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分析《西遊記》

2021-02-11 電影新視界

二十五集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男女老少鹹宜的優秀影視作品,它根據明代吳承恩神話小說《西遊記》改編拍攝完成。千般變化、萬般戲耍的精彩幻想,大量的動物精靈的造型,佛教、道教的幻化和價值取捨,都得到了完美的實現,塑造了眾多色彩絢麗的屏幕形象:唐僧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智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僧憨厚忠勇……這些人人皆知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電視劇與文學的結緣始於其誕生之日,古老的文學藝術為電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古典神話小說在其歷史悠久的傳播過程中,已經家喻戶曉,其蘊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傳統價值觀念深得人心,為神話題材電視劇成功改編奠定了觀眾基礎。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中唯一的一部神話小說,《西遊記》最先受到電視改編者的關注,1982年開拍、歷時6年,完成的25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楊潔導演,六小齡童主演,中央電視臺攝製)本著「忠於原著,慎於翻新」的創作精神,對原著情節和主題進行了高度概括和提煉,在研究界對《西遊記》主題的多元解讀中,突出了孫悟空不畏強權、頑強鬥爭的精神和取經隊伍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進取精神。編導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場景布置、服裝、化妝、對白、表演、等方面都打造出了亦真亦幻的神話奇觀,克服了當時拍攝神話題材技術上的重重困難,取得成功。1988年播出後好評如潮,三十餘年來重播不斷,魅力經久不衰。

1988年,《西遊記》續集在人們的期待中亮相螢屏,續集對原著進行了較大改動,在敘事上嘗試採取倒敘的形式—開篇即是唐僧師徒取得真經回到長安,然後再由師徒向唐太宗陳述取經途中坎坷經歷。在每集的劇情編排上,打破了88版《西遊記》一集一個故事,相對獨立的劇情安排方式,代之以將故事結局安排在每一集中間,打破了劇集的相對獨立性和完整性。

娛樂是當下時代生活的重要主題,遊戲是人類千年不變的童年情結,神話是人類童年幼稚單純心理觀照下的自然,神話題材電視劇以傳統神話為題材,繼承並發展了神話中的遊戲精神,並使之成為獨特的敘事策略,對觀眾產生強烈吸引力。遊戲敘事作為一獨特敘事策略表現在正劇類神話題材電視劇中,《西遊記》對兒童的不竭魅力可以為證,孩子們對其不滅的觀賞興趣最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在欣賞中享受了遊戲,享受了快樂。遊戲敘事還突出地表現在近年來火爆螢屏的戲說類神話題材電視劇中,截取傳統神話人物或某一人物情節枝節,利用當下電腦高科技手段,滲入後現代精神,不刻意於歷史深度、不受神話原著或傳統神話所限、不求主題深入,遊戲的狂歡為該類電視劇帶來全新的審美風格與欣賞價值,大有一種娛樂無極限的氣派。

一、故事情節遊戲化 比之於其他題材的電視劇,神話題材電視劇顯然是距離人類社會生活最遠、最單純的人類遊戲樂園。神話題材電視劇的遊戲化敘事,首先體現在其故事情節編排上的遊戲化原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千辛萬苦的取經歷程,其實在天庭神界那裡,只是一場遊戲,唐僧師徒一路上的艱難險阻,自然災害者甚少,更多的是天庭眾神為了考驗取經人而人為設置的重重關卡,因此,即便取得真經後,觀音菩薩為了湊足九九八十一難的數量,讓成仙了的師徒在雲遊中摔下,老龜興風作浪,水淹真經等等。這是宏觀方面考察西行故事的遊戲性質。事實上,在電視劇《西遊記》中,遊戲化的情節敘事也讓編導者「忠於原著」的改編增添了不少趣味。如第二集演繹孫悟空離開花果山,尋師學藝初到人類社會時,它東瞧瞧西望望,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充滿興趣,肚子餓了,走進一家麵館,不知道如何點吃的,便學著鄰座客人的腔調大叫「一碗麵一碗麵」,面上來,又模仿別人的樣子加胡椒粉和辣椒,頓時辣得臉紅脖子粗,急得抓耳撓腮,引來旁人觀看和笑話,也令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二、對白語言遊戲化 神話題材電視劇的遊戲化敘事,還體現在其獨特風格的對白語言上。語言是人類獨有的交流工具,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語言越來越豐富生動。語言不僅在人際間起著信息交流的作用,而且在人們的娛樂休閒生活中也不可或缺。人們往往在不自覺之間展開語言遊戲,形成語言的狂歡。神話題材電視劇中對白語言的遊戲化,主要體現在:


