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產檢絕對是大事,整個孕期大大小小的產檢次數大約在11-13次,越到後面,產檢的頻率就越密。從28周開始,產檢的次數會由原來的每個月一次變成每兩個星期一次,到了36周,每兩個星期一次就會變成每個星期一次。好在一些大檢查在孕中期已經檢查過了,到了孕晚期檢查的次數雖然比較多,但是項目也比較固定了。
第28周
常規檢查,包括測量體重,血壓,宮高,腹圍,血常規,尿常規,聽胎心。從現在開始,醫生會開始關注胎兒的胎位。本周產檢可能還需要做糖尿病篩查,這個檢查一般會在24-28周進行,如果前面已經做過就忽略,溫馨提示,這個檢查需要空腹。
如果情況特殊,比如說一些有妊娠併發症的孕媽媽,從本周開始就要做胎心監護了,這樣能更好地了解胎兒在宮內的情況。
第30周
常規檢查,在本周,有些比較心急的寶寶已經開始要入盆了,醫生也會關注這個問題,同時,醫生還會通過觸診來了解胎兒的胎位,如果說在上一次產檢的時候胎位不正,醫生是不會幹預的。
到了這個時候如果胎位還不正,孕媽媽就有可能需要做胸膝臥位法來糾正胎位了。但不是每個胎位不正的孕媽媽都適合做胸膝臥位的,所以一定要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
在以下的兩周內是糾正胎位的最佳時機,就算胎位不正,孕媽媽也不需要過多擔心,即使什麼也不做,胎兒還是隨時都有可能把胎位轉正的。
第32周
常規檢查,很多醫院從這周開始做胎心監護了,這是很有必要的一個檢查,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出胎兒在子宮裡的情況。這次還會做一次b超,目的是看看之前大排畸沒看清楚的一些情況和胎兒的胎位,發育情況等。
第34周
常規檢查,加上胎心監護,在本周可能還會進行第一次骨盆測量,孕媽媽不需要太緊張,配合醫生就好了,下一次的骨盆測量會在臨產前。
到了本周,如果胎兒的胎位還沒有轉過來,那就基本上也已經是定了的。畢竟到了這周,胎兒的體重也有了2300克左右,子宮的空間慢慢的開始不足了,想要翻身也有了困難。
第36周
常規檢查,胎心監護,B超檢查。B超可以檢查的項目比較多,像羊水深度,胎盤功能,臍帶繞頸的情況,胎兒的發育等。
想順產的媽媽就要注意了,醫生會根據這些情況初步了解胎兒和孕媽的情況,比如說胎兒的體重,看看是否適合順產。不過這個只是初步的決定,最後怎麼樣還要看實際情況。
有些醫院是從本周才開始做胎心監護的,不要緊,孕媽媽跟著醫院的節奏來就好。
第37~40周
常規檢查,胎心監護,這段時間需要密切的通過胎心監護來了解胎兒是否有缺氧或者宮縮的情況,確保胎兒能夠順利,健康。在這段時間,孕媽媽還需要做一次白帶常規,這也是為了讓寶寶通過產道的時候能夠更安全而做的檢查。
到了分娩前,一般還需要再做一次B超,骨盆測量,內檢,心電圖,這些檢查能夠很好的幫助醫生了解產婦和胎兒的情況,決定產婦的分娩方式。
雖然產檢的次數比較多,不過每一次都很有必要,為了能夠了解胎兒的情況,孕媽媽最好每次都要按時產檢。就算有異常情況也能早發現早幹預,把傷害降到最低。
除了按時產檢,從28周開始,孕媽媽還要記得每天數胎動,每天數胎動。每天數三次,一般是早上,中午和晚上各一次,每次一個小時。
只要胎兒每個小時的胎動次數不少於3--5次,每12個小時的胎動次數不少於30--40次,胎動的節奏,頻率和強度變化不大的話,說明胎兒生長發育非常好。反之,如果這些變化都比較大,說明寶寶有缺氧的可能,孕媽媽一定要儘快去醫院就診。
當然了,孕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放鬆心情對於寶寶生長發育是非常好的。雖然整個孕期時間不短,不過這也算是一段很幸福的時光,可以的話就好好享受吧!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