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兩版《滿江紅》流傳千古,此人山寨其中一首,被稱最強模仿作

2021-01-18 覃仕勇講史

歷史課本外的吳佩孚,是中國最早亮相美國《時代》雜誌周刊封面的人,被該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國最強者)。

當是時也,吳佩孚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其勢力影響著大半個中國。

人們也因此普遍看好吳佩孚的前途。

上海英文雜誌《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認為,(吳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但吳佩孚本人並沒有個人自立的政治野心,其平生視關羽、嶽飛為偶像,以忠義自許,追求「精忠報國」。

有識之士曾這樣評價:「(吳佩孚)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較他同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吳佩孚曾寫有這樣一副對聯勉勵自己: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箇解甲歸田。

吳佩孚秀才出身,投效北洋,富於韜略,善於用兵,很快就成為直系軍閥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吳佩孚軍事才能在當時堪稱楚翹,兵鋒所指,無不披靡。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

令人稱道的是,吳佩孚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人格品德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

曾有名叫露娜的德國女郎心慕吳佩孚其人,主動示愛。

吳佩孚不嫖不賭,不好色,從始至終只愛結髮老妻張佩蘭,以「老妻尚在」為由,斷然拒絕。

1922年第一次「直奉之戰」結束,吳佩孚大獲全勝,開府洛陽。

次年 (1923年) ,吳佩孚過50歲生日,康有為喜孜孜地給吳佩孚寫了一副壽聯:

牧野鷹揚,百世功名才半紀;

洛陽虎視,八方鳳雨會中州。

「牧野」是古地名,在今河南淇縣。周武王克紂於牧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康有為用「牧野鷹揚」來表揚吳佩孚的武功,說他好像周武王伐紂一樣。洛陽古稱「中州」。此聯既切合吳佩孚身份,又點出他是50 歲生日以及做生日的地點—一洛陽,還寫出當時的局勢、堪稱佳作。

不過,人們都認為康有為捧得太過分了,有獻媚之嫌。

果然,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吳佩孚一敗塗地了。

在遭受敵對軍閥派系兵戈追堵的險惡環境下,吳佩孚拒絕進人洋人租界避難,不願意因「託庇外人」而「有傷國體」,鐵骨錚錚,讓人欽佩。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扶植溥儀搞偽滿洲國,吳佩孚義憤填膺,通電反對。

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動漢奸搞華北自治,請吳佩孚做「華北王」。吳佩孚怒斥道:「自治者,自亂也。」斷然拒絕。

吳佩孚還寫了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慘痛心情:

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

無淚落時人落淚,歌聲高處哭聲高。

對於張學良的不抵抗,他也同樣寫詩譴責:

棋枰未定輸全局,宇宙猶存待罪身。

醇酒婦人終短氣,千秋誰諒信陵君。

詩中「醇酒婦人」一句是受華君武《哀瀋陽》中「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的影響,影射「九一八」前夜張學良與電影明星胡蝶跳舞事。

吳佩孚還模仿偶像嶽飛的《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填寫了一首《滿江紅登蓬萊閣》: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濤大作。

想當年,吉黑遼瀋,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權墮。

嘆江山如故,夷族錯落。

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

卻歸來,永作蓬萊遊,念彌陀!」

(注,嶽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為: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和嶽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一樣,吳佩孚詞《滿江紅登蓬萊閣》同樣充滿了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被稱為史上模仿嶽飛的最強作品。

日本人讀了很不舒服,曾有日本記者當面質疑:「登蓬萊閣能夠望見長白山嗎?」吳佩孚正氣凜然答道:「我心眼通靈,豈止能望見長白山,還能望見你們富士山呢!」一句話懟得日本記者瞪眼結舌,悻悻而去。

1937年,華北淪陷,吳佩孚愈顯其晚節彌堅,多次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最後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於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軍醫殺害。