其一、遊戲化的語腔語調。神話題材電視劇的人物角色多是神、妖、鬼、怪。由於遠離人世,他們的說話,在語腔語調上自然有異於常人,給審美帶來一種陌生化遊戲化效果。如電視劇《西遊記》在對白上,就對孫悟空、豬八戒的配音都做了變形處理,以體現他倆性急火爆的「猴氣」和懶散愚鈍的「豬氣」;


其二、遊戲化的對白語句。神話題材電視劇的對白語言,在詞彙語句上,有些也是異於生活常態,富含遊戲化精神的。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在盜得妖怪法寶又去叫戰時,欺騙妖怪「你那個寶貝是雌的,我這個是雄的,你那個碰見我這個就不靈了」尤其是在鬥銀角獸一節中,它不斷更換自己的名字「孫行者」、「者行孫」、「行孫者」,出現在妖怪洞口叫戰,引得妖怪既惑又怕「這下捅了猴子窩了」凡此種種,這些雖然只是較為表面的文字遊戲,但其精彩絕妙的表現也讓神話題材電視劇增添了不少童趣,帶來遊戲化的審美感受。


其三、遊戲化的對白內涵。神話題材電視劇對白語言的遊戲化,還體現在其對白的幽默風趣的內涵寓意上。正因為神話題材電視劇遠離現實題材,它更有了自由的話語空間,對話更加率性任意,無所顧忌。如《西遊記》中,孫悟空面對盲目驅趕和尚的國王,義正詞嚴地說「好一個荒唐的國王,做了一個荒唐的夢」。以幽默俏皮的語言直接諷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愚昧專制,看似語言遊戲,其實具有耐人尋味的語言魅力。詼諧幽默的對話,妙趣橫生,看起來特別輕鬆。

三、形象塑造遊戲化 神話題材電視劇的遊戲化敘事,還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神話題材電視劇中的角色人物,是迥異於常人的神仙和妖魔鬼怪等等。為了表現這類角色人物,電視劇的編導者們在形象塑造上費盡心力,為了表現其神魔特點,一方面要保留其動植物原型的特點,另一方面又要突出其神性或魔性。在這方面,電視劇《西遊記》還是最為成功的。譬如孫悟空的外形是,毛臉雷公嘴羅圈腿拐子步長尾巴紅屁股,它的一舉一動都充滿猴性,滑稽可笑,增添喜劇效果豬八戒是豬頭豬腦豬肚子,懶惰貪吃,豬相十足。此外,樹精藤怪、牛魔王,蜘蛛精、九頭蟲等等,大多數妖魔鬼怪都是動植物化形,整個電視劇人物角色儼然一個童話王國、動物世界。

運用特殊的方法進行拍攝、製作,以獲得特殊的電視畫面效果,就是特技。相比於現實題材電視劇而言,電視特技在神話題材電視劇中更有用武之地。特技在神話題材電視劇中被廣泛使用,創造了一系列光怪陸離、玄幻奇妙的場景,也成就了一個個驚險無限、精彩激烈的打鬥動作。我們甚至可以說,特技己然成為神話題材電視劇的敘事技巧之一,參與到劇作情節的敘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早期的《西遊記》土洋結合的特技創作遠不如越來越高科技的電腦特技,但它們都很好地完成了神話中騰雲駕霧、上天入地、神魔鬥法等超現實情節,為神話題材電視劇的完整演繹立下了汗馬功勞。

