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由宋降金,並與嶽飛交戰,卻寫下縱橫豪邁、流傳千古的詞作

2021-01-10 老沙侃文化

金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蔡松年,字伯堅,號蕭閒老人。冀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本是北宋官員。徽宗宣和末年,隨其父鎮守燕山府,與金兵交戰失敗,隨父降金。入金後,授為元帥府令史。天會年間授真定府判官。完顏宗弼攻宋與嶽飛等交戰時,擔任兼總軍中六部事,還師後宗弼薦松年為刑部員外郎,遷左司員外郎。完顏亮弒金熙宗自立後,擢松年為吏部侍郎。不久,遷為戶部尚書。金主亮謀伐南宋,以松年先世為宋舊臣,故亟擢顯位,以聳南人觀聽,遂改吏部尚書,屢遷至尚書左丞,封郜國公。終拜右丞相,封衛國公,正隆四年卒,加封吳國公,諡文簡。

蔡松年雖一生官運亨通,其作品卻流露了頗為矛盾的思想感情,內心深處潛伏著的民族意識使他感到"身寵神已辱",作品風格雋爽清麗,詞作尤負盛名。他的一首傳世之作《念奴嬌 離騷痛飲》就是這種矛盾思想的體現。

念奴嬌

蔡松年

還都後,諸公見追和赤壁詞,用韻者凡六人,亦復重賦。

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五畝蒼煙,一丘寒玉,歲晚憂風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

我夢卜築蕭閒,覺來巖桂,十裡幽香發。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勝日神交,悠然得意,遺恨無毫髮。古今同致,永和徒記年月。

夷甫當年成底事

這首詞大意為:飲美酒,讀《離騷》,堪笑人生在世,還有什麼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晉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卻只顧清談,最後被敵人殺害,空餘遺恨。我退隱的這一帶地方,田園煙霧蒼蒼,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閒適無比。可到了將近歲末的時候,我卻還是憂風憂雪。我感慨地追憶那東晉的名臣謝安,雖壯志凌雲,卻被貶西州而病逝。我夢想著,建起我的蕭閒堂別墅,巖桂的幽香香飄十裡。胸中的種種不平之氣,都隨著一杯酒,無蹤無跡。天睛日暖的日子裡,和友人們相聚,悠然自得,意氣風發,不再有一絲一毫的遺恨。當初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他們曾在蘭亭把酒吟詩,這種心情,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蘭亭集序》中記什麼"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這是一首步韻之作,序中提到「追和赤壁詞」即步韻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這首詞上片借悲慨古今,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官場的厭倦;下片抒寫歸隱之志、超脫之樂。詞人入金而仕,與其它仕金的北宋士大夫一樣,受到種種猜忌和凌逼。他對官場是非深感厭惡。於是詞人寫下這首詞,以表達對於擺脫拘羈,逃避禍害,獲得心性自由的願望。

五畝蒼煙,一丘寒玉

這首詞的上片,間接表達了詞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官場的厭倦,為下片抒發隱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鋪墊。開頭三句,說人生最得意事,無如飲酒讀《離騷》。"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曠放的基本情調。"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句,也作「江左諸人成底事,空想巖巖青壁」,詞人在此句與"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句中,引用王衍與謝安兩個歷史人物,表現了矛盾的心理情緒。夷(yí)甫和巖巖玉璧,都指東晉王衍,夷甫是他的字。據《晉書王衍傳》中載,王衍雖位居宰輔卻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江左諸人,指東晉謝安、王導諸人。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引謝安故事。謝安為東晉名臣,文武兼備,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後乘勝追擊,一度收復河南失地。然終因位高風大招人忌,被迫出鎮廣陵,不問朝政。太元十年,謝安扶病輿入西州,不久病逝。

歲晚憂風雪

詞人對王衍的迴避現實祖尚浮虛有所不滿,對謝安的齎志以歿深表同情和怨憤。但是謝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識,乃時勢所限,朝廷中的傾軋排擠,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詞人徘徊在出世與人世、積極與消極的邊緣,他選擇的正是他所不滿的人生道路。飲酒讀《離騷》,是消化內心塊壘的手段,而隱居避世,則是詞人引領以望的平安歸宿。「五畝蒼煙,一丘寒玉,歲晚憂風雪」是詞人借描繪歲寒翠竹以自比。寒玉,喻寒竹;風雪,喻憂患。"歲晚憂風雪"是詞人有感於現實的憂患意識,這既是現實的折映,又有歷史的借鑑。這種對家山的懷想,置於兩個歷史人物的中間,仿佛是壓抑不住的潛意識,也正反映了詞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狀態。

