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毛主席幫警衛員寫情書

2021-02-14 劇Sir

作者 / 周燚

 「全世界比較好的傳記電影,比如《國王的演講》寫的就是主人公怎麼克服結巴,這些瑣事有衝淡歷史大背景嗎?一點都沒有,反而角色是有魅力的。我們常說:於無聲處聽驚雷嘛,以小見大。」黃建新談到電影《決勝時刻》時說道。

 

《決勝時刻》是一部「以小見大」的主旋律電影,很生活化、細節化,煙火氣很濃。塑造的是生活化的領袖。《決勝時刻》在情感的表達上是克制而非激烈的。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黃建新談到了藝術虛構的邊界:「《至暗時刻》《國王的演講》這些電影,也有非常多的虛構,包括我小時候看的《列寧在1918》也有大量虛構,但你不會介意,這就是藝術與歷史的區別,藝術能夠更大程度上滿足人的心理需求而非論證歷史事件。」

 

1949年7月6日,毛主席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時,會見了梅蘭芳之後說的,「北平人對梅蘭芳的歡迎程度不亞於歡迎解放軍進北平,你的名氣比我大」。

 

「你的名氣比我大」,也是電影《決勝時刻》中毛澤東第一次見梅蘭芳時的其中一句臺詞。電影中在香山雙清別墅居住的毛澤東想進北平城聽梅蘭芳,黃景瑜飾演的毛澤東的警衛員陳有富擔心毛主席的安全,就說:「那我找有關部門商量商量吧」。

 

1949年3月,中共中央遷往北平。6月下旬,一封來自北平的邀請函送到了梅蘭芳的手中,這是一封邀請梅蘭芳赴北平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的邀請函,函件的署名是周恩來。不久,陳毅親到梅公館看望梅蘭芳,以詢問的口吻向梅蘭芳說道:「周恩來副主席來電話說,毛澤東主席想請您在文代會期間唱幾場戲,不知是否可以?」

 

毛澤東、周恩來接見梅蘭芳

 

7月6日,梅蘭芳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是梅蘭芳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一回到住處,梅蘭芳就興奮地告訴夫人福芝芳:「今天我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毛主席是那樣的和藹可親,令人敬愛。周副主席對每位代表都十分關懷。」演出那天梅蘭芳演出了他的名作《霸王別姬》,毛澤東身穿短袖白襯衫,在樓下第5排中間位置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演出。謝幕時,毛澤東和大家一道起立鼓掌。演出歸來,梅蘭芳向家人激動地說:「我一出場就見到了毛主席。說實在話,這個戲我演了1000多場,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淋漓酣暢。」10月1日,梅蘭芳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

 

毛主席在香山雙清別墅居住期間,曾多次進北京城。電影《決勝時刻》中有一個細節,毛主席在看完梅蘭芳的京劇之後,在街邊的小攤上吃焦圈,攤主說毛主席富貴好面相,但最後毛主席結帳時卻發現身上沒帶錢,只好讓警衛員陳有富結帳。在1989年的影片《開國大典》中也有類似情節,毛主席吃完飯沒帶錢,讓身邊警衛員付完錢走之後,有群眾認出了他,「毛主席,這人是毛主席啊」。攤主急了,「啊,我怎麼跟他要錢呢」。

 

電影《決勝時刻》中還有一個細節,時任黨中央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給毛主席、朱德、周恩來、劉少奇拉小提琴,隨著音樂的響起,電影畫面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一幕幕閃回。而真實的歷史中,任弼時愛好文學,多才多藝,能揮筆作畫,好彈鋼琴,喜歡打獵、釣魚。過去,任弼時做地下工作時,曾以畫畫為職業掩護革命工作。

 

作為中共最高領導層成員,任弼時卻沒有在1949年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出現,而是在玉泉山修養的病榻前收聽實況廣播,因為此時他已患重病。到了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等人徵求醫生的意見,醫生說:「他是無法去參加的,不能太過激動。」任弼時說:「這樣夢寐以求的時刻,我不能不親臨現場。」為此,毛澤東等人下了一道禁令:任弼時同志不出席開國大典,一定要以保重身體為第一要務。1950年10月27日,任弼時在北京逝世。