電視劇《西遊記》中,壯麗飄渺的天庭、陰森恐怖的地域、千奇百怪的妖魔洞府這些奇特的場景環境孫悟空的筋鬥雲、七十二般變化、神魔的騰雲駕霧、悟空與妖魔的精彩打鬥等等神奇場面,都要靠特技手段來拍攝與製作完成。特技鏡頭在《西遊記》中佔的比重非常大。在中國電視劇剛剛起步的八十年代,電視界對於電視特技的了解和掌握可謂少之又少,但憑著對藝術一絲不苟的執著精神,《西遊記》的編導苦心鑽研,利用摳像手段,結合中國藝術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製作出眾多神奇的特技效果。在處理孫悟空騰雲駕霧時,創作者就是在拍好孫悟空標誌性的亮相動作後,用摳像手段將鏡頭疊化到藍天白雲或名山大川的背景上,表現孫悟空飛行時輕捷的身手。而在孫悟空與妖魔打鬥時,編導用鋼絲吊起演員,表現其飛行打鬥的精彩動作,讓觀者耳目一新。總之,特技敘事在神話題材電視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沒有特技,就沒有神話題材電視劇,隨著當代高科技的發展,神話題材電視劇中的特技將會更加豐富多彩、精彩紛呈。

章回體線性是我國傳統小說的主要結構策略,它來源於民間說書藝人的說書敘事傳統每回講一個情節相對完整的小故事,講到結尾處或故事精彩處戛然而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主要的人物及其性格在小故事中延續,將這些小故事連綴起來,又是一首尾照應、情節完整的大故事。無疑,從時間角度去考察,這是一種線性的順時式結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採用了這種結構方式,由小說改編的神話題材電視劇也延續了原作的結構方式,採取章回體線性結構,令故事情節一目了然,清晰明確。

電視劇《西遊記》的主要情節,是唐僧師徒一路降妖除魔,去往西天取經的歷程。88版的《西遊記》在此之前,利用五集的劇情,依次交代了孫悟空橫空出世、拜師學藝、大鬧天宮等情節,每集一個主題,己經是章回體線性結構策略的運用。而當降服八戒和沙僧後,接下來的十餘集幾乎是一集一個妖魔,鬥完一個妖魔,唐僧師徒踏上西行路,就是一集電視劇的尾聲,直到最後來到西天極樂世界取得真經。98版《西遊記》續集延續了這種結構策略,但是從全劇敘事上看,與又八版有兩點異處:一是九八版在整體時間結構上採取了倒敘式,該劇一開篇就是取經歸來的唐僧師徒回歸長安,唐皇熱情迎接,唐僧師徒向唐皇講述取經路上艱難險阻,由此展開對西行經歷的回顧;二是版續集改變了八八版一集鬥爭一個妖魔的完整性,往往在打鬥驚險處剎住,將鬥爭勝負的懸念留到下集開頭交代。但整體觀照,前後兩版《西遊記》顯然都是在章回體線性的結構策略下敘事的。

 

魔幻現實主義的「魔幻」成分是就其創作技巧和外在風格表現而言的,為了創造神秘怪誕的藝術效果,創作者最常採用的技巧包括夢幻、隱喻、誇張、諷刺等藝術手法。神話題材電視劇不同於現實題材電視劇,它的故事場景、情境、情節都是虛幻離奇,甚至是荒誕詭橘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其他創作技巧在神話題材電視劇中都廣泛地被採用。

夢幻成為神話題材電視劇中屢試不爽的技巧,被廣泛運用來營造神秘色彩。如在《西遊記》中,第二集孫悟空在夢中被黑白無常勾去了魂魄,大鬧了閻王府,刪去了生死簿上所有猴子的紀錄;第十三集,唐僧師徒夜宿禪寺,夜深時候,已故國王託夢唐僧,帶領他來至御花園內一芭蕉樹下古井旁,向他訴說被害經歷。突起的夜風吹滅了燭火,一聲聲「師傅—師傅—」的悠長叫喚直把唐僧靈魂喚出肉體尾隨幽靈來到御花園,井口冒出的嫋嫋青煙更增添了神秘色彩,一切都籠罩在幽暗、陰森、恐怖的夢幻氣氛中。


