋人員,其中29人遇難,7人重傷,21人輕傷。
  • 國內五大最慘烈的鐵路事故 慘到難以想像
    接下來給大家講一下我國鐵路歷史上五起最為慘烈的事故。1.1976年10月16日,廣州到深圳92次在廣深線41公裡處脫軌顛覆,旅客18人受傷,中斷行車24小時59分。根據老師傅們的回憶,這次事故出動了50多輛救護車,但是真實事故原因並未被公布。事故主要責任領導已經進了監獄。
  • 重慶百架無人機失控撞樓,散落地上和江面,這才是真實原因?
    以下視頻為當時在場觀眾拍攝的無人機與建築物相撞全過程:在場人員表示,「樹上,房頂,橋墩,水裡到處都是無人機機體以及殘骸。」據業內人士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疑似無人機程序寫反,本該設定無人機飛往長江上空,結果無人機飛往岸上導致與建築物相撞,也有人說是主控電腦死機導致。
  • 巴鐵將獲50架翼龍-2、俄獵戶座無人機投入實戰……
    為此,漢和航空要創造這項金氏世界紀錄,面臨的巨大挑戰就是無人機持續飛行的可靠性。2. 南京交警無人機常態化開展「空中巡邏+空中執法」從12月16日開始,南京交警利用無人機常態化開展「空中巡邏+空中執法」工作,在全市高架快速路,高速公路進行無人機巡管執法。其中早晚高峰期間警務無人機以堵點排查、事故快處為主,平峰時段則側重於道路巡管、違法查處。
  • 蔡英文當局「潛艇自造」開工,一周內造船公司曝兩起重大事故
    蔡英文當局「潛艇自造」開工,一周內造船公司曝兩起重大事故 進水事故現場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蔡英文當局力推「潛艇自造」計劃,潛艇原型艇於24日在臺船公司高雄廠正式開工建造,沒想到隔天台船就發生氣爆事故,造成1死1傷;28日,臺船又發生浮船失敗,一艘半成品的貨櫃輪在從船塢拖出碼頭的過程中竟傾斜進水
  • 伊朗一天內兩設施再次爆炸,以色列:伊意外事故,不全是意外
    伊斯法罕凡的電力公司執行董事穆赫辛尼(Said Mohseni)向國營伊朗通訊社(IRNA)稱,事故源於發電站內一個破舊的變壓器在凌晨5時發生爆炸,發電站在事故後約兩個小時後恢復正常工作狀態。另外,伊朗東亞塞拜疆省城市謝赫哈桑(Sheikh Hassan)周日亦有一間玻璃紙工廠發生火災,伊朗勞動新聞社(ILNA)發布的短片顯示現場冒出濃濃黑煙。
  • 8大最接地氣的無人機熱門應用
    據悉,亞馬遜宣稱無人機會在30分鐘內將貨物送達1.6公裡範圍內的客戶手中。據說順豐研發無人機送貨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偏遠地區送貨難的問題。無人機送快遞,如果能不落到用戶腦袋上的話,還算是個新穎的好點子,至少,在婚禮上用無人機來送戒指的話,還有點小驚喜。
  • 臺軍3年失6銳鳶無人機 損1.26億元新臺幣
    海外網10月15日電近年來,臺灣軍事裝備屢見醜聞,由臺中科院研製的「銳鳶無人機」也頻現事故。臺媒周二(15日)引述「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導,在臺軍原本採購的32架銳鳶無人機中,在3年內僅剩26架,主要與維修保養不良、操作不當等有關,情況令人關注。
  • 國產無人機Quantum,顛覆你的空拍想像!
    而作為這些先進影像的幕後推手,無人機的關注熱度也在呈爆炸式上升。此前,由老牌無人機廠商FREEFLY公司推出的ALTA 6和ALTA 8,一直被認為是無人機界的翹楚,其極佳的畫面表現、超強的航拍穩定系統、較大的承重、無與倫比的速度、靈活性和創意性,滿足市場上大多數需承載大型電影設備進行拍攝的客戶的需求,引領了行業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