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走進校園

2021-01-18 SZNEWS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楊媚)自己動手,體驗古老的活字印刷樂趣,讓中小學生和漢字「玩」起來。日前,由福田區委宣傳部(區文體局)和福田區教育局主辦的2016福田·傳承項目日前在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啟動,活字印刷、九九消寒圖等一系列和漢字有關的趣味活動走進了校園。

用鬃刷在鉛活字上刷墨,拓印到宣紙上,一張專屬於你的《水調歌頭》就製作完成;用木活字拓片版製成的百家姓原子印輕輕一按,一個個充滿古典意韻的漢字躍然紙上;一套字源卡片,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和衍變特點;九九消寒圖,你可以體會傳統冬令節氣;還有傳統的打字機、甲骨文……

當天的啟動儀式後,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師生們進入體驗教室,通過親自動手,親身體驗到了活字的魅力。親手印刷出來的古文和古詩,可以帶回家收藏,還有學生用英語向院長Joe Greenwood等講述了拓印出來的古詩《回鄉偶書》的含義,趣味性頗強的「課外課堂」,給學生和老師帶來了很多的歡笑和啟發。據悉,這一系列以漢字為主角的活動隨後還將走進課堂。

福田區一直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過程中,舉辦了一系列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福田·傳承」便是其中的品牌活動之一。該活動精心打造「學在福田」「藝在福田」「字在福田」和「炫在福田」四個板塊,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廣大青少年了解、學習、運用、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從而在福田形成全社會重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局面。

「字在福田」板塊由深圳市字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字在」品牌創始人劉美松告訴記者,活動主要以進校園的形式,走進深圳國際交流學院與福田區的五所小學(荔軒小學、上步小學、新沙小學、竹園小學、福田小學),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思維,與大家分享創新文化成果。

