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李唐王朝興衰大劇的總導演

2021-02-11 行走山西

 隨 我 行 走 山 西      許 你 萬 裡 榮 耀

鑑古  |知非  | 旅途  | 視野  |  生活

縱觀唐王朝興敗盛衰的歷史過程,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唐王朝的發展與山西人緊密相連、休戚相關,山西人導演了李唐王朝這出人間歷史劇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縱觀唐王朝興敗盛衰的歷史過程,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唐王朝的發展與山西人緊密相連、休戚相關。山西人導演了李唐王朝這出人間歷史劇,成為唐朝興衰成敗的晴雨表。

為唐朝創立準備人才資源的山西人

古諺曰:草蛇灰線,伏脈千裡。唐王朝創立於公元 618年,但在隋朝時就有人為它的建立準備和積累著人才資源,把這個未來王朝作為他的理想來勾畫。他就是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

王通(?——617),字仲淹,河東龍門(今萬榮縣通化鎮)人。王通的弟弟王績,是初唐時有名的詩人;孫子王勃,更是「初唐四傑」之一。

王通在隋朝不受重用,便辭官回家,在家鄉聚徒講學,著書立說,培養人才,以便通過他的弟子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王通的學生如河南董恆、南陽程元、中山賈瓊、河東薛收、太山姚義、太原溫彥博及京兆杜淹等,都是唐初社會的幹才。而王通的朋友兼學生中更有一大批興邦謀國的智能之士,如絳州通守陳叔達、陽城尉房玄齡、巨鹿道士魏徵、馬邑郡丞李靖、太原士人溫大雅、京兆人杜如晦等,後來都成為大唐王朝的開國元勳或佐世良才。唐朝興起於山西,王通又為其培養了這樣一支雄厚的人才隊伍,使得唐王朝近 300年輝煌的發展史始終與山西密切相關。

促成大唐氣象紛呈的山西人

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被歷代統治者奉為典範,堪稱中國封建王朝的極盛時期,但促成大唐氣象紛呈的卻是洇(太原道註:音因,指液體滲透)滲著一群山西人的心血與智慧。

李淵稱帝後,首先面臨著統一問題。武德三年(620),李世民率兵擊敗劉武周,收俘一勇將尉遲恭(585——658),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鮮卑族,他隨李世民擊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園朗等,戰功卓著。一次,李世民大戰王世充,被王世充驍將山西長治二賢莊人單雄信圍困,敬德躍馬大呼,橫刺單雄信墜馬,救出李世民,從此二人有生死之交。「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射殺李元吉,「有安社稷之功」。李世民登基,將敬德圖像入凌煙閣以示彰揚,李世民在位由其守衛,乃得安然入寢,李世民死,由其守墓,所以隨歷史的演繹,尉遲敬德便成了今天的門神形象。

唐朝完成大一統,溫彥博(573——636)立有大功。溫彥博,字大臨,祁縣人,溫大雅弟。隋末任幽州總管羅藝司馬,在他的極力慫恿遊說下,羅藝歸唐,使唐北部、東北部兵不血刃而取得統一。貞觀四年( 630),溫彥博任中書令,積極協助唐太宗穩定政局,發展經濟,將大批突厥人安置於河套地區。

河津人薛仁貴(614——683)至今家喻戶曉,其主要功績是協助唐太宗、唐高宗平定高麗、突厥。太宗曾言:「朕不喜得遼東,喜得虎將。」薛仁貴成為唐朝穩定邊境、揚威周邊的著名將領。

使唐鼎革移的山西人

唐朝之所以興盛,是因為有唐一代出現了三代英主——唐太宗——武則天——唐明皇,山西人的參與使其更加具有了戲劇性。

顯慶五年(660),武則天開始全面掌握唐朝大權。武則天,并州文水人。其時,朝內由重臣聞喜人裴炎(?——684)協助,外有聞喜人裴行儉(619——682)護持。麟德二年(665),裴行儉任安西都護,曾招撫西域諸國歸附唐。儀鳳四年(679),西突厥叛亂,他襲俘西突厥可漢都支,穩定了西北邊塞。弘道元年(683),裴炎受高宗遺詔輔中宗,炎恪盡職守。中宗要以韋皇后父韋玄貞為侍中,炎堅決反對,幾諫無效,便有廢立之意,裴炎便與武則天共廢中宗,立睿宗。由於武則天把持朝政,裴炎與武則天政見不和,日見疏遠。文明元年(684)秋,徐敬業以興復唐室為名起兵揚州反對武則天,裴炎上書武則天要其歸政皇帝,被武則天處死。

