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增城古驛道一「閱」千年歷史,一起傾聽老街的故事

2021-01-08 瀟湘晨報

南粵大地,古驛縱橫。綠水青山,鳥語花香。漫步在增城夏街古驛道,走在800米的麻石板古道上,「篤篤」作響,抬眼看去,石牆青瓦上飛出古建築的屋簷一角,街頭巷尾瀰漫的不僅僅是老城的味道,處處還流淌著歷史文化的內涵。

7月18日上午,南方+聯合增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增城區融媒體中心解讀古驛道上的文化遺產,揭開夏街古驛道的千年歷史故事,以文旅復甦助力百業復興。

雲遊古驛道,探掘老建築

夏街古驛道,位於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夏街村迎恩街,是珠三角段古驛道的重要節點,也是目前廣州城區僅存且保存完好的古驛道,麻石路面兩側歷史建築形態保存良好。

這裡保留著數座規模較大的祠堂,以及眾多風格完整的古民居,有9處文物遺存,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價值。

主播和嘉賓們拿著話筒,漫步在夏街古驛道,一邊探訪一邊向觀眾們進行講解,重點突出,講解明晰。隨著攝像機的推拉搖移,觀看直播的觀眾以第一視角深入觀察夏街古驛道,如同身臨其境。

此次直播運用了無人機拍攝等技術手段,哪怕親臨現場都無法看到的景色,在直播中讓觀眾大飽眼福:古色古香的街道全景全貌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青磚綠瓦的屋頂之上,爬滿了斑駁的青苔,幾株泛出嫩綠的小草緊緊抓住瓦縫,在微風中輕輕擺動……

在直播中,直播主持人送出增城欖雕、「福」字裝飾、仙鶴造型書籤、「大紅大紫」增城灰雕等特色禮物,網友們發出「我也想去走走」「好有文化氣息」「我想要我想要」等彈幕,屏幕內外互動感十足。

專家學者助陣,領「小白」讀懂文化增城

「『方壺懷古、南園晚眺、龍關煙雨、鐵瀝泛舟、虹橋春浪、深巷賣花、竹墅書聲、銀塘秋月』是夏街古代八景。而今,我們復原了其中部分,比如說『深巷賣花』,我們規劃建設了愛碧鄰花巷,展現傳承,也復原古時的風貌和氛圍。」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廣州增城區城鄉規劃與測繪地理信息研究院總工王招林介紹道。

夏街古驛道不僅是廣東省文物局公布的南粵古驛道15處重大發現之一,而且作為廣州廣府古驛道歷史文化遊徑也入選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第一批)。

夏街古驛道沿線仍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蹟,包括通明橋、廻龍關、天后宮、石王廟、黎氏宗祠、雙孖祠堂、西溪祖祠中祠堂(忠恕堂)、鏡湖王公祠、天恩樓、歲魁匾、槐蔭堂、賀榛舊屋、扶瑤府遺址等。每一處古蹟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故事,每一棟建築上都有著獨特的門道。

