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也刮不走」的常規項目一體重、血壓、宮高、腹圍、胎心、血常規、尿常規。
01
小排畸B超
晉級到孕晚期,產檢也跟著頻繁了起來,28周起每2周產檢一次,36周後每1周產檢一次。
第五次產檢我們約在孕30周左右,特色項目是小排畸B超。經過上次大排畸的凌虐,我相信很多娘親從內心深處是拒絕的:「做完大排做小排,搞什麼....
娘娘莫怪,在大排畸欄目咱們說過,娃的有些畸形是在發育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來的,要讓一些發育異常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小排畸起到重要的追擊和補漏作用,比如心臟畸形。再有,娃的宮內發育遲緩常常在這個時期發生,若是「糖娃」, 體重超標也會在這時開始顯現,做B超有利於及時監測宮內生長情況。
指標還是三方面:娃的各種長度、娃的生存 環境、娃的重要器官。拿到報告先試著自行感悟一下,如果還是把持不住內心的迷茫,那咱自習 20天條「主教 10分鐘,翻回到大排的章節,重溫遍與娃鬥智鬥勇的戰果。
02
數胎動
孕24周之後,娃折騰得越來越歡實,傳給娘親的切身感受就是明顯的胎動啦。數胎動是最經濟實惠的胎兒狀態監測方法,但並不建議太早記錄胎動,30周左右開始數就可以。
正常胎動是每天30~40次。健康的娃睡眠周期只有20~40分鐘,就算貪睡,一般也不會超過90分鐘,想要監測娃的動態,跟隨娃的作息度日可不是辦法,用不了幾天就神經衰弱了。
科學的方法總是善解人意,建議娘親每天早、 5-4中、晚各數1次,每次1小時,把胎動次數記錄下來。每小時胎動3~5次表示娃的情況良好;如果1小時胎動少於3次,需要接著再數1個小時,仍然少於3次的話,最好儘快到醫院檢查。
雖然大多數娘親看到胎心監護、B超結果會虛驚一場,但胎動次數明顯減少著實要小心,可能是娃的睡眠質量提高了,但也可能是娃的生存出現了危機,比如宮內缺氧、臍帶繞頸、胎盤血流減少等。
想必娘親們還有個問題:娃一直在動,算幾次胎動?答,娃只是想跳滿一首歌的時間,一支舞只能算一次胎動。至於中場休息多久才能算下一次, 並沒有嚴格規定,怎麼也得隔個幾分鐘吧,不然藝術家會累壞的。
此外,外界環境衝擊也會讓娃煩躁不安,本來宮裡就憋屈,蜷著身子都嫌地兒小,外面再吵吵嚷嚷,電閃雷嗚似的,擱誰不煩?胎動可能由此突然加劇,1小時甚至超過20次。帶球跑的娘親們也要考慮球的感受,儘量避免到人多嘈雜的環境中去,同時也降低了意外發生的風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