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古代文人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無論是李白《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謝別,還是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戀別,亦或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闊別,都無不具有感動激發人意的力量。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李侍御赴安西》,便是古典詩歌中一首經典的送別詩。它出自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之手,是高適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因為高適友人此次是赴安西從軍,所以高適這首詩不同於上面所說的謝別、戀別、闊別,而是一種為志士壯行,為友人增氣,句式雄壯,情感豪邁的壯別之作。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首聯「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意思是說,李侍御就像飛蓬一樣輕疾,手持金鞭指揮著鐵驄,前往萬裡之外的安西從軍。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高適主要突出了一個「快」字,無論是輕疾飛蓬,還是快馬加鞭。它突出了李侍御前往塞外的戰鬥激情和樂觀豪邁的昂揚意緒,這也是高適所嚮往和追求的。故高適這首詩,一開篇便具有頓挫之力,氣勢雄壯。
頷聯「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即你謀取功名在萬裡之外,我的心聲則在這一杯酒中。從這兩句詩,我們可以得知高適友人是為了功名,不辭萬裡而別。所以高適自當鼓勵,不再挽留,於是將心中的千言萬語,全部寄托在一杯別酒之中。「萬裡」和「一杯」的一開一闔,極富有抑揚頓挫之力,且高適對友人萬裡長途的擔憂和前程的祝願等厚重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頸聯「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所描寫的是送別地與李侍御的目的地,即前往的是比漢代李陵與匈奴交戰的遮虜障還要再遠的安西,送別的是在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這兩句詩中,高適主要是用「虜障」與「秦城」之間的遙隔萬裡,映襯前面所說的「功名萬裡外」。所借用的典故,也暗含了詩人自己與友人的豪情壯志。
尾聯「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意思是說,你我即將離別不要難過,要有在邊地作戰建立軍功的雄心壯志。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它與其他送別詩明顯不同,這裡沒有離愁的感傷,有的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雄心壯志。無疑它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所體現的是昂揚奮發的盛唐時代精神。
綜觀高適的這首詩,最為動人的地方,便是詩中的豪邁雄壯之情。雖然沒有明寫別意,但是字裡行間包含著詩人深摯的惜別之情。總的來說,高適為志士壯行,寫下一首千古豪邁之作,讀後令人熱血沸騰。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