 

電影《決勝時刻》中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毛主席教陳有富寫情書,撮合陳有富和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孟予的感情;毛主席工作之餘陪女兒一起抓麻雀;毛主席在餐桌上和子女暢談學習外語的重要性;毛主席學英語;毛主席喜歡吃辣子;毛主席喜歡抽菸;毛主席練太極拳;毛主席得知小同志思鄉心切後批給假期並發放路費,讓他回鄉省親並回信。

 

簡言之,《決勝時刻》塑造的生活化的領袖形象,離普通人的生活很近。

 

「技巧是技巧,生活是生活,要在生活的基礎上運用技巧。」談及《決勝時刻》的創作理念,電影的編劇何冀平表示:「哪怕是寫真實的歷史、寫大人物,都要從小人物、從生活細節和人物關係入手」。

 

黃建新表示:「生活細節會不會衝淡大的歷史事件?我覺得不會,因為大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們想寫在那個時代大背景下,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氣質。我們看到的毛澤東是陽光、上升、自信、放鬆的,那就是勝利者的感覺嘛;反觀另一邊就是陰鬱、擔心、焦慮。」

 

《決勝時刻》的歷史階段中有很多大事件:國共和談、打英國紫石英號、指揮渡江戰役、制定經濟政策、新民主主義論、籌備政協會議、開國大典。

 

編劇沒有「將大事往大裡寫,而是將大事往小裡寫」。何冀平認為:「宏大歷史都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寫人是為了讓觀眾看下去。」。

 

重大歷史題材的主旋律影片,何冀平之前沒有寫過;也正因為這樣,她就沒有包袱。她新創、塑造了三個小人物:領導人的警衛員陳有富,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孟予,解放軍戰士田二橋。

 

這三個小人物,三個人之間又有著某種巧妙的聯繫,也都與毛澤東的命運發生了直接的聯繫:警衛員陳有富一直負責毛澤東的安保工作;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女播音員孟予,從陝北進入大城市,和便衣警衛產生了感情,毛澤東非常喜歡她,很多重要文章都是孟予宣讀;還有一個16歲的孩子田二橋,一開始在警衛隊的工作遭受了隊長陳有富的批評,毛主席了解到他想回鄉省親後就給他下發路費讓他回家,後來田二橋加入解放軍隊伍參與渡江戰役,一直不斷給毛主席寫信,最後在渡江戰役中犧牲。

 

黃建新看到大綱和劇本後表示:「請到何翼平最大的好處就是她從喜劇、文學的角度去寫,重點寫了毛主席為主的中央領導人,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國民黨高層,還創造了一組青年人:陳有富孟予田二橋戴鵬程,這樣的結構我特別高興,因為這個戲的重點肯定就在人身上而不在事件身上了。」

 

編劇何冀平

 

「一部作品,不僅凝聚著角色主人公的人生,也映印著作者的命運,帶給我榮辱窮通,理解到人生的給予和索取,規律和無常,感悟與蒼涼。」這是何冀平一以貫之的創作理念。

 

最後,值得特別提到的就是4分鐘彩色的開國大典珍貴錄像。

 

黃建新起先看到國外紀錄片裡有這樣的素材,在俄羅斯找了2個月,查了無數資料,最後找到4分鐘彩色的片段,並通過現代技術進行了高清修復。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zsh762079852



