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人才到技術,寶能汽車的強勢布局有了哪些進展?
大鵬展翅,摶扶搖而上九萬裡。在如今的競爭格局中,挑戰之下的風口不斷湧現,也總有一些企業和品牌,在摶扶搖而上,從激烈的競爭之中脫穎而出。在汽車行業,如今更高標準和需求催促著車企加緊發展,寶能汽車也同樣在大步邁開發展腳步。
寶能汽車逆風而上憑的是什麼?從人才、研發、銷售三大方面或許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人才濟濟,凝聚國內外行業頂尖精英
近期,寶能汽車集團又有新的人事動向,原東風汽車高管、前SF Motors Inc.(後更名為SERES)聯席CEO胡信東加盟擔任營運長。入局造車以來,寶能汽車的人才隊伍便不斷強化,此次胡信東的加盟,也讓寶能汽車再獲一員大將。
(寶能汽車集團COO胡信東)
在此之前,寶能汽車就已經凝聚了諸多本土力量,比如曾任奇瑞汽車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項目總監,現任寶能汽車集團研發副總裁的陸惟一博士;曾任北汽福田寶沃、上汽乘用車、美國通用等企業產品開發負責人,現任觀致汽車Co-CTO兼研究院院長的柏爭先博士;曾任PSA亞太研究院設計總監,現任職總裁助理、觀致汽車設計副總裁的龔馮友等等。
同時,寶能汽車還聚集了諸多海外力量,比如招募了矢島和男、平井敏郎為代表的日本高管團隊,均是來自雷諾-日產聯盟,都是成本管控的行家裡手,大谷俊明也作為寶能汽車集團的常務副總裁被引入等等。
企業的競爭也是一種人才的競爭,寶能汽車人才濟濟,是迎接未來挑戰的一個重要依託。
創新研發尋找新可能,寶能汽車大力投入研發體系建設
汽車本身便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產品,要造好一臺車絕非易事,技術上的攻堅克難便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自成立以來,寶能汽車已經耗資千億著手打造全產業鏈的研發體系,按照「1+N」模式實施研發布局,如今已擁有中國(深圳)全球研發中心及上海、西安、廣州、崑山研究院、日本電池和新能源研發中心、德國工程中心、美國前瞻技術中心和義大利造型中心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發之路上,寶能並沒有「閉門造車」,也是積極與領先企業展開深入合作,尋找更多的合作共贏。
寶能汽車集團成立不久,便成功入主觀致,如今觀致品牌通過觀致7這一全新車型,也已然重回主流市場的消費者眼中;在2018年還與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電動車、無人駕駛、車聯網等前沿技術的未來;今年,寶能汽車與美的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智能製造、汽車零部件、新零售模式等方面,聯合共建中國智造零售生態圈……
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的巨大空間已經顯而易見,把握住更多機遇與可能,寶能汽車自力更生也精誠合作。
與車主展開更親切的交流,寶能汽車打造營銷「護城河」
造好一臺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似乎成了車企唯一在做的事情,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一臺車,絕不僅僅只看這一點。
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買車的途徑最主流的便是傳統4S店渠道,但4S店這種經銷模式,已經展現出了一些令消費者非常苦惱的問題:價格不統一,總覺得會買虧,費時費力;售後服務不及時甚至根本無法滿足。諸如此類,早已成為最廣大車主的切身體會。
為解決消費痛點,寶能汽車在行業內創新打造了品牌直營店模式,即主機廠直營店價格統一、服務統一、店面和展廳設計基本統一,企業不僅能更靈活地調整銷售策略和措施,加快執行速度,又能從市場角度出發,與消費者直接對話,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消費者在購車、用車、以及日常維護中遇到的問題和意見),再反推優化銷售政策和福利。
按照計劃,寶能汽車直營店將發展至1000家,從而全面建成覆蓋全國240多個城市的直營服務體系。目前,寶能汽車的直營店已累計達到800餘家,覆蓋了全國80%的縣級市,離目標越來越近。
行業的發展的在消費者看來最大的改變必然是體驗的提升,除了產品的升級換代,從購車到售後的全流程服務體驗也是重要的參考點。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讓造車變得更簡單,但要造出好車,卻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還要照顧好消費者,將車「賣」好,那更是需要持續的付出與努力。為什麼會說寶能汽車能在當前車市的行情中逆風而上?每一個環節的深耕,都是最直觀的答案。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