相關焦點

  • 「韓國搶活字印刷」是怎麼回事?
    這部《金剛經》是王玠在大唐鹹通九年(868年)印製的,用的是雕版印刷工藝。以此推斷,中國在公元868年前,已經成功發明了印刷術。回到文章開頭的急切,逗叔最擔心的事情是,某日清晨醒來,牙還沒刷臉還沒未洗,突然聽聞畢升原來是韓裔。地球人都知道,畢升是全世界最早發明活字印刷的人,早在慶曆中(1041-1048年),腦筋活絡的畢升,已經用泥巴做出了印刷專用的活字。
  • 承古藝,印記舊時光——訪大連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
    其中,北宋時期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更是赫赫有名。活字印刷術,顧名思義是用單個的活字來排版印刷的一種方式。活字製版彌補了唐代雕版印刷術的不足:單個活字,隨時拼版,大大加快了製版時間,且印刷完成後,可以拆版重複使用,佔用空間小,更易於儲存和保管。而大連時光印記活字印刷體驗館,正是這樣一家繼承了我國古代印刷精華的專業資質企業。
  •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竟如此驚豔
    在一集名為《東源村的修譜師》中,來自溫州瑞安飛雲江畔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王超輝,成了故事的主角。上線10天,播放數已超過260萬次。在片中中國活字印刷術竟如此驚豔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數百位演員組成方陣,用漢字「和」的演變過程,向世界展現,我國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
  • 父親見證活字開啟臺灣報業盛世,如今兒子繼續傳承印刷火種
    日星鑄字行於 1969 年開業,見證了臺灣活字印刷的花開花落。 1980 年代,印刷產業開始數位化,相關店家也相繼倒閉,但日星的老闆張介冠先生仍堅守著在這裡,一心一意要為後代留下活字印刷所有美麗細節。走進樸實的店面,眼前是一列又一列的字架,字架上排滿微微泛著金屬光澤的細小鉛字,按字號、部首及常用程度,條理分明地收納著;通過狹窄走道,店後鑄字的小工房內,置著數架頗有歷史的鑄字機。走過半世紀光陰,這兒幾乎沒什麼改變,最大差別是現在的鑄字行打開門來,歡迎所有人入內體會鉛字的美。
  •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 他們還在傳承!
    在一集名為《東源村的修譜師》中,來自溫州瑞安飛雲江畔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王超輝,成了故事的主角。上線10天,播放數已超過260萬次。  活字印刷術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但如今要親眼所見,或許只能去博物館了。木活字印刷作為活字印刷術一種,時至今日,仍在溫州東源村一帶流傳。
  • 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他們還在傳承
    但木活字印刷作為活字印刷術的一種,時至今日,仍在溫州東源村一帶流傳。來自溫州瑞安飛雲江畔的木活字印刷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王超輝,是這期故事的主角。一個黑漆發亮的長方形小木框裡,密密麻麻排列著一釐米見方的小棠梨木塊。每一個小木塊上,都刻著一個反寫的老宋體漢字,橫細豎粗、字形方正卻也不失曲線柔美、古雅動人。
  • 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四大發明中,印刷術存在很多爭議,究竟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沒有一個很統一的答案,那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發明的。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
  • 90名黨員花兩個月手工雕刻活字印刷版入黨誓詞
    90名黨員花兩個月手工雕刻活字印刷版入黨誓詞 2019-06-27 17:04:00來源:央廣網
  •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我國發明了最早的木製和泥質活字印刷術,但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版本發現於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有可能是朝鮮人。
  • 雕版印刷盛行及活字印刷術發展,使宋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成民族特色
    雕版印刷的盛行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與發展大大影響了當時印刷業的發展,尤其是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由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而使宋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特色。隨著宋代雕版印刷技術有盛行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同時大量的印刷品的出現,原先的裝幀形式已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使用起來帶來了不便。
  • 瑞安木活字王家和林家:堅心傳薪火 梨墨綻芬芳
    且讓我們走進這一個個「守藝世家」,去感知那艱辛卻從容、寂寞卻光榮的執著吧!林初寅、王超輝、王釧巧、王海秋、張益鑠、潘朝良……他們來自溫州瑞安民間,既是當今稀有地掌握著書法、雕版、口訣等木活字印刷全套手藝的譜師,也是執著傳承這瀕臨滅絕手藝的骨幹傳承人。回溯世代傳承的最初源頭,曹村及平陽坑的青年們都是從父兄手裡,從師父手裡學得了這門老祖宗的技藝。
  • 可隨身攜帶的活字印刷機
    對於一間印刷行設計團隊來說,他們所嚮往的「溫度」是不想讓傳統活版印刷文化掩沒在這個數位當道的年代,擁有千年歷史的活版印刷文化,對於近代知識傳播有相當大的貢獻,其每一字、每一句經過排版,並以油墨印刷而成的活版印刷品,更有著工整數位排版所無法取代的溫度與手感
  • 為了給你們送一張新年賀卡,他們花了十幾萬搬來了海德堡活字印刷機!
    想要為他尋一份心意,就像爸爸為我編織那樣…海德堡活字印刷機2012年15萬購進,一堆廢鐵擱置一年。幾經周折,老師傅們齊心維修半年,它才重新擁有了生命和活力。▸ 我們無法貼近匠人心中的完美,卻心生敬意。▴ 印刷在一個下午的凸版印刷中,測試紙摞起來大約有一本牛津字典那麼厚,我們這些外行看著這些不合格產品,也大呼欣喜,覺得美麗和有心。
  • 電影《血色活字》泰順首映禮暨微電影《浙南薪火》啟動
    12月11日,院線電影《血色活字電影《血色活字》講述的是山鄉先民守護傳承木活字印刷技藝的動人故事。影片主題鮮明突出,人物形象生動,情節跌宕起伏,故事感人至深,既呈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守護,又弘揚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藝精品力作。
  • 在成都,有一顆關於印刷的「有趣星球」
    尤其在手工印刷的領域,近幾年有不少新興的創意品牌加入。 在這場以印刷之名的「當代文藝復興」中,Presswow有趣星球印造局憑藉出色的技藝與巧妙的創意,逐漸在手工印刷製品領域嶄露頭角。
  • 獻縣淮鎮張樹棟著作:《中華印刷史典故》之目錄、李興才先生序...
    這本書將故事性與科學普及融為一體,向國外人士宣傳中華的印刷文化。這也是詩眼看世界為老先生刊發的第二本書,張老先生少年求學離鄉,在中國印刷史學多有建樹,著作等身,令人欽佩!作為鄉賢,他時刻關注家鄉的發展,數次獻書於家鄉獻縣。從本期開始,請大家和我一起共同走進淮鎮人眼中的中國印刷史史學中,走進淮鎮人的印刷世界。
  • 學傳統非遺 品美味麻糖 看現代印刷——團豐潤區委開展「我和我的...
    第二站 現代化的「活字印刷」——河北仁潤印刷有限公司河北仁潤印刷有限公司河北仁潤印刷有限公司是河北省書刊印刷定點企業,多次獲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圖書印刷、裝訂質量金獎及單項優質品獎。接下來我們參觀了河北仁潤印刷有限公司。很早以前,古代的人印書是把字都刻在一塊木板上。後來,有個叫畢昇的人,靠雕刻印刷度日,看到自己雕刻的木板,印完書後便被丟掉,非常心疼。他想:要是這些字能一個個拆下來就好了。於是,他挖來膠泥,用水調勻夯實,再把膠泥反覆揉合,做成一個個長方塊,在每塊上面刻一個陽文反手字。刻好後,把這些泥字放進窯裡,用火燒硬,泥活字就做好了。
  • 「粵音繞梁」非遺專列走進梅花獎得主吳非凡老師的粵劇世界
    走進博物館,非遺小隊伍裡的孩子都樂開了花,睜著大大圓圓的眼睛捕捉著一切新鮮的事物,迫不及待地想將館裡的「戲子稱王」留史冊、紅船一一印在腦海裡。美味的午餐結束之後,非遺小隊伍來到活字印刷體驗館。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從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再到現在,經歷了千年。
  • 古代同版書籍數量少的原因是手抄本和紙張、雕版印刷的高昂成本
    雕版印刷術從唐出現,宋代達到高度發展,明代私刻書的興旺發達,但是都是沒有擺脫兩個字:成本:唐代的雕版印刷書籍大部分局限於佛經印刷,當時佛家香火錢收入很高,所以他們可以不計成本的印製佛經發送給信徒們,加快的佛經的傳播,也讓更多人加入信佛行列,更為重要的是,僧人們可以免費刻經書,佛教徒們供養這些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