在神話題材電視劇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無論是宏觀上理想人物的塑造、曲折情節的構想,還是神話題材電視劇中的各個細節描繪,處處都彰顯著誇張的藝術魅力。比如在細節表現方面,且看看神話題材電視劇在各類物件上的誇張《西遊記》中有各類使人長生不老之物—蟠桃園裡的蟠桃、鎮元大仙的人參果、唐僧肉—在對這些長生不老之物的描繪上,誇張手法的運用顯而易見如蟠桃園裡有三種蟠桃,分別是三千年一熟、六千年一熟,九千年一熟,其成熟時間周期可謂長矣。但其功效也確乎非凡三千年一熟者可使人得道成仙,身輕體健六千年一熟者可使人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者可使人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鎮元大仙的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而唐僧肉亦有能使人長生不老之功效,因為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

電視以畫面、鏡頭為表現手段,把具體可感的形象直接訴之於觀眾的視聽感官。神話題材電視劇的浪漫主義審美風格直接通過其審美浪漫的鏡頭語言表現出來,訴之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感官。回歸自然是浪漫主義重要的美學主張,在神話題材電視劇中,審美浪漫的鏡頭語一言主要就表現在其自然淳樸、返璞歸真的鏡頭風格上。

一、遠離世俗的自然風光 神話題材電視劇敘述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的故事,故事的發生地點也常常遠離世俗喧擾。在神話題材電視劇的鏡頭中,觀眾常常看到的是一片自然優美的野外風光。唐僧師徒西行取經的路途上,有燦爛的朝霞升起、有迷茫的濃霧籠罩、有寧靜的夕陽墜落,取經人腳下踩的是險峻的青山,身邊流的是塗塗的溪流。妖魔藏身之處則在深山更深處,他們佔山為王,穴居飄飲,似乎回到原始人類的野蠻生活。神話題材電視劇為當今生活在都市喧囂中,觸目皆是都市繁雜的人們描繪著一幅幅美麗的自然風景圖,讓人在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之外,享受遠離世俗的寧靜和安詳,體驗返璞歸真的從容與愜意。

二、古樸蘊藉的意境表達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概念。中國古代詩歌最講究意境,神話題材電視劇繼承了這一傳統美學,在敘事中時時處處注意經營古樸蘊藉的意境。中國傳統美學對意境的表現在於以形傳神,達到形神具備的效果。電視藝術用鏡頭畫面、通過蒙太奇剪輯來表情達意,其意境之美往往表現為一道道流動的風景。如《西遊記》第四集《困囚五行山》中,編導就用了一組極富詩情畫意的鏡頭來表現孫悟空從「齊天大聖」淪為「階下囚」的悲慘境地首先是對比蒙太奇的手法,展示天庭玉帝為如來獲勝的慶功宴上的歡歌笑語,與五行山下悟空的痛苦掙扎形成鮮明對照悟空掙扎無望後,伴隨著男聲獨唱的畫外音樂,鏡頭依次呈現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物描繪,展現悟空被壓後的艱難求生最後,鏡頭定格在對悟空面部表情的特寫上,悟空那含著淚水卻依然不屈的眼神傳達著他悲涼的心境。昔日的風光與此時的落魄,五行山之大與悟空之小,總之,在這組鏡頭表達中,創作者以形傳神,表達了濃烈的情感。