時人送輓聯一副,算是對吳佩孚氣節的蓋棺定論: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

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相關焦點

  • 宋詞經典之《嶽飛·滿江紅·寫懷》賞析
    三是《滿江紅》一經問世即廣泛流傳,如此非同尋常之作,如果真是嶽飛三十歲青雲直上之時所作,豈能就此湮沒不見蹤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與「八千」。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幾乎所有研究此詞的學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歲」,因此認定此詞作於嶽飛30歲出頭。實際上這裡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會的功名是從幼時求學開始的,並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
  • |手持竹杖訪黃龍|嶽飛《滿江紅》詞真偽略論
    兩相比較,相比於《小重山》的沉靜,這首詩顯然更接近《滿江紅》的激烈。對於《滿江紅》流傳的懷疑,梳理起來要複雜一些。這一問題又可分作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比較簡單。反對方認為:本詞不見於宋元載籍,尤其是嶽珂《金佗粹編》中有《家集》收錄嶽飛作品,但也不曾錄入本詞。支持方則認為:詩詞失傳多年才被發現的情況多有,並不罕見。
  • 宋詞丨精選6首滿江紅,每首都是千古佳作,最少也要背會其中一首
    文/詩詞歌賦匯滿江紅,詞牌格調沉鬱激昂,古時文人墨客多用以抒發愛國情懷,古代代表作有滿江紅 嶽飛,第一句「怒髮衝冠」,給人第一直覺非常的震撼人心,近代則有滿江紅秋瑾,詞中有雲「心卻比,男兒烈!」抒發了一種木蘭從軍誓死報國的情懷。今天筆者挑選出代表性的佳作,邀君共同欣賞!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的嶽飛,也記不清是誰告訴我關於嶽飛的故事,但是,一直以來嶽飛就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存在在我的腦海中,他精忠報國,捨生忘死,在中國的歷史冊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但是嶽飛的《滿江紅》卻被移出了教科書,取而替之的是秋瑾所寫的《滿江紅》,這其中的原因又是為何?
  • 十首滿江紅,嶽飛第一,誰第二?
    嶽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嶽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宋代:嶽飛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 詩意空間|嶽飛《滿江紅》朗誦:衛東
    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首著名的詞,南宋名將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此人由宋降金,並與嶽飛交戰,卻寫下縱橫豪邁、流傳千古的詞作
    完顏宗弼攻宋與嶽飛等交戰時,擔任兼總軍中六部事,還師後宗弼薦松年為刑部員外郎,遷左司員外郎。完顏亮弒金熙宗自立後,擢松年為吏部侍郎。不久,遷為戶部尚書。金主亮謀伐南宋,以松年先世為宋舊臣,故亟擢顯位,以聳南人觀聽,遂改吏部尚書,屢遷至尚書左丞,封郜國公。終拜右丞相,封衛國公,正隆四年卒,加封吳國公,諡文簡。
  • 中學教材刪了嶽飛又刪《滿江紅》,嶽飛若地下有知,定要仰天長嘯
    繼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被「請」出了中學歷史課本之後,嶽飛的名作《滿江紅》也被從課本中刪除。一些人幾乎是將嶽飛及其英雄事跡和民族大義從課本中連根拔起,理由也非常奇葩:嶽飛不是民族英雄、《滿江紅》是偽作且宣傳暴力。筆者不禁想問:你們到底要幹什麼?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顯然,嶽飛的《滿江紅》就是這樣的作品。雖然近幾年,有學者稱這詞可能不是嶽飛寫的,但他們給出的理由顯然無法說服所有人,所以目前多數學者還是認為是嶽飛所作無疑。這是一首通篇都是千古名句的作品,它的存在讓我們明白了宋詞也能寫得如此豪邁,它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錚錚鐵骨。
  • 李玟聽完《滿江紅》,激動問道:嶽飛是誰?能讓他給我寫歌嗎?
    《滿江紅》事件了:李玟剛入內地娛樂圈發展不久,一次在車上聽到一首《滿江紅》,率直的問索尼唱片主管何先生:「我很喜歡《滿江紅》的歌詞,是誰寫的?」何先生答她是嶽飛,李玟興奮問道可不可以請嶽飛幫她寫詞。這一問差點把她永久地送出了大陸市場。當時輿論一邊倒,網上遍布著對她的嘲笑,說她沒有文化、忘本云云,即便沒有聽過《滿江紅》,那麼嶽飛想必是了解的。畢竟嶽飛的故事哪怕是現在小學生都耳濡目染了,更何況李玟呢?
  • 《滿江紅•怒髮衝冠》作者考辯疑案
    此外,嶽珂曾為《藏一話腴》作序,作者陳鬱如果真見過這首《滿江紅》,那嶽珂就沒有不知道此詞,且不收入《金佗萃編》的道理。臺灣孫述宇以嶽飛僅存的兩首詞《滿江紅》和《小重山》作了比較。《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雄渾豪壯,《小重山》「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陰鬱低沉,二者格調相差太遠,「什九不是嶽飛作的」。
  • 高考聲樂賞析——滿江紅
    《滿江紅》是我國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嶽飛寫的一首詞,後經現代著名音樂家楊蔭瀏編曲而成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宋代抗金名將。因堅持抗敵,不附和議,被權臣秦檜誣陷下獄而死,年僅39歲。