武則天稱帝後,之所以未敢傳位武姓,是因為太原人狄仁傑在中間起了主要作用。狄仁傑(607——700),字懷英。武則天識其才幹,於天授二年撥任宰相,引拔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一批著名將相,一方面受武則天信賴,精心治理國家,一方面又為恢復李唐王室極早運作,培養班底,還為後來玄宗「開元盛世」的出現培養了一批人才。聖歷年間,武承嗣、武三思極力勸說武則天立武姓太子,狄仁傑犯顏直諫,痛陳利弊,終於使武則天請回廢太子中宗李顯再立為太子,為恢復李唐王朝奠定了基礎。

再造唐室的山西人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太原尹、北京留守李光弼在此憑堅固守,以不滿萬人之士打敗史思明精兵10萬之眾,收復兩河之地。其時,協助李光弼守城的是祁縣人王縉(700——781),他是著名詩人王維之弟,時任太原少尹,以謀略見長,深得李光弼及將士推重。王縉後來協助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是恢復唐室安定的主要人物,曾兩度為相,功不可沒。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以武舉入仕。天寶十三年,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安史之亂」起,郭子儀率兵東伐叛軍,配合南路平叛,他一舉敗史思明於河北,收復諸多州縣。肅宗在他的轄地靈武即帝位,郭子儀任兵部尚書,至德二年(757),郭子儀配合回紇兵一舉收復兩京及河西、河東、河南諸縣,基本平定叛亂。肅宗回到長安,慰勞郭子儀說:「吾之家國,由卿再造。」上元中,郭子儀被封汾陽王。封地即今山西汾陽一帶。代宗廣德元年(763),剛剛平息「安史之亂」不久,吐蕃又攻佔京師,代宗東逃,郭子儀收拾殘兵,用奇計迫吐蕃撤兵,再次收復京師,迎回代宗。郭子儀出將入相近30年,正當唐朝生死攸關之際,系天下安危於一身,可謂功高蓋世。郭子儀雖生於華縣而非汾陽人,但其一生事關汾陽,封於汾陽,食邑於汾陽,「根」在汾陽,甚至有時他本人也自稱為汾陽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稱:「華陰郭氏亦出自太原。」汾陽古多屬太原轄,說「出自太原」猶雲「出自汾陽」也。近年來,世界華人中郭氏宗親團體都基本認可了汾陽是郭子儀故裡,紛紛來晉尋根祭祖。

使唐文化更加璀璨的山西人

唐朝文化燦爛輝煌。據粗略地統計,有唐一代文化史上,凡在史書上佔有一席之地,凡某一領域論及其成就必須提到者的唐代文化名人有近百位,這其中有三分之一出自山西,實在使人驚嘆。且有許多是以文化家族形式出現的,真可謂代有才人,燦若星辰。

溫彥博六世孫溫庭筠(約812——866),字飛卿。上承南朝宮體詩風,下開五代花間詞人先河,為「宋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他培育而後形成了一大詞派——花間派,溫庭筠被視為「花間鼻祖」。他不僅是詞藝術的開拓者,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唐詩人,在詩壇上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

在初唐文化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要屬王勃一族。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萬榮)人。「文中子」王通孫。王通弟王度(約585——625),以傳奇小說《古鏡記》在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王通另一個弟弟王績(585——644),字無功,自號東臬子。他因喝酒誤事被免職,後寫出《酒經》、《酒譜》,又著《醉鄉記》一篇與劉伶《酒德頌》呼應,著《五鬥先生傳》以自況。王勃幼有「神童」之譽,短暫的一生,因憤世嫉俗不入仕,在詩壇上卻名震遐邇。其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名篇《滕王閣序》彪炳千古,震爍文壇,故被列為「初唐四傑」之一。