片頭曲《西遊記序曲》 作為一首純音樂,它在電視劇中以片頭曲的形式出現,創作內涵豐富,旋律優美以及劇情與音樂的配合,迄今為止仍不可超越。《西遊記序曲》引領著觀眾進入《西遊記》的故事情節的情境之中,奠定了《西遊記》的風格——神話故事。開場用電子和聲器作出帶有神話色彩的音樂音響,應著「茫茫大海之濱,神猴出世」的畫面,展示這個大自然育化的嬌子;由天邊傳來女聲合唱、弦樂演奏的仙樂,配合著「嫦娥舞蹈」的畫面,展現了仙人的生活; 帶有輝煌色彩的管樂旋律表現了師徒四人取經路上歷盡滄桑、不畏艱難險阻、一路降妖除魔、長途跋涉、不得真經不罷休的取經精神。《西遊記序曲》中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歌詞,只通過音樂的旋律表達情感,為《西遊記》神話的風格奠定了基調。《西遊記序曲》對《西遊記》內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通過音樂旋律和畫面描寫了神猴出世、海外尋師、鬧龍宮、大鬧天宮、取經路上開拓道路……既襯託出齊天大聖的天不怕地不怕、無 拘無束、上天入地、神通廣大,又表現了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盡磨難,一路降妖伏怪,無所 畏懼…… 悠遠的旋律音調展現了唐僧一心為善、普度眾生的胸懷。這樣複雜的情感都藉助於片頭音樂傳達出來,也提示觀眾,劇中將重點表現孫悟空以及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情感,對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提示。

 

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 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總結性的音樂,是《西遊記》的主題歌。 主題歌分為片頭主題歌、片尾主題歌、頭尾呼應主題歌和主題歌群四類。本曲是片尾主題歌,在每集的劇後都會響起,兩句激昂奮進的前奏,三小節富於張力的節奏型,預示了歌曲主體的情緒,概括了歌曲主體的色彩基調,營造了氣氛,展示了畫面。片尾曲不像《西遊記序曲》起「先聲奪人」的作用,引起人們的關注,它主要是對前面劇中主題進行概括,是對劇中情感的升華,讓人聽後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更能引發人們對劇情的感慨,從而激發起更深層的思考,具有延伸劇情內涵的藝術表現作用。

《西遊記》片尾主題歌的總結性體現在歌詞之中。主題歌的歌詞是對故事主題的表達。片尾 曲《敢問路在何方》唱出:「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些歌詞不僅形象地描繪出一路上師徒四人的分工,歷盡艱難險阻,戰勝妖魔鬼怪後繼續西行的主題,而且也是對孫悟空機智詼諧、神通廣大以及師徒四人不得真經不罷休的取經精神的歌頌與讚美。從欣賞需要上說,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一種餘韻,它讓人回味,起到言有盡意無窮、曲已終情未盡的作用,讓人的欣賞思緒有一種整理, 使整個欣賞過程呈現出階段性的完整。 一方面形象地表達了取經路無盡的漫長和重複,無盡的艱難和危險;另一方面也表達出《西遊記》的主題——一種不畏艱難險阻、敢於開拓道路的取經精神,升華了這部神話劇。 它讓人跳出了情節的千奇百怪和妖魔殺人吃人的種種血腥去體驗和領悟勇敢和堅定,有效地引領了人們的欣賞情感,升華了主題。

 

插曲《天竺少女》 在劇中是以插曲的形式出現,它出現在《天竺收玉兔》一集,當時玉兔精變身成為印度的公主,因為對唐僧的喜愛而引誘唐僧跟唐僧結婚,而畫面中玉兔精的妖嬈舞姿就是以此歌為伴奏,優美的詞藻和許鏡清譜寫的活潑歡快的旋律,充分的烘託了此劇的主題,而為此曲專門編排的舞蹈,也深受觀眾熟知和喜愛,歌舞的結合,使此影視劇的畫面美妙絕倫,深深的帶動了觀眾的情緒。 這首歌的曲調也是獨具匠心的作為一首表達異域風情的中國流行歌曲,它即抓住了中國流行樂的特點,又巧妙的融入了一部分印度音樂的特點。兩者的巧妙結合,再加上演唱者李玲玉那印度女聲特色的唱腔,使此歌曲完美的表達了其中心主題,而當中歡快跳躍式的旋律,配上畫面中那印度風情的舞蹈,使其音畫結合在了一起,也充分表達了當時印度式風格的熱鬧場面和玉兔精的嬌媚以及對唐僧的愛慕之情。