  • 李玟聽完《滿江紅》,興奮地問:嶽飛在哪?我能請他幫我寫歌嗎
    我國是一個詩詞大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蘊育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很多文人雅士在月光下,不禁伴著笛聲而賦詩一首,非常有雅興。01詩詞作為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也深受音樂人的喜愛,經常被改編到歌曲裡面傳唱,著名詩人蘇軾的經典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被改編成音樂,流傳至今。
  • 李玟聽完《滿江紅》,興奮地問:嶽飛在哪?我能請他幫我寫歌嗎?
    我國是一個詩詞大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蘊育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很多文人雅士在月光下,不禁伴著笛聲而賦詩一首,非常有雅興。01詩詞作為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也深受音樂人的喜愛,經常被改編到歌曲裡面傳唱,著名詩人蘇軾的經典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被改編成音樂,流傳至今。每到中秋時節,我們就會唱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更是流傳至今千古傳唱的佳句。如今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但卻鮮為人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的一首詩。慈禧雖然慈禧遺臭萬年,但是慈禧曾經做過一首詩,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其中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據慈禧的後人葉赫那拉·根正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中講過一件小事,頗能體現這個政治強人柔軟的一面。
  • 歷史上文武雙全的三個人,每個人都有一首詩流傳千年
    雖然缺少,但是在我國也是有一些文武雙全的人,小編盤點了三位既能文又能武的人,這三個人每個人都有一首詩流傳上千年。第一位:項羽我國有一句名言「王不過霸將不過李」,說起我國的猛將首先想起的就是項羽,項羽也堪稱我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項羽雖然勇猛,但是還是敗給了劉邦,最後項羽自刎烏江,留下千古遺憾「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的文採也不低,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著項羽一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句詩也成為了項羽的絕唱。
  • 『朗誦』嶽飛:滿江紅
    胡虜(lǔ):秦漢時匈奴為胡虜,後世用為與中原敵對的北方部族之通稱。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嶽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嶽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髮衝冠,……空悲切」。
  • 《滿江紅·怒髮衝冠》: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明代弘治(1488—1505)年間,浙江鎮守太監麥秀命將《滿江紅·怒髮衝冠》刻於杭州嶽飛廟碑之上,並由趙寬書寫,顯然認為此詞系嶽飛所作。明人徐階(1503—1583)所編《嶽集》持相同觀點。此後數百年間,人們對此深信不疑。然而,至20世紀30年代起,先後有餘嘉錫、夏承燾、徐著新等學者提出對《滿江紅》為非嶽飛所作的質疑。
  • 精忠報國:帶你了解嶽飛的一生
    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他生平很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並長於詩詞、書法。他率領了一直勇猛善戰的「嶽家軍」,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讚譽。他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
  • 李玟聽完《滿江紅》,激動問道:嶽飛是誰?可以幫我寫歌嗎?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英雄人物,嶽飛是我國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也是一位詩人。在靖康之變後,嶽飛便立志要收復河山,迎回二聖,一雪前恥。詩詞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古今中外無數的名臣將相都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其中嶽飛的《滿江紅》就是入獄前創作,一首《滿江紅》也是表達出嶽飛空有一腔壯志,卻難以實現理想,是壯志未酬的無奈,「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更是說出了他的悲壯之心、這首詩和嶽飛的名字柳傳至今,但是前段時間就發生了「烏龍」事件。