覺來巖桂,十裡幽香發

下片正面抒寫歸隱之志和超脫之樂。換頭借夢生發,一葦飛渡,由京都到鎮陽別墅,也等於由現實到理想。桂花飄香,酒澆壘塊,知己相聚,清談賦詩,人生如此,可謂毫髮無遺恨,這是作者所勾畫的暮年行樂圖。「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塊磊,壘塊,胸中不平的樣子。冰與炭,冰炭一冷一熱,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騷亂不寧。神交,慕名而沒見過面的交往。這兩句詞說胸中雜有相矛盾的喜懼之情,不平之氣,遇酒都歸於消滅,無喜亦無憂。結句回到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來。勝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蘭亭集序》又何必記"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勝日神交,悠然得意

這首詞先是託史寓懷,表現詞人憂國憂時而不為世所容的處境;再用正言若反的手法,表現自己對時事憤憤不平之意。通篇感情悲憤蒼涼,風格縱橫豪邁。詞的前、中、後三處,提及三個東晉名士,雖非詠史,卻得園林借景之妙。上下兩片,情緒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鬱怒清深;下片矯首遐觀,入於曠達自適之境。其中交織著詞人出世與入世的複雜矛盾心情,雖然試圖用理智的醉意暫時驅遣,強令忘卻,但這樣一個有著一定的民族意識又身處此境的人,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所以在曠達中時露悲涼。正是這樣一種矛盾的心態,造就了這首詞悲憤蒼涼、縱橫豪邁的風格,這也是這首詞流傳千古的原因。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高適為志士壯行,寫下一首千古豪邁之作,讀後令人熱血沸騰
    因為高適友人此次是赴安西從軍,所以高適這首詩不同於上面所說的謝別、戀別、闊別,而是一種為志士壯行,為友人增氣,句式雄壯,情感豪邁的壯別之作。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送李侍御赴安西》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 這千古佳作的詞句,開篇豪邁,結尾醉人,他的性情豪爽,沉醉至今
    起筆縱橫,不輸邊塞曲納蘭性德的悼亡詞太過著名了,以致於都掩蓋住了他豪邁壯麗之詞的光輝。下面這首《蝶戀花》就是納蘭性德難得的蒼勁之詞,體現出詞人文武全才的翩翩人品。這首詞寫出邊塞風光,起筆就是縱橫開闊的江山,那些壯麗遼闊全在字字描述中。納蘭性德文武皆有才,生前他深受康熙皇帝寵愛,作為御前侍衛曾多次奉命前往關外,所以著就不少邊塞詞作。
  • 人世再無李後主:42歲生日時,李煜留下一生驚豔詞作,流傳千古
    人世再無李後主:42歲生日時,李煜留下一生驚豔詞作,流傳千古比起皇帝,他更適合當一個詞人,可惜站錯了位置。如今人們想起他,除了他驚才豔豔的詩篇,只剩下他奢靡昏庸的事跡。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朝滅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囚禁於汴京,從此淪為趙家兄弟的階下囚。
  • 衡陽耒陽知縣徐璣,辭官返鄉;循嶽飛足跡,寫下千古名句!
    雍正1729年由邑稟生(註:食俸的秀才)中舉,雍正庚戌年(1730年)進士(三甲進士),擔任湖南耒陽縣知縣,後復補河南嵩縣知縣,乾隆丙寅年(1746年)49歲時徐璣患眼疾,於是辭官回鄉,可是回鄉後族人不允許其建造房屋,這是為什麼呢?見到家譜,一提起衡陽的耒陽和信陽的嵩縣就額外親切!衡陽耒陽知縣徐璣,辭官返鄉;循嶽飛足跡,寫下千古名句!
  • 盤點中國歷史上流傳千古的豪言壯語
    小編在此盤點了數句流傳千古的豪言壯語,句句喊出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千古名言。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封霍去病為驃騎大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進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馬和匈奴接連打了六七天,匈奴抵擋不住向後敗退。
  • 晏殊寫法獨特的一首《清平樂》,是他最優秀的詞作之一,流傳千古
    《清平樂·紅箋小字》是晏殊的一首懷人名作,千古佳作之一,而且寫法特別,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然後再細細分析一下。不同於一般詞作的形式,晏殊這首詞,並非一般詩詞中先寫景後抒情,而是直接由抒情開始,再以寫景結束,形式上便足見新穎。
  • 辛棄疾醉倒松樹旁當了一回小丑,卻寫下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千古名詞
    他的這首詞還流傳至今,堪稱千古名作,當屬大文豪無疑。這首詞就是《西江月·遣興》,內容如下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但他同時也是一名為了南宋江山不斷奮戰的將士。在當時的局勢中,他主張作戰,而不是畏縮不前。
  • 李清照不愧為才女,將自己比作三種花,表達不同的心境,流傳千古
    她酷愛鮮花,一生寫花的詩詞無數,但有三首詞別具一格,分別代表了李清照不同時期的心境,廣為流傳。01少女時淡然幽香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有一首《鷓鴣天·桂花》,將少女活潑的心境表現得一覽無餘。「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 嶽飛兩版《滿江紅》流傳千古,此人山寨其中一首,被稱最強模仿作
    但吳佩孚本人並沒有個人自立的政治野心,其平生視關羽、嶽飛為偶像,以忠義自許,追求「精忠報國」。有識之士曾這樣評價:「(吳佩孚)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