為了讓觀眾們不光「看個熱鬧」,更要「看出門道」,主辦方特邀考古研究、城鄉規劃、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民間文藝、剪紙技藝等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專家現場助陣,通過介紹古驛道內的不可移動文物,揭秘增城古驛道沿線的文化遺產,實地講解歷經滄桑沉浮的文物背後的文化內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的增城力量。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漫步藍天下,悠然賞增城!
    漫步藍天下,悠然賞增城! 生態一直是增城的一張亮麗名片 多年來,增城在高速發展的同時 也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
  • 拓展龍門浩老街、重現古驛道傳統風味……南岸要打造城市「風景眼」
    龍門浩老街拓展區所在的「龍門浩月」,是明代「渝城八景」和「巴渝十二景之一」。如何才能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創造出有趣、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城市窗口?南岸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體設計概念為「全時間軸風貌保存」。將擯棄同質化的更新方式,使用具有前瞻性和實驗性的城市更新手法留存住城市的文脈和山城記憶。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呢?
  • 成渝古驛道:燦若星辰的千年人文大道
    #SplitPageHere#成渝古驛道來鳳驛何氏百歲牌坊(受訪者供圖)交融與碰撞:千年古驛道上,流淌著「巴蜀人文基因」要問古驛道有多發達,一顆荔枝就能回答。歷史鏡頭拉回到唐代的長安城(今西安),綿亙25公裡的秦嶺支脈驪山,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迎風而動的蔥蘢樹木如颯颯鬃毛。唐玄宗的宮殿樓宇矗立掩映其間,大門緊閉。忽而一道道沉重的大門緩緩打開,噠噠的馬蹄聲奪門而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代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揭曉了這個場景下令人錯愕的結局。「一騎紅塵,就生動地證明了古驛道制度的發展,大概3至5天就能送達。」
  • 鳳凰古鎮——千年歷史,靜謐古樸,一個讓靈魂變慢的地方
    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古鎮情懷渴望一方天地來洗滌疲憊的心靈那擁有著濃厚歷史文化的千年古鎮流傳在街頭巷尾的民間故事總有著令人無法忘卻的獨特味道柞水鳳凰古鎮,一個讓靈魂都變慢的地方這裡沒有擁擠的人潮,也沒有繁華的商店、有的是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深宅老巷子中等待被傾聽的故事這一份不被打擾的靜謐和古樸,令人著迷鳳凰古鎮
  • 石獅的老街
    永寧老街在商業繁榮的石獅僑鄉,在歷史悠久的永寧古鎮,有一條古老而安靜的老街,沒有烏鎮、西塘的繁華,卻有著一種難得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寧靜,走在這條老街,仿佛穿越到過去,一不小心就觸碰到一段歷史,不經意間就踩動了一個故事……2013年,永寧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章安老街修繕初見雛形,讓你一眼望見千年韻味
    章安老街東西延伸,長約660米。曾經,章安老街商賈雲集,人丁興旺;如今,老街雖經歷歲月的侵蝕,但其遺留的古蹟仍彰顯著歷史和人文的價值。悠然的午後遠離喧囂的城市漫步在老街的青石板上時光仿佛停下了腳步▼為保護傳承老街文化,不讓千年老街蒙塵,自去年以來章安老街開始啟動修繕改建工程。
  • 漫步京都老街:你沒去過 「產寧坂」 ?
    但是,奈良作為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都城,只存續了99年。793年,日本天皇將首都遷到了現在的京都,叫「平安京」。平安京基本上是仿造當時的洛陽古城的格局建造的。一直到1869年,明治天皇將皇宮遷到東京,京都才結束其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這期間長達1080年,因此京都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都」。二戰後期,美軍對日本各地進行了狂轟濫炸,但是,唯獨沒有轟炸京都。
  • 漫步昆明老街懷舊民國風
    去過很多城市,拍過很多照片,看過很多名勝古蹟,總覺得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掙扎的時代,凝聚了太多中國熱血兒女的不甘與屈辱。那個時候的文化充滿著變革和愛國主義的味道,有著獨特的韻味。在昆明就有這樣的建築,被稱為「昆明老街」。昆明老街包括光華街、甬道街、景星街、錢王街,是國內唯一以整個街區作為一個統一地名命名的街區項目。錢王街北起人民中路,南接景星街,全長400餘米,較好地保留了馬家大院、傅氏宅院等文物及掛牌歷史建築。