著名的宮庭詩人宋之問,其人政治品格汙損,但詩名文才極盛。宋之問與沈(亻全)期一起,精研詩律,使五律、七律至此達到完全成熟,從而奠定了在詩壇上的地位。

盛唐時期是唐詩創作的極盛階段,山西詩人各展其才,使唐代詩壇更加五彩繽紛。

王翰(約687——728),字子羽,太原人。著名的「邊塞詩派」先驅者之一。他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為世人吟誦的名句。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祁縣,遷居蒲州(今永濟市)。開元九年狀元,因一生仕途坎坷,漸漸寂入佛門,故後人稱之為「詩佛」。王維精詩、書。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正道出了他詩情畫意相結合的藝術特色。王維給後人留下的名句最多,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每逢佳節倍思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保日再朝天?」等,一些研究者將王維與李、杜、白並列,可見其藝術成就之高。王維詩以描寫山水田園的自然美見長,故成為田園詩派的領袖。

與王維同時的一位太原人王昌齡,其詩作也多取邊塞題材,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千古傳誦。他的寄情詩也極其出色,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是婦孺皆熟稔的王之渙的名作《登顴雀樓》詩。王之渙(688——742)字季陵,祖籍太原,遷居絳郡(今新絳)。他一生飄泊孤寂,豪放曠達,也是以邊塞詩見長。他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了一幅多麼壯闊的邊塞風光圖景。

「安史之亂」後,唐朝走向衰弱,在長達百餘年的衰亡歷史上,山西仍然湧現出了許多名士大家。如「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盧綸(748——800),河中蒲(今永濟)人,其名在「十才子」中為最著者。

在文化史上佔據顯赫地位的,應首推白居易和柳宗元二巨擘。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土,祖籍太原,以千古傳誦的《琵琶行》、《賣炭翁》成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可以說是唐代詩壇最後一塊豐碑。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776——826),以傳奇小說家在唐代文壇佔有一席之地,代表作有《李娃傳》、《三夢記》等,可稱為唐代傳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與白居易一樣,柳宗元以「唐宋八大家」之一彪炳史冊,他不僅詩、文並茂,還是著名政治改革家、哲學家。其哲學著作《天說》、《封建論》等,在樸素唯物主義史上佔有相當顯著的地位。

著名書畫家張彥遠,猗氏(今山西臨猗)人,所著《歷代名畫記》是研究我國繪畫史的重要文獻。

司空圖(837——908),字表聖。先後寫出《與李先論詩書》、《與王駕評詩書》、《二十四詩品》等一批具有真知灼識的詩論巨製,全面地對近 300年間唐詩風格、內容、技法等進行品評,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是一個創造性的新發展。

來源:太原道

原標題:山西人:唐朝興衰成敗的晴雨表

公眾號:行走山西

如若侵權,請隨時告知。不敬之處請海涵。  郵箱:xdn01@126.com

「行走山西」所發文稿除特別標註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為「行走山西」原創稿,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出處。