相關焦點

  • 《決勝時刻》——主旋律電影,又紅又專,但卻不失人情味
    之前看到的澤東主席大致都是一種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的王者形象,比如這部電影中指導渡江戰役時的「赤壁一站乾坤轉,東風送我第一船」。相比這些,《決勝時刻》更多地刻畫了一個大氣不失可愛、親切又感性、頑皮且有趣的生動靈魂。 「來北平都沒去看梅蘭芳的戲,太可惜了,我要去看!」主席一番說服警衛員後如願聽戲,和自己的偶像閒聊握手,說自己不敢抽菸害怕燻壞了梅蘭芳的嗓子。
  • 《決勝時刻》唐國強黃景瑜別樣「戰友情」互懟不停
    毛主席與警衛員平時如何相處?你能想像主席和身邊的警衛員互懟嗎?你是否知道主席也喜歡當成人之美的「月老」?由黃建新監製導演,寧海強共同導演的電影《決勝時刻》就用不少細節揭秘了毛主席和警衛員的相處點滴。今日影片曝光的「偉人與我」預告,一方面展現了黃景瑜扮演的警衛員陳有富恪盡職守護衛毛澤東,另一方面,陳有富竟「膽大妄為」與主席鬥起了嘴,看得人「驚掉下巴」,同時毛主席還在感情方面給陳有富送上「神助攻」,讓人感慨「主席的錦囊都跟別人不一樣」。預告片以輕鬆的基調展現了毛澤東與警衛員之間溫馨有趣的日常,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在工作之外幽默風趣的的革命人物形象。
  • 福利開獎 | 《決勝時刻》讓人期待的,不只是4分鐘的彩色開國大典!
    我們印象中的毛主席是揮斥方遒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是運籌帷幄的:「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然而,在這部電影裡呈現出來的他會給警衛員當紅娘會和小兵成為忘年交 「相比以往的愛國主義題材更多了幾分人情味和生活氣息」 「每一個人物都很鮮活」是觀眾對這部電影——《決勝時刻》最多的評價。《決勝時刻》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博納影業聯合攝製,也是導演黃建新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之後,推出第四部重大題材獻禮片。
  • 《決勝時刻》史詩級電影評分太高,感動了老一輩的人
    講述了老一輩的革命家為新中國所做出去的貢獻精神,開創了我們新中國光輝的歷史時刻。《決勝時刻》是一部史詩級的電影在個平臺上的評分都很高,在同檔期的電影裡是評分最高的了,其中貓眼就高達9.3分,淘票票是9.1分,然後豆瓣則是7.0分。
  • 《決勝時刻》編劇何冀平:兩周時間拿出千字大綱
    從完全不了解毛主席進駐雙清別墅後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到從一摞一摞的書籍資料中擇取可以藝術化的瞬間,看海量電影迴避情節撞車,兩周的時間,何冀平拿出了千字大綱。三個小人物的視角,主創團隊一致通過,從這一刻開始,到詳細大綱、分場大綱,無論是重要的歷史史實,如渡江戰役、新民主主義論、打紫石英號,還是毛主席戲樓聽戲、路邊吃小吃、替警衛員寫情書等小細節,每一次都是一致通過。
  • 《決勝時刻》亮相央視,黃建新唐國強領銜共賀新中國70華誕!
    電影《決勝時刻》講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北平香山完成國共和談、指揮渡江戰役、籌備新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等一系列大事,但與以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相比,《決勝時刻》另闢蹊徑,用更多的篇幅去描繪一代領袖毛澤東的生活化場景
  • 《決勝時刻》紀實版開國大典「煥新生」 ,被贊「震撼又溫情」~
    昨日,由黃建新監製導演、寧海強共同導演的電影《決勝時刻》正式公映,電影聚焦新中國成立前夕那段充滿燃情的歲月,講述了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在北平香山為國家和民族籌謀未來的動人故事
  • 《決勝時刻》毛主席盡顯幽默本性,最後五分鐘值得流淚鼓掌
    作為《決勝時刻》的出品人,於冬在採訪時表示:《決勝時刻》有點像當年《建國大業》的姐妹篇。《建國大業》的時間點是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電影高度濃縮了在這一段艱難的歲月裡,在人民解放戰爭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節點裡,毛主席帶領著中國共產黨,開始為建立一個民主的新中國而未雨綢繆思考謀劃。
  • 《決勝時刻》五大看點解析 黃建新自曝只睡兩小時
    由黃建新監製導演,寧海強共同導演的電影《決勝時刻》展現了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後,秉承「將革命進行到底」
  • 為什麼選擇中國香港編劇來寫《決勝時刻》?丨對話黃建新
