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寶島一村》專屬版發布會在上劇場舉行。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希望,年輕的演員們可以把這個故事傳承下去。
發布會現場(張笛攝)
「好久不見,我很想念大家。」時隔半年有餘,賴聲川回到上劇場,難掩自己對舞臺的懷念。憶及十多年前《寶島一村》的創作緣由,他深情地說:「這個劇目的創作,最早是王偉忠提出的,他希望用劇場記錄歷史。臺灣的眷村沒有了,我們通過戲劇把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的故事在舞臺上保存下來。」
賴聲川(左)與王偉忠(右)
在1949年那個動蕩的大時代裡,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遠離故土,甚至來不及對親人告別,就渡海到了臺灣。原以為只是短暫的旅程,歸家之日卻遙遙無期。帶著深埋心底的鄉愁,他們在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不同文化也因他們的到來而融合。
「我小時候經常去眷村玩,能夠聞到不同的飯香,這家是山東的,那邊是四川的,後面是河南的。」賴聲川說,在眷村人的生活裡,山東的餃子、北京的烤鴨、河南的包子代表的不僅是村民的一日三餐,也是濃濃的鄉愁。
七十年過去,鄉愁淡了,眷村少了,這個故事並沒有被人遺忘。舞臺劇《寶島一村》自2008年12月5日在臺北首次公演以來,便獲得廣泛的關注。劇目通過講述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笑淚交替和心酸詼諧,重現那個離我們那麼遠、又這麼近的故事。劇中沒有英雄,有的是平凡小家故事裡的那份單純和善良,令人動容。
《寶島一村》劇照
賴聲川認為,《寶島一村》像是一個活的博物館,陳列著族群的大遷移,演繹了全人類的鄉愁,訴說了一個時代的強大力量,記錄每個離鄉背井的人,以及世界流離失所的難民人生。
參演《寶島一村》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很多都是眷村子弟,他們自稱「村民」,每一次進組演出都是重新回到過去「活」一次。因此,得知上劇場要打造專屬版《寶島一村》,屈中恆、馮翊綱、蕭艾等老「村民」們發來了寄語,也對上劇團演員接棒傳承「村」裡的故事表示感謝。蕭艾還強調,希望兩岸能永保和平,避免再次發生顛沛流離的悲劇。
上局團演員演唱《往事只能回味》
據介紹,《寶島一村》專屬版演出將於11月13日在上劇場首演,演出門票於29日開售。屆時,上劇團演員宗俊濤、丁輝、劉宜林、司雯、金晶等新一代「村民」將挑梁演繹這個厚重的故事。
編輯:李言 編審:熊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