  • 南安寮洋宮:古驛道上的繁華記憶
    寮洋宮歷史悠久,引來諸多學者文人至此懷古思幽。梁枋間的「飛天樂伎」木雕像栩栩如生。  核心提示  南安市侖蒼鎮蔡西村附近有條古驛道(俗稱古官道),歷史上這裡車馬絡繹、繁華聚散,而今卻平靜得像一處被遺忘的桃源之地。離古驛道不遠有座歷經數百年風雨的寮洋宮,民間信仰在這裡交匯、融合,由此亦可窺見久遠的歷史轍跡。
  • 冬日來北海老街,感受不一樣的美好
    在北海老街遊走,感受歲月的斑駁印記北海老街,一個充滿想像與回味的地方。在這樣的老街遊走,你可以感覺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深思與對視,漫步在寫滿了時代滄桑的北海老街,仰望斑駁的牆面和久遠泛黃的店招,觸摸著巷角那被歲月磨光了稜角的青石板,真恐一不小心,就會走進那個黑白記憶的年代。
  • 「夜讀」煙雨迷濛的隆務老街
    修建於明代的隆務鎮民主上街,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斷吸引眾多撒拉族、回族來此經商謀生,同時也把伊斯蘭文化帶到了這片土地上。公元1765年,沿隆務老街民主上、下街開始修建商人居住地,這一時期土木建築的興起和各民族宗教文化的不斷融合,成就了隆務老城區的雛形。
  • 古代的「高速公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驛道,你去過嗎
    位於廣東丶湖南和江西的交匯處,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縣城。目前還保留著很多的歷史遺蹟,「梅關古馳道」屬於當地地位最高的一處景點,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馳道。它位於高雄市和大餘縣的交界處,歷史久遠,是秦統一六國後,在北方有修建長城抵禦匈奴,除此之外還在這裡修築了驛道和關口,在這座高山上開通了三條戰爭防禦接連南北的孔道。
  • 煙雨迷離的臺灣老街——九份
    我從平溪的十分老街坐台鐵直奔慕名已久的九份老街。
  • 連州南粵古驛道和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如何?
    12月18日,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餘雲州率隊調研連州南粵古驛道、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和村莊規劃優化提升試點工作,並召開座談會,部署研究下一階段工作。餘雲州一行先後到東陂鎮西塘村和塘頭坪村開展實地調研。
  • 閩南街巷故事 | 老街舊時光
    位於廈漳泉「金三角」中心地段的廈門西北部,有一座千年古鎮名叫灌口鎮。歷史上,灌口鎮曾被稱為「煙火千家、頗為富庶」的「八閩重鎮」,經濟繁榮,吸引了不少外地人。走在鋪滿一路的鵝卵石上,時常會看見街坊領居聚在一起講古論今、打牌下棋。夏天傍晚,老街居民還會把竹涼蓆鋪在騎樓下,搖著芭蕉扇過夜,愜意十足。▲灌口老街的居民生活灌口老街的店面,內部結構非常特殊,每家每戶都有一口四十多米的深井,更有趣的是有些井是兩家店共用,當兩戶人家同時打水時,就會發出叮叮噹噹的水桶碰撞聲。
  • 三年前在正果老街流淌著一首純真的歌聲
    一直聽的版本都是羅文那種很有故事感的聲音,現在咋一聽到孩子們乾淨純粹的聲音,倒是多了分不一樣的純潔。感覺非常的治癒!在3年前創立的▼玖楓山夏老街故事館,是一家位於正果老街的文創小館,店老闆是個特別有想法的文藝青年,他總是想著能為正果做些什麼,將正果的文化帶到大家的身邊。
  • 歷史上真的有何仙姑?據說是來自於增城
    就前者而言可以追究到增城何仙姑傳說的說法,後者是追究到湖南永州何仙姑傳說為依據。文獻資料中記載何仙姑最早的唐代,依據何仙姑是唐代人的基礎上看,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外編》把何仙姑列入初唐, 說她是生活在武則天時代的一名女巫師,《太平廣記》中有她的仙跡。有關文獻資料中,最早記載何仙姑有關傳說的,應該始於唐朝。傳說在唐朝武則天時期,何仙姑是一位有名的女巫師,武則天都邀見她。
  • 娘子關關城老街,位於關城邊上,走進老街,猶如走進歷史隧道
    娘子關關城老街,位於娘子關關城邊上,走進老街,猶如走進歷史隧道[2020年10月1日(周四)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娘子關]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這是一條可以帶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過往歲月商業繁盛時期的古街——關城老街。老街青石鋪路,三尺石板光溜圓滑,曾有多少馬蹄、車輪、腳印踩踏其上,歲月無聲,青石見證。踩著青石板路,在老街漫步,一路大宅門、板搭商鋪相伴。高高石臺階、斑駁黑門板,青磚牆灰瓦簷,門板或牆面上,發黃的商品廣告或宣傳標語依稀可見。
  • 比臺灣更純粹的閩南文化,每個角落都有千年故事!
    這裡的文化沒有豔遇的噱頭,沒有矯揉的故事:她更像一個慈祥的阿嫲,給來訪的旅人講述著一個個千年的故事,西式的老洋樓、接近失傳的妝糕人……永寧古衛城依山而建,東西傾斜度達20多米,老街從慈航廟直落西門外,長一公裡多,寬度約4米至5米。改革開放前,它一直是永寧商貿的集中地。現如今,三三兩兩路過的,大多是當地人。老街青石鋪的路,走來光滑而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