你若喜歡,可點在看分享行走山西

相關焦點

  • 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舞馬銜杯壺從不出境展出,是大唐王朝興衰見證
    山西歷史博物館內,一共有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其中有兩件是從不出境展出的,這件就是其中的「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博物館#圖1: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這件銀壺可是大唐王朝的興衰最好的見證。壺身上是祝壽馬,當初,唐玄宗驕奢淫逸,縱情聲色犬馬,經常舉辦大型宴會,邀請文物百官、各國使臣、少數民族首領齊聚慶賀。
  • 李唐 南宋傳奇
    李唐 萬壑松風圖李唐早年在民間以賣畫為生。宋徽宗政和年間,48歲的李唐參加當時的圖畫院考試,試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參加考試的人大多在「酒家」上著工夫,唯有李唐一人在畫橋頭竹外掛一酒帘,深得「鎖」意。
  • 唐朝興衰成敗山西「造」
    縱觀唐王朝興敗盛衰的歷史過程,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唐王朝的發展與山西人緊密相連、休戚相關。山西人導演了李唐王朝這出人間歷史劇,成為唐朝興衰成敗的晴雨表。為唐朝創立準備人才資源的山西人  古諺曰:草蛇灰線,伏脈千裡。唐王朝創立於公元 618年,但在隋朝時就有人為它的建立準備和積累著人才資源,把這個未來王朝作為他的理想來勾畫。
  • 中國王朝的興衰輪迴,竟然和氣候有關係?
    差不多每到興衰周期的節點,無論曾多輝煌的王朝,都會上演諸神黃昏。金山嶺長城西起著名的古北口,東至高聳入雲的望京樓,全長10.5公裡,因其視野開闊、景觀奇特、建築藝術精美、軍事防禦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攝影@周萬萍長城以南喜歡種地的兄弟們,都被北方草原喜歡騎馬射箭的小夥伴捶得夠嗆。過上一段時間,種地的兄弟們又總能翻身而起,舉著小旗歡送騎馬的小夥伴回草原放牧。
  • 一部《琅琊榜》,看盡氣候變遷與王朝興衰
    導讀話說天下神劇各有各的神奇,但良心劇不常有。
  • 經典影視劇《雍正王朝》的那些幕後故事
    最後,由於幾位導演沒有多餘的時間,導致無人接拍這部劇,於是製片人就又找到了胡玫,胡玫二話沒說,肯定要接,甚至都沒有談價格,直接就說了一句,不用給我談導演價格,我便宜,你看著給,反正我是拍定了。最後製片人經過綜合考量,決定讓胡玫拍攝,因為製片人看得出來胡玫對這部劇的態度,絕對可以拍好這部劇。
  • 《雍正王朝》:二十年來最耐看的清宮劇,演出了人間萬苦
    人間萬苦人最苦 雖然人各有好,但看過《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的觀眾,很難不拿兩部劇進行比較。「難做人」的隆科多。圖/《雍正王朝》 再比如剛剛登基的雍正皇帝不聽勸阻,執意要嘉獎山西巡撫諾敏,恰好遇到一位在宮中擦地的山西小太監,口中哼唱著山西民歌,雍正帝隨口嘉獎,特許他能在禁宮中唱歌。
  • 李唐畫出《萬壑松風圖》,他將自己名字隱藏在畫裡,不容易被找到
    《早春圖》是北宋宮廷畫師郭熙的作品,畫面描繪了北方山區初春的生機盎然之氣,但實際上也是在描繪北宋王朝的蓬勃生機。《溪山行旅圖》也是北宋畫作,其作者為大名鼎鼎的範寬,他在畫中描繪了高聳的山峰和飛流百丈的瀑布,整體大氣磅礴,同時還有靜謐的樹林和緣溪而行的商旅,如此動靜結合的描繪仿佛畫面也動了起來一般。
  • 李唐 | 大斧劈皴開水墨剛勁犀利的豪放意境
    山水畫中的斧劈皴乃成熟於李唐,尤其是大斧劈皴,自創斧劈皴之後,其影響直至今天都不曾消失。以後的山水畫領域,李唐的影響可佔「半壁江山」;而在南宋,已是「李家天下」。其突出貢獻:一是局部特寫,一是清剛利爽的大斧劈皴。大斧劈皴,闊大而雜以側鋒的筆法,剛勁犀利,如飄風猛雨,豪放灑脫、氣勢雄健,易於表達作者一種激烈的感情,使觀畫者精神振奮,意氣爽朗。此皆為前人所不及。
  • 雍正王朝:圖裡琛為何故意對山西巡撫諾敏說出自己是粘杆處管帶?
    一部雍正王朝,人精不知有多少。
  • 胡玫「上香」求導演,張豐毅錯失四爺,成就唐國強《雍正王朝》
    雖然21年過去了,但是能與《雍正王朝》相媲美的歷史權謀劇寥寥無幾,那麼當時這部劇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的總策劃跟總製片人,他在乘坐飛機的時候,在朋友強烈推薦下,在飛機上他讀了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小說,蘇斌被小說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吸引,雖有他把這本書推薦了好友劉文武,也就是後來《雍正王朝》的出品人跟總製片人,在讀完這部小說後,兩人便決定去找二月河買下這部小說的版權。
  • 王一平——《與歷史同行---山西民歌在山西》