孫悟空降妖除魔,是非分明 孫悟空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典型的喜歡打抱不平、鋤強扶弱的好漢。他不僅為保護師父西天取經,一路上斬妖除魔、任勞任怨,也為百姓伸張正義,除暴安良。他嫉惡如仇、果敢機敏、善於鬥爭。他仇恨一切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對善良的人民卻充滿同情和憐憫。他制服了壽星的坐騎白鹿精,挽救了千餘名孩童的性命;他在火焰山幾次三番巧借芭蕉扇,既掃除了自身前進的障礙,也解救了當地人民的乾旱疾苦;他在隱霧山中降住了豹子精,救出了被其所困的樵夫;他在車遲國與虎、鹿、羊三大仙鬥法獲勝,解除了該國僧人遭受的災難和鞭撻;在三打白骨精一節,儘管師父誤會了自己怒念緊箍咒,他依然忍著劇痛剷除妖怪,足見其降妖的決心和勇氣。他心中孰是孰非、愛憎分明。雖然對妖怪狠辣決絕、斬草除根,但對師傅唐僧卻恭敬順從、照顧有加,對於取經之事盡心竭力、務必周全。他時常挖苦諷刺豬八戒,可出發點仍是善意的,其根本是為了維護取經隊伍的團結。

 

孫悟空敢於鬥爭,最具反抗精神 他的身上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同心同德、努力鬥爭的英勇頑強精神。他的鬥爭多數是成功的,其原因有兩點:一是他自身武藝出眾、本領高強,精於七十二般變化又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這在大鬧天宮一節裡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二是他聰明頑皮、足智多謀,每一次和妖魔鬼怪周旋都是巧設妙計,顯得趣味橫生。有時他會變成蒼蠅、蚊子或者小飛蟲等,深入妖怪府穴打探消息。在第五十九回三調芭蕉扇時,他變成蟭蟟蟲,乘鐵扇公主喝茶之機,鑽到鐵扇公主肚子裡,用頭頂腳踢的戰術弄得鐵扇公主躺在地上求饒。在第六十六回大戰黃眉妖時,他變成一個大西瓜,乘黃眉妖吃瓜之際鑽到妖精肚子裡,大弄手腳,用「翻跟頭,豎蜻蜓」的戰術制服妖精。有時他也會變成妖怪的夫人或者下屬,使妖怪放鬆警惕,從而進一步騙取他們的寶物。如在第三十一回孫悟空大戰黃袍怪時,他變成黃袍怪的妻子,騙取了妖怪內丹,制勝了對手。在第三十二回孫悟空於蓮花洞大戰金角、銀角大王時,他變成妖怪們的乾娘九尾狐,奪取寶物幌金繩制服了妖怪。孫悟空機智靈活,常常出其不意,使妖怪防不勝防,這也是《西遊記》中引人入勝的閃光點。

 

孫悟空的率真、自由、反叛 孫悟空是天地間孕育的一石猴,在花果山自立門戶,沒有人教會他禮儀道德和社會風俗,甚至連生活常識都得依靠自己摸索,所以其保持了天真淘氣的本性。為了不被人控制生死,他闖進地府勒令閻王修改生死簿;一意孤行奪走龍宮鎮海之寶「定海神針」;他無視天規戒律,傲對「玉帝」自稱「老孫」;被封「弼馬溫」時,因嫌棄官職低微,一氣之下重回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 他對人間君主更是不屑一顧。那些天界、地下、人間高高在上且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在他眼裡統統不值一提。他註定離經叛道,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率性而為,這種極強的叛逆性也從側面體現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願望。

 

