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細數2019年的大事,豬肉上漲便不得不提了。我們知道,從古至今,豬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從「家」這一個字就能看出來。豕即豬,「家」可以理解為是屋簷下有隻豬,有豬才算家,可見豬的重要性。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豬大部分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食物需求,因此對我們很重要。但在古代卻不單單是因為這一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豬為人們提供了肉食之源
這一點和我們現代人一樣。大量史料記載和考古資料證明,新石器時代,豬已被飼養為供肉食的家畜。舊石器時代人們的獵食對象也包括豬,可見豬作為人們的食物之源。
豬是祭祀用品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古代可謂是一件大事。據史料記載,在古代祭祀中,牛、羊、豬、雞等都有提到。但使用最多、最廣泛的還是豬。無論祭社稷、祭祖先、祭馬神、祭神詛人還是祭神器,都要用豬。豬在祭祀中還有特殊的名稱。這些都足以說明豬在祭祀活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豬骨用作佔卜
從考古資料來看,商代所用卜骨,豬骨和牛、羊、鹿骨並用。商代用豬肩胛骨作卜骨時,是作過細緻整治,然後加以鑽鑿,燒灼,記錄,收藏。在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夏代卜骨中也有一些豬的肩胛骨,骨上有灼痕,多數未曾鑽鑿。齊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卜骨也相當普遍。而分布在甘青地區的齊家文化均使用羊肩胛骨作卜骨,只有廣泛分布在這一地區以東的龍山文化遺存中基本上是用豬肩胛骨作為卜骨的。
豬是農作物肥料來源
明代《沈氏農書》記:「羊雍宜於地,豬雍宜于田。」豬糞、豬尿、豬骨灰、豬骨汁都是肥料,為農業種植增產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
豬皮製衣
《肅慎國記>說:「豬放山谷中,食其肉,衣其皮,績豬毛以為布。」豬的皮革、齒牙可供製造衣物甲冑,茵韃之用。
用豬內臟驅蟲
清代《三統紀》記:「以豬腸截分寸餘懸(柑桔)枝上亦不生蠢」。這是以豬腸的氣昧驅蟲,還是引來天敵消滅害蟲?還需要園藝家去探索。南未<雞肋編》記:用豬脬(膀胱)盛脂其中,張口置黃柑蟻旁,俟蟻人,則持之而去,用以防柑枯蟲害。豬腸、豬脬可以用來防治柑枯蟲害。
總結:從以上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於豬可謂是物盡其用,豬對於古人的用處這麼多,難怪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2019年正好是亥豬年,豬年豬肉上漲,也算是巧合了。
大家如果喜歡可以點關注哦!
泰山是五嶽之首,古代帝王都追求在泰山封禪。它為何受到如此重視
清代考據學為何如此繁榮,這背後究竟是文字獄的逼迫還是學術覺醒
這一時期男性塗脂抹粉,行為怪誕?這種風氣因何形成,你知道嗎?
楚國人馬是吳國的6倍多卻還是輸了,柏舉之戰背後因素你知道嗎?
虎牢關之戰李世民3500 VS 竇建德120000人輸定了?結局你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