  • 和嶽飛並駕齊驅的抗金名將韓世忠詞作的水平咋樣:不輸嶽飛?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中,嶽飛之外的三人裡真正可以和嶽飛並駕齊驅的只有韓世忠,他們二人都力主抗金,戰績卓越;都是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都有一個深明大義,令人羨慕的賢內助,其實,他們還有一點非常相似,只是韓世忠在這一點上的表現一直被人們忽視了
  • 從一首詞,看透蘇軾跌宕的一生,豪邁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很多詩人,之所以能名傳千古,不單單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更是因為他不同於常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凡夫俗子,面對人生的困局,大多數選擇的是著眼於眼前的困難,甚至不思考原因、不思考未來。但是詩人不一樣,他們因為極高的文化素養和涉獵書籍廣泛,他們的角度會比我們更加宏觀、高級。
  • 李清照一首高仿詞陰差陽錯,超越了原創,流傳千古,還被選入教材
    範仲淹是位名將,但是又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傳誦下來的詞作,很多都選入了教材,讓人十分佩服,很難想想,就是這樣一個人,怎麼樣將一把稀爛的牌,打出了王炸的頂級配置?或許,這就是因為範仲淹當年最簡單的初衷吧!
  • 人文課堂 | 密州的三個「千古第一」
    如果沒有這一時期初步形成的超然曠達的性格,中國的文學史上也許就不會出現他在黃州時期的創作高峰,也就不會出現《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些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作品了。而另一方面,蘇東坡在密州時期的詞的創作,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我們說,中國千年詞史上,大致分成了「豪放」與「婉約」兩種風格的詞作,而豪放一派的形成與成熟,正是出自蘇東坡之手。
  • 精忠報國:帶你了解嶽飛的一生
    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他生平很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並長於詩詞、書法。他率領了一直勇猛善戰的「嶽家軍」,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讚譽。他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
  • 李清照瞧不上前人所作詠梅詞,故自己提筆創作,竟然流傳千古
    寫下此詞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已經因病離世,時年45歲的她為此悲痛欲絕,成日只能伴隨著詩書詞句排遣悲傷與寂寥。李清照十分喜愛梅花,卻並瞧不上前人所寫的詠梅作品。大失所望下,乾脆自己提筆作詞一首,結果卻不曾想,這首詞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作。
  • 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更是流傳至今千古傳唱的佳句。如今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但卻鮮為人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的一首詩。慈禧雖然慈禧遺臭萬年,但是慈禧曾經做過一首詩,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其中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據慈禧的後人葉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講過一件小事,頗能體現這個政治強人柔軟的一面。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27杜牧曾經在揚州有過一段風流歲月,認識了一位13歲的妙齡少女,兩個人一見鍾情,可是杜牧是浪子,天涯漂泊,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離開。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偉人一首經典詞作,其中一句堪為絕唱,短短7字,盡顯大丈夫氣概
    因此,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不吝筆墨,寫下了許多有關萬裡長城的名篇佳句,諸如「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裡」,「長城地勢險,萬裡與雲平」,「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等。在所有這些描寫長城的名句中,「不到長城非好漢」無疑是最出名的,人人皆知,堪為絕唱。
  • 南唐後主李煜,抒寫哀怨詞作,《長相思》一首,不愧為千古詞帝
    反而是從側面來描寫,透過這位思婦的雙眼,寫「一重山,兩重山」,由近及遠地遠望的情形。讓我們在讀這首詞的時候,也跟隨著這位我們看不見的「思婦」的眼睛,來感受她內心的情感。從其中看到的、推斷出的距離與時間,來顯露她的相思之苦,愁怨之哀。這樣看來,李煜所寫的這首詞,的確是手法非常的巧妙,猶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 蘇軾在獄中彌留之時,寫下遺言囑託親弟,最後一句話流傳千古
    而蘇軾的人生轉折點,也是由這次入獄而開始。由此而始,過去的蘇軾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蘇東坡。眾所周知,宋朝主張以文治國,甚至還有一條祖訓是不殺士大夫。為此,蘇軾於彌留之際拼盡氣力寫下兩首詩,讓獄卒梁成帶給弟弟蘇轍。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的名字是《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