加小K老師微信:1193988644

備註:18藝考生  

拉你進群分享更多的的獨家資料

相關焦點

  • 電視卡通叢書《西遊記》獻給小讀者
    本報訊近日,中央電視臺推出的52集大型動畫系列片《西遊記》,正在《大風車》欄目播出,深受少年兒童喜愛。同時,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聯合編輯出版的電視卡通系列叢書《西遊記》,日前也與廣大少年兒童見面了。這次改編拍攝完成的動畫片《西遊記》為中外矚目。
  • 大數據思維下的《西遊記》「神妖戰鬥力分析」
    作者:沈拓女兒是《西遊記》迷,最喜歡87版《西遊記》連續劇,《西遊記》評書聽了兩遍,沒事兒經常和我討論一些涉及到神妖戰鬥力的問題,例如「哪個妖精比孫悟空厲害?」《西遊記》裡頭,妖精有名有姓的135個,神仙有名有姓的超過200個。我們要從中遴選幾個代表性妖精作為樣本入圍,經過審慎評估,女兒決定挑幾個強的,包括紅孩兒、青牛怪、 六耳獼猴再加上孫悟空,一共四個。做戰鬥力能力賦值,對比分析。第四,形成「西遊記神妖戰鬥力分析」雷達圖。
  • 1988年02月01日 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全集播出
    在28年前的今天,1988年2月1日 (農曆臘月十四),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全集播出。
  • 看電視看到西遊記,懷戀小時候,長大了煩惱多嗎
    西遊記片段86版今天呢無意間看到西遊記,最近也沒有什麼電視劇看,就點開看了十多集,一看就是一天,真好!我想90後以前的朋友對於西遊記應該是很熟悉吧,少說也都看了好幾遍了,我呢每年最少都會看上一遍。每次看這部戲的時候,我能讓我自己回到小時候的那種純真,沒有煩惱的年紀,總能回憶起小時候和爸媽,姐,爺爺奶奶一起坐在房間裡看著大屁股電視,爸爸磕著瓜子,奶奶和媽媽剝著橘子,姐吃著蘋果,我呢一個人坐在電視機最前面,一家人嘻哈,說起來小時候還挺幸福,因為我記得我打小就有彩色電視機看,21寸的熊貓牌電視機,那個時候有一臺那種電視可是很貴的呢!
  • 精神分析者眼中的《西遊記》(一)
    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把人的精神層次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方面。進入正題:師徒幾個人的來歷:唐僧:羅漢金禪子轉世,只因無心聽如來說法,被貶下界,是個差學生。沙僧:靈霄殿下捲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流沙河,吃人。邪惡與過失並存於一身。沙僧是有假面的人,最老實,但也是有過失,有罪惡,而且「項下懸人頭有個」(西遊記原話要解釋),有象徵意味,提醒各位所謂的大好人,你也是有惡念的象徵意味。
  • 致敬經典86版《西遊記》,緬懷第一代電視女導演楊潔
    楊潔是中國第一代女電視藝術家,她執導過《司馬遷》《西施》《朱元璋》等優秀的電視作品,不過她最經典的作品還是 86 版《西遊記》。 說起楊潔和《西遊記》的緣分要追溯到很早,「8 歲時,我在上海第一次讀到了《西遊記》,那時候也讀過《紅樓夢》,黛玉的《葬花詞》和《秋窗風雨夕》我少年時代都能背下來 」。
  • 《西遊記》裡這些角色都是她一個人配音,第一代電視人陳阿喜去世
    提起央視版《西遊記》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這部經典巨作的背後,也凝聚了很多藝術家的辛勤付出;陳阿喜,很普通的一個名字,很多觀眾都不知道,她是《西遊記》女性角色配音「第一人」。第一代電視人陳阿喜去世陳阿喜老師給觀眾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她除了在《西遊記》裡為多人配音,還為《紅樓夢》中的王熙鳳
  • 《新西遊記》第五季最新期在哪看?大屏電視看僅需兩步
    《新西遊記》第五季首播以與鬼神同行為主題,姜虎東、李秀根、殷志源等成員分別以不同的鬼怪造型亮相,爆笑回歸。雖說是韓綜,但這檔爆笑綜藝如今在大屏電視端也能賽事收看啦。《新西遊記》第五季最新期在哪裡看?第二步:下載安裝安裝電視貓視頻電視貓視頻應用可收看《新西遊記》第五季,所以需要在當貝市場——搜索,下載安裝電視貓視頻。
  • 第一代電視人陳阿喜去世,曾「聲演」《西遊記》眾多女性角色
    8月27日,中國第一代電視播音樂、資深配音演員陳阿喜因病去世,享年79歲。陳阿喜祖籍福建,原籍遼寧大連,於1941年出生在哈爾濱,是中國第一代電視人。1959年,陳阿喜進入黑龍江廣播藝術團擔任演員,同時兼任哈爾濱電視臺播音工作,是當地第一代電視播音員。1976年,她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電視劇團;1984年,她成為了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
  • 中國第一代電視人陳阿喜老師去世,曾經西遊記的光芒還能重現嗎?