    8月23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博納影業聯合攝製,黃建新監製導演,寧海強共同導演的電影《決勝時刻》發布主題曲《生日》,孫楠傾情獻唱,用動情的旋律表達了對祖國最誠摯的祝福。《決勝時刻》再現了1949年春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進駐北京香山,在此會見民主人士、指揮渡江戰役、布局經濟工作、籌備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歷史。
  • 《建國大業》戲骨重聚,再塑《決勝時刻》!
    張和平、以及與張藝謀合作《英雄》《十面埋伏》並多次斬獲金像獎的美術指導霍廷霄等實力主創強勢集結;《建國大業》中飾演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的原班人馬整齊回歸,戲骨重聚……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博納影業聯合攝製,黃建新監製導演,寧海強共同導演的史詩情懷巨作《決勝時刻
  • 電影《決勝時刻》:在震撼與溫情中見證歷史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正在熱映的電影《決勝時刻》帶觀眾重回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香山度過的那段關乎民族命運的不尋常歲月,藝術地再現黨中央在香山運籌帷幄、共商大計,籌備新中國成立的歷史。電影《決勝時刻》劇照寧海強,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國家一級導演。曾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全軍電視劇「金星獎」等。
  • 《決勝時刻》:平民底色的宏大敘事 | 名家
    在此,我們可稱之為,《決勝時刻》這部電影是打上了普通人底色的宏大敘事,是一部特別接地氣,充滿平民氣息和親和感的宏大敘事影片。今年已近70歲高齡的何冀平被業內後學稱為「編劇女神」。在香港影視界她更有「救火隊員」之稱。意為她經常臨危受命,在緊迫時刻接受並按時完成劇本高質量的創作任務。何冀平於2018年9月底接受《決勝時刻》的創作任務。
  • 東山分局黨委組織觀看紅色電影《決勝時刻》
    東山分局黨委組織觀看紅色電影《決勝時刻》 2020-08-26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共和》編劇執筆,劇版《決勝時刻》開拍,唐國強再演領袖
    不難看出,其實《香山葉正紅》就是電視劇版本的《決勝時刻》,兩部作品在內容和歷史背景上大體一致。避開《決勝時刻》的創作誤區說實話,此前同題材的作品《決勝時刻》口碑一般,編劇黃建新加入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創作,讓這部作品失去了靈魂。
  • 《決勝時刻》(1949-2019)
    歷史傳記電影《決勝時刻》是一部講述1949年黨中央進駐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重要歷史的電影,已於9月12日開啟點映,20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進駐北平香山,歷史在這裡翻開嶄新一頁。
  • 《決勝時刻》珍貴的4分鐘彩色紀實,還原領袖風貌!
    《決勝時刻》是一部充滿史詩情懷的電影。 該片講述新中國成立前,以毛主席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為中共中央指揮中心,在這裡運籌帷幄,克服重重苦難,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的故事。
  • 風物放眼量:《決勝時刻》,越是千鈞一髮,越是閒庭信步,這才是偉人風範!
    新中國70周年獻禮大戲《決勝時刻》正式上映了。
  • 《決勝時刻》彩蛋高光,「修復片」讓國慶更厚重多彩
    前天上映的《決勝時刻》,四分鐘的彩蛋成為宣發最大亮點:修復後的彩色版開國大典真實歷史影像,第一次在大屏幕上呈現。毛澤東主席愛聽京戲也「追星」,教女兒捉麻雀,給警衛員支招追女孩,說起「湘味英語」。任弼時自知生命將到終點,拉小提琴與戰友告別。展現偉人的接地氣,《決勝時刻》在主旋律片中又進了一步。
  • M影訊 ▏《決勝時刻》曝「勝利宣言」預告,革命精神歷久彌新 薪火相傳共創未來
    正義宣言改變國家命運 用決勝精神吹響時代號角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預告帶領觀眾回到70年前對國家命運尤為重要的歷史拐點,呈現了在國內外局勢緊張、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髮之際,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人發起慷慨激昂的正義宣言,指揮渡江戰役,奏響了解放全中國的嘹亮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