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大地,古驛縱橫。綠水青山,鳥語花香。漫步在增城夏街古驛道,走在800米的麻石板古道上,「篤篤」作響,抬眼看去,石牆青瓦上飛出古建築的屋簷一角,街頭巷尾瀰漫的不僅僅是老城的味道,處處還流淌著歷史文化的內涵。
7月18日上午,南方+聯合增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增城區融媒體中心解讀古驛道上的文化遺產,揭開夏街古驛道的千年歷史故事,以文旅復甦助力百業復興。
雲遊古驛道,探掘老建築
夏街古驛道,位於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夏街村迎恩街,是珠三角段古驛道的重要節點,也是目前廣州城區僅存且保存完好的古驛道,麻石路面兩側歷史建築形態保存良好。
這裡保留著數座規模較大的祠堂,以及眾多風格完整的古民居,有9處文物遺存,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價值。
主播和嘉賓們拿著話筒,漫步在夏街古驛道,一邊探訪一邊向觀眾們進行講解,重點突出,講解明晰。隨著攝像機的推拉搖移,觀看直播的觀眾以第一視角深入觀察夏街古驛道,如同身臨其境。
此次直播運用了無人機拍攝等技術手段,哪怕親臨現場都無法看到的景色,在直播中讓觀眾大飽眼福:古色古香的街道全景全貌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青磚綠瓦的屋頂之上,爬滿了斑駁的青苔,幾株泛出嫩綠的小草緊緊抓住瓦縫,在微風中輕輕擺動……
在直播中,直播主持人送出增城欖雕、「福」字裝飾、仙鶴造型書籤、「大紅大紫」增城灰雕等特色禮物,網友們發出「我也想去走走」「好有文化氣息」「我想要我想要」等彈幕,屏幕內外互動感十足。
專家學者助陣,領「小白」讀懂文化增城
「『方壺懷古、南園晚眺、龍關煙雨、鐵瀝泛舟、虹橋春浪、深巷賣花、竹墅書聲、銀塘秋月』是夏街古代八景。而今,我們復原了其中部分,比如說『深巷賣花』,我們規劃建設了愛碧鄰花巷,展現傳承,也復原古時的風貌和氛圍。」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廣州增城區城鄉規劃與測繪地理信息研究院總工王招林介紹道。
夏街古驛道不僅是廣東省文物局公布的南粵古驛道15處重大發現之一,而且作為廣州廣府古驛道歷史文化遊徑也入選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第一批)。
夏街古驛道沿線仍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蹟,包括通明橋、廻龍關、天后宮、石王廟、黎氏宗祠、雙孖祠堂、西溪祖祠中祠堂(忠恕堂)、鏡湖王公祠、天恩樓、歲魁匾、槐蔭堂、賀榛舊屋、扶瑤府遺址等。每一處古蹟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故事,每一棟建築上都有著獨特的門道。
為了讓觀眾們不光「看個熱鬧」,更要「看出門道」,主辦方特邀考古研究、城鄉規劃、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民間文藝、剪紙技藝等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專家現場助陣,通過介紹古驛道內的不可移動文物,揭秘增城古驛道沿線的文化遺產,實地講解歷經滄桑沉浮的文物背後的文化內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的增城力量。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