    為她默哀/(ㄒoㄒ)/~~/(ㄒoㄒ)/~~/(ㄒoㄒ)/~~她是中國第一批直播電視演員,並且享有中國第一代電視人的稱號,她可以說是非常有才華的演員,既能當演員,又能在幕後給演員配音,在中國首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中扮演宣司令太太。
  • 第一代電視人陳阿喜去世,曾為《西遊記》十數位女性角色配音
    第一代電視人陳阿喜去世,曾為《西遊記》十數位女性角色配音!文/聽歌打娛提起《西遊記》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作為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享譽國際。其中83版《西遊記》作為時代的經典,是許多童年人的回憶,記憶中的經典!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因為當時拍攝經費緊張,劇中十數位女性角色,全是一人兼任。
  • 中國第一代電視人 演員陳阿喜去世 曾配音《西遊記》多種角色
    近日,中國第一代電視人,演員陳阿喜老師於8月27日因病逝世,讓網友深感痛心。據悉,陳阿喜老師是中國第一批直播電視劇演員,她曾出演了《橋》《全家紅》《 姚大娘》等我國早期直播電視劇和電影《大家庭主婦》,在中國首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中扮演宣司令太太。
  • 娛樂新天地:永順縣自籌自拍的本土系列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將於近期濃情獻映
    1982年,電視連續劇《西遊記》開機,直至1988年全部完成拍攝及播出,從此在中國開啟了它經久不衰的超魅影響力,幾十年如一日地讓中國孩童時時刻刻因為喜歡它而守候它,伴隨著他們長大. 近些年來,重塑《西遊記》,一直是張紀中的夢想,也是很多電視人的追夢。
  • 《慈超解讀西遊記》
    《慈超解讀孫悟空原形》  1501年吳承恩出生,他博覽群書,掌握分析了很多歷史數據
  • 西遊記故事情節描繪分析
    附:《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僅明代刊本就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譯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裡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
  • 《新西遊記》首次當選韓國觀眾最喜愛電視節目,實至名歸!
    在某問卷調查機構本月13日至15日期間面向1001名19歲以上觀眾實施的問卷調查中,《新西遊記》以6.0%的得票率當選韓國觀眾最喜愛的電視節目,
  • 【醉美中國風】揭開首版經典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拍攝中隱藏了30多年的秘密!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2015年11月7日下午,雲南美猴王——徐霆雷老師和葫蘆絲演奏家李瑞琨老師及子衣的旗袍、棉麻愛好者一行二十多人來到「子衣私人手工設計製作室」品茗聊天。他所在的劇團有25個演員被劇組選去試鏡,結果只有他一個人被楊潔導演看中,並留了下來,在雲南石林擔任了《西遊記》六小齡童特技替身表演。並在該劇後面的拍攝中,「兼職」出演了「土地」、「和尚」、「妖怪」等諸多角色,還反串過李玲玉角色。
  • 1988年2月1日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全集播出,那一年出生的人已經33了!
    1988年2月1日 (農曆臘月十四),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全集播出。
  • 2020年電視傳媒業市場行情分析與趨勢預測 - 中國電視傳媒業行業...
    三、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對策分析    四、新媒體環境下民營電視媒體數字通路發展展望第六章 2020年中國電視傳媒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2020年電視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中國廣播電視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中國國產電視劇分析  第二節 2020年中國電視傳媒業發展分析    一、中國民營電視傳媒企業發展模式探究
  • 我們差點兒看不到86版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
    1982-1988年、1998-1999年,先後共發行二部:《西遊記》25集、《西遊記續集》16集。由楊潔導演,六小齡童、遲重瑞、徐少華、汪粵、馬德華、閆懷禮主演。《西遊記》的拍攝難度不亞於唐僧取經。(上圖為《西遊記》劇組在央視春晚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