    教師簡介:王一平:資深媒體人 導演 曾擔任山西廣播電視臺首席導演從業40多年,熟練駕馭各種類型的電視節目,囊括省內、行業內所有電視、文藝獎項,12次榮獲中國廣播影視獎大獎(電視文藝星光獎)早在80年代,創辦山西電視臺直播的綜藝欄目《五彩繽紛》,在業內創出佳績;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山西站總導演;2009年中央電視臺文藝頻道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聯動全國省級電視臺製作大型文藝節目《為祖國喝彩》山西篇總導演
  • 為什麼《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勝一籌?
    古裝,只是借了一塊周秦漢唐、兩宋明清的山寨版幕布,讓一系列晚間八點檔裡的熟面孔——霸道總裁、美顏鮮肉、多情少女、傲嬌御姐、毒舌婆婆、受氣媳婦、雞賊妯娌、窩囊丈夫,舊壺新酒、改頭換面,在紅磚綠瓦、深宅大院、烽煙古道、煙花巷陌裡,穿上長馬褂、紫蟒袍、紅兜肚、對襟襖,把那些雞零狗碎、婆婆媽媽,把那些無腦的愛情和廉價的倫理,改頭換面著,周而復始著,再演上N遍,而已。
  • 南宋四家——李唐《萬壑松風圖》
    (1124)春,河陽李唐筆」的落款,是李唐進入徽宗宣和畫院之後,創作的一幅巨軸山水。全幅的景物迫近觀者;山石、林木皆以清晰的筆墨刻劃,顯示範寬對李唐的影響。此外,在畫面上敷染濃厚的青綠顏料,代表李唐企圖結合範寬畫風與皇室所喜愛的古典裝飾風格,這對南渡之後,院體山水畫的發展有關鍵的影響。
  • 歷史看劇:《雍正王朝》中八大隱形關係戶
    《雍正王朝》是一部以二月河老師歷史小說為題材的歷史大劇,該劇以康熙朝著名的「九子奪嫡」作為前端,引人入勝。到後來,雍親王胤禛經過韜光養晦,成為奪嫡黑馬,最終登基為帝,開始了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可以說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張龐大的關係網絡,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雍正王朝》在演繹的時候並沒有詳細的描述這些官員到底有何背景,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奉上該劇八大著名關係戶。由此可以看出,康雍王朝官場的複雜程度。皇九子——胤禟如果諸位要說,身為皇子本來地位無比尊崇,還存在什麼關係戶一說?不過,皇子之間也有出生高低貴賤之分,也有三六九等一說。
  • 張柬之等神龍政變功臣,對李唐皇室有再造之功,為何卻下場悽慘?
    張柬之等人明明是李唐皇室的恩人,對大唐朝廷有再造之功,為何卻下場悽慘、結局悽涼呢?張柬之等政變功臣的根基並不牢固。另外,發動神龍政變的這些人,並不是來自一個固定的利益集團,他們完全是懷著一顆拯救李唐皇室的赤膽忠心,懷著拯救大唐社稷的共同理想,而臨時走到了一起。因此,事後在遭遇清算時,也很難擰成一股繩,共同對「敵人」,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李唐皇室的卸磨殺驢。
  • 專訪《劍王朝》製片人、導演丨愛奇藝傳統武俠「吸睛」大法
    播放首周,便有四個有關《劍王朝》的話題登上微博話題熱搜榜,#劍王朝開播#、#劍王朝手稿#等話題更是位列話題榜榜首,這樣傲人的成績足以體現了觀眾們對該劇的期待熱情,也得益於愛奇藝平臺與該劇的製作團隊對題材內容的精準把控、對拍攝製作的精益求精。
  • 《雍正王朝》裡的皇帝真是苦不堪言
    圖/《雍正王朝》雖然人各有好,但看過《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的觀眾,很難不拿兩部劇進行比較。《康熙王朝》的視角,更多集中在康熙帝和祖母孝莊太后的身上,一個一路成長,一個盡心輔佐,削三藩,平鰲拜,徵噶爾丹,收復臺灣,頗有點網絡爽文、打怪升級的架勢。
  • 總臺2021年大劇連臺!
    其中,既有有全景式、史詩般展現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跨過鴨綠江》,也有全面反映建黨歷程的大劇《紅船》;從首部講述北鬥人自主獨立開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電視劇《天望》,到根據梁曉聲矛盾文學獎同名小說改編的現代生活劇《人世間》;以及首部展示測繪人工作生活的電視劇《熱血珠峰》,和展現新時代金融改革多彩畫卷的電視劇《城中之城》。
  •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前十名,如果要讓普通觀眾列舉,肯定能夠列舉很多。因為中國幾千年歷史,朝代太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歷史典故無數。這也導致中國近代化過後,在影視劇產生後非常熱衷於拍攝歷史劇。尤其在中國加入市場化前的古典歷史劇時期,可